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世家(全2册)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三秦  作者:司马迁  页数:154  译者:金源  
Tag标签:无  

前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作者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公元前145年,卒年不详, 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 、文化等多方面情况,及帝王将相、儒林游侠等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全书 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 六千五百字。  “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首脑,为 他们作传记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 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  “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  “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 、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  “世家”记载了诸侯王国的大事,这是因为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 也就把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  “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 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  总之,司马迁写作《史记》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 “列传”记人物,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网罗古今,包 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迄,如《春秋》的编年史以地域划分和《国语》 的国别史的局限,从而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 为正史的典范。  《史记》在叙事上非常成功,把头绪纷繁的人物和事件组织得详略得当 、脉络清楚,使全书的结构既宏伟又严整。在艺术上进行了大量的加工,使 得作品文字流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精彩纷呈。同时,全书语言丰富多变 ,洗练晓畅,并且融注了作者深沉而强烈的主观感情,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史记》在历史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尤为突出的是对人物的描写。  书中对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活动有广泛而生动的描写,特别是对于下层人民的 才智功德作了鲜明的肯定和表彰。《陈涉世家》专门为农民起义领袖陈涉立 传,高度评价了他在推翻秦王朝统治中的“首事”之功。《刺客列传》歌颂 荆轲、聂政等刺客的抗暴精神。《魏公子列传》里着重赞扬了侯赢、朱亥这 些市井之民的才智和侠义。《货殖列传》则通过对商贾活动的描述,保存了 极为珍贵的古代经济史料。政治家、军事家、学者、文人、游侠、娼优、医 者、卜者等各类人物都在书中留下栩栩如生的剪影,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 社会生活画卷,加上作者对所记述的人和事“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 态度,是《史记》的思想价值高出于后来一切官修史书之所在。  以史为鉴,知千秋盛衰兴趣;前事不忘,明万代是非得失。今读《史记 》可知王侯将相兴衰之道,先哲圣贤治世之方,更可以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实乃一部治国安邦、立身处世的最佳教科书。  编者 2008年1月

内容概要

  《史记》原名《太史公记》,简称《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 汉史学家、文学家。本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年间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等历史状况,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全书共一 百三十篇,计五十二万字。其中以记帝王的“本纪”十二篇,记年代的“表 ”十篇,记典章制度的“书”八篇,记诸侯国的“世家”三十篇,记人物的 “列传”七十篇。  “世家”主要是记诸侯王,除儒学宗师孔子和农民起义领袖陈涉之外, 都是皇子贵胄之后或福勋之矗。“世家”是连接“本纪”和“列传”的桥梁 ,是贯穿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部分。

作者简介

作者:(汉)司马迁 译者:金源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6岁终。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民国,鲁迅)。司马迁是西汉夏阳龙门人。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县名,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司马迁出生地韩城位置“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5年)司马迁生于龙门。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六岁,在故乡读书。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公元前136年(建元五年)十岁,在故乡。 《太史公自序》:“耕牧河山阳,年十岁,则诵古文。”按:司马迁十岁左右,即在故乡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 十一岁。 窦太后死,汉武帝罢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元光元年)十二岁。 是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时在夏阳耕读,时在长安求学。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十九岁,从夏阳迁居长安。 汉武帝从主父偃建议迁民于茂陵。司马迁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孔安国为侍中。 司马迁生卒年代,史无明文。近人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认为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大约卒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享年56岁。据说司马迁家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传的历史家和天文家。司马错是秦惠王时伐蜀的名将,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官,到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又做汉武帝的太史令,恢复了祖传的史官恒业。司马迁的少年时代,“耕牧河山之阳”。司马迁在这“山环水带,嵌镶蜿蜒”(《韩城县志序》)的自然环境里成长,既被山川的清淑之气所陶冶,又对民间生活有一定体验。十岁,司马迁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得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学习;家学渊源既深,复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不浅。这个时候,正当汉王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候,张骞奉使通西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帝设立乐府……;也是司马迁在京城里丰富见闻,热情迸发的时候。大约二十岁,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回到长安以后,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随汉武帝到过平凉、崆峒,又奉使巴蜀,他到得最南边是昆明。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举行大规模的巡行封禅,步骑十八万,旌旗千余里,浩浩荡荡。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史官,本应从行,但病死在洛阳。司马迁接受了父亲的遗志,赶到泰山,参加封禅,随后沿着东海,绕道长城塞外回到长安。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三十八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的机会,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等到太初元年(前104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他就动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前99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单于调拨更多的兵力,然而仍然无力与李陵相抗衡。就在单于准备退军之时,李陵手下有一名士兵叛变,将李陵内部军情告发。告诉单于李陵后面没救兵,而且教单于部下制作连发连射的弓箭。单于于是继续与李陵作战。最后李陵寡不敌众,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以宫刑。腐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司马迁在狱中,又备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几乎断送了性命。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要写部有关历史书的夙愿,因此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希图出现一线转机。太始元年(前96年)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这时司马迁五十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尊宠任职”,但是,他还是专心致志写他的书。直到征和二年(前91年)全书完成,共得130篇,52万余言。

