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明亮的人

出版时间:2009年1月  出版社:书海出版社  作者:王开岭  页数:327  
Tag标签:无  

前言

  阅读的盛宴 吴散人  我是一个嘴谗和挑食的读者。曾对一个朋友说:一部二十万字的书,若有一万字吸引我,我会买下来,若有一百字让我记住,就是一本值得眷恋和留存的书了。而眼前这本书,它在一周的阅读里赋予我的快感,让我在感动之余,甚至涌出一股感激。一股极度亢奋和深深满足后的感激。  题材之丰浩、细节之精准、纹理之细密、精神发现之独特、关怀视野之阔大、言说的锐度和思路的延展性……盖超乎我的想象。经年来,我很少看到在一册书中,由一个人的笔下竟洞开出那么大面积的精神风光:郁郁葱葱的故事森林,幽邃致远的理性深潭,峻峭挺拔的良知峰峦……在王开岭身上,我惊讶地看到了一个体悟型作家的全面性:文学的、美学的、理性的、情怀的、史思的、宗教的……一本书竟能汹涌、汇合那么多元素而又从容不迫!在这个浮燥的速记写作时代,你不得不承认,它有一种鲜见的“世外”品质。  准确地说,它给了我一个周期很长的阅读节日。就像一份丰盛大餐,它的丰饶和美味,几乎照顾到了我肠胃的每一层褶纹。  “二十世纪,神被杀害,童话被杀害。最醒目的标志就是人对大自然不再虔诚,不再怀有敬畏和感激之心……一切都在显示,二十世纪是一个财富和权力的世纪,一个仅供成年人生存与游戏的世纪。‘现代化’,更是一个旨在表现成人属性和欲望的概念,它本质上忽视儿童。”(《森林被杀害,童话被杀害》)  这样美学化的理性文字,在以喧嚣、怯懦和虚伪著称的当代文坛,在以争夺语词和与概念调情为能的思想界,其含氧量是立即可判的,那种寂静独立的气息,使我在呼吸间就把它与它们区别开来。  毋庸讳言,我们正面临一个越来越商标化膨食化的阅读时代。文学界的先天不足和苍白自不必说,时代所能挤出的一点点脑汁,也多陷入学理的臃肿系统中不能自拔,一粒有用的药丸,往往须数以千倍的糖衣包裹和累赘体系为之服务,多少洋洋万言的繁文,一旦脱去了泡沫,甩干了那些语焉不祥和思维混乱的瘫痪性词语,真实有用的信息大概仅几十字或一句话。如此庞大的结构,对阅读来说,实为一种巨大的时间消耗和体力开支,简言之:累!或者说:表达的无能!而一些相对非学理性的民间书写,虽不乏自由和闪光的东西,但由于言说的任性姿态和散漫气质,又多在声音的分贝值上下功夫,一些有用的思想原材料,也多流于一种粗糙的机器生产,滥而殇,浮而佻,经不住检验和淘洗。  王开岭的文本显然属于一种手工,属于一种慢活。这使他的笔调又多了一种罕见的诚实和耐性。更要命的是,除了要求理性的精准,他还唯美。比如有一篇《向儿童学习》,在批判了成人社会对童年的粗野塑造之后,他这样说:“一个人的童心宛如一粒花粉,常常会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历验这匹蟑螂悄悄拖走……然后,花粉消失,人变成了蟑螂。”“所谓的成熟,表面上是一种‘加法’,但实为一种‘减法’……就像一个纯洁的天使,不断地掏出衣袋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里的玻璃球。”“从什么时候起,一个少年开始学着嘲笑天真了,开始为自己的‘幼稚’而鬼鬼祟祟地脸红了?”读这样的句子,你只有赞叹的份。它不仅贡献了智慧,还贡献了智慧最好的形式。  王开岭的文字,有一种温润的金属感,有一种磁性的光芒,它敏感、深邃,明澈又干净……如果用形象表达的话,我想说,王开岭的文本散发着一种鲜见的紫檀气质。这样一册书,摆放在书架上,俨然现代家居中蓦现出一件“檀品”,你会觉得眼前一闪,心神被什么东西给紧紧摄住了,它会带给你一种与平时迥异的阅读景象:不仅工艺精美,更多是其质地、其优雅的心灵和纹理的高贵,一种丛林里的高贵,一种靠沉淀、浓缩和结晶凝成的高贵,天然而非刻意,古老却又年轻,沉实且生气蓬勃……这样的资质于当代实在太难得。完全可以想象,其生成会多么缓慢,包含了多少苦寒和耐性。  无论是廓清历史、还是批判当代生态和权力之弊,他截取的往往是那些最不引人瞩目、最易被喧嚣的学界和民间所忽略、而又极具人文品质的片段和细节,用他自己的话说,叫“精神事件”(这是他常用的一个概念)和“心灵事件”。这几乎成了他选题的一个标准。也正是这样一个标准,保证了该书的纯度和精粹性。其实,这不是个运气问题,一切有赖于作者的提升之功,仰仗作者的心灵锐度和精神发现力。  “一个人,当他提着裤子时,其杀人的职业色彩已完全褪去了。他从军事符号——一枚供射击的靶子,还原成了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躯,一具生理的人,一个正在生活着的人。”“假如人类有一天真的不再遭遇战争和杀戮,你会发现,那值得感激的——最早制止它的力量,竟源于这样一组细节和情景:比如,决不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  这样的文字,会让一个心灵敏细的人感到欢愉,也使一个思想习练者倍觉满足。这种文思兼容的品质,既替浅薄、贫血的散文界挽回了思想和良知的面子,又为鲁莽兼粗糙的思想界赢得了艺术与审美的声誉。或许正是因了这原因,近些年的各式“最佳”“年选”“精品”等选本大战中,均可见对王开岭名字的争夺。《请想一想华盛顿》《决不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精神明亮的人》《恐龙胃和物理人生》《向儿童学习》《古典之殇》《一个房奴的精神大字报》《大地伦理》《我们如何消费星空》等已成为这类作品的名篇。  在王开岭理性精神的背后,我感受强烈的还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浪漫:性情的浪漫,心灵的浪漫,目光的浪漫。这浪漫就像菌种,极大地生动了他的体悟和才华。看得出,王开岭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即使在他最具现实性和批判性的文本中,也影影绰绰闪动着朦胧的审美色彩,正是这色彩,让我瞥见了一个浪漫主义者的挺拔背影,一个自由高韬者的倔强。该书中即有一篇叫《精神明亮的人》的文章,若换了别人,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出那么远的,文中,他提取了现代人生态中常常忽略的“看日出”这一细节,把生理惰性提升为精神遗憾:“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和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沐浴和照耀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与发现……”  有谁表达过这样的细节?有谁曾对这样简单的自然情景进行过精神提纯?或许是天然性情,或许是后天定力,王开岭对“流行”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免疫,在其作品中,你找不到流行话语的痕迹,对每一题材,他似乎都不满足从一个流行的入口进入正题,他表达的入口真正属于自己,而非租来的或盗来的。王开岭使得你很难重复他。你可以重复其材料,重复其观点,但你无法摹仿其纹理和气质。他的文字不是说教性文字,而是体验性文字,不是霸权式话语,而是共享性话语。他对读者有一种含蓄的谦让和尊重。而这种尊重,恰恰是我们很多——甚至包括被评价为“优秀”的作者所不具备的。他使用最多的是心灵,而不是嗓子。  透过这册书,作为读者,我游历了一个人的精神地理,被那些从未见过的神奇风光所吸引。那风光在日常的旅游地图上是见不到的。我不敢断言这样的地理绝无仅有,但我确定的是,这是当代为数不多的身兼多种文质的作家和作品。  一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峻的同时代人。这样一个夜晚,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后记  我在,我们很近  20岁成了40岁,中间流经了多少事,路过了多少人?  可我总感觉,这跨度仅相当于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生物钟恍惚,不能如实地体察光阴,会出现这样的矛盾:一个人童心未泯,而心灵之外的器官早已背叛了年少。这是个让人伤感的落差。  很少有事让人变成自己的历史学家,编个人文集算是一个。你要盘点一下精神身世,这些年都做了什么,路有多长,书有多厚,梦有多远……  我的写作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个纸质阅读和钢笔写字的年代,精神也是手工的。写得慢,但不妨碍写得多,写得激情浩荡。