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外销瓷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作者:林潮 著  页数:8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从西汉经唐、宋,我国先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个”丝绸之路”,开始对外贸易,瓷器就是主要的贸易商品。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于元代游历中国17年,他的《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激起“中国热”。明万历年,葡萄牙商人贩去的两船中国克拉克瓷轰动欧洲,连法王亨利四世、英王詹姆斯一世都纷纷前去争购。欧洲贵族愿出10倍价格订购有自己家族徽章的“徽章瓷”。从“隆庆开”关”到明朝灭亡的70年间,全世界的白银约有1/3流进了中国。清中期,每年运往欧洲的中国瓷器达100万件。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那些带有西方情调的外销瓷生产出来之后,基本如数运往欧洲,现在在中国国内想搜集外销瓷反而变得非常困难。《外销瓷》所提供的直接来自欧洲的外销瓷图片和有关息,对国内瓷器收藏者了解和研究外销瓷,相信会有一定的帮助。 《外销瓷》为林瀚编写的《海外珍藏中华瑰宝》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介绍了众多外销瓷精品。 《外销瓷》适合各年龄层次的中国瓷器艺术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张怀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编审、策划总监。原福建省政协委员、省文联委员、省美协常务理事,福建美术出版社编审、副社长、副总编辑。 
有《世界美术史简明手册》《中国美术史简明手册》《中国水印版画》《陈子奋白描》《千姿百态题画款》《中国当代油画家张怀林》等10余种论著和画册出版。
曾编辑、策划《中国印·四大名石》《中国寿山石》《中国水仙花》《建安古版画》《中国古玩鉴识系列》(20册)《中国书画鉴识系列》(10册)《玩玉鉴真伪》(5册)《全国美院学生优秀素描选》(8次印刷)《美术自学向导丛书》(7次印刷)《国画训练新编系列二》(9次印刷)等数十种。所编辑图书曾获亚洲国际博览会镀银奖、日本·日中文化交流贡献金奖,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全国文艺类优秀畅销书奖等二十余种国内外奖牌。
绘画作品曾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第九届全国版画展、第三届中国油画展、日本·中国现代版画展,并获国际、国内大奖多次。曾赴新加坡、美国、法国举办画展。

