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垒

出版时间:1998-8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德莱塞  页数:338  字数:274000  译者:许汝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一位虔信的教友派教徒的一生遭;遇,反映了美国内战以后的经济起飞年间,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青年男女对人性的追求以及传统家庭、传统道德、传统宗教观的没落。本书于作者死后出版,在美国引起很大的争议和轰动。
《堡垒》从产生创作动机到定稿,前后达三十一年以上,德莱塞这样严肃、厚重的创作风格,对后人启迪颇深。这和今日世界各国文坛相当普遍的浮躁之风,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
美国有评论家指出,对作品的主人公之一、银行司库苏伦·巴恩斯,这位传统道德规范的“堡垒”,德莱塞在笔下倾注了无限的同情,而并未采用嘲讽的态度,这可说是本书的特色之一。笔者认为,指出这一点是颇有意义的。只是如果能体会到作者所写的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一个“家”的败落,一个传统道德规范的“堡垒”的陷落,实乃写的是另一种式样的美国的悲剧,而且这种式样的悲剧很有可能出现在世界各国经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城市与乡村,那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作者不可能对之抱着嘲笑的态度了。更何况,悲剧主人公苏伦·巴恩斯夫妇及其一家的命运,其中还有作家德莱塞亲爱的父母和他兄弟姊妹这一家子的身影呢!

作者简介

德莱塞,(MarkTwainl871~1945)美国小说家。出生于破产小业主家庭。曾长期在社会底层劳动挣扎。青年时期曾任报刊记者和编辑,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17年后倾向社会主义,1928年应邀访苏,1945年申请参加美国共产党。德莱塞是倾向社会主义的美国现实主义作家。1928年访苏前,他的创作仍属批判现实主义范畴。写出了揭露美国社会贫富悬殊、道德沦丧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1900)、《珍妮姑娘》(1911)和揭露金融资产阶级的发家及其必然灭亡的长篇小说《欲望三部曲》(第1部《金融家》1912,第2部《巨人》 1914,第3部《斯多葛》1947)。代表作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1925)通过一个穷教士儿子克莱特?格里菲斯为追逐金钱财势堕落为蓄意杀人犯的故事,不仅揭示了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严重后果,同时更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美国生活方式对人的普遍的罪恶性腐蚀毒害作用。这时期作者尽管也受社会进化论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的影响,且把它们运用于人物构思和心理刻画上,但他把他们跟社会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并未陷入生物和情欲的泥淖,反使作品具有丰满的现实主义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1928年访苏后,随着德菜塞政治立场的转变,他的创作也开始走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道路。这一时期的作品有《德莱塞访苏印象记》(1928),政论集《悲剧的美国》(1931),短篇小说集《妇女群像》(1929)等。德莱塞的主要作品,现都已有中文译本。

编辑推荐

  《堡垒》《堡垒》是德莱塞逝世后发表的两个长篇中的一个。作家逝世于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堡垒》发表于一九四七年十一月,相距两年。《堡垒》受到重视,因为这是著名作家最后一部作品,还因为这是作家逝世前亲自全部校阅过的,并重写了倒数第二章。这与另一本遗作(《斯多噶》)的情况有所不同。作品受到重视,也因为《堡垒》是作家代表作《美国的悲剧》发表二十多年后出版的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这段时间里仍发表过)。以德莱塞在当时美国文坛一代大师的地位,《堡垒》自然受到了重视。从五十年代起,在一片冷战声中,德莱塞遭到了持续围攻,为时长达几十年,这自然对有关《堡垒》的评价有所影响。评论界对此书褒贬不一。总的说来,认为未能达到《美国的悲剧》、《嘉丽妹妹》和《金融家》的艺术高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堡垒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最初接触德莱赛是因为珍妮姑娘,但是被他打动的却是这一本堡垒。
  •   昨天收到的,还可以吧!封塑好的。可以慢慢看拉
  •   刚收到,很满意。我一直喜欢看外国小说,这本德莱塞的小说我相信应该好看。
  •   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本被尘封多年的被遗忘的并被无情的揉搓过的东西,致使买后都没有欣赏的冲动。
  •     读后感
      “堡垒”是dune“流浪”给我的一本书。我好说歹说、拼命挤时间,总算把它看完了。很长时间我没有看长篇小说了,最多看一些短小精悍的东西。以往那种风华正茂、精力无限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过这本书是例外,因为它是我主动争取来的而又必须继续“流浪”的一本书。所以一定要看完。有人说,老人的懒是可以原谅的。赫赫。算是给自己开脱的一个借口吧。
      作者从一个家庭的变迁,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各种传统的无情冲击,旧的观念、旧的习俗被年轻人抛弃,他们向往思想自由和人性解放,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包括男女之间的关系)。他们对教会、教友那老一套的说教非常反感,并作出了明确的反抗。在主人翁苏伦的五个孩子中,有两个是公然进行对抗的。当然也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书的末尾是可怜的苏伦也离开了这个世界,它反映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传统卫道士无法避免的下场。他的孩子埃达说“我不是为了我自己,或是为了爸爸而哭——我是为了‘人生’而哭啊”!在历史转折和动荡的年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时代的洪流浩浩荡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作者德莱塞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去认真思考并收集材料,创作了在他去世以后才发表的这部伟大的作品。
      如今,同样的事情正在中国发生。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也在无情的涤荡着中国大地,封建社会的传统、计划经济的正统,都将接受它的考验。一切该淘汰的东西都会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新与旧的摩擦,传统与创新的矛盾时时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随着经济改革的步步深入,政治、思想、文化、道德领域的动荡和革新是不可避免的。让我们高举双手去迎接它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