从上世纪末被称为思想界“新青年”,一晃十叶春秋,每个人都在移动,都在成长和脱落,青年已不敢再称,黑马也渐渐额白……  互联网来了,博客和信息共享时代来了,每个人都有成为作家的潜力和资质。精神资源的私有化年代一去不返,彰显言说勇气的岁月也差不多结束,很多人都比当年“新青年”更新锐,思考力也不逊色……我在想,哪些表达非我不可?一次写作怎样才成为必要、必须和非你莫属?  新的年代,灵魂出口丰富了,精神义务和生命职责也有了更多承担方式,写作不是唯一。我渐渐慢了下来,更多选择了阅读生活,也体会到了做读者的乐趣和幸福。  还有,我失去了最亲密、最隐蔽的读者:父亲。  我是不知不觉中失去的。现在,我还会出现幻觉:他还活着。他是医生,怎么会死呢?我——这个和父亲那么亲近和相似的人,活得好好的,他怎么会不在了呢?  我常常忘了父亲去世这件事。  把父亲独自留在山岗的那个傍晚,回城的车灯将路照得雪白,我心里低低地说,对不起,父亲……只有那一刻,我确信父亲不会出现在家里了。  老家的院里,两株石榴,一树红,一树白。那年夏,花开得汹涌异常。即要返京的那个下午,我站在院里,对妻子说:今年的花开得真好……我似乎忘了父亲的事,忘了这些花失去了最重要的照料者。往年这时候,给家里打电话,末了都忘不了问父亲一句:石榴花开了吗?  我不承认死是虚无。它不过是一种不作声罢了。  不知为何,父亲去世后,每出一本新书时,我都会强烈地想他。父亲从不当面看我的书。母亲告诉我,我离家的这些年,父亲每晚都看我的书。我知道,父亲是想知道这个从小就把自己关在屋里的儿子在想什么,走出了多远,然后用他60多年的风风雨雨判断儿子说话的风险……  北京是个能把所有人还原成正常人和普通人的地方,这对隐身、对平息内心的骚乱很有用。  有人问,一个作家介入新闻职业是什么感觉?  我想了想:就是每天醒来——觉得全世界都和你有关系。这感觉有时很好,多数时很糟。其实,自由,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能选择哪些事和自己有关或无关。但这行当不行,每天都要把自己献给全世界,时间长了,生命和精神便陷入了被动,我称之“被动性人生。”  这职业还有个毛病,就是:天天和全世界对话,唯独不和自己对话。  5年前,做深夜节目《社会记录》,我有个初衷:以生活共同体的名义——在与世界对话的同时确保和自己的对话。寻找每件事、每个人在当代生活中的位置,寻找命运和命运、人生和人生的相似关系,寻找有“精神事件”品质的新闻事件……我觉得,深夜是内心的掌灯时分,是灵魂纷纷出动的时候。相反,白天,灵魂在呼呼睡觉。一个深夜节目,若顾不上灵魂,就没了意义。  现在看来,该新闻观是有私心的,那就是我太担心在这种“被迫和全世界打交道”的职业中丢了灵魂。CCTV最大的弊病不是没有真相,而是没有灵魂。灵魂,恰恰是生命最大的真相。包括职业水平最高的主持人也只忙于和全世界对话,从来不和自己对话。一个人连自己的真相都顾不上、都搞不清,能指望他说出别的什么真相?有灵魂的人,一定时时不忘和自己对话。这样才有机会、有能力与别人对话。现在,几乎没有好的对话节目,这是原因之一。我一直不敢忘记文学的原因也在这。文学是灵魂的农事,自古就是。但我永远不会把文学当职业来做,好东西一定都是业余的,或者说你一定要把它留给业余。就像爱情是业余时间里的事,老婆孩子也是业余时间里的事。这些年,一定还发生了很多事,我一时想不起来了。谢谢我的朋友、本书的责任编辑孙轶女士,若没有她的厚爱和督促,我不会自觉编这样一本选集。谢谢美术设计师王春声先生,他的才华和完美性格,让我深深体会了当作者的幸福。他们,是这本书的一部分。这几年,可能我写得实在少,便有朋友找来一些“民意”给我,你看你看,那么多人还焦急找你的书呢,更年轻的一代上来了,他们还喜欢、还需要你的东西,写,赶紧写……于是我惶恐,哦,是的,或许是的……其实,我已攒了上百个标题和写作片断,我想把它们写好,写得“手工”一点,“古代”一点,所以很慢,磨磨蹭蹭。谢谢那些从未谋面的读者,你们的目光我收到了,你们在网络上留言,打听下落,传阅旧书,寻觅新作,责怪我为何不建一个博客……这样长的期待和追随,我受宠若惊。被那么多抽屉和掌心收藏着,我非常温暖。我会不辜负。还要谢谢李伦和《社会记录》的同事,他们参与了我近年最主要的日常生活。与之一起,我见证了一个理想主义电视栏目的诞生和谢幕。我至今仍清晰记得那年秋天李伦夫妇在凌晨车站迎我的情景,他对着手机喊,你看见我了吗,瘦瘦的,旁边站一女孩……其实,我差不多已撞上他了。  ……

