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

出版时间:1994-5-1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夏目漱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是猫》确立了夏目漱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小说采用幽默、讽刺、滑稽的手法,借助一只猫的视觉、听觉、感觉,以主人公中学教员珍野苦沙弥的日常起居为主线,穿插了邻居资本家金田企图嫁女不成、阴谋报复苦沙弥的矛盾冲突,嘲笑了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空虚的精神生活,讥讽他们自命清高,却无所事事;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平庸无聊,却贬斥世俗的矛盾性格,鞭挞金田等资产阶级人物及帮凶的势利、粗鄙、凶残的本性。小说构思奇巧  ,描写夸张,结构灵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Natsume Souseki)
(1867~1916)
日本近代作家。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生平】
本名夏目金之助,生于1867年(庆历三年)2月9日,东京人。夏目家在江户地方有庞大势力,金之助身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由于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渐没落,双亲并不希望这位幺儿的降生,所以出生后一度被寄养在别人家,两岁时便被过继为严原家的养子,此后因养父母情感不睦以及养父的工作影响而经常迁居。十岁时才总算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然而这样的幸福日子极其短暂,父兄一向与他不睦,并对他浓厚的文学志向不以为然;其母在他十五岁时便因病去世,金之助十九岁时就已离家开始其外宿生涯。
这些遭遇相信对于金之助的心境及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从几部带着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如《少爷》、《三四郎》、《之后》、《道草》等等都可见其端倪。故事里的主人翁多半有着良好的家世,却不受父兄所重视,也因此他们往往是孤独地,很早就意识到要自力更生,但内心里则无不渴求亲情的温暖。有人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作家因自身的遭遇或基于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意识到真实世界的不完满,呕心沥血发而为文,才有感人的作品问世,但这份感动人心的力量往往来自于苦痛与不幸。重新回顾夏目漱石的生平,便知此言不虚。
1874年,七岁,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1888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与同学——后来的俳句运动倡导者正冈子规结为挚友,22岁那年,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
就在这年,首次使用“漱石”为笔名。这个颇具汉学意涵的名字据说其典故取自于中国的《晋书》孙楚传,相传孙楚年轻时想体验隐居生活,便对朋友王济说要去「漱石枕流」,王济对曰:“流不能枕,石不能漱。”孙楚于是辩称:“枕流是为了洗涤耳朵;漱石是为了砥砺齿牙。”这个故事显现了孙楚的不服输。金之助以「漱石」为笔名正符合他坚强的意志,但也有另一说法是金之助和孙楚均被视为怪人,故以“漱石”的典故以自喻。
从此明确了“以文立身”的人生宗旨。同时他察觉到学习英语成必然的趋势,唯有精通英语才得以跟上时代潮流、强化国家,跻身为社会菁英份子。
1890年,23岁夏目漱石的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就读,成绩斐然,并不时发表学术论文,因此1893年大学一毕业,他就在校长的推荐下顺利进入东京高等师范任教,同时积极参与正冈子规的俳句革新运动。两年后他辞职到爱媛县松山中学任教,次年转入熊本第五高等学校。此后便一直担任教职到33岁(1900)
1900年,夏目漱石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国留学两年。夏目漱石不以在英文的优异表现自满,相较于明治维新之后时人竞以西学为尚的举动,夏目漱石却以他原有的汉学及日文基础,积极创作,发表了不少诗歌、俳句。
苦读的生涯自然也影响身心健康。27岁罹患肺结核,为了养病,赴鎌仓圆觉寺参禅,参禅的生活丰富了日后创作的题材,但他的病情并未十分好转,再加上神经衰弱,厌世的心情由是萌发。回到东京后没多久与中根镜子结婚并于同年升任教授,但镜子后来因歇斯底里而企图自杀,平静的家庭生活也染上了阴影。留学时期,夏目漱石体认到所谓的英国文学和他以前所认识的英文有着极大差异,精通英文不足以增强国势,这使夏目漱石赖以生存的理想几乎幻灭,再加上留学经费不足,妻子又因怀孕而极少来信,他的神经衰弱因此更为加剧,一直到回国后他始终为神经衰弱所苦,但也刺激他更专注于写作。
1903年返回日本,任第一高等学校英语教授和东京大学英国文学讲师,并常给《杜鹃》杂志撰写俳句、杂文类稿子。
1905年,38岁时在(杜鹃)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我是猫》,备受好评,应读者要求而一再连载。深受鼓舞的夏目漱石因而有了创作的力量,此后十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接着中篇小说《哥儿》、《旅宿》和短篇小说集《漾虚集》等接踵而出,夏目漱石一跃而为日本文坛的知名作家。
1907年,他辞掉教职,从事专业创作,为《朝日新闻》写连载小说。探讨爱情与遗产问题的长篇小说《虞美人草》开始连载,接着又陆续发表了《三四郎》、《其后》、《门》三部曲。《门》付梓不久,赶上大逆事件冲击文化界,他的创作由批判客观现实转向披露主观世界。代表性作品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是自传体小说《道草》和未完成的《明暗》。
1911年曾拒绝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称号。1916年因胃溃疡去世。
夏目漱石死后将他的脑和胃捐赠给东京帝大的医学部。他的脑至今仍保存在东京大学。
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
【主要作品】
我是猫(吾辈は猫である)——1905年
哥儿(坊っちゃん)——1906年
虞美人草——1907年
三四郎——1908年
从此以后(それから)——1909年
门——1910年
过了春分时节——1912年
行人——1912年
心(こころ)——1914年
道草——1915年
明暗——1916年,遗作
作品集
漾虚集——1906年
梦十夜——短篇作品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是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7条)

 
 

  •     以猫咪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介绍猫咪家主人的生活反应20世纪初期日本的生活,全文开头和结尾的猫咪口吻片段吸引我,中间太多的时间零碎画面,那篇博士论文《紫外线对青蛙眼球的电动作用之影响》,友人度假时候偷卷烟的事情以及家中失窃等等片段。
      
      教材上总说本书有批判主义,可能是作者的心是有批评主义的色彩,所以专家学者们读出来会有这样的感受。
      
      相对来说教书先生和朋友学生的之间的事情,我更喜欢猫咪的角度,猫咪的口吻分析讲述出来的故事,比较有趣,又添加了很多的可读性。
      偷吃厨房里的事物,和大黑一般的闲聊,八卦。
      喜欢猫咪多过喜欢犬类,猫咪是那种想亲近你的时候就很亲近,不想理你的时候,你见都见不到。
      能够在生活中用猫咪的角度思考一些问题,就好比,不要太主观,客观的看一些事情,就会发现完全不同的各种方面。
      
      猫咪角度分析问题,猫咪角度看待问题,闲散,逍遥,想的开,这不就是情商高的表现吗?
      
