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车万有、 赵卫华 三秦出版社 (2009-08出版) 作者:车万有 页数:137 译者:赵卫华 注释
Tag标签:无
前言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年多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韵、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车万育,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声律启蒙》是一部谈诗韵的著作,是儿童学作诗的启蒙读物,在众多的同类作品中,因其内容丰富平实、语言典雅活泼而独树一帜。《声律启蒙》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成语、典故、史实等的虚实对应,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文字优美,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了解、欣赏、学习掌握对联这种文学形式极有帮助。此外,由于《声律启蒙》一书每则对联中大量集典,有利于读者“速成”地掌握一定数量的史实典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大概正是因为这一点,《声律启蒙》作为学写诗词的入门书流传久远不衰。《弟子规》,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李毓秀,字子潜,平生只考中秀才,以教书为生。李毓秀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已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内容概要
《声律启蒙·弟子规》原名《训蒙文》,由清代“国学”生员李毓秀根据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而成,后又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其体例仿《三字经》,三言成句,合辙押韵,流传范围极广,曾被列为私塾、义学的儿童必读书目。
作者简介
作者:(清代)车万有 注译:赵卫华
书籍目录
声律启蒙卷上(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卷下(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弟子规一、总序二、入则孝出则悌三、谨而信四、泛爱众而亲仁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章节摘录
插图:【赏析】本节论述了子女在面对父母的错误时应该持有的态度。《礼记》中曾说:“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就是说对不听劝告的父母,要规劝三次,仍然不听的,子女以号啕大哭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做到孝义之至,最终不放弃规劝,这也是孝道中要求的内容。因为许多时候,并非一味听从父母的话才是孝顺,帮助、规劝父母改正他们的错误也同样是孝顺。因为孝的目的是让父母心安体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而所以对于走上错误之路的父母,子女应该及时提醒他们,否则小错终将发展成大错,从而酿成无法挽回的错误,到时父母身心就会遭受摧残,子女虽然也会心里痛苦难过,但这不是我们说的孝心。父母生气时,鞭打子女,一是为了发泄怒气,二则是古代教育子女的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尽管教育方法有失妥当,但是为子女的成才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作为子女,经常因为不能理解做父母的心情,会对父母的教训有所怨言,甚至顶撞。这样就会更加激怒父母,使他们身心受到更大的损伤。但也有些子女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老话,虽然受到父母严厉管教,心里反而会更加感激父母,增加了孝敬之心。所以,许多时候,我们应多理解一些,只有多替对方考虑,才知道他们用情之深。
编辑推荐
《中华国学百部:声律启蒙.弟子规》是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