内容概要

本书收入王开岭最具标志性的诗性散文和思想随笔。    在思想界,他被誉为新生代的旗帜人物:在文学界,他被视为优美的灵魂书写者。其作品大量涌现在各类文选、年度排行榜、大(中)学语文读本和(中)高考试题中,被很多校园师生公荐为“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

作者简介

王开岭,1969年生,祖籍山东滕州。  
 著有:《激动的舌头》《黑暗中的锐角》《跟随勇敢的心》《精神自治》等散文和思想随笔集。
  作品被录入数百种国内外选集和大中学教材,入选多届中国散文排行榜。现居北京,从事写作和媒体策划,任央视新闻频道《社会记录》《新闻会客厅》等栏目指导。

书籍目录

序言  阅读的盛宴第一辑  灵魂的萤火  精神明亮的人  当她十八岁的时候  向儿童学习  从生命到罐头  远行笔记(四章)  两千年前的闪击  雪白  残片  被占领的人  向死而生  永远的邓丽君  女子如雪  《罗马假日》:对无精打采生活的精彩背叛  蓝湖  俄罗斯课本  女人,喜欢你的作品吗  生活在别处  谈谈墓地,谈谈生命第二辑  大地的忧郁  我们无处安放的哀伤  人类如何消费星空  古典之殇  仰望:一种精神姿势  一个房奴的精神大字报  白衣人:当一个痛苦的人来见你  大地伦理(四章)  鹿的穷途  森林被杀害,童话被杀害  麻雀,对不起  依据不足的“热爱生活”  “恐龙胃”与“物理人生”  为什么不让她们活下去  打捞悲剧中的“个”  一个非教徒的信仰絮语  对“快感”的蹙眉与微笑  对“异想天开”的隆重表彰  东西方文化下的资产观第三辑  精神路标  决不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  女性气质  请想一想华盛顿……  战俘的荣誉  一个人的遭遇  是“国家”错了  梁漱溟:一只自由主义牛虻  我们能发出那个声音吗  “我比你们中任何一个更爱自己的国家”  “你有权保持沉默”  “坐着”的雕像  权利的傲慢  美国的宗教面包  英雄的最后  影子的道路  独裁者的性命之忧  为何我们没有自己的“大师级”第四辑  深夜翻书  当你老了,头白了……  爬满心墙的蔷薇  有毒的情人  《鼠疫》:保卫生活的故事  亲爱的灯光——怀念别林斯基文学小组札记  关于语言可以杀人  一本真正的书让人“害怕”  杀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等待黑暗,等待光明  “然而我认识他,这多么好啊”后记  我在,我们很近

