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作者:冯培 摄 页数:196
内容概要
不言而喻,这一道风景、一轮风貌,这一番风采、一种风物,既是我们镜头中的物质世界,也是我们眼眸中的心灵世界。同样的风景,会因为心灵风貌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色彩;同样的风采,也会因精神风物的有别而形成个性的解读。因为每个人眼中的视界,是每个人心灵的视窗。通过摄影物镜成像的画面,恰是自己真实心镜的聚焦,它反射和折射着我们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与探究。
作者简介
冯培(1960-)。男,管理学博士。教授1984年北京工业大学光学仪器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1988年清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毕业,获法学学士。2001年师从中国工程院李京文院士攻读北京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 1994年至2006年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高教学会公共关系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创造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为北京市新世纪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者、北京高校两课学科带头人、北京高校“人才强教”计划“拔尖创新人才”。 长期从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德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前线》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专著《守望学子精神家园》纳入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者文库”;主持编著《21世纪人才心理素质教育丛书》(六卷本)一套,此丛书被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等五单位列为向社区推荐的家庭藏书;主编《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一部,参编论著多部。 代表性研究成果曾先后获得中国人才研究会科研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灵山杯”优秀报告(党课)一等奖;北京市精品课程;全国高校多媒体课件大赛(文科组)优秀奖;全国首届大学校长摄影联赛作品二等奖和优秀奖,并入选24位大学校长摄影个展。
书籍目录
春华流年心灵的日出元宵节的社会学意义清明节的生命学感怀端午节的偷学叩问七夕中秋节的心理学诠释阳光之门重阳节的策划学考量清影迎碐雅趣白菜花凝春舞动的红云高贵青春的日子璀璨红颜青春的证明成长生命的清凉品性仲夏放下一卷幽帘成熟秋歌花开三度气度七月如丹清寒阳光拜访四合院的N个瞬间岁月之静大域神韵海角拾珍心界无疆
章节摘录
清明节的牛命学感怀 清明,既是一个带着泥土芬芳、迎来莺飞草长的农人节气,又是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包括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的传统节日。时值清明,不分南北,国人总要秉烛擎香,叩拜先祖,怀古圣先贤之幽远,绵族群凝聚之伟力,激今人生存之意志,以图“故园断肠处,日夜柳条新”。因此,和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清明节更易使人萌发对于生命价值的感怀。 “又是一度清明至,道路泥泞人伤悲。死者魂魄已飞散,人作古黄土葬埋。老天有情雨作泪,墓前祭故酒一杯。”无疑,纪念先祖是清明节的情感本体,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此时,无论海内域外,作为炎黄子孙,同归桑梓,感物思亲,使得清明成为凝聚一个民族的巨大磁场。只是当我们面对逝者,告慰英灵之际,更应慎终追远,叩问内心:我们该如何活着?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的生命包含着价值因素,是生命价值的载体。生命,只有承担了道义,才是可贵的。虽然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方式是相同的,告别这个世界的结果也是一样的,但人与人之间“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的价值差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人生完善,正在于每个人在自己的风雨兼程与人生的万种诱惑下,在多大程度上能“守得住”自己业已认定的生命价值并保持始终。有价之人,虽死犹荣;丧值之辈,虽生如死。如果我们的心中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也能像节气这般清明,惜春正命,那才能活得出生命的意义。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