  •     夏目漱石擅长描写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状态及思想状态,在我看来,他塑造各种人物形象的能力实在是需要点赞的。书中形形色色的人,身份地位性格都全然不同,又都怪异可笑,却真实得让人时而会心时而叹惋。
      以一只自傲、慧达、慵懒有趣的猫咪作为第一视角,以猫的简单思维去思考人间诸事,可谓雅俗共赏,新奇诙谐之余,有着不少让人心为之一震的警世之言。值得一看。
      猫咪的性格让我很是喜欢。甫一出生,就被一劣童揪着尾巴扔到了不知何处,挨饿且无家可归,却不悲观,抱着豁达的死皮赖脸的屌丝精神钻进一家屋舍,被主人收养。一生无名,自称咱家。与乌鸦斗气,体力不支时却可自我安慰。在听完主人及其好友的高谈阔论后,想人生中多些体验去偷喝啤酒,喝醉掉入水缸,自知无力生还后不再挣扎淡然离世。
      简直是诗人侠士的人生态度了。
      昏头而来 熏醉而去 在这之间吃过美食交过挚友 又说过那么多有些价值的箴言 值得了
  •     从前言提到的东北大雪纷飞,知道译者于雷是东北人。要将《我是猫》这样的才子书译好,需要点中国古典文学的功力。结果没想到译者在其中夹杂了好多家乡俚语,有的即便不算是家乡独有,但也确是常用表达,看来觉得有趣,就随手摘录了一下,供大家一笑。
      
      (当然也可以想象这种夹带方言的译法给一些读者带来的困扰。还得记周克希先生的《包法利夫人》里,“轧出苗头”、“先不先”、皮鞋只要“新头”穿过就丢给她、裤料“光头”十足等等这些浙江方言(待考)给我带来的困扰=、=)
      
      我曾一度和黄鼠狼较量,倒血霉啦!(血=加强修饰)
      
      “所谓教师,就是每天早晨吱哇乱叫的那一位吗?”(zi儿哇乱叫=妈妈评价熊孩子的话)
      
      “是呀,简直不像话!内人一问他什么,他就横扒拉竖挡地穷对付……”(横扒拉竖挡地穷对付……我不解释了。)
      
      他总爱捉弄人,我常和他干架。
      
      用海藻和生鸡蛋,将一尺多长黑油油的乌发好一顿搓洗。(好一顿)
      
      线裤(至少北京人叫秋裤)
      
      不大离儿就拿给我看看得了呗。
      
      只把傻吃乜睡奉为天职吗?
      
      磨磨叽叽
      
      有毛的小腿和没毛的大腿乱咕容。(gu yong=挤来挤去)
      
      他已经趿拉着轻便木屐从栅栏门绕过去。
      
      “我变换着方法和招数,终于,叫学生们熊了他一通。”
      
      尽管本人认为自己视力很好,但叫医生说,则是个“睁眼瞎”。(妈鄙视我近视常用语)
      
      他不过是个不深沉、太浅薄、死犟死犟的磨人精。(瞧你那死样吧……)
      
      长方型火炉本应擦得锃亮才是上乘。(zeng亮原来有汉字对应)
      
      万一出点什么事,可就抓瞎喽!(约等于完蛋)
      
      “那就泡在碱水里,咔咔搓它一通总行吧?”(常用拟声词)
      
      太愁人啦。那么,你放在哪儿啦?(你可真愁人……)
      
      大家听了他的话,都说:‘白猫黑猫,抓住耗子是好猫。’(这个不是东北话这个是邓爷爷乱入= =,拿来镇住结尾~)
  •      看完最大的感触是,还是开头的20页写的好。夏目漱石原本也就只写了这么一开头,只是反映响烈,才有了这么一本书。要是我这种俗人的原则,如果后面写的没开头好,宁可不写。其实后面的内容也是不错的,涉及了美学,力学,昆虫学,哲学,历史学,人类学,中国古代诗词学。足以看出作者博览群书,且敢于对现实的批判。我比较不领情,看到后面几度犯困,终于是看完了
  •      这本书实在太有名了,导致我在各种机缘下读这个开头就读了三四遍,所谓盛名在外,让读者也不得不格外严肃对待啊。很多机缘下都没有读完,只是拖到最近读完,却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是在读完了刀尔登的《七日谈》,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之后才读的这本《我是猫》。资料显示这本猫书是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的日本,王小波的沉默书出版于2011年,但基于文章成文于1997年王小波突然去世前,我们也归之于现代作品,刀尔登的清谈书出版于2011年,如果你也像我这样,在半年内认真读完这三本书,你不能不同意,他们的确太像了。他们想要说的事情是那么一致,从夏目开始到现在百年,世界并没有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人也并没有那么多变化,我们也许没有变得更好,但总而言之,在这三人眼里,我们存活的这个世界是这么可笑而复杂,人类这种动物是这么有趣而又令人无可奈何,夏目说到的人之可笑可爱,在王小波眼里,在刀尔登眼里,仍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不知道现在是否还能有如此文不对题的书名,这本书涉及猫的部分不到5%的文字,而充满整篇文章是猫眼里那位古板而可笑、清贫而无趣的男主人。据说这是夏目的成名之作,而在写这系列的文章前,他也从没指望过靠这些文字一举成名。基于我自己可笑的阅读习惯,总是从开篇一字不漏地读到结尾,所以连这本书的详细前言我也一字不落地读完了,可恶的推荐人和编辑介绍了很多关于夏目的生平,说他是个如何郁闷不得志的清贫英语教师,如何与一位精神不正常的女性结婚而导致家庭生活不幸,又如何因为性格的不圆融导致一直不能为当时社会欢迎而压抑。一边读前言一边心里犯嘀咕,这本书可怎么读啊,多半是又郁结又沉闷吧,因为无论怎么客观,用什么文体,一个作者书写的就是自己的内心啊。可是才读了两章,我就知道自己是白白地担心,因为这位被前言介绍如此不堪无趣的古板先生,其实是多么地可爱,而他身上,将人类那复杂的、可爱的、无奈的种种特性体现得这样淋漓尽致,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只无名的小猫来大大地嘲笑一番这位夏目先生,也大大地自嘲一下我们这自以为独特的自己。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儿,说起有位有特点的朋友如何葛朗台,如何在女生一个响指下立刻滚到石榴裙下去,朋友问我,他要是听到这些会怎么想。我当时大概笑得很失态,因为在我心里,遇到这样一个人不取笑一下别人是很难受的,可是之所以我一边刻薄他,又一边和他做朋友,是因为我已经越来越知道,我们人类就是这样可笑又可爱想改却又无可奈何的动物啊,这位葛朗台先生爱惜金钱的囧样的确让身边的人无所适从,可若是你见到他因为自己在短短三年里靠努力工作和极其苛刻自己还清了所有房屋贷款那副仿佛吸了神仙烟的陶醉模样,你一定会觉得他又很可爱,是个实干家;虽然他在荷尔蒙的驱使下被女人差遣得晕头转向,可要是你作为一个旁观的朋友,看到他去赴宴前昂首挺胸拿腔拿调的严肃样,你又会觉得人为了自己爱惜的东西真是会激发出最意想不到的阳刚无私啊。夏目这本书就是通过方方面面讲述了那只猫眼里的男主人那复杂的情绪。他大概很在乎自己的胃病,文中至少提及二十几次,按说爱惜身体本来没什么可说的,可通过小猫的眼睛,这位男主人不过是借胃病任性胡来,胃功能孱弱本来应该饮食有度,这位男主人却常常吃太多,吃完就吃消化药,又贪嘴吃果酱,不仅吃到家里付不起生活费,果酱对胃的保养也无济于事啊,却又听说XX对胃病有好处,喝令太太去想法给他弄来。借着胃这个毛病任性地胡作非为实在太可笑了。虽然人人都愿意当个让生活井井有条,身体健康的人,人们也常常以自己通晓怎么管理自己的身体为荣,但其实能做持之以恒做到的人太少了,只不过很多人都装聋作哑地糊弄过去,像这只猫这样刻薄地说主人这么可笑的情况可太少见了。
       猫主人是个教师,自以为是个学者,所以一天到晚窝在书房刻苦读书研究。大家都以为是这样呢,连他自己都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人。可惜只有猫不这样认为,因为这个自我标榜爱读书的主人总是没读几页书就在书房打瞌睡,口水都流到书页上,总是浑然不觉一下午就过去了。
       下午和朋友聊天儿聊到人生那些难以排解的痛苦上,最后的结论是只有两种,要么你做个超人,超级心肠硬的人,超级有能力的人,超级自我的人,放弃那些闲言碎语,放弃清规戒律,放弃世俗陈规,做一个真正的自己,至于失去的东西,就让它化作青烟飘散吧,要么你将那些心灵深处与这个世界无法协同的部分用水泥封闭起来,再也不要去触动,比如结婚十几年了,夫妻发展到了不能一起沟通的地步,却因为经济、观念、责任等等不能离婚,那就封闭你对感情那部分的需求,寄情山水也好,寄情工作也好,忘记你想要抚慰的柔软的那块心灵吧。因为,做一个清醒的生活观察者,承受着那些千刀万剐,这是最痛苦的事情啊。你知道那痛苦就在那里,和你共处一室,和你朝夕相处,你时时存着改变和抛弃它的念头,但是你却做不到,因为你的勇敢没有那么多,可是你又不放弃那些挣扎,去做个酒足饭饱的小傻瓜一样的人,这样下去,连我都为你感到难过呢。你不能看着身上的一个疮孔,你既不下药去治疗它,又不给麻药去忘记它,你这样日日地盯着它,挠它,真是替你感到太难受。
       可是这只猫眼里的这个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勇敢地,从不敷衍自己,一直坚持挠自己伤疤的人!他从不自以为自己是个超级学问家,因为他常常在课堂上糊弄学生,学生提出一些从未有过的词语如何翻译成英文,他为了保全面子,就装作若无其事地样子胡诌。可是,背地里,他却连续三天苦苦思索和寻找,XX用英语到底怎么说的呢。他因为太穷了,有天夜晚小偷到他家将他的两件棉袄偷掉了,第二天他呆坐在书房里,穿着一件半袖的薄布衣衫,学生来访,他说,坐着有点冷,猫心里想,可不是有点冷,平时你穿两件棉袄,今天只穿了半件布衫。最后学生出了个主意,先生跟我出去散步吧,总比呆坐在家里受冷要好,于是他们俩就出去散步取暖了。尽管如此贫寒窘迫,他却用了两三次机会来讨论为什么不成为一个实业家,而要继续做自己的学问,期待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位真正的学者,实业家固然有物质丰富的那一面,在这个固执到可笑的先生眼里,精神上的富足,人类品性的提升却是他坚持而不愿意放弃的毕生理想。尽管整本书都透露出人难以超越自我的这种悲哀,哪怕是这位怀着崇高理想的主人公,也常常做出种种可笑可悲的举动来,更何况他那些教导的学生,他不断地嘲笑自己的职业,只是教一些低级入门的英语课,也不知道那些顽固不化的半大孩子如何看待他的,可是至始至终,他也从来没表现出半点动摇和放弃,这种嘲笑,有时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放松和调解,如果没有这些冷静的嘲笑,不断地反省,人如何能在一些布满荆棘的路上持续向前。
       文中有一名先生的得意门生寒月,这位对自己极尽嘲讽的教书先生却怀着无比珍惜的心情想,“他觉得像自己这样刻废了的木雕,即使白扔在佛像店的旮旯,依然是白楂,受到烟熏火燎,直到被虫子蛀空,也毫不足惜,但寒月却是一件工艺精美的雕塑佛像,还是尽快泥金涂彩的好。”所以他对寒月是否能被授予博士极为关心,几次三番问寒月,你是不是也该准备一下博士的研究文章了,哪怕这可怜的学士准备的博士题目是《论紫外线对于青蛙眼球电动作用的影响》这样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向,他也三番五次地关心寒月,磨玻璃球的工作进展如何了?最后寒月没有屈从实业家势利太太女儿的提婚请求,而是在家乡选择了一位朴实温顺可爱的妻子成婚,这位先生也着墨甚多地表示赞同。
       如果你觉得一位这样的穷教师生活必定是十分无趣且枯燥的,那你就大大地错了,因为这穷酸文人总是花样繁多(文中原话),某天,他忽然想要学画画,于是不计成本地搬回家来一堆学画画的东西,可惜画了好几天也丝毫不得入门,不过这可丝毫也不能影响主人的雅致,因为没过几天他又迷上了俳句,有时醉心于弓箭,还吱吱呀呀地拉起了小提琴。
       如果你觉得这样一位遭遇一次小偷就连第二件棉袄都没有的人生活孤苦伶仃,那也是绝对错了,因为,穷人,也有穷人的朋友,而穷学者,也有很多穷学者的朋友呢。这位主人有一位朋友叫做迷亭先生,最爱即兴编造各种离奇故事,往往等到故事讲完了过了三个月,听故事的人才意识到自己被捉弄了;而那位八木独仙先生,凭借一门消极人生哲学课,已经在各种大学和场合充当教授十几年了还依然魅力不减当年;更不要说主人的得意门生寒月了,先是研究了《吊颈力学》,再是为了准备博士论文磨一颗玻璃球以充当青蛙眼球,可是可怜的玻璃球总是不能磨到浑圆,要么变成了左边凸出,要么是右边凸出,要么终于圆了可是却是个椭圆,最后耗时半年,终于向主人承认,玻璃球怕是磨不出来了。这么看起来,这位不得志的主人可真的不像外界所猜测的那样郁郁不得志,至少,每一天的生活也还是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的。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有句话说,“对这世界种种奇特的事情,我不知该怪谁。这只是一时一地的困境,而艺术是永恒的。此时此地,讲这些就如疯话一般。但我偏还觉得自己是一本正经的。” 每一个超越他所在的时代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清醒意识,却又陷在无力的迷茫里。我们的世界永远不会到达完美的那一天,只是有了这些永不妥协,不肯随便苟同的人,才会不断地起起伏伏,妙趣横生。从这个角度来说,夏目先生这本书可真是太有趣了,不需要考虑那是一百年的书,也不用考虑那是日本国的书,光那些对人性的观察已经够让人捶着床板笑破肚皮了。
      
