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证印

出版时间:2005-10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作者:西泠印社 编  页数:502  

内容概要

百年后的西泠印社举办第一届“孤山证印——国际印学峰会”,短短时间里,收到来自全国及海外各方面学者的学本论文30余篇,尤其是年高德劭的刘江教授与梅舒适先生也拨冗赐文,许多在篆刻理论界研究学问多年的中坚学者也皆慷慨寄稿,使本次“印学峰会”在学术质量方面有了一个极可纛的“保障”。这证明,西泠印社作为“国际印学研究中心”,是拥有足够的凝聚力并同样具备足够的学术含量的。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相信今后的第二届、第三届“印学峰会”,我们还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书籍目录

序一、篆刻学学科研究 印学与学科建设 关于篆刻艺术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 关于篆刻学的思考 篆刻艺术之内容与形式 “篆刻文献学”构建初探 篆刻创作与批评二题 制度、技术、观念——论印学的学术结构二、印学史研究 “长郐君玺”金印考 古代的医官和医人——先秦医官医人玺印揭秘 战国古陶文考 秦私印综述 古印收藏概说 寻找真实的宋元 ——宋元篆刻家及其审美观的考察 台湾明郑时期、清朝时期文人用印初探 乾隆帝与清宫玺印收藏 论清代学者瞿中溶著《集古官印考证》的时代背景、学术渊源与意义 陈鸿寿:在仕途与艺术之间 圆朱文印及王福庵、陈巨来印风解析 中西印文化概论 古代印论中的四个专题 近百年来印学研究之辩证发展三、吴昌硕与赵之谦研究 吴昌硕作品展观和搜集的回顾 吴昌硕篆刻作品别探 赵之谦日本受容史综考 赵之谦无年款篆刻作品年代考 赵之谦篆刻艺术的技法研究 赵之谦二题四、西泠印社社史研究 早期西泠印社选址对其发展的影响 从数峰阁说开去——兼议西泠印社为何树旗孤山南麓  考檗在涧  硕人之宽——西泠印社早期社员苏涧宽的书法篆刻艺术遗迹之探寻 西泠印社的对外交流(1904—2003)附录 一、西泠印社早期日籍社员长尾雨山研究  长尾雨山先生和其交友  在上海寻找长尾雨山先生的足迹  ……后记

章节摘录

  印学与学科建设  引子  印章的使用,若从陶拍上刻画符号,再拍打印在陶器上而显现出来的符号印记开始,已是四千年以前的历史。后来随着工艺的进步,在陶拍上就显刻有文字雏形的符号或印记。青铜器诞生后,为了提高工效,翻铸青铜器的泥模上也由单个的纹饰逐渐演变成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图形纹样。这种单个纹饰或文字符号,后来也是由青铜器制成的,其顶端有钮、有孔、可穿,以便于携带,这便是印章的初型。现在我们可见其遗物的痕迹(疑安阳出土的三个铜样印章)。  周代文字已很成熟,铜制的文字印章普遍始用,有作为公共机构或私凭信,有作为烙印木材、烙马或日用生活陶器等上略具商标性质的标记。当时称为铄(士尔)印,个别称鍴。  秦代、沿用周代印章作为凭信证物,名称略异,皇帝印称玺,其下官私印皆称印。汉代“玺”称扩大至诸侯王和王太后,其下官、民皆称印、印章、章、印信等。唐代武则天后,恶“玺”与“死”同音,改称“宝”。后中宗仍称“玺”,中、下及官与民间统称印。个别有称“朱记”、“记”的。宋、元至清,皇帝印沿其前制,“玺”、“宝”并用,中下级官府与民间仍称印。民国时,帝制改革,各级政府部门,上至总统、下至庶民所用印虽各有大小差异,统称为“印”。新中国建立后,各级政府与民间团体、商号、人民群众其用印章,皆多称作印。故历来研究这门学科的,一般均称“印章学”、“印章艺术”、“印章史”等等。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孤山证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的内容不错,是近百年来印学的一次盛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