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9-5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作者:吴清辉 页数:22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篆刻学》的作者吴清辉,在学习、创作书画篆刻作品的同时,阅读了不少有关书画篆刻的理论书籍。在此基础上,编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比较系统,浅近易懂,对初学者的学习有益处。1990年出版以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今天,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对原书作了一些修订后予以重版,希望能继续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历代印章 一、印源之说、印称变迁 二、春秋鉨印 三、战国官、私鉨印 四、秦官、私玺印 五、西汉官、私印 六、新莽官、私印 七、东汉官、私印 八、曹魏官、私印 九、晋代官、私印 十、十六国官印 十一、南北朝官印 十二、隋官印 十三、唐官、私印 十四、五代十国官印 十五、北宋官、私印 十六、南宋官、私印 十七、辽官、私印 十八、金官、私印 十九、西夏官、私印 二十、元官、私印 二十一、明官印 二十二、清及清以后的官印第二章 篆刻流派 一 篆刻流派之先驱 米芾、赵孟、吾丘衍 王冕、文徵明、唐寅 周应愿 二 明清篆刻流派概论 文彭及其流派 何震派 魏植、吴晋 苏宣派 甘旸 杨士修、徐上达、沈野 汪关 朱简 程邃 林皋、吴先声、许容 高凤翰、汪士慎、高翔 王睿章、石涛、郑板桥 丁敬 蒋仁、黄易 奚风、陈豫钟 陈鸿寿、赵之琛 桂馥、张燕昌、陈克恕 董洵、巴慰祖、胡唐、王声 邓石如 吴熙载 钱松 徐三庚 赵之谦 胡钁、易熹、王石经 吴昌硕 黄士陵 三 近现代篆刻家 齐白石第三章 印章类式 一、姓名印 二、字印 三、别号印 四、地名印 五、合称印 六、斋馆印 七、书简印 八、鉴藏印 九、吉语印 十、闲文印 十一、肖形印 十二、母子套印 十三、带钩印 十四、二面印 十五、五六面印 十六、连珠印 十七、花押字印 十八、其它形状印 十九、铸、凿、切琢印 二十、急就章 二一、泥封 二二、印陶、印瓦 二三、瓦印 二四、烙印 二五、合同印 二六、厌胜印 二七、殉葬印 二八、官、私印第四章 印质 一、印质概况 二、印钮雕刻 三、钮制形式第五章 印钮 第一节、印钮简述 第二节、印钮雕刻 第三节、钮制形式第六章 篆书源流 一、汉字起源与构造 二、殷代篆书 三、西周篆书 四、东周篆书 五、秦篆 六、汉篆 七、魏晋至明代篆书 八、清代篆书 九、近现代篆书第七章 篆法 一、书篆执笔、用笔 二、篆书结字与基本笔画法 三、秦篆笔序、习篆顺序第八章 章法 一、常见之章法 二、章法甘四法 三、章法失误解第九章 刀法 一、刀法及其艺术效果 二、用刀之法 三、刀法失误辨第十章 款识法 一、款识流派的衍化及技法 二、款识位置与形式 三、款识刻法与拓印第十一章 刻印法 一、刻印用具、材料 二、刻印过程 三、摹、临、习作之法 四、入印用字法、字书、印谱第十二章 用印法 一、用印的发展 二、书画用的印法附:中国篆刻史简表
章节摘录
(三)圆细朱文印,如“敬身”一印,继承了元明圆细朱文印一类的特点,细而不弱,工而不板,在圆劲秀丽中仍存浑朴之美。 (四)方圆结合细朱文印,如“砚林亦石”。此类印较有自己的特征,把汉篆与秦小篆融合起来,印文转折处间于方圆之间,被浙派同人所效仿。 (五)仿明人大篆细朱文印,如“寒潭雁影”、“上下钓鱼山人”。此类印多强调文字的象形,突出“点”的表现,弄巧成拙,颇显做作之俗习。 (六)仿战国小玺朱文印,如“宝古”一印(见《西泠四家印谱》)。此印章法松散,篆法虽采用简体字,但不协调,没有“小鲸神足”之感,也是失败之作。 白文印五种。 (一)仿汉白文印而出新意,如“陆飞起潜”、“下调无人采,高心又被嗔,不知时俗意,教我若为人”二印。此类印是从汉印平而灵动一路发展而来的,并创造性地强化了方折与圆转的溶合与变化特征。直画不直,笔画粗细不匀,篆法结字富有天趣。碎切刀法波磔前进,似离而合,使印文线条别具浙派风格的浑厚金石意味,于平正大方中显天真,从而形成灵动而又朴茂青刚的印章风格。这是丁敬的代表作,开浙派白文印的规范,为后人所取法。 (二)仿汉凿玉印而有新意,如“龙泓外史丁敬身印记”一印,运刀稳健朴拙,自然而有笔意,尤如铁笔书法。 (三)方文圆转,用刀冲切奔放的白文大印,如“宗镜堂”。此类印是丁敬晚年白文印中有创造性的一种。其优点有三:一是从篆法演印法,将印文及篆书统一起来写印。二是印文篆法方中寓圆,方圆相济,厚实庄重而又舒展自然。三是用碎切刀和冲刀相辅而行,急速运刀切、冲,大刀阔斧,气势磅礴。由于这类印章的浙派风格不如白文印的第一、二种来得鲜明生动,所以没能被浙派同人继承。 (四)仿倒薤体印,如“两般秋雨庵”一印,印文失之柔软姿媚,收笔凝粗笨劣,流有俗习之弊。 (五)柳叶篆体印,如“采南”一印(见《西泠四家印谱》),篆法、章法都不成功。 以上大致可见丁敬篆刻艺术的全貌。他在篆刻史上,反对泥古不化,提倡借古开今,开创了浙派。他的篆法,不受《说文》所拘,广采博取诸体,多用减笔汉篆及简体篆字,并参用隶法入印,章法宽舒大方,刀法独具一格,用碎切短刀波磔前进,来增加金石韵味,创造出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汉印。他的“倒丁”行书边款,意态跌宕,藏奇险变化于统一之中,特具一格。 丁敬的印风为蒋仁、黄易、奚冈所继承发展。 蒋仁、黄易、奚冈与丁敬,被合称为西泠前四家。蒋、黄、奚三家主要继承了丁敬的如下 三种印章风格:1.方细朱文印;2.白文印的第一种;3.方圆结合的细朱文印。并能各出新 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清新画风,打破了当时画坛泥古的寂寞局面。他著的《画语录》是画论著 作中的典范。篆刻得力于秦汉法,用刀苍浑雄放,尽通笔意。 郑板桥(1693 1765),名燮,字克柔,排行第一,自称郑大、郑大郎、号板桥、板桥居士、 板桥道人,晚年署作板桥老人,后以号行。江苏兴化县人。为扬州八家之一·是清代著名书画家。他在书法中,大胆地融篆、隶、行、楷于一体,创造出“乱石铺街”的板桥书体,自称“六分半”。善写兰竹,别具俊瘦刚毅的个性。篆刻取法汉印平实大方一类,而扬其浑劲俊拔之 气。 清代中期,篆刻名家辈出,丁敬、邓石如等和他们的流派,矫正了当时印坛上恋古守旧、竞巧斗妍的习气,开创r崭新的面貌,在篆刻流派史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丁敬(1695 1 765),字敬身,号砚林,又有钝丁、梅农、清梦生、玩茶翁、丁居士、龙泓山人、研林外史、胜怠老人、孤云石叟等别号,浙江杭州人。精诗文、书法、金石文字鉴别·善画黑梅。篆刻取法汉印及明何、苏等家平正方刚一路,旁及六朝唐宋等印章妙谛而出新意。印文多取简正一路汉篆,常参以隶意.或参以周秦汉魏金石文字。章法宽舒大方,工稳妥贴。 刀法受到苏宣等碎刀的启示,并加以发展,形成用刀苍劲钝拙、沉稳生涩的细碎短刀,波磔前进,似离而合,刀棱具见。具有青刚朴茂、古拗峭折的印章风格,而且多样。也出现过一螳不好的作品,是受到当时印坛上颓风恶习的影响所致,说明继承创新的艰巨性。 文、何、苏、汪、朱、程等家,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创造出一个个崭新的印章面目,但受文、何之前的明人习气的影响,直到丁敬时代,仍有印人以平方板滞为宗·有的以轻狂怪异 为上,有的以秀媚相竞尚,有的以工整细密的技术代替艺术,有的以临摹汉印代替自己的 创造。清代《飞鸿堂印谱》中的作品,可见当时印坛上斗巧争怪之一斑。 丁敬最主要的成就,是他能提出:“说文篆刻自分驰,嵬琐纷纶街所知。解得汉人成印 处,当知吾语了无私。”“占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景守汉 家文?”指出篆刻应不受《蜕文》的限制,不要“黑守汉家文”,而是要广采博取“六朝唐宋”等印章的妙谛,来一个“离群”。他所指的“离群”,正是“离”明人俗习之“群”,走青刚朴茂之路;“离”孽汉泥古之“群”,走自己创造之路。正是这个“离群”,“开千五百年的奇秘”,开创了浙派。 丁敬传世印章大致可分如下几种。 朱文印六种。 (一)方细朱文印,如“频罗庵主”、”丁敬身印”。此类朱文印源于汉魏晋代的方细朱文 印,明代已流行。印文多用汉篆参以隶意,并加以简化。印文中的圆转之笔作成约四十五度的斜度,方而不板。 (二)方粗朱文印,如“扬州罗聘”。此类印与前一种印相似,只是印文笔画加粗·印面饱 和,颇有醇厚之意。其中也有受明人呆板习气影响的印章。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