  •     我得说,我是因为因为对夏目漱石的感觉很好,才去找他写的书去看的。看到简介上说《我是猫》是他的代表作,就从图书馆借来看。看书途中,还被我实习的一个老师拿起给他的高中的儿子看。估计他的儿子不喜欢看,过了两天,书就还给我了。我个人也觉得,没有一种像《悲伤的天使》(俄罗斯钢琴曲,By伊戈尔·克鲁多)MV中描述的艺术家的心态那般,是不能理解这本书的。
      书的开头,有一句读起来,想起来很有味道的话:我是猫,还没有名字。
      这本书从头到尾,在我的印象中,这个主人公的猫都没有名字。这本书的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明治时代。明治时代对日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变革时代。通常处于变革时代的人民的思想,生活常常处于一种极端,要么激进,要么保守。在一个需要你亮态度的时代,你的态度会让你更加的固执的坚守这个态度。因为坚持,所以更加坚持。
      苦沙弥是一个老师,又称文化人。日本和中国类似,是个非常尊重知识份子。苦沙弥老师也不能例外,他以文化人自居 ,在家里,在外都有一种文化的行为和气息。按照我的观点,我觉得这种人就是装13。可他的装13确实自己处于一种对“礼”的认可和实践,虽然说他是个儒家,可我对他还是比较尊敬的。至少他活着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他是个有原则的人。不像一些人一样,为了欲望,什么都可以做。
      相对而言,我比较喜欢迷亭的那种放荡不羁的性格,当然这是夏目漱石老先生嘲讽的。这本书总体上来看,是在讽刺知识分子们,侃侃而谈,大谈人生,社会,文学,政治(如今也存在很多这种人,不是吗?)等,可不能有任何实际行动。他们也会讽刺一些“资本主义”,觉得他们世俗,鄙陋。他们三个也称他们为“拜金主义者”。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很多人都是拜金主义者,估计夏目漱石老先生也预料到了——人类在不远的未来,会变得世俗,现实。(好吧,我承认我也是这种人啦。)
      还有那个文绉绉的,老实巴交的寒月学者,他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书呆子,可不可否认他是一批有着实实在在的才能的人,社会的发展需要这种人。不过你在书中看他的可笑至极的论文就知道他也是的傻13。他要花两个星期的时间把什么东西磨圆,我当时看到那,想说一句:你TM的就不能买一个吗?急死老子了。比这更可笑的是,他个傻X还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赞美。这种迂腐的学者不正是现在的一些学者的典型代表(当然,这样的学者只是很少一部分,我不能一棒子打死)。
      如果是拜金主义者,这无可非议。可像金田先生那样小肚鸡肠,我就瞧不起了。做人还是宽容一点好,不要太认真嘛。至于他怎么个小肚鸡肠法,你们看书就知道了。你看看你自己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会不会有他一样的心态。
      猫兄和我一样也认识到了这些问题,他说到了“我现在明白了使得世间一切事物运动的,确确实实是金钱。能够充分认识金钱的功用,并且能够灵活发挥金钱的威力的,除了资本家诸君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人物了”。我想这也是如今时代很多人认可的观点吧。可你以为你认识到这些道理,你就能很优秀的在这个社会上保持自己的某些原则而生存下去吗?作者不这样认为,作者最后说了给猫兄安排的结局是:淹死了一个酒桶里。然后社会还是像往常一样运行着。
      看到这,我想我是这只猫,我的结局也应该是这样的吧。死在某个角落,无人问津。
      以一句话,结尾:看尽了千年红尘的悲喜,看尽了千年人世的沧桑,然,他确不曾改变他的颜色。
  •     坚持把书看完,一直奔着书的名气来的,一个是为了看寒月最终的婚事。
      个人觉得作者以一只猫的视野记叙了战时文人的精神空虚。
      很多的谈话内容影射了战争历史,不知是作者的预见还是巧合,连中日战争的爆发原因都能找到相关内容。凭这一点,很佩服作者
  •     我哥哥最喜欢的电影是《东京少女》,他和我一样不是一个高雅的人,他甚至看了很多次都不知道那女主角叫未步,只是他很喜欢这部电影,他说里面那个老太太很可爱,那使人想起我们的奶奶,只是我奶奶已经不在了。
      我哥哥对我充满期待,可是我怎么好像觉得自己是苦沙弥那帮人啊,最好也就是寒月的状态,成为不了他们期望的铃木或者金田,我没有梦想,他们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只能如此啊。
      我看到一句很好的话:春光老去,怀抱着沉甸甸琵琶,惜春情。
  •      夏目漱石大师的成名之作,因为我自己是买的这一个版本所以对这一个版本做一个总评吧。
       《我是猫》的的确确是一本很好的书,但是很多我的朋友(喜欢找我借漫画的)都说:看不下去啦看不下去。
       好吧其实我刚开始也是看得云里雾里的,因为明治时期的日本人,从时间上到空间上都和吾辈差之甚远,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要看过一遍,就不会抗拒再看一遍,里面的一些句子并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看出趣味的,日本人在写小说时独有的拖沓与麻烦的背后,其实藏着的是一个个让人不经意间发出会心笑声的奇怪故事。
       正如我一贯的风格,对于这里面的一些些微小事也要再唠叨唠叨,比如说里面我比较喜欢的人物:八木独仙。
       在小说里八木独仙君出场的机会并不多,但是却极有特色,他的学说让我想起了消极的修炼自我的僧侣,好像他本来就是僧侣……(这就下课了,以后再说)
       这一译本的译者应为朱巨器,而不是朱人器,这是个很大的错误,望改正。
  •      文学史上始终不乏大器晚成者,亦不缺少处女作问世就已然成为其创作巅峰的例子。夏目漱石就集合了这两点,猫眼看世界写尽了满腹牢骚谈。“牢骚”的源泉姑且可以当做解读本书的灵药中的一剂。
       夏目漱石所发的所谓“牢骚”显然不是家庭主妇间的蜚短流长,也不是趋炎附势者对于名利不可得时的愤愤不平。人生经历的不如意与对待社会的不满的双重压迫下,漱石的精神可谓是苦闷之至。幼年被父亲所不容,送与他人抚养到后来重归家门,留学回国后,与妻子关系的恶化,为学生所不容的现实,让本就精神衰弱严重的夏目漱石的孤独愁闷无从排遣。同时作为知识分子,对待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现状,漱石无疑也是有诸多不满的。对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加速开化的日本,明治维新引发的许多矛盾,东西方多重势力、思想、文明的互相碰撞、激烈冲突都一再引发作者的不满与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就的《我是猫》自然充满着嘲讽与笑骂。都说悲苦愁闷的时候是作者创作杰作不可多得的良机,那么《我是猫》的问世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我总觉得越是社会动荡变革之际,越是批判现实主义的讽刺佳作最出彩的时刻。《围城》就是一例,不难发现《围城》与《我是猫》有异曲同工之妙,嬉笑怒骂之牢骚,栩栩如生之人物,都尽现之间。但是,不论是同样语言精妙的《围城》,还是同以动物视角铺展开来的《变形记》,《我是猫》好像又走上了不同的路。
       《围城》虽也是以语言见长,琐碎情节串联起的佳作,但读此书尚且可以勾勒出一定的脉络,循着方鸿渐的人生际遇读下去。《我是猫》则几近让人想循线索脉络而无门,这也是本书的特色之一,也是有缘故的。首先,夏目漱石崇拜正冈子规”写生文“,将作品当做写生画来描绘;其次,本书原载于《杜鹃》杂志上,本想发表一章,后因大受欢迎而不断续写下去;最后,既没有明确的结构,又将视角设定在怪僻孤傲的苦沙弥门下的小猫咱家身上,那么无明显的连贯情节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我是猫》又不同于主人公化身为甲壳虫的《变形记》,咱家虽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猫中豪杰,猫中智者,但咱家更倾向于做一个观察家与记录者。通过上述对比,姑且下个推断:本书的最大看点就在于人物的描叙与对话上,及以苦沙弥家为中心的一群知识分子,也可以称之为神经衰弱者的一场又一场会谈,读毕我们很难清楚回想起会谈的内容,但冥顽不灵的苦沙弥、插科打诨的逍遥迷亭、磨玻璃球的候补女婿水岛寒月、怕得鼠疫的得道独仙、胡乱献诗的东风君、周旋苦沙弥与金田两家的铃木藤、气势逼人的鼻子夫人、贪得无厌的金田老板、仪表非凡的金田小姐及他们家的一干密探、落云馆诸公子不论多少人物恐怕各个都印象深刻。而借由他们之口,漱石对于日本现实的厌恶与悲观情绪散播开来,而且不禁让人拍案叫绝。且看”说不定整个社会就是疯人院……说不定其中有些人略辨是非,通情达理,反而成为障碍,才创造了疯人院,把那些人送了进去。如此说来,被幽禁在疯人院的才是正常人,而留在疯人院墙外的倒是些疯子了……大疯子滥用金钱和权势,役使众多的小疯子,逞其淫威,还要被夸为杰出的人物。”看似疯言疯语,实则发人深省。或许,我们都被现实管束得规规矩矩,板板整整,面对夏目漱石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幽默辛辣的嘲讽只能出乎意料而后回味无穷罢了。除了精当的语言,书中引证的大量中外名家的言论和作品亦让人叹为观止,毕德哥拉斯、克莱尔、孔子、鲍照、尼采、伊索克拉底斯等等穿插之中。如此种种自然无愧于称作日本的才子书之一,入选世界文学名著之列。
       夏目漱石讲究“则天去私”,提倡个人主义,读者作为独立的个体,看似站在高处俯看这群神经衰弱者面对大时代的无所适从与无奈笑谈,但现实中,我们却也未必就高明许多。借用本书译者于雷的一段话来结尾或许再合适不过:“一群穷酸潦倒的知识分子面临新思潮,既顺应,又嘲笑;既贬斥,又无奈,惶惶焉不知所措,只靠插科打诨、玩世不恭来消磨难挨的时光。他们时刻在嘲笑和捉弄别人,却又时刻遭受命运与时代的捉弄与嘲笑。”
      