章节摘录

  精神明亮的人  1  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  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凌。  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  陪伴你的,有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的雀啼,充满果汁的空气,仍在饶舌的蟋蟀……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红或蓝的牵牛花,隐隐颤栗的棘条,一两滴被蛐声惊落的露珠,月挂树梢的氤氲,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跃和伊始,乃富有动感、饱含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注入了新的热力。  正像分娩决不重复,“日出”也从不重复。它拒绝抄袭和雷同,因为它是艺术,是大自然的最宠爱的一幅杰作。  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灵魂最易受孕、最受鼓舞的时刻,也是最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了体内沉睡的某群细胞,使我们看清了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  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阅读,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深情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  “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透过那橘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2  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仔细想想,或许确有过那么一两回吧。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凌晨——  睡眼惺松,满脸疲态的你,不情愿地背着包,拖着灌铅的腿,被人流推搡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涌向出站口。踩上站前广场的那一刹,一束极细的腥红的浮光突然鱼鳍般游来,吹在你脸上——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但这个闪念并没有打动你,你丝毫不关心它,你早已被沉重的身体击垮了,眼皮浮肿,头疼欲裂,除了赶紧找地儿睡一觉,你啥也不想,一秒也不愿多呆……  或许还有其它的机会,比如登黄山、游五岳什么的:蹲在人山人海中,蜷在租来的军大衣里,无聊而焦急地看夜光表,熬上一宿。终于,当人群开始骚动,在巨大的欢呼声中,大幕拉开,期待由久的演出来了……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混乱、嘈杂、拥挤不堪中进行的,越过无数的后脑勺和下巴,你终于看见了,和预期的一模一样——像升国旗一样准时,规定时分、规定地点、规定程序。你会突然惊醒:这是早就被设计好了的,早就被导游、门票和游览图计算好了的。美则美,但就是感觉不对劲儿:有点失真,有人工痕迹,且谋划太久,准备得太充分,有“主题先行”的味道,像租来的、买来的,机器复制的VCD……  而更多的人,或许连一次都没有!  一生中的那个时刻,他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那光线永远照不到他们,照不见那身体和灵魂。  3  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你已先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的,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  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站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生命清晨了。  上班的路上,挤车的当口,迎来的已是煮熟的光线,中年的光线。  在此之前,一些重要的东西已悄悄流逝了。或许,是被别人领走了,被那“按时看日出”的神秘之人(你周围一定有这样的人)。一切都是剩下的,生活还是昨天的生活,日子还是以往的日子。早在天亮之前,我们已下定决心重复昨天了。  这无疑令人沮丧。  可,即使你偶尔起个大早,忽萌看日出的念头,又能怎样呢?  都市的晨曦,不知从何时起,早已变了质——  高楼大厦夺走了地平线,灰蒙蒙的尘霾,空气中老有油乎乎的腻感,挥之不散的汽油味,即使你捂起了耳朵,也挡不住车流的喇叭。没有合格的黑夜,也就无所谓真正的黎明……没有纯洁的泥土,没有旷野远山,没有庄稼地,只有牛角一样粗硬的黑水泥和钢化砖。所有的景色,所有的目击物,皆无施洗过的那种鲜艳与亮泽、那抹蔬菜般的翠绿与寂静……你意识不到一种“新”,察觉不到婴儿醒时的那种清新与好奇,即使你大睁着眼,仍觉像在昏沉的睡雾中。  4  千禧年之际,不知谁发明了“新世纪第一缕曙光”这个诗化概念,再经权威气象人士的加盟,竟铸造出了一个富含高科技的旅游品牌。据说,浙江的临海和温岭还发生了“曙光节”之争(紫金山天文台将曙光赐予了临海的括苍山主峰,北京天文台则咬定在温岭。最后各方妥协,将“福照”大奖正式颁给了吉林珲春)。一时间,媒体纷至沓来,电视现场直播,庙门披红,山票陡涨,那峦顶更成了寸土寸金的摇钱树,其火爆俨然当年大气功师的显灵堂……  其实,大自然从无等级之别,世纪与钟表也只是人类制造,对大自然来说,并无厚此薄彼的所谓“第一缕”……看日出,本是一件私人性极强、朴素而平静的生命美学行为,一旦搞成热闹的集市,也就失去了其本色和底蕴。想想我们平日里的冷漠与昏迷,想想那些灵魂的呼噜声,这种对光阴的超强重视实为一种讽刺。  对一个习惯了漠视自然、又素无美学心理的人来说,即使你花大钱购下了山的制高点,又能领略到什么呢?  爱默生在《论自然》中写道:“实际上,很少有成年人能真正看到自然,多数人不会仔细地观察太阳,至多他们只是一掠而过。太阳只会照亮成年人的眼睛,但却会通过眼睛照进孩子的心灵。一个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是那种内外感觉都协调一致的人,是那种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  像福楼拜,即这种童心未泯的人。还有梭罗、史蒂文森、普里什文、蒲宁、爱德华兹、巴勒斯……我敢断言,假如他们活到今天,在那“第一缕曙光”照着的地方,一定找不着他们的身影。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只有恢复孩子般的好奇与纯真,只有像儿童一样精神明亮、目光清澈,才能对这世界有所发现,才能比平日里看到更多,才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中注视到神奇与美丽……  在成人世界里,几乎已没有真正生动的自然,只剩下了桌子和墙壁,只剩下了人的游戏规则,只剩下了同人打交道的经验和逻辑……  值得尊敬的成年人,一定是那种“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  5  在对自然的体验上,除了福楼拜的日出,感动我的还有一个细节——  前苏联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中引述过一位画家朋友的话:“冬天,我就上列宁格勒那边的芬兰湾去,您知道吗,那儿有全俄国最好看的霜……”  “最好看的霜”,最初读到它时,我惊呆了。因为在我的生命印象里,从未留意过霜的差别,更无所谓“最美的”了。但我立即意识到:这记存在,连同那记投奔它的生命行为,无不包藏着一种巨大的美!一种人类童年的美,灵魂的美,艺术的美。那透过万千世相凝视它、认出它的人,应是可敬和值得信赖的。  和那位画家相比,自己的日常感受原是多么粗糙和鲁钝。我们竟漏掉了那么多珍贵的、值得惊喜和答谢的元素。  它是那样地感动着我。对我来说,它就像一份爱的提示,一种画外音式的心灵陪护。尽管这世界有着无数缺陷与霉晦,生活有着无数的懊恼和沮丧,但只要一闪过“最好看的霜”这个念头,心头即明亮了许多。  许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收藏它,憧憬它。有好多次,我忍不住向友人提及它,我问:“你可曾遇见过最好看的霜?”  虽然自己同无数人一样,至今没见过它,也许一生都不会相遇。但我知道,它是存在的,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  那片神奇的生命风光,它一定静静地躺在某个遥远的地方。  它也在注视我们呢。  (2001年12月)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峻的同时代人。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吴散人  他在一个措辞不清的黄昏里具有罕见的说是与不是的坚决与彻底的能力,他在一个虚无主义的沙漠中以峭拔的姿态和锋利的目光守护着美与良心。  ——王小鲁  他的文字激发了我对社会、人生、自然和爱的一切纯洁的情感,对美好、质朴、纯净、正义与忠诚的记忆与向往。我几乎不敢相信,中国会有这样的作家……我凝神屏气地读着,时常被震撼、被感动,湿热的泪汹涌着,掩卷而泣。他的清洁、激情与浪漫,他的宽广和深邃,他的忠诚和对美的深爱沐浴着我……  ——张娟文(网贴)