书籍目录

一、通往西洋的“陶瓷之路”二、走进中国的马可·波罗三、轰动欧洲的“克拉克瓷”四、中西合璧的艺术结晶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从中国输出到欧洲的瓷器,中国人称作“外销瓷”,而欧洲人则称它们为“贸易瓷”。17世纪的外销瓷以青花为主,也有青瓷和白瓷。公元1602年和1603年(明万历二十八、二十九两年),葡萄牙那两船“克拉克瓷”基本上是景德镇窑的青花,而且样式和纹饰是专为出口欧洲而特别设计的,以后凡是这种风格的瓷器欧洲人都称之为“克拉克瓷”。明末清初,由于原料危机、窑工与陶监的矛盾白热化以及朝代更替出现的社会动乱,致使景德镇外销瓷生产严重萎缩,而欧洲人对克拉克瓷的热情却有增无减。手拿厚厚订单的欧洲商人只好在福建的漳州窑和德化窑寻求仿制品(图50)。随着瓷器的不断输入,欧洲有钱人对瓷器的购买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他们希望瓷器的造型、纹饰风格和内容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景德镇陶录》中记载道:“洋器,专售外洋者,有滑洋器、泥洋器之分。商有粤东人,贩去与鬼子互市,式样奇巧,岁无定样。…‘式样奇巧”足见外销瓷的款式奇特,而“岁无定样”则说明外商对进货每年都要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东西方之间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要求:既要保留一定的中国特色,又要适应西方人的审美习惯,中国瓷工们正是按照这个标准在制作外销瓷,只是有的瓷器中国风味浓一些,而有的则更欧洲化一些而已。欧洲的贵族往往有自己的族徽,他们更希望把自家的族徽设计在瓷器上。由于他们愿意出高于一般瓷器10倍的价格来订制,所以中国的瓷工们欣然地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他们把欧洲人提供的有关书籍和资料拿出来,按照上面玻璃器、银器造型以及插图、徽章图案加以模仿,很快就可以得心应手。欧洲有些商人不是出身贵族家庭,本无族徽可言,为了附庸风雅,他们特意请设计家设计一个“族徽”,让中国瓷工烧制在他们所订的瓷器上。这种由欧洲人订做的瓷器被中国现在的收藏家们称之为“订烧瓷”,而带有徽章的则称为“徽章瓷”或“文章瓷”。外销瓷在款式上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中国器型、中国纹饰(如图22、图43等);中国器型、外国纹饰(如图66、图70等);外国器型、中国纹饰(如图39、图64等);外国器型、外国纹饰(如图78、图84等);器型和纹饰中西交融(如图60、图69等)。18世纪,外销瓷除了青花以外,还有白瓷、青瓷、彩绘、伊万里(中国仿日本瓷)及珐琅彩瓷。由于粉彩、珐琅釉彩绘制相当费工,当订单多的时候,景德镇窑忙不过来,就把在景德镇烧好的素净瓷器运往只能烧低温釉上彩的广州,由熟练工在订货商的指导、监督下,准确地绘制欧洲订货人所需要的纹饰,确保了按时交货;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从景德镇直接进口许多素烧瓷器到欧洲,然后在荷兰、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地填彩绘画,这样订货人甚至可以亲自到现场监督画工的绘制。本书就有两件瓷器被欧洲鉴定家确定是在欧洲填彩绘制,并明确鉴定出填彩绘制的作者。(见图101、图102)中国瓷器传到欧洲起初只是摆设,昂贵的价格且不说,把绘有宗教图画和家族徽章的瓷器拿来装吃的实在是大不敬。欧洲人常常将瓷器摆在壁炉台子上装点居室。后来瓷器多了,价格也便宜了,才逐渐恢复了它的实用功能。高额的利润和疯狂的需求强烈地刺激着欧洲制陶人的自尊,他们觉得欧洲应该有自己的瓷器。起初有人从葡萄牙人那里得到了有关中国瓷器原料成分的“情报”,将玻璃、水晶石粉、沙子、维琴察黏土、法恩扎白土等十几种原料混合,烧制出了一种软质瓷,但无论胎质还是釉色都无法与中国瓷器相比。1708年,德国一位炼金术士约翰·弗利德里希·波格终于发现了瓷器的“秘密”。他利用当地含有高岭土成分的瓷土,在梅森瓷器作坊(Meissen)烧造出真正的瓷器。起初,在造型风格及纹饰方面尽量接近中国瓷器,以便挤进市场(附图2)。之后,梅森瓷器开始从原料到制作工序严格把关,绘画也极尽精美工细之能事,并努力吸收中国瓷器的一切长处,把瓷器做到尽善尽美(附图3、附图4)。这时候,欧洲人一下子把目光从中国瓷器转向了梅森,以至于中国瓷工也掉过头来借鉴梅森甚至制作仿冒梅森的瓷器。

编辑推荐

《海外珍藏中华瑰宝:外销瓷》:收录了2000件世界著名博物馆珍藏的中华瑰宝图片。其中不乏孤品,精品,罕见之品,它们展现了华夏五千年璀璨的文明,谱写着中国工艺美术辉煌的历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外销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国外学者写的,瓷器的介绍不多,但对外销瓷的历史以及还上丝绸之路介绍不错
  •   是一直想买的书,有利于对外销瓷的进一步了解。
  •   不错的书,印刷质量不错
  •   图多文字少
  •   非常不错的产品,我非常喜欢.
  •   内容比较简单,可能更适合初学者。如果是想进一步了解外销瓷的知识,可以飘过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