  •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是在高中的语文书上。里面说《我是猫》是通过猫的眼睛观察人类的社会,由此我以为这本书会是严肃之作。
      结果看了之后,却才发现它的文风和我所想象的简直是正相反。小说充满了幽默的讽刺和辛辣的议论,用轻松的语句道出社会问题,而猫和寒月更是所有人物中的反讽高手,他们的话真能让你笑出泪来。
      作者在小说里也处处在自嘲,那个顽固的知识分子的一言一行总能引人发笑。可是再转念一想,夏目漱石本人却是个敏感而神经衰弱的人,一想到这里,就会自动想象他是用怎样的心情来描写这个可悲、可笑、可怜的苦沙弥的。
      不过比起这些,还是小说中提到的一些社会问题更让我印象深刻。各位也请看看,您对这些问题是不是也觉得很面熟呢?
      1.“现代女性,在往返学校的途中,在音乐会、慈善会或乐园会上喊:‘请买下我吧!’‘啊?不喜欢?’……她们自己拍卖自己,再也没有必要雇那些难缠的商贩干那种下贱的寄售营生,喊什么‘谁买女孩喽!’”
      2.“使社会动转的确实是金钱。”
      3.“社会可是一件做得很高明的服装,穿来穿去,那西服就主动地适应人们的身材了。假如是上等爹妈,本领高强,把我们生得适应于社会,那就幸福了。然而,如果生得不合要求,那就只有两条路:或是情愿与世格格不入,或是忍耐到与社会合拍的时候为止。”
      4.“据说银行家整天存别人的钱,渐渐的就把别人的钱看成了自己的。官吏本是人民的公仆、代理人,为了办事方便,人民才给了他们一定的权利。但是他们却摇身一变,认为那权利是自身固有而不容人民置喙。”
      另外还有两个印象深刻的段落:
      1.“假如既不能零售空气,又不能割据苍天,那么,土地私有,岂不也是不合理的吗?”
      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被当初的gcd们常常引用呢?我想,既然土地不能私有,那也就不应该存在买卖,所以用钱来买地是不是也很不合理呢?当然,如果这句话被现在的某些人看到了,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不仅不停止买卖土地,反而就连前两项都有可能变为现实——还记得今年的一条“呼吸税”的新闻么?
      2.“东乡大将有大和魂;鱼铺的阿银有大和魂;骗子,拐子,杀人犯,也都有大和魂!”
      其实日本的文学作品里从来不缺少反思。例如芥川龙之介也写过“正义似乎从来也没有和日本的利害发生过一次矛盾”这样的话。可是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中国似乎更永远都是“正义的伙伴”,就连成吉思汗侵略欧洲的事情也时常被如今的人们所怀念,恨不得那时的蒙古人的铁蹄能替现在的中华民族统一世界、耀武扬威似的;我上初中的时候,日本人篡改教科书的事情刚刚被提出来没几年,而我只是怀着由此及彼的态度怀疑,同样是国家,中国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行为呢?结果立刻被一个我认为很有聪明才智的朋友顶了回来,她大喊不会。由此观之,我们在这一点上也不会比日本强多少。甚至,能那样指摘日本的文学作品可以在刊物上发表出来,而我们……
      
