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0-6-1 出版社:西泠印社 作者:朱艳萍 页数:5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篆刻技法丛书中的一册。介绍了赵之谦篆刻边款的特点、格式、内容、章法以及刀法等。
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及实用性,实为一本篆刻爱好者的极佳教材。
书籍目录
一、赵之谦篆刻边款的特点 (一)边款的形式与表现手法的多种多样 (二)印面与边款内容和形式的紧密结合 (三)刀情、笔意和墨趣的结合 (四)款面全局的气势贯通、力感磅礴二、边款的几种格式 (一)书体多样,共有个性 (二)图款互补,趣味盎然 (三)图、印、文汇,更增款辉三、款向、款工与谦词 (一)款向与顺序 (二)石形与款面 (三)款式分类与谦词四、边款的内容 (一)释印 (二)题跋 (三)论印五、边款的章法 (一)布局的一般规律 (二)文字的处理六、边款的刀法 (一)刀法的继承与发展 (二)单刀 (三)双刀七、边款与修养 (一)书法的修养 (二)诗文的学养 (三)绘画的素养 (四)人品的涵养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刘江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一名俊卿,初字香补,中年以后更字昌硕,亦署仓硕、苍石、仓石、昌石,六十九岁后以字行。他是近代驰名海内外的艺术大师,在诗、书、画、印诸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并能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个人风貌。他对篆刻更是情有独钟,从事的时间最长,成就也最高。他生前曾言:“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寸亏法。”的确,他的篆刻艺术不仅在当时,也可以说是近百年来,一直强烈地影响着国内外广大的篆刻界人士。究其原因,乃是他能重视书法功底,以书入印;又以绘画之章法原理,移之于印;并能广泛吸取前代印人之精华,熔十一炉。。尤其是对明清之际篆刻家的刀法,秦汉时期玺印的剥蚀之趣等,能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从而形成自己大气磅礴、韵味醇厚的艺术风格。 吴吕硕篆刻艺术构成的要素是多方面的,然其主要者则是刀法、字法与章法等。 刀法,是篆刻所特有的一种艺术语言。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手段,也足形成一个作家独特个人风格的基础条件之一。 刀法与字法当中的笔法、结体与章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刀法是一种表现技巧,其内容则是表现字体的笔意。笔意是篆书精神与刀法运用的结果,它包含有篆书的笔法,线条的笔力、笔势;有通过刀与笔所表现出来的墨韵;以及由刀与石所刻凿而出的一种特有意趣,即所谓“金石味”,同时也包含着作者的审美情趣。 刀法与笔意,依附于字的结体,结体有时也依赖刀法、笔法而表现其意趣与个性。 章法足结体的扩张,足印中文字笔画的组合关系,一字、二字乃至多字,在同一印而,均可视为‘字之扩人或延长。总体看,都应团结得如一个字样。 字法、章法、笔法,以及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意,这些最终都要依靠作者用刀的技巧来表现,来传达。说得具体点,如吴昌硕贝.有独特个人风格的篆刻作品,主要就足靠他的刀法来塑造而完成的。今天我们要认识、了解他的篆刻艺术精神风貌和特征,当然片先必须对他的刀法有所认识。 吴昌硕篆刻作品,无论朱文或白文,足汉篆、小篆或大篆,经过他的处理,都呈现出一种大气、浑朴、厚重的气象。尤其是朱文印刻得线条粗重,但粗而小笨,重而不滞;白文印粗多细少,但都显得浑融质朴而不呆板。这除了章法、结字之外,主要得力于刀法的造化。 他的刀法,除了表现字的结体、笔力、笔意、墨趣和作者的情感意趣之外,同时还具有调整整体的功能,使章法结构松散的,变成团结一气;使枯燥呆板的,变得富有情趣而生动;使破损的能化为完整;零乱的变得统一而整体。一件篆刻作品最后的成功与否,都取决于他刀法最后的收拾功夫,即作者的艺术修养与表现技巧的高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