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0-4 出版社:西冷印社 作者:叶一苇 页数:16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国古代的玺印,历史悠久;后来由实用的社会功能,发展为欣赏的篆刻艺术,渊源流长。这个历史,可以写成为:(一)“印学史”:囊括古代玺印与文人篆刻艺术;(二)“印章史”:专述历代印章的发展与演变;(三)“篆刻史”:着重叙述古玺印的艺术性与篆刻艺术的产生、发展。本书就属于后者。 篆刻艺术的发展,有它本身的规律和外部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篆刻史”不应是篆刻家的罗列,而应是探索其中发展的规律,理出一条历史发展的脉络。因此,历史上有的篆刻家,创作不多,而且艺术水平不算高,但他却在篆刻发展史上起着作用;相反,有的篆刻家,创作很多,艺术水平也不错,但他在篆刻发展史上并不起明显的作用。前者就录其名于史,后者就弃而不录。因为罗列一切篆刻家于一书,这是“”印人传“”的编写任务。 篆刻艺术的发展是和印论、印谱、考证等方面有密切联系的,本书尽量加以叙列。探索篆刻艺术历史的发展规律是--种艰苦的工作,是否概括全面、客观、准确?一个人的能力,往往难以胜任。但提供一家之言,一愚之见,可以达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本于此,我故不辞谫陋,试勉其难。
作者简介
叶一苇,字航之,号纵如,别署熟溪子、龙马山人,1918年4月13日出生于武义草马湖。现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电力书法家协会顾问、浙江省之江诗社顾问、杭州市政协诗社副社长、武义县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2002年省政府授予其“有突出贡献的老文艺家”称号。2003年武义县人民政府在县图书馆内专辟了“叶一苇艺术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印章的起源第二章 古代的玺印 第一节 战国古玺 第二节 秦玺印 第三节 汉印 第四节 曹魏印 第五节 晋代印 第六节 十六国官印 第七节 南北朝官印 第八节 隋官印 第九节 唐官印 第十一节 宋印 第十二节 元印第三章 古代玺印的用途第四章 玺印从实用转向欣赏第五章 篆刻艺术的发轫 第一节 吾丘衍的《学古编·三十五举》 第二节 赵孟俯的《印史序》及圆朱文印 第三节 王冕在篆刻史上的地位第六章 明代篆刻艺术的发轫 第一节 篆刻创作的三个时期 一、文人篆刻艺术的兴起时期 二、文人篆刻艺术的开拓时期 三、文人篆刻艺术的创新时期 第二节 篆刻的流派 第三节 篆刻艺术发展的触媒——印谱 第四节 明代的篆刻理论 第五节 文字与印章的不同流向第七章 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与深入 第一节 篆刻艺术的复苏时期 一、印坛新帜 二、《印人传》的诞生 三、播篆刻种子于日本 第二节 篆刻艺术的全盛时期 一、书画促进了篆刻 二、丁敬和“浙派” 二、关于“徽派” 四、关丁“云间派” 五、邓石如派 六、别树一帜的徐三庚 第三节 篆刻艺术的高熟时期 赵之谦 黄牧甫 吴昌硕 (附胡?) 第四节 清代丰要的印论 一、印论的一般概况 二、简明的篆刻指导书 三、篆刻评论家魏锡曾 第五节 玺印、封泥考证的成就 第六节 清代的印谱 第七节 西泠印社第八章 民国时期篆刻艺术的繁荣 第一节 篆刻创作的繁荣与创变 第二节 篆刻理论趋向学科化 第三节 玺印、封泥考证的继续 第四节 民国时期主要的印谱 第五节 印人传记的继续 第六节 印社的发展第九章 新中国篆刻艺术的蓬勃发展
章节摘录
第二章 古代的玺印 我们现在考察研究古代的玺印,一般都从战国古玺开始,因为它出土的数量较多,又经过了专家的考证,比较方便。因为本书是从篆刻艺术史的角度来考察的,所以侧重于艺术性的考察,至于考证方面就从略了。 第一节 战国古玺 战国时代,列强争霸,各据一方。各国使用文字不统一。秦国使用籀文,六国用古文。玺印中的文字多半与战国铜器上铭文相合,所以专家们都判定为战国古玺,其中也有春秋时代的玺印,但目前尚难作出细分。即使在战国七国中,也很难把玺印一一分出它的所属国别,仅有少数玺印已有初步考证,如“石城疆司冠”(图16)认为是赵国玺;“左邑余子啬夫”(图17)认为是魏国玺;“单佑都庚王鍴”(图18)认为是燕国玺;“易(阳)邮邑圣遽盟之玺”(图12)认为是齐国玺;“大腐”(图13)认为是楚国玺;“武队大夫”(图15)认为是韩国玺;“工师之印”(图14)认为是秦国玺,由此略见各国玺印之风格。在七国的玺印中,由于文字有大小、长短、伸缩、挪让、方圆和合文,形成了错综参差,而又和谐自如,所以非常生动、美观,很有美学价值。 这时的印章都叫“玺”,写成为“钵”、“徐”、“蜍”,或简写为“尔”。有官玺,有私玺。从它的形制来看,有白文,有朱文,有朱白相间;有字配上画,还有的纯是图画印。官玺和私玺的大小,没有严格规定,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朱文都出于铸造,白文有铸有凿。 官私玺多用鼻钮,钮上有小孔,便于佩带。私玺的钮式较多样,有人形钮、鱗钮、柱钮、辟邪钮、亭钮等,还有作其它用的,如带钩、戒指等的物体上制上一个玺。 (一)官玺 白文 玺的面积大小约为2.5厘米左右,正方形,偶有不正方的,或圆形的。印文外多加边栏,或中间加一直隔线,或加一“+”字隔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