  •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想猫会不会被杀掉,最后的结局是喝醉了淹死。。呃。。
      
      =。=一直觉得猫懂很多。
      
      午后猫眯着眼打盹,我叫它猫,它睁开眼回我一句喵,似乎在说怎么了?
      
      
      ----------------------------------------------------------------------------------
      
      
      
      说不清这是痛苦,还是欢快,也弄不清是在水中,还是在客室。爱在哪里就在哪里,都无妨了。只觉得舒服。不,就连是否舒服也失去了知觉。日月陨落、天地粉齑!咱家进入了不可思议的太平世界。咱家死了,死后才得到太平,太平是非死得不到的。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谢天谢地!谢天谢地!
      
      
  •     当提笔记下后,就表示我不会再看这本小说了。哦,这本小说我只喜欢它的前几章,还觉得甚有新意,但越往后,越不是我喜欢的口味。虽然这是文学大家的作品,针砭时弊也好,明讽暗喻也好,揭露知识分子的软弱无能,大资本家的不仁不义、社会充斥着的拜金主义也好,我不喜欢这种几个人围炉夜话的形式呢。
      
       第一次看这书是初中的时候,家里那本后来似乎被妹妹借走了。后来学习了日语,便又采购了本中日对照的。又试着读了读,还是觉得枯燥无味,便放下了。至今可以说也是未读完。
      
       今日,我终于想开了。这书定与我无缘。我若硬着头去看,那是浪费我的生命。至于这书的高超意境,我倒是在课堂上屡次向学生们进行了再转达。一会儿也不防再摘抄一两段批注。
      
       书,就像朋友,恋人,甚至是父母、偶像、寄托。是非常要感觉的。某些人你说不上,但就是融不来。书也是的。我虽然学习日语,但我难道就必须喜欢日本文学么。相反,我最不喜欢的现在看来还倒是日本文学,最可气的是,我们写论文,评职称也必须写日本文学范畴内的吗。啊,学习英语的人,可以写世界范围内的文学,称为世界文学,学习日语的人,便只能读一个岛国的文学了,那早知如此,我定是死活都不走这条路的。
      
       夏目漱石与森鸥外俱是日本近代最有名的作家,日本文学的代表,可是我竟哪个都极不喜欢。森鸥外这位大师,做人就十分犹犹豫豫,那种知识分子的无力抗争又成天唉声叹气路见不平的气息,在他身上和文学中,总是显现的极为突出。作为男人,不能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作为作家,作品我也没有看出有半点的朝气与血性。爱无法彻底,斗争无法坚持,这人让我如何去欣赏呢。我的大学三年级精读老师偏喜欢他得紧,我偏最不喜欢他。
      
       夏目漱石名篇很多,但包括《心》在内,我也觉得就是不喜欢。我读《心》的时候,每每乐的合不拢嘴,大叹,这不整个一篇BL(男同性恋)小说吗。“我”见到“老师”不能自已,总想去接近他,靠近他,于是如何如何...当然,后面的什么自杀谢罪也好,更是让我头疼。可不可以换一套,日本的作家们可不可以换个主题,咱别自杀,咱别自怨自艾,咱斗争点,乐观点,不好吗。总之,他们的文学,没有我爱的东西。
      
       我的大学同学,后来也做了老师,有一天电话里她说了大大的实话,她说“日本文学其实没有什么意思”,嗯,我也如此觉得。古代文学还好,但近现代我是读一本近乎厌恶一本。许是看多了?腻烦了?熟悉过头所以完全无法审美了?
      
       哦,这《我是猫》,我努力了两次,未成功,也看了全书的一半,我觉得,以后,就不看了吧。谢谢我放过了自己。
      
      
  •     真想不到这是一本一百多年前就著成的小说,猫君眼中观察到的世界,读起来就像屏幕版的单元式动画一样活灵活现,从角色到剧情,无一不生动有趣,令人身临其境。为各种无厘头故事捧腹之余,迎来的却是一个悲剧结尾,真是伤感。难得一本非剧情小说我还看得津津有味,名家出品就是有这种魅力吧,书中掉了许多书袋却不觉得他在显摆,反而兴高采烈地去百度了其中典故作为阅读补充,然后对这位作家产生了更多的喜爱与敬佩之感。此外大概还要感谢译者,一百年前的文用如今的行文翻译,读起来半点没有时代的隔阂。
      
      主要剧情:
      猫君眼中以主人为代表的太平盛世逸民的各种话题讨论会。
      原文形容“不论是主人、寒月还是迷亭,都是些太平盛世的逸民。尽管他们像没用的丝瓜随风摇曳,却又装作超然物外的样子,其实,他们既有俗念,又有贪欲。即使在日常谈笑中,也隐约可见其争胜之意、夺魁之心。进而言之,他们自己与其平时所痛骂的俗骨凡胎,原是一丘之貉。这在猫眼里,真是可悲极了。只是他们的举止言行,并不像通常的半吊子那样墨守成规、令人生厌,还算聊有可取之处吧!”
      