编辑推荐

  王开岭的文字,有一种温润的金属感,有一种磁性的光芒,它敏感、深邃,明亮又干净……如果用形象比喻的话,我想说,王开岭的文本散发着一种鲜见的紫檀气质。这样一册书,摆放在书架上,俨然现代家居中蓦现出一件“檀品”。在这个浮躁的速写时代,它有一种鲜见的“世外”品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精神明亮的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5条)

 
 

  •   《精神明亮的人》是一部国产文学书籍。 本书收入王开岭最具标志性的诗性散文和思想随笔。在思想界,他被誉为新生代的旗帜人物:在文学界,他被视为优美的灵魂书写者。其作品大量涌现在各类文选、年度排行榜、大(中)学语文读本和(中)高考试题中,被很多校园师生公荐为“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
  •   王开岭,最初知道这个名字是在很多年前的《读者》杂志上,记得那是一篇名为《古典之殇》的文章,文字的精美以及作者对自然风物日渐丧失的沉痛思考深深地撼动了我的心灵。所以,当我获知王开岭近年来思想随笔的集结《精神明亮的人》已经出版时,心情如同这本书的名字一样,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
      该书分为四辑,分别为《灵魂的萤火》、《大地的忧郁》、《精神路标》和《深夜翻书》。在第一辑开篇文章《精神明亮的人》中,作者对法国大文豪福楼拜这样一位以 “面壁写作”为誓志的大师,一个如此珍惜时间的人,却坚持每天按时看日出的举动深感折服。作者认为:“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也是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代表了一种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读着这样的文字,领悟这样透彻明晰的思想,你心灵的门扉就会被慢慢打开,就会被眼前一种深邃浩渺的阅读景象所深深吸引。
      俊朗飘逸的叙事文风,幽静致远的理性深潭;峭拔高耸的良知峰峦,奔涌激荡的思想血脉……这就是王开岭文章所具有的文思气象和美学风度。作为读者,你会在他笔下给你洞开的无限广阔的精神风光里,去领略自然的壮美,探寻人性的本源;审视历史的功过,思考灵魂的走向。
      读王开岭的文章,最先吸引我的应该说是他的文字。在《雪白》一文中,作者感叹如今雪的稀少时曾这样写到:“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没有雪的冬天,还有季节的尊严吗?”在《仰望:一种精神姿势》中,他说:“失去星空的笼罩和滋养,人的精神夜晚该会多么黯然与冷寂,星空是人类最璀璨的精神屋顶!”在《信仰絮语》中,他这样阐释信仰:“它始终代表一种指向终极的灵魂态势,一种精神奔赴性,一种上升的生存向度。”这样美学化的理性文字,有着纹理的细腻,精神的质感,散发着高贵的气息,它会激发我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唤起我们对自然,对人生一种最深沉的爱恋。游走在他的字里行间,你会有一种被文字沐浴的美感,会被他华彩的文思,精炼的句式陶醉不已。他的每一句话语都是思想高度提纯的结晶,保持了一种浓缩沉淀后的纯粹。 这样的文字具有一种穿透的力量,它会携着思考的风向,直抵灵魂的内核。
      寻找痛苦,剖析痛苦,医治痛苦,这无疑是王开岭的写作要义之所在。无论是对陌生的“草芥者”的悲悯,对自然环境惨遭破坏的伤痛,还是对索尔仁尼琴、帕斯捷尔纳克的敬仰,对周永臣“一个人遭遇”的诘问,以及对捍卫人类尊严和良知的顾准的感激……每一篇文章的背后,我们似乎都能听到思想者呐喊的声音。在作者激扬的文字面前,在他喷薄着血性的思考熔炉里,我们看到了他的灵魂在痛苦挣扎后迎来的浴火重生。
      在这个人们时常被物欲折腾得筋疲力尽,而对良知与尊严漠然视之的年代,王开岭是鲜有用灵魂和铮骨进行创作的知识分子,他说,“在上帝缺席的年代,艺术家是这样一群履行‘神职’的人——面对狼藉的生存,他必须哭泣。然而他必须停下哭泣,必须在夜的中央祭上理想的蜡烛,擎举着,照亮着,然后用它寻找光明……”就是这样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勇气,让我们看到一个思想者坚定而执着的目光,品咂到他在挤出灵魂胆汁后的苦涩。他想成为那个点燃肋骨充当路灯的人,为的是让“影子”出现,辨清道路,让黑夜永远退去。
      王开岭的思想脉络,始终向美,人性、生命和自然伸展,之所以被他挂怀,正是因为世人对它们的日渐疏远和淡忘。他一次次含泪捧起那些散落在浩淼历史长河中的珍贵精神片断,旨在唤醒人们关于爱与良知的记忆。他啼血的嘶鸣,痛彻的体悟以及在理性背后那份挥之不去的浪漫,常常让读者心头升起一种悲凉的壮美。
      真正的思考注定是孤独而痛苦的,但王开岭却在他思想的长河里依然溯水前行,我们看到了一个思想者挺拔而高大的背影,看到了一个灵魂始终仰望的姿态,因为他深知:仰望,不仅是个深情的动作,更是一道信仰仪式。只有让疲倦的视线从物面上移开,从狭窄而琐碎的槽沟里昂起,向上,向着高远,才会看到那巍峨与矗立,自由与辽阔,澄明与纯净……  




  •   如果你喜欢,一定要买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这是一本他的散文随笔,非常好看。这本《精神明亮的人》他的代表作都在这里了。非常值得阅读,确实是精神上的享受。我早已过了崇拜偶像的时候,但读他的书,真有一种冲动 想和作者聊聊,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这样追求自然追求古典追求精神明亮的人,太难得太可贵了!!强烈推荐《精神明亮的人》。
  •   王开岭的书一直都很有哲理,这本是散文集,正如书名“精神明亮的人”一样,整本书给人的启发很大。文字很有质感,书本身也很不错。
  •   包装精美。内容诱人,王开岭先生不愧是精神明亮的人
  •   了解王开岭这个人不久,读完他的散文深受感动。
    他的文字平淡朴实,却又隐含着无法忽视的犀利与深刻。
    之前读了几篇,便萌生出我一定要买下来,好好读读的冲动。
    欣赏这个人,欣赏他的文风,欣赏他的思想,愿与君共享。
  •   王开岭先生的文字清新有力 思路清晰 里面引用了大量的论证 想学着写议论文的中学生朋友们应该会很喜欢
    可惜不少文章因为太犀利而有所删节 不过不影响整体质量 想细品他犀利的文字 就去他的博客看看吧!
  •   王开岭的散文对高考作文积累取材有帮助
  •   书非常好,纸质很赞,印刷也很完美,物流快。至于内容,王开岭的作品其实根本不用描述,读过他的文章的人自会知道其文之妙。非常满意!
  •   第二次买王开岭的书,有味,有内涵,有思想!!
  •   王开岭的书, 好书,
  •   之前看别的书时多次提到王开岭,觉得应该不错
  •   王开岭的书真的很值得我们去看
  •   绝对推荐 经典好书 王开岭的其余作品同样值得一读
  •   喜欢王开岭的文字 非常好 喜欢当当网的服务
  •   老师推荐的,它敏感、深邃,明亮又干净,看了很喜欢。
  •   怎么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本书会告诉你的.