书籍目录

卷一 吴太伯世家 齐太公世家 管蔡世家 晋世家 楚世家(熊勇六年—灵王十年) 卷二 楚世家(灵王十一年—王负刍五年) 越王勾践世家 韩世家 孔子世家 陈涉世家 荆燕世家 留侯世家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十一年,伐徐以恐吴,灵王次于乾谿以待之。王曰:“齐、晋、鲁、卫,其封皆受宝器,我独不。今吾使使周求鼎以为分,其予我乎?”析父对日:“其予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荜露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惟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周今与四国服事君王,将惟命是从,岂敢爱鼎?”灵王日:“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其田,不我予,今我求之,其予我乎?”对曰:“周不爱鼎,郑安敢爱田?”灵王日:“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吾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诸侯畏我乎?”对日:“畏哉!”灵王喜曰:“析父善言古事焉。” 十二年春,楚灵王乐乾谿,不能去也。国人苦役。初,灵王会兵于申,僇越大夫常寿过,杀蔡大夫观起。起子从亡在吴,乃劝吴王伐楚,为间越大夫常寿过而作乱,为吴间。使矫公子弃疾命召公子比于晋,至蔡,与吴、越兵欲袭蔡。令公子比见弃疾,与盟于邓。遂入杀灵王太子禄,立子比为王,公子子皙为令尹,弃疾为司马。先除王宫,观从从师于乾谿,令楚众曰:“国有王矣。先归,复爵邑田室;后者,迁之。”楚众皆溃,去灵王而归。 灵王闻太子禄之死也,自投车下,而曰:“人之爱子亦如是乎?”侍者曰:“甚是。”王曰:“余杀人之子多矣,能无及此乎?”右尹曰:“请待于郊以听国人。”王日:“众怒不可犯。”曰:“且入大县而乞师于诸侯。”王日:“皆叛矣。”又曰:“且奔诸侯以听大国之虑。”王曰:“大福不再,只取辱耳。”于是王乘舟将欲入鄢。右尹度王不用其计,惧俱死,亦去王亡。 无忌曰:“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必至。”于是王使使谓奢:“能致二子则生,不能将死。”奢曰:“尚至,胥不至。”王曰:“何也?”奢曰:“尚之为人,廉,死节,慈孝而仁,闻召而免父,必至,不顾其死。胥之为人,智而好谋,勇而矜功,知来必死,必不来。然为楚国忧者必此子。”于是王使人召之,曰:“来,吾免尔父。”伍尚谓伍胥曰:“闻父免而莫奔,不孝也;父戮莫报,无谋也;度能任事,知也。子其行矣,我其归死。”伍尚遂归。伍胥弯弓属矢,出见使者,曰:“父有罪,何以召其子为?”将射,使者还走,遂出奔吴。伍奢闻之,曰:“胥亡,楚国危哉!”楚人遂杀伍奢及尚。 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陈轸适为秦使齐,齐王曰:“为之奈何?”陈轸曰:“王勿忧,请令罢之。”即往见昭阳军中,曰:“愿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硅。”陈轸曰:“其有贵于此者乎?”昭阳曰:“令尹。”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臣请得譬之。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遍,请遂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一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爵不加于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于楚:此为蛇为足之说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昭阳日:“善。”引兵而去。

编辑推荐

《中华国学百部:史记世家(卷2)》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成功的传记文学名著。其中“列传”达七十篇之多,从文学角度审视,“列传”是《中华国学百部:史记世家(卷2)》的精华所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史记·世家(全2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