      
      勉强算主线的两条线索:
      猫君的生死,一出场就差点被学生丢到池塘里,吃年糕事件似乎提到一个因溺死在鱼缸被主人写诗悼念的英国猫,围观浴场盛况时提到将“猫死”改称“猫漂”的时代就是猫能够享受海水浴的时代,结尾喝多了啤酒的猫君终于失足落入水缸,在水中往生天国。
      
      寒月的婚事,因寒月相貌英俊,被苦沙弥邻居金田一家当作女婿备选,引发对鼻子的讨论、铃木作说客、学生被授意捣乱、对密探的讨论等各种风波,最后寒月从家乡娶妻归来,各位好友以啤酒相贺后各自散去(也就是导致猫君丧命的元凶)。
      
      其他:
      对溺死于金鱼钵的爱猫哀悼歌/托马斯格雷[英]
      那是在一个高大的瓷缸边上---
      中国瓷器的色彩多么绚丽明亮,
      上面绘有盛开的天蓝色的花朵---
      赛莉玛趴在缸沿上沉思默想;
      她是一只最庄重最斯文的猫,
      正盯着脚下的湖水不住的照。
      
      轻摇的尾巴表露出她的喜悦:
      她照见漂亮的圆脸,髯须如雪,
      她的爪子象丝绒般柔滑,
      她的皮毛象鱼壳般闪着光泽,
      还有墨玉似的耳朵,碧玉似的眼睛,
      她发出喵喵的叫声十分高兴。
      
      她两眼盯着水面,只见水波中,
      荡漾着一双天仙似的倩影,
      那模样就像是一对水妖,
      披着紫色的鳞甲在水中翔泳;
      那鳞色好比用海螺浸出的染料,
      在浓艳的绛紫中有金光闪耀。
      
      不幸的猫美人她越看越惊奇,
      炽热的欲望在她心中升起,
      她先探出胡须,又伸爪到水中,
      拼命抓捞,但却枉费心机。
      哪个女人的心能鄙视黄金?
      哪只猫的嘴巴能不馋鱼腥?
      
      冒失的猫小姐呵!她两眼似火烧,
      不住地探下身,不住地去抓捞,
      她不知道脚下是一片深渊---
      恶意的命运坐在一旁暗暗狞笑---
      缸沿太滑,她的脚站立不稳,
      她一失足一头栽进了水中。
      
      她先后八次浮出激荡的水面,
      挣扎呼叫向各位水神求援,
      快来把她救出这危险---
      但既不见海豚,仙女也没出现,
      连狠心的汤姆和苏珊也毫无所闻,
      心爱的猫呵临危时竟没一个友人!
      
      你们,还未受骗上当的美人,
      从此该知道一失足将成千古恨,
      你们要大胆,但更需谨慎:
      那使你们流盼的秀目和轻浮的心
      感到诱惑的,并非都是可猎取的目标,
      那熠熠生辉的并非都是金子在闪耀!
      
      世间竟真有淹死在鱼缸里这样的荒唐事……
      
      岩头吟(岩头有感|辞世文)/藤村操[日](夏目漱石门生)
        悠悠天壤 
        辽辽古今 
        五尺之躯 想不透如此大哉问
        贺瑞修之哲学 值多少权威
        万有之真相 一言以蔽之 
        曰“不可解”
        
        怀抱胸中之恨 烦闷 最后选择一死
        既已站在岩上 胸中了无不安
        第一次了解到 最大的悲观竟等于最大的乐观
      
      听说夏目漱石为了曾在该门生自杀前训诫过他导致神经衰弱复发,结果文中的苦沙弥对来求助自己的学生格外冷淡敷衍,还拿藤村自杀的华岩瀑布好一通调侃,真是难以捉摸的厌世者。
  •     勉勉强强的读完了. 这本巨细无遗的描述琐碎无聊的人生的书, 看得让我有些无明火起. 而看到最后两页, 却看到的意想不到的东西.
      
      猫儿死了.
      
      临死前它说:
      
      "表面看去,这些人似乎都是对一切事物无所谓的人,但如果叩开他们的心扉,就会发出某种悲凉的声音。"
      
      一股巨大的悲凉席卷了我. 像<百年孤独>最后的飓风. 这是一种避无可避的绝望和虚无, 就像淹死猫儿的水缸中的水. 温吞的挤压着,弥漫着,淹没着.
      
      水缸的水绝不多,水缸的沿也不高, 只有15厘米. 但猫儿的爪子只有10厘米. 于是,什么也不用做了.
      
      水缸的力量不强, 但也强得让人绝望. 也许这就是人生. 也许当猫儿奋力的爬出去时, 它会发现自己不过是掉到另一个大缸中吧.
      
      因为人生也好, 猫生也好, 注定无聊. 从整个宇宙的尺度来看, 这一些都没有意思. 而人却花一生寻找意义, 这只不过是DNA代码中的恶意嘲讽, 一个永远跳不出来的死循环.
      
      所以, 我想<我是猫>这本书真正想说的是: 无论怎么选择, 都没有意义. 每个人按自己的意愿去改变, 想要逃离人生的无聊和无意, 但没有人会成功. 无论如何选择, 你都逃不出这个水缸.
      
      "似乎一切都大彻大悟了的独仙君,其实他的两条腿仍然踩在地面上;迷亭君也许是无忧无虑的吧,但他的世界也不是画中那般优美的世界;寒月君不再磨玻璃球了,他从故乡把妻子接来,这倒是稳妥的,但这种生活长期继续下去,他会感到倦怠的;东风君再过上十年八年,总会省悟到一味作新体诗去献给女人的是非吧;多多良君是能成精呢还是能作怪,这很难说,如果他能够做到一辈子都得意地请人吃香槟酒,那就再好不过啦;铃木家的阿藤还会不停地滚下去的,滚,就要沾一身泥巴,即使沾得满身污泥,总要比不滚的吃得开……"
      
      今天恰好去讲了一场市场活动, 也听别人讲了一市场.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乱七八糟的胡扯这些东西;我不知道台下的人为什么愿意花时间来听这些胡扯, 为什么虔诚的表演着感兴趣或不感兴趣, 为什么拿出手机贪婪的拍下他们不知道在讲什么,以后也不会再看一眼的ppt. 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去听别人的胡扯, 都是乱讲的.
      
      从会场走出来, 满目光鲜亮丽的展台. 所有的企业都是"第一"或"最大"或"最好"; 所有的嘉宾都西装革履,还着一长串可以把人吓住的履历.
      
      我在这光鲜中嗅到腐朽的绝望.
      
      我想, 这里面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无聊人生,自己的问题和绝望. 但每个人都在表演, 忙着表演幸福, 表演牛逼;
      
      我突然感到自己就像是那只猫儿, 在水中挣扎. 这些人成为了我的缸沿;
      而我, 也是别人的缸沿.
      
      他妈的.
      
      The Rest, is Silence.
      