    这是一本文质兼美的书. 对写作帮助很大.

    名家名作, 你一定要买一本.
  •   王老师的书值得一读~~~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我们需要“精神明亮”......
  •   我想直接这样表达:这是本我认为的好书!!!是一本能让人静下来思考,从中汲取养分的一本书!愿大家精神明亮!!!
  •   最喜欢第一篇精神明亮的人,按时看日出的积极生活状态
  •   提升境界的书吧,挺好的,看起来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精神明亮
  •   读了之后精神明亮了。
  •   个人认为是他作品中最好的一本,因为都是其他几部作品中选出的佳作。他的作品很有感染力,能让你激动起来。
  •   这是我最爱的书之一 好看 果然精神为之一亮 大赞!
  •   很有裨益,看后精神为之一震,思想为之一跃
  •   内容有少量重复,跟其他书,但又按不同范畴归类,
    总体读来,还是挺好的,文笔好,精神好,气节好,
    受益感悟好
  •   很深邃的思想,现在的人很需要。
  •   学校暑期推荐书本之一。
    散文写的非常好,很有意思
    印刷对的起这个价格(价格高了)
  •   这本书还有一个版本,质量很次,印刷纸张都差。买过一次,后来退了,当时实在影响读下去的心情,看了《古典之殇》后,及其喜欢作者的文风,简洁,明快,晓畅,但又内蕴深厚,买了所有该作者的书。看到这一本,出版质量总算对得起作品的内容了,好,非常好!
  •   理性、深刻、干净的文字值得细细品味
  •   友推荐购得此书,读着就是这种感触,有很想认识作者的冲动,想知道有着如此柔软内心和悲天悯人情怀的 一个人会是怎样的外在!
    书很好,文章亦很好,唯一的不足偶尔会有别字!应该是印刷的原因吧!
  •   期待很久,读了几页,觉得就是精神大餐啊!
  •   非常适合高中生阅读,语言优美,思想性强,细细品读中。
  •   每一句话都是精髓!
    让灵魂从婴儿做起,想童年那样,咬着铅笔,对世界报以纯真,好奇和汹涌的爱意~~~~~
  •   书的质量没的说,绝对正版!历经九九百十一难,终于送到了,主要是送货时间太晚,晚上十点多都睡下了两次没接到电话。快递的大哥真是辛苦!很不好意思让您跑了三趟。在此谢过!
  •   书的内容是没啥说的,但是不喜欢胶装的书容易断掉,不容易保存
  •   强烈推荐啊啊 文笔实在优雅 各种犀利的比喻 blablabla
  •   非常好,真的是让人思考的书。
  •   非常有思想的一本书
  •   经过老师的介绍,同学都说好,当买后发现,真的很好!
  •   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 在物化的时代能见到这样超然的文字脱颖而出 疲惫的心得到了慰藉
  •   书里有很多内容都比较新颖,内容很发人深省,很喜欢这本书
  •   好书,孩子需要,书很好。
  •   送来的时候书弄得有点脏
  •   值得看的书,真性情。好文章!内容很丰富。。。。
  •   书的质量挺好,当当购书就是比实体书店便宜多了。
  •   可以作为枕边书,不必急于一下子就读完,闲暇的时候可以拿过来慢慢品读,生活似乎慢了下来,有了情调。
  •   孩子指定要的书,确实不错。
  •   很喜欢,书的质量也好。
  •   看了王老师的博客文章有点感触现在买书拜读下
  •   书里的内容还没细读,但是目测很好~~纸张也很好,很滑又不刺痒。唯一不足的是,上面留拜太多下面很挤。不过真的很好!!
  •   书来的时候完全没褶皱,本来还担心呢。书是老师推荐的,非常好!
  •   很有启迪的书
  •   书不错,质量好,内容精彩
  •   第一次当当买书 很满意
  •   帮我们把白天的聒噪轻轻抹去,慢慢地读,读出声;寻找那个自己最想要的自己。
  •   这本书是我们语文老师推荐的,说是可以作为作文素材,内容很广泛,很不错
  •   高考作文利器,可以增加内涵
  •   读完被三点一线僵化的心变得柔软,适合睡前阅读,滋养心灵。
  •   语文老师推荐的,语言内容都很好
  •   还有利于写作文呢
  •   一直为王的文字所吸引,这本很赞
  •   老师推荐的。读过觉得文字真的很好。
  •   读他的文字,心灵得到真正的【静~净~境】
  •   这本书很值得一读,推荐给喜欢读书和思考的人。
  •   我们也要做这样的人,.
  •   好书,只有心灵高尚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佳做。
  •   这本书我买了六本了,这次是送买来送给一个很好的朋友的。
  •   ~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   喜欢作者的《古典之殇》,就爱屋及乌的喜欢这本书,还没读,应该不错。
  •   这本书整体感觉不错
  •   好书,很多生活角度,提供给我很多思考的空间
  •   老师要我们买的,还好下手快!现在各种缺货啊!
  •   非常好看包装很好值得推荐送亲朋好友倍儿有面子女儿妈妈都喜欢抢着要!
  •   应老师要求买的,王的文笔超赞
  •   好书,电子支付实在便宜。
  •   帮别人买的,听说很不错。
  •   好书, 好书, 好书
  •   好书啊. 支持一下
  •   支持此书一下。 好书, 好书
  •   先读了王老师的《古典之殇》,深深喜爱,文质兼美。
  •   人生的启发
  •   名著啊,又便宜,就很开心的买了!
  •   老师建议购买,应该可以吧。
  •   内容还没看,但包装和服务一流
  •   书本质量挺好的,就是书本看起来有点深奥
  •   ,昨天刚收到,还没读。
  •   很不错,很有哲理。值得看
  •   发货、包装都不错,建议价格可再适当优惠。
  •   没有看完,不知道他看没看完,有点难过。
  •   还耒看,看完再评
  •   第二天上午就到啦太快啦
  •   买回来还没来得及看。
  •   haodongdong
  •   领导很喜欢他的书
  •   精神明亮的人
  •   给外甥代购的
  •   为孩子而买
  •     浮躁年代的安静文字,甚觉“精神明亮”
  •     我的认识是,一本书只要含有几句可以触动,改良旧有认识,知识体系的就是本过的去的书;如果能有几段几章这样的,就认为遇到了如同异性的情趣相投的宝贝,同性的精神导师.在异地求学生活,能接触到来自国内的智慧的机会减少,能读到的机会也很小,因而每每格外挑剔而珍惜.
      
