甘肃民间民俗美术

出版时间:2004-2  出版社: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甘肃省文化馆 编  页数:89  

前言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部,面积45万平方公里。这里居住着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撒拉、蒙古、哈萨克、维吾尔、土、满等十多个民族,2600多万人民,他们勤劳勇敢,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等,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如口头传说、传统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等。甘肃民间民俗美术是这些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历史悠久,陇东高原是周人先祖不窑和公刘故地,秦川又是伏羲和女娲的家乡,史称羲皇故里。九曲黄河留下不少大禹治水的足迹。河西走廊是秦汉开拓之地,陇南山地是氐、羌建政割据区域。甘南草原曾是确厮哆经营之所。甘肃是历史上文明的三条古道所经之处。丝绸之路纵贯东西2000多公里,唐蕃古道和蜀道都取道这里。甘肃又是历史上少数民族驰骋开拓的地方。秦汉以降,氐、羌、鲜卑、匈奴、突厥、女真、党项、吐蕃等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发了这片热土。元明以后,又有东乡、回、保安、藏、土等民族与汉族聚居在这里,为开发甘肃作出过重要贡献。因此,甘肃民间民俗美术不仅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而且具有浓郁的各民族文化情调和特点,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内容概要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不仅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而且具有浓郁的各民族文化情调和特点,博大精深,异彩纷呈。这里产生过中国最早的绘画——秦安大地湾地画;有彩陶文化成就最高的马家窑文化精美彩陶;有著名的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和炳灵寺石窟;有举世无双的汉代铜奔马;有意蕴深厚的拉卜楞寺佛教艺术。
毫不夸张地说,甘肃民间民俗美术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千佛洞”,是一个异彩纷呈的民间民俗美术博物馆。它的信息和容量,它的艺术和美学价值,完全可以同丝路石窟艺术媲美。哲学的思辨,神化的描绘,宗教的理智和科学的抽象,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黄土高原的雄浑,大戈壁的磅礴,草原的恢宏,熔铸了其艺术格调和分量。图案的繁缛,色彩的绚丽,构思的精巧,编织了煌煌烨烨的华彩。

书籍目录

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甘肃民间民俗美术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的流布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的特征
附录1
附录2

章节摘录

插图:甘肃地处中国西北部黄河上游,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地交会地带,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发源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武山人”头骨化石距今3.8万年;华池赵家岔遗址是我国旧石器出土最早遗址。新石器时代的秦安大地湾遗址早于半坡文化已为世人注目。特殊的地理位置,为甘肃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交融的舞台。兼容高原农耕、牧猎文化为一体而形成的黄河文化,为周、秦文化发祥更具广博的包容性;古代许多古老民族,在这里聚散、停留、迁徙和生息,使甘肃成为汉族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荟萃之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甘肃又是古丝绸之路的繁荣通道,以经济贸易为载体,东西文化在这里交流并蓄,留下了种种优秀文化遗迹。以黄河文化、多民族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为三大源流,形成了甘肃独有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并以博大精深,雄浑多姿的主体内涵,包罗了中国西部文化的种种素质,成为西部文化的典范。甘肃民间民俗美术,是甘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髓。它标志着甘肃文化的主体(劳动者)面貌,体现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

后记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在1994年是为配合第四届中国艺术节上的“甘肃省民间民俗美术展览”而编印的。它的出版和展览相得益彰,是甘肃民间民俗美术在中国的集体亮相,亮丽登场。时隔14年,《甘肃民间民俗美术》又作为“农家书屋文库”的普及读物修订再版,是甘肃民间民俗美术以另一种面貌重返故里。这样说的理由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凝结着老百姓的勤劳和智慧的民间民俗美术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回到民众身边。许多文化战线的领导及同行,为这本书的出版给予诸多帮助。借修订再版之际,再次衷心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本书编撰工作的同志,感谢他们曾经付出的辛勤劳动。这次修订,在先前的基础上文字和图片内容均有所改进和增加,但要完全展现甘肃民间民俗美术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这本书是远远不够的。但也正是因为后人踏着前人的足迹不断积累,不断前行,才会滴水汇成细流,细流汇聚为大河。由于时间仓促,疏漏难免,恳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基本信息量够了,但深度差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