  •     世事无常,经历过后才知人间冷暖。以猫的视角察看人类的心理很有趣,也看到了自己。我希望看过这本书的各位能够做到道家的出世的生活态度。让生活变得简单一些。
  •      观夏目漱石之名字,感觉应该是个儒雅俊秀的才子,行间结着如丁香般的仇怨。不想居然是如此纵笔如刀,极尽调侃讽刺之能事的毒舌啊。
       猫公虽姓名出处俱无,整天吃白食,至死也不会抓老鼠。可却有着大智慧。无论是混迹与一帮热衷于吹牛空谈的知识分子之间,抑或是潜入鄙陋自大的暴发户家里当密探。猫公总是不咸不淡的抛出一双冷眼,以观世态。时不时做些思索,发些感想。眼光可谓独到,视野可谓宽广,吐槽可谓犀利。道貌岸然的实业家,自命清高的读书人,趋炎附势的小市民。芸芸众生无不在一对睿智的猫眼之下现了形。世途之虚伪,人心之丑陋,前路之暗淡。猫公无不看的通透,唯有万物之灵的人类在装模作样。
       于是乎大彻大悟大智大慧的猫公终于在一个明月初上的秋夜,喝干了一瓶啤酒,在浑浑噩噩间跌入水缸之中,独自奔向太平去了。留下浑浑噩噩的吾等继续在此俗世间沉浮。
      
       新旧交替之际总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之时。作者无奈与世事之黑暗,托猫公抒发自己的愤懑。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这是作者专注于社会阴暗面所得,套用现下流行的话,属于不折不扣的负能量。不可沉溺其中。不过,讽刺挖苦总比歌功颂德来的吸引人。恐怕这也源于人类阴暗的劣根性呐。
      
      ps:最烦看到此书的介绍评论中所谓“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残杀人民的反动性”“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倾向。”云云。仿佛猫公乃无产阶级斗士一般。难道猫公到了今世会大唱红太阳,大跳忠字舞吗?只怕老早就被棒杀了。
  •       我这辈子算起来,应该是从小学开始接触的文学作品。那时最先看的是契诃夫的小说选,之后便是《我是猫》了。毕竟年幼无知,只觉得的夏目漱石的作品很有意思,很好玩。
        当然即便是现今再读,依然能够叫我发笑。十多年后重读倒是觉得很多情节依然清晰在目,只是很多细节当时没懂,现在懂了。
        “我是一只猫儿,名字嘛,还没有。”这句开头成为我记忆中最经典的开头。这样一只出生在中学教师苦沙弥家中的无名猫儿,用它的视角详述了主人和妻子、迷亭、寒月、东风等一系列人物的往来,作品氛围轻松,夏目漱石竭尽调侃之能事,讽刺社会中一出又一出看似正常实则荒谬的故事。
       个人感觉这是一部吐槽神作,猫负责各种吐槽,大至人类整体,小至块年糕,无奇不有。作品结构较为松散,以对话体为主,中间也夹杂一些景物描写与动作描写。该作随处可见讽刺笔锋,作者一点也不克制他的吐槽,基本对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甚至整个人类都以各种方式调侃。比方说第一章说主人两个女儿趁父母不注意分白糖一段写的十分有趣:
       “因为没有人像平常那样给她们分白糖,那个大点的孩子很快用糖匙舀了一匙糖,倒在自己的碟子里。于是那个小的,也学着姐姐的样子,用同样的办法把糖舀在自己的碟子里。两个人睁圆眼睛对视了一会儿,那个大的,又拿起糖匙舀了一匙加在自己的碟子里。那个小的也立刻拿过糖匙,把自己的碟子弄成和姐姐的一样多。姐姐又舀了一匙,妹妹也不落后,又加了一匙。这样你一匙我一匙舀下去,终于两人碟子里的糖都堆成了小山,而罐子里连一匙糖也不剩了。这时,主人揉着惺忪的睡眼从寝室走了出来,把孩子们费了好大力气舀出来的糖又照旧装回罐子里”
       于是猫儿吐槽到“心想人类从利己主义引申出来的所谓公平观念,也许优于我们猫族,不过他们的智慧似乎比我们猫儿差远了。在糖没有堆成小山之前,赶快把它送入嘴里岂不更好吗?”
      讽刺之意溢于言表,我想看者皆明这其中含义。文中处处可见这种调侃议论。
       再说说人物,主人苦沙弥君自然是必须要说的。文中表现的顽固、呆板、冲动,甚至叫我惊奇于居然有这种教师。当然首先是文学夸大,再其次是以猫的视角看,自然会觉得诡异。苦沙弥君教英语,却根本管不住学生,甚至还常常被落云馆的学生欺负。我若总结,苦沙弥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欺欺人。
       迷亭君是小说里的另一位神级吐槽者,而且喜欢恶搞开玩笑。他号称美学家,是苦沙弥的同学。各种谎话连篇,不过我倒是挺喜欢这个自娱自乐的人,毕竟没有笑料,生活就过于无趣。
      寒月是苦沙弥曾经的学生,是个大学搞物理的。作者没少恶搞他,比方说“上吊力学”“磨水晶球”甚至是“提琴事件”,他就是众人的谈资。一章节中苦沙弥家中失盗,在猫儿眼里梁上君子和寒月君除了胡子,长得极像,不过很英俊。夏目漱石对寒月的恶搞很重要,这才是对西方文明的真正的批判,由小及大。
       剩下的东风、金田家、独仙君、多多良等人着笔就相对较少,但却性格分明。
       《我是猫》绝对是一部值得阅读的作品,虽然故事性差,但是对于日常生活描写的组织绝对是值得借鉴的。写日常的作品其实比较有难度,因为生活是琐碎的,故事性必然削弱,而作者深知此点,用猫的视角来组织,正是恰到好处。避免了冗余,也消去了不必要的省略。
      最后说一点,猫最后死了,喝啤酒醉后掉水里淹死了。
      “我本来已经长得十分英俊,没有必要再去洗澡,当风流后生了。不过,万一我染上了病,只活了一年几个月就夭折了,那会对不起天下苍生的。”——《我是猫》猫在洗澡前的吐槽。
      