      教育的副产品,长大的过程中,我适应了社会,接受了体制,融入了价值体系,被人认为是好的对的东西,我认为不会错,连思考都不用.为了一个心仪的目标,东西,为了达到一种梦想的状态,我能做了大部分我能做的,但当达到目标,拿到东西后不久,我发现这个不都是我想要的.我标榜的不掺杂杂质的爱情原来是一个2年的轮回,不可逃避的世俗.我追求过单一货币化的成功价值观, 并为此设计了职业规划.但当文化冲击,一些听说过的事情发生在身上,身边,我重新审视自己和心中的价值.很多事情都是轮回,这真是生命中的最大神秘地,孩童时代我渴望长大,强壮,独立,青年时渴望成熟,成功,地位,财富,成年了,还在奋斗的路上,有些渴望触手可及,有些可能永远只能望着渴着.机械了事故了的生活,我开始回忆追随失去的童年.
      我没法后悔,也不后悔.一路下来,经历的这些转化成的智慧和一部分的自我防护,可能不会轻易接受人.但也给了我,有些人,事说的让人很羡慕,但80%实际只是表象,只有自己能体会到生活中点滴的快乐幸福,什么人对你重要,什么事情是你有兴趣,睡不着觉都想着要做的,对人对事业同样 ,现在需要做的是,找到这个点,然后把它做到最好,给它最多的时间精力.顺其自然,享受付出与接受过程中的快乐,不要计较可能的不平等,因为时间本来就不平等.
      保持youth at heart, 保持每天做一件违背自己"成熟"观点的事情.
      
      节选其中有感触的几段.
      
      巴乌斯托夫斯基如此评价道:“有过这样笑声的人是不会丢失生命的!”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追逐“成年”的游戏中,一方面,他为自己的稚气惴惴不安、羞愧难当,陷入深深自卑——他狠狠撕毁童年的名片,宣布与之决裂;一方面,他潜心观察那些成人榜样,仔细揣摩,暗暗效之,惟恐模仿得不像,惟恐不知深浅不合规矩不对路数……渐渐,他开始以“成熟”“稳重”自居,以嘲笑同辈的“幼稚”“单纯”为能事了。
      
      褪去了天真,生命也就失去了生动,剪掉了羽翼。当一个人的灵魂因饥饿而狼吞虎咽——并因不节食而变得臃肿,他就真的衰弱了,生命亦变得可疑。就像煮熟的扇贝,你已听不到涛声,嗅不出海的气息了。
      
      公正的上帝,曾送给每人一件了不起的礼物——童年!可惜,多少人很快就将其丢掉了。
      
      我将穿越,但可能永远无法到达.
      
      这个让心灵屈从于感官的时代。
      在体内,那股与艺术血缘相伴的尊严和清洁的精神——被围剿得快不剩了。肉体经不起“物”的挑逗,像河马一样欢呼着欲壑的涨潮:烫金的聘书、官位、职称、名片、薪袋、银行卡……舒适的居厅、软榻、厕所、空调、电脑……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哪怕比别人慢半拍,即使强打精神码字儿也要频频回望——生怕它们会拔脚溜走。我们原本轻盈的身子被一条毛茸茸的脂肪尾巴给拖住了,患得患失,挣脱不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