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04-01 出版社:书海出版社 作者:山谷 页数:218 字数:280000
前言
有这样一篇不止一次见诸报刊的文章,讲的是古玩市场上智取一只明碗的事:一位从事古玩生意的摊主,见到一位农妇的猫食碗是明代青花瓷碗,想买下来但怕农妇生疑而提高价格,于是就跟农妇商量,谎称城里鼠多,想把她养的猫买回去,几经谈判,花了200元将猫抱走。农妇自是喜出望外,没想到一只猫能值这么多钱。几天后,摊主又跑了回来,哭丧着脸告诉农妇,猫抱回去后,不肯吃食,听人说是因为碗换了,猫不习惯,能不能用几只新碗来调换。农妇答应了。换来的这只明碗价值好几万,摊主转手卖了,瞬间发了大财。可是没想到,现在这只明碗一下子增值了好几倍,价值几十万。这个故事的版本很多,主题内容是表明搞古玩要有眼光,本钱多少倒是次要的。我对这个明显是杜撰出来的故事,丝毫不感兴趣。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采用随笔的形式,从古玩收藏的角度,叙述中国瓷器制作发展历史、工艺特点和文化价值,随文附有一定数量的图片资料。 中国陶瓷是种积淀甚深的文化形态,透过它的器型、装饰、胎釉,给我的感觉首先是它的美学价值,还有它承载的历史、凸现出的民族情怀和民俗习惯。它体现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具有强烈的东方文化色彩。读陶的感觉好比读书一样,能与我们先人的智慧和往古的社会文明相沟通,也常常在这种无声的交流中,不知不觉中能开启我们的心灵,滋生出对先民们文明贡献的崇敬。因此,我读陶瓷,并不需要把它们收藏在家中,而只要能够感受到它就行。当然我不会遇有猫食碗这样的事,那多少带有欺骗的性质,不够光明磊落。
书籍目录
序闲话景德镇再话瓷都——景德镇马家窑彩陶唐三彩和大唐气概缥缈的柴窑往古的回响——陶瓷乐器秘戏瓷器奇妙瓷器明器杂说陶瓷人物玉枕纱橱“唐煮宋点”的器皿茶具的证明“玉器”神话秘色随想釉色与窑变也谈青花钧瓷的意象佛教与瓷纹饰官窑论臧窑与郎窑红《红楼梦》中的瓷器电视剧中的陶瓷“清仿”外话陶与瓷补遗韩瓶的风采永乐压手杯朱见深与成化彩瓷桃杯之谜徐舍的大缸祖师风火神童宾唐英其人周丹泉的绝技壶隐道人的价值时壶考间世突出的陈鸣远邵大亨的骨气陈曼生和曼生壶汉棠盆的故事储南强的梦想供御“紫瓯”外谈陶瓷的审美和时代认同“瓷”的文字溯源陶资的文学比附《陶说》与《若壶图录》陶歌和竹枝词再创辉煌却嫌脂粉污颜色(代跋)
章节摘录
插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联系上瓷都景德镇,倒是颇有意味的。在明清之际所形成的我国四大名镇中,汉口镇在长江边,陆路水路交集于此;朱仙镇紧靠开封,依傍黄河,元代贾鲁河开通后,商贾云集;佛山镇更是一时的交通贸易中心;就交通位置而言,景德镇完全不比其他三镇有更多的优势,它实际只是个小盆地,四周是连绵不绝的群山,仅靠一条发源于安徽祁门县境内的昌江与外界联系,而这条景德镇的生命线也是支系极多,河床低矮、滩石嶙峋,易于泛滥。景德镇在江西省东北部偏僻闭塞的环境中独树一帜,繁荣昌盛一千多年,靠的就是瓷器业。镇以瓷显,瓷以镇名,景德镇与瓷器无分彼此,遂有了“瓷都”的誉称。据《浮梁县志》记载,景德镇最早叫新平镇,“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因在昌江之南,又名昌南镇。景德镇是以宋代真宗皇帝赵恒的年号“景德”而命名的。1004年,宋真宗赵恒改国号“成平”为“景德”,此时此地的“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其器尤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成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景德镇的隶属关系十分有意思。市镇,最初是作为农村的贸易场所而出现的。《宋史》记载:、“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将禁防遏者谓之镇。”随着市镇自身的发展,逐渐成为具有一定数量工商业户的实体。就商业而言,一般市上商贩和行商居多,商业规模较小;镇则坐贾较多,商业规模较大。
编辑推荐
《走近陶瓷》由书海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