  •     之前一直不喜欢猫,因为猫那双一到暗处就发着绿光的眼睛,真的让我感到害怕。好吧其实有很多动物的眼睛一到晚上就会发光,但是不知为何我就是比较害怕猫。
      在书里这只猫很有思想,很可惜它不是拥有猫的思想,它只是被赋予了人的思想以第三者的视角来观察这个它主人的小世界。然后对它所看到人给与点评。
      因为不能以人的口吻来评判这个世界,只能找个第三者猫来评判这个世界。
      来评判行为孤僻怪异的主人,甚至连可爱的孩子在这只猫的眼里也变的相当令人讨厌。
      来评判爱说大话,但又是总有人被骗到,还有人不停附和的迷亭。就像他和大鼻子说他家舅子是爵爷的时候,大鼻子明知道是骗人,却也在附和着,这让我感到着实的好笑。
      还有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些读书人对生意人这么的鄙视,我不知道他们有什么资本来鄙视,至少他们是靠自己的实力来赚取钱财。而作为老师,说实在话,对社会的贡献并不是很大,尤其是像这只猫的主人。
      为了显示自己很爱学习,每天拿着书到书房,然后躲在书房睡觉,把口水流到每本书上去。每天晚上睡觉一定要从书房带书到卧室,但实际上是从来不看,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多此一举。
      总之这只描述的世界很狭隘,描述生活很琐碎,偶尔有些令人发笑的地方,除此之外,我没觉的有什么好的。
  •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突然想起,我高中时曾写过篇《我想做只猫》的作文,老师批注云:做人,为什么要做猫。想必那位先生同先前的我一样,没有读过这本书。
       高中时期的两位教语文的先生,都同苦沙弥有些相似。一位是福建人,普通话永远说不标准,总是提自己当阅卷仲裁的事情;另一位板书永远写得歪歪扭扭,教完我们就要退休了。这两位既不教人应试亦无文化气质,想必是体制的遗留,好在现如今皆应当退休了。
       我曾经也许用过猫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才会有那篇作文出现,尽管被人制止,好在双子座够古怪,不然现如今定会变得乏善可陈。
       我相信猫是通人性的,我也相信我们家的老猫在用她的视角观察世界及思考世界,思维方式造就人生,有相似的思维方式才能互相理解,正如书中所云“艺术之所以能够繁荣,是因为艺术家与享受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个性。”所以这本书于我很有趣味,而于别人不必然会有趣味,就像我丝毫不能理解有些人喜欢的事物一样。
       一百年过去了,可书中思辨的问题、嘲讽的现象依然存在。社会在进步,人变得更精明更自我,而作为旁观者的“猫们”,也在变得更聪明。
  •     作者就是个愤青,对有钱人看不顺眼。其实书里的金田家以今日中国人的眼光来看,实在算不得为富不仁。好歹人家还自己来上门拜访,探讨女儿与寒月的婚事。所谓借着财力欺负苦沙弥,也只是请后面的调皮学生来骚扰。比起当下舆论所见的打手暴力来实在太温情脉脉了。 苦沙弥和他的朋友们基本上就是一群愤世嫉俗的清谈家。其中迷亭这个人特别话痨,似乎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时候。我不是特别喜欢这样的人,于人于己都没什么益处,除了插科打诨博人一笑外别无长处。 书中可见二十世纪初的日本极为西化,当时活跃在欧洲的诸多学者作家,亦为日本文人所津津乐道,男女关系方面也是出我意料地开放和现代。这一点来说不得不佩服明治维新的彻底和高效。 全书临近末尾时苦沙弥的一段议论,关于人的个性和独立性必将随着时代发展而膨胀,并将影响和冲击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的预言,在今天看来仍觉得很有见地和预见性。堪称全书亮点。 除此之外,大部分内容显得比较平淡,与今日生活又隔离较远,看起来略显无趣。不过对比同一时代的中国和日本,发现两国知识分子在此时关注的话题差别是如此之大。由此亦可反映出今日中国与现代社会之差距,实在是早已有之。
  •     看完这书已近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这是只很懒的猫,话说猫都很懒吧。其中描写主人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一度觉得有点看不下去,但是为了证明我是个有文学内涵的银我还是把它看完了。印象最深刻的是猫咪最后喝了主人的酒,然后一塌糊涂的烂醉了,像所有醉鬼样,出事了,但是我有默默莫名小感动哦~~
  •     看到这本书就想到我曾经开的一个玩笑,因为有好多人都喜欢叫我猫,所以我就很顽皮地对好友说:“我很想和你推荐一本我很喜欢的书哦,不过我绝对不好意思对你说出口,你猜猜看,三个字。”她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是不是“我爱你”啊什么之类的,最后我在笔记本上公布答案她哈哈大笑起来。
      这些都是题外话。
      再次声明一下我不是猫。
      哈哈,我喜欢这本书的黑色幽默,猫眼看世界真的是犀利透顶,那只猫说:“世人褒贬,因时因地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样变化多端。我的眼珠不过忽大忽小,而人间的评说却在颠倒黑白,颠倒黑白也无妨,因为事物本来就有两面和两头。只要抓住两头,对同一事物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是人类通权达变的好方法。”
      还有当他爆料起那个庸俗死脑筋的主人时也是让我捧腹大笑呢,其中尤以主人的妻子和他的侄女的谈话最好玩。
      时间有限我就打一小段作为参考..
       “他真是个滥发脾气的人。就那样,还能在学校教书吗?”
       “唉,听说在学校还很温存的呀!”
       “这,就更坏。在家里是老虎,出门是豆腐!”
      .......(忍不住再打一段)
       婶子说:“偷听他们(注:主人和保险推销员)的谈判,可有意思啦。‘当然,我不是不承认有参加保险的必要。只因有必要,保险公司才存在’。可是他又死犟死犟地说:‘我既然没有死,就没有参加保险的必要!’”
       “叔叔这么说?”
       “是呀。于是公司那个人说:‘人若不死,就不需要保险公司了。然而人的生命既坚定又脆弱,不知不觉的,说不定会碰上什么危险。’你叔叔说什么‘没关系,我决心不死!’简直就是蛮不讲理!”
      ........(下面是主人的侄女故意说相反的话激主人买保险)
       “叔叔不愿意参加生命保险吧?你对女学生和生命保险最讨厌的是什么?”
       “保险,我并不讨厌,那是有必要的。凡是想到将来的人,都要参加。而女学生,却是没有用的废物。”
       “没用就没用吧!可是没有参加保险呀!”
       “下个月就参加!”
       “一定?”
       “一定!”
       “算了吧!参加什么保险!莫如用那点钱买点什么倒好。是吧?婶子?”(婶子笑眯眯的。主人可绷起脸来)
       “你是想活一百年,二百年,因此才那么四平八稳的?待理性再发达些,你瞧吧,会感到参加保险的必要,这是自然的。下个月我一定参加生命保险。”
      ........打完心情好好
      其实这本书是想抒发作者极度郁愤的心情,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心境,不过我不管它是哪个主题反正哦我不是猫。
      不过我很肯定一点啊猫咪的眼睛是有一种特别的忧郁的。
  •     迷亭他们走了以后,猫咪一个人决定要去喝酒。
      “反正这条命迟早是要结束的,无论什么事都要趁着这条命再干它一下。如果死后再在坟墓中悔恨的说什么“哎呀,太遗憾啦”之类的话,就来不及了。”
      这只两岁的猫竟然卑微渺小到靠自己想的这些话激励着去尝一尝啤酒。第一口小心翼翼地试探,猫舌感到受不了了。然而,无论什么、都已经决定一条道走到黑。
      这难道不激励人心?我想起一句话,“希望自己因为做过的事而感到后悔,而不是没做过的。”罗永浩也好,季羡林也好,都是励志得不能再励志。何况宇宙这么大,我这么小。
      咕嘟咕嘟。
      猫咪的身体渐渐的暖和起来。周遭的一切变得有趣又好笑。月亮君变熟了,虽然头顶并没有挂着两个诡异的月亮,却也在窃笑。金田家的夫人,哦不,鼻子,也要被痛痛快快的骂一通。悠悠晃晃踉踉跄跄的猫儿在水缸里快要睡着。
      感谢呀感谢。
  •      人们变得比古人更聪明、更敏捷、效率更高之后,遭遇烦恼和伤心事也更平常了。创造悲伤意境虽然是很多名著流芳百世的笔法,但由活生生的人来经受又要另当别论。生活中因为遭遇伤心事而心痛的人们,对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会更小心甚至发生条件反射。譬如:心中的伤口因为时间而变淡了,但无法愈合。伤口的主人从此拿笑容来做武器----享受一切开心事的同时免疫一切悲伤事的袭击。但好作品带有强烈的赤裸裸的触动人心的目的,所以,为了避免心情波动或流泪,读者可能在意识到心绪即将紊乱的那一刻,以电光火石之速合书,关机。眼泪,绝对不要让它掉下来。
      
       强烈拒绝心痛感的行为可能是种精神敏感的表现。比如说,另一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发行的《我是猫》前1到8页的导读里介绍:作者夏目漱石在写作生涯中,间断性胃溃疡发作。《我是猫》这本著作里猫主人的原型正是作者,而夏目漱石却在书里让猫公说“主人早晚会因胃病而死亡”。联想到漱石的遗作《心》和《心》完稿后他的胃出血病疫,心痛的感觉好像在为自己的恋人伤心一样,真是种刻骨铭心的无法比拟的痛。真害怕流泪啊,所以马上合上书,去喝杯水。可是回过头来描述这种奇妙的心理状态,还是不能逃过一场泪劫。可能是因为《心》太出色,太神奇了。某一年,集英社创作《青之文学》的系列动漫,其中包括动漫化的《心》。看到画面上清新又明媚的色彩,再让情节占据大脑思考空间,很难不产生“去作者身边将他看个究竟”的想法。可是,漱石自己指使猫公预言“主人早晚会因胃病而死亡”,这种做法真的是太可恶了,因为失去奇妙的人一定会在心里凿开空洞。所以,不会有错,这个奇妙的人同时是个坏家伙。
      
  •   别的都稍稍有点印象,唯独那个“线裤”,在书里看到的时候石化了一下,哈哈哈哈
  •   夏目漱石自己若是有钱人的话,会怎么样呢~~~值得想一想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