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11 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作者:贾德江编
内容概要
辛家峰说他还是在学生时代第一次到陕北写生时,就喜欢上那个地方。淳厚简朴的民风,单纯善良的村民深深感染了他。毕业后,他几乎年年都要去那里写生,他的专一态度真有点像一见钟情的少女,一旦“择一而从”,便“终身相许”。许多年来,陕北成了他一再表现的创作母题。 辛家峰对陕北的痴情,不是偶然的。他自己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他在陕北的淳朴民风中看到了自己的艺术归宿,在黄土高原的纵横沟壑中发现了自己的艺术生命之源。但辛家峰并没有直接去画陕北的风俗民情,更没有去表现陕北农村的落后和艰辛。虽然他也是从艰辛中走过来的人,但他并不想再通过艺术去咀嚼这种苦涩,他要画出这些苦命人心中憧憬的美好。于是,他选择了陕北的风景。陕北的风景很单纯,深沟浅壑,长坡断梁,光秃秃很少植被,树也不多。但在辛家峰的眼里,黄土高原并非蛮荒之地,而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田园般的温馨。在辛家峰的眼里,黄土高原成了他心灵的圣土,他把它描绘得那样神圣,那样天然,那样纯朴,那样宁静,那样亲切,那样美,一点世俗的感觉都没有。风景画得虽然很实,很具体,但他在描绘这些“实景”(其实是很理想化的)时,却虚掉了许多东西——放弃了对市井、世俗、风俗、人间万象的描绘。他的画全是一些看不到人间烟火的“无人之境”:黄土高坡,沟沟壑壑,羊肠小道,窑洞院落,荒野小溪……他从不画人的活动,即使常有羊群出现,也不见羊倌,仿佛这些羊是野生的。画家所以要这样处理,是要有意与世俗生活拉开距离,就是想画出一种纯粹的风景,一种理想中的境界。用他的话说,就是想体现很纯的东西,画出他想画的东西,自己喜欢的东西。 正因为有着这样一种超越于现实之上的美学追求,辛家峰的风景画才摆脱了那些繁杂的、琐碎的、喧闹的、污浊的、熙来攘往的和飘忽不定的世俗因素,也摆脱了那种对真实生活不加选择的、无休无止的和叙叙叨叨的描绘,从而进入一种纯朴、宁静、空阔的自然之景、理想之境。 虽然画家没有在他的风景画中画人,他描绘的“无人之景”实际上都是与人相关的环境,“无人之境”实际上都有人的存在痕迹。画人的存在痕迹而不画人,画人的生存环境而不画生存者,是因为画家想让观者意识到画外的“人”,也就是意识到处于画外的画家自己。画家作为人、作为“生存者”所以要从“在场”中游离出来,目的是要将“人”的生存环境作为纯粹的观照对象,作为创造理想境界的参照物。如果画中有人,这种人对自身环境的观照与反省就很难被觉察到。 辛家峰的风景画不只是在单纯地写景,更是在借景抒情。那些富有温馨情调的风景画,不仅勾勒出画家彼时彼地的心境,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还隐喻出一种“人生之境”。他反映出画家的生活也如这些风景画一样地单纯,心境也如这些风景画一样地宁静。这些画更画出了他纯朴善良的天性。辛家峰动情地说到他一到陕北就感觉舒服,连那里的羊也不一样,特别地温顺,从不怕人。或许,这也正是他喜欢画羊的原因,羊在他看来,是一种人格象征。而善良,正是他所看重的一种人的品格。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见过辛家峰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印象。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文如其人”、“画如其人”是有道理的。因为画家最终想要表达的并不是客观外在的东西,而是他理想和追求。 辛家峰受过比较严格的学院训练,有很强的造型能力和写实技巧。当他把这种能力和技巧用于创作油画风景画时,他的学院优势便愈益明显地体现出来。他的画属于古典写实风格,以细腻的手法、和谐的色彩将大自然描绘得有声有色,特别是他对空间深度的理解和表现,对画面整体性的把握,没有相当的造型功底和表现技巧是难以达到的。当然;他的画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不仅因为他有很高的技巧,还因为他的画让人感到亲切。特别是对于北方人来说,都会从他的画中体会到画家在描绘中所注入的真挚情感,那种单纯,那种质朴,真是北方风景所特有的。辛家峰的成功,也在于他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一特点。
作者简介
王晓光,1957年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并获学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教育学院。
1987年作品参加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油画展”;1993年作品参加“中国油画双年展”及“中国油画年展”,作品《山地》入选“全国首届风景画邀请展”
书籍目录
陕北的早晨高原古道陇南秋色初冬水乡九月十八坡香秋秋清清河新春雪后晴九月九雪春十八湾的早晨晨雪陇东民居清水湾的早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刘元寿油画精品/同路而行油画家作品专集 (平装)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