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张秉楠 页数:343
前言
哲人的贡献在于探索真理、揭示真理,超越一般人的常见,烛照真理的深蕴,或窥测自然的奥秘,或昭示人生的准则,为人民指明前进的道路,给后人以启迪。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孔子就是一位揭示人生真谛的伟大哲人。 孔子阐明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仁”的含义。一方面立己(自立),一方面立人(助人),既肯定自己的主体能动性,也承认别人的主体能动性,人我并重,兼顾人己。我认为这是一个卓越而又切实的理想原则孔子专从人己关系来讲仁,没有从血缘关系来讲仁,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春秋时期,曾经有以爱亲为仁的言论,但孔子没有加以宣扬。关于仁与礼的关系,关于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是首要的抑或礼是首要的,近人争论不休。事实上,《吕氏春秋》早已作了结论,明确指出“孔子贵仁”。仁是孔子的中心观念,这是确定无疑的。孔子有时将仁与礼联系起来,也不能说是保守的观点。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的进步思想,又宣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荀子更以“隆礼义”为立说宗旨,能说子产、苟子都是保守、反动的吗? 孔子的一生是为社会的长治久安而积极努力的一生,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知其不可而为之”,表现崇高的精神。司马迁撰写了《孔子世家》,是孔子第一部传记。《孔子世家》杂采了当时的许多传说,记载不尽确实。清代史学家精于考据,对于孔子的事迹作了许多考证,最著名的有崔述的《洙泗考信录》,但崔氏是以正统儒学的观点从事考订的,亦有不够精确之处。“五四”以后,一些史学家,如钱穆先生等对孔子事迹又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多发前人所未发。新中国成立,有些论者对孔子评价不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搞所谓“批孔”,对于孔子极尽诬蔑毁谤之能事,但也无损于孔子思想的光辉。1978年拨乱返正,学术界开始对孔子进行正确的评价。老教育家匡亚明同志撰写了《孔子评传》,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张秉楠同志从1985年开始计划撰写《孔子传》,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写成这本《孔子传》,尽量选择可信的史料,详加考订,试图将孔子的思想融会于其行事与历史环境之中,考核详确,论述明晰,是一部有价值的传记新作。张秉楠同志征求我的意见,我欣喜之余,略赘数语,以为之序。
内容概要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书籍目录
小引第一章显赫的先世殷移民弃妇孤儿第二章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被阳虎拒于士门之外学无常师以相礼助丧为职业的青年儒者向郯子求教得到的启示第三章文化下移的时代成功的创举有教无类开创“四教”平等的学术空气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受到鲁贵族重视第四章观览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第五章春秋时期的改革形势离开混乱的鲁国过泰山齐景公问政赴杞(淳于)考察闻韶接淅而行第六章不仕而贫居从事三代礼乐文化的比较研究因礼得仁,引仁入礼知天命,远鬼神以君子人格深化教育时事评论对魏献子以义举贤的评论对晋铸刑鼎的评论对“陪臣执国命”的评论彷徨第七章阳虎事变后的鲁国时局为中都宰任鲁司寇夹谷之会言志观蜡堕三都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第八章适卫蒙难于匡、蒲在卫国的期待与徘徊过曹,适宋,适郑第九章适陈绝粮于陈蔡迁于蔡(负函)漫游汉水以北楚地同楚隐者遭遇疾病于道路重新回到卫国第十章中庸尊五美,屏四恶正名仁、智、勇的统一第十一章国老对季康子“用田赋”的批评对季氏欲伐颛臾的批评“政者,正也”整理典籍对《诗》的整理对礼的整理对乐的整理对《书》的整理对《易》的整理对《春秋》的整理门人三千,高足七十余暇三事舞雩台武城闻乐同原壤的交往三人之死临终前的梦幻与歌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附录一孔子诛少正卯辨附录二孔门弟子述要附录三《论语》编年附录四孔子生平大事年表后记修订后记
章节摘录
开创“四教” 孔子的私学与邓析的诉讼训练班不同,而是坚持教学内容的多科性和全面性,且不忽视所授内容的实用价值。《论语·述而》称孔子有“文、行、忠、信”四教。文,即文化课。《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这就是其主要文化课程,它们同孔子晚年增设的《易》、《春秋》被汉人合称为“六艺”。此“六艺”同贵族学校的传统“六艺”相比,其文化课内容显然丰富多了①。 传统“六艺”中的礼乐也包括《诗》,但礼乐所结合的《诗》,主要是与礼仪活动相关的祭诗和颂诗。在孔子教学中,《诗》不仅与礼仪相联系,他还特别强调《诗》的多种社会作用,使它成为学生们必修的一门独立课程而与礼、乐并列。直到以后,他还对新入学的门生说: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②。可以兴,是说诗运用形象帮助人们认识事理、陶冶感情、振奋精神;可以观,是说从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中考察政教得失;可以群,是说诗能交流思想感情,促进人们团结;可以怨,是说借助于诗以批评时政。诗的这些功能可以达到“事父”、“事君”即齐家治国之目的。诗的功能还包括“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即从中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在孔子以前,没有人对诗的作用做如此明确而系统的阐述。由于孔子阐发,诗反映并影响生活的价值第一次从理论上被肯定下来。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