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5-3 出版社:吉林文史 作者:(法)儒勒·凡尔纳 页数:123
内容概要
188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认为是独角鲸的大怪物,美国派遣了一艘战舰对“海怪”进行追逐。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追逐活动,但不幸落到了怪物的背脊上。其实怪物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鹦鹉螺号”,潜水船船长尼摩邀请阿龙纳斯一起进行海底旅行,在旅行中他们饱览了海底变化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航程中高潮迭起,参与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章鱼搏斗、击退土著人的围攻等等。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儒勒·凡尔纳 编者:李晓飞 苏义发
书籍目录
一、神秘的怪物二、追捕开始了三、铁牢四、尼摩船长五、了不起的“诺第留斯号”六、在太平洋底下七、野人的袭击八、海葬九、美丽的珍珠与可怕的鲨鱼十、神奇的海底隧道十一、穿越地中海十二、尼摩船长的财宝十三、沉没的大陆十四、南极十五、被困在冰山下十六、打败章鱼的袭击十七、勇敢的尼摩船长报仇十八、狼狈地逃走
章节摘录
舰上的人们越来越灰心失意,他们不再认真地巡航,不再用望远镜侦察海面,有的甚至大发脾气,要回老家。是啊,他们当初怎能这么愚蠢地相信这样一次荒唐的探险呢?现在该是放弃这种打算回家去的时候了。但是法拉格特舰长却极力劝说他的部下再等三天。三天过后,如果怪物还不出现,他就下令掉转舰头,开回老家去。这是舰长11月2日许下的诺言。接连三天,忠诚的水手们干得比以前卖力了。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辛苦不要白费,哪怕得到一点点线索也行。但是,这一次他们是彻底失望了。到了11月5日,三天的期限到了,“海底怪物”还是没有出现,舰长只好履行自己的诺言,下令舰船掉转方向。大家的心情都很压抑,都有一种当逃兵的感觉,船上死气沉沉的,已没有来时的那种轻松又紧张的气氛。当晚,我们到达了距离日本海岸大约两百公里的地方。我和康塞尔在甲板上嘹望着大海,有些不肯善罢甘休的人还在工作着,研究新办法,水手们爬到高高的缆索上,还在密切监视着海面,希望奇迹出现。忽然间,我们听到尼德大声的喊叫声:“嘿!快来呀!怪物出现了!”我们急忙向尼德跑去。他站在甲板上,手指着海水下面。那是一个闪亮的椭圆形的物体。由于在夜间,我们不容易辨清它的颜色,但它和报上所描述的那个怪物一样,发着耀眼的红光,在漆黑的夜间,显得特别奇特,特别明亮,形成鲜明的颜色反差,就是从四百码以外的地方看它,也会使人感到格外刺眼。大家争先恐后地跑过来看这个“海底怪物”,它那耀眼的红光使我们的眼睛几乎都睁不开了。这怪物是否通了电了?也许它像只电鳗吧!突然,我发现它动了,于是我大喊:“瞧,瞧,它在动,它在动了!”它在往后走,不,现在朝前走了,它正向着我们开来!舰上的人们顿时紧张起来。法拉格特舰长掉转航向,命令“林肯号”开船,迅速离开了那怪物照射的范围。也可以说,“林肯号”想尽量避开它。谁知那闪着红光的怪物竟以可怕的速度向我们右舷冲过来。我们不禁惊恐万分,做好了迎战的准备。但是当那个怪物到达离我们的舰体20英尺的地方时,突然又停了下来。啊!它的红光消失了,它也不见了。大家在恐慌之余,又镇静了下来,分散在各处,寻找着怪物。过了一会儿,我们突然听到尼德大声喊道:“在那儿,又从左边露出水面了!”大家忽地又都集中到船体的左侧。尼德说的果然不错。一个闪光的物体,闪着红光,突然露出了水面。这次由于比较近,借着月光,我们看清楚了它的颜色,是黑色!那么,它就是我们所要找的“海底怪物”了!它的身躯庞大,卧在水中,少说也有250英尺长!它的外形像鱼,但好像不是我所想象的那种“独角鲸”,我不禁大失所望,但这并没有减弱我对它的兴趣。它的尾巴猛烈地摆动着,像一只巨大的螺旋桨,猛烈地拍打着水面,在海面上激起阵阵浪花!浪花溅得很高,落在我们的脸上,身上,还有甲板上……该是作战的时刻了!船长命令我们的武器——大炮向怪物开火!炮手服从命令,炮弹击中了黑色物体,可能是由于距离太近,它们并没有爆炸,只是从怪物的后面弹起来,然后溅起无数水花。水花落尽,那怪物依然在那里,纹丝不动,仍然发着可怕的红光。
编辑推荐
《外国文学名著: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于一八七0年问世,暨今已逾百年,而仍能以多种文字的各种版本风行世界,广有读者,仅此一端,即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吸引力之大。小说由四个半人和一艘潜水艇构成,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画面;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外国文学名著: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的第二部,前有《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后有《神秘岛》。作者想像力丰富,文笔细腻,构思奇巧,其作品既引人入胜,又很有教育意义,适合各种年龄的读者。而且,凡尔纳的幻想不是异想天开,都以科学为依据;他所预见到的很多器械,后来都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实有之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