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四合院与胡同

出版时间:2003-09-01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作者:翁立  页数:11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选择北京最具有特色、凝集了古代劳动人民和建筑大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产,详尽介绍其建制沿革、建筑风格、艺术与实用功能,旁及其兴衰历程和蕴涵其间的历史烟云,其意义自不待言。从文化建设的角度上看,这套丛书为保存古都风貌留下了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记录。	    老北京不仅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壮丽的文化奇观。从700多年前的规划设计来看,这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瑰宝。而四合院及小胡同是这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老北京城就像是座放大了的四合院,系由皇宫及其连属的别苑(北海、中南海)和民居的四合院及连属的胡同两大部分组成,互为衬托,交相辉映,缺一不可。本书全面研究、探讨了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有利于人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充分认识四合院与胡同这种建筑形式的人文、美学、历史价值,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继承祖国辉煌的古代建筑经验。本书包括:北京四合院与胡同的形成、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胡同、北京四合院与胡同的保护等内容。

书籍目录

一、引言二、北京四合院与胡同的形成三、北京的四合院  1、建筑样式与结构  2、规格等级与名人故居四、北京的胡同  1、胡同与街巷  2、名称趣谈五、北京四合院与胡同的保护

章节摘录

  历史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历史又是不能割断的,而是在传承中前进。历史是现实的根,温故而知新,知古而通今。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注意保护历史建筑的精髓,将民族历史的文化烙印,很好地传承进现代建筑规划设计之中。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前人所创造的奇迹,也对我们后人有所交代,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与现实成就,一起更好地带进未来。  乍一看,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一水的青砖灰瓦,模样都差不多,有必要花那么多钱,投入那么大的人力、物力进行保护吗?而且许多四合院早已变成了大杂院,年久失修,下雨漏水,刮风进土,四面透风,居住环境拥挤不堪,做饭要液化气罐,取暖靠煤球炉子,要方便得上公厕,想冲个澡也得去澡堂子。这些四合院和胡同老则老矣,也客观反映出我们对其维护照顾得不周,如能在危房改建过程中,从拥挤的院落分流一些住户住进新建的楼房,而对原四合院和胡同,外部保持不动原貌,而在内部进行适合当代生活所需的装修,仍会成为人们首选的民居。  透过表象,从本质上看四合院和胡同的魅力仍不减当年,因为它毕竟是我们前人留下的建筑精华,就是在世界上也是非常独特的,是北京风貌的灵魂所在,人性味和文化底蕴十足,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烙下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印记。每座四合院,每条胡同都有自个儿的说头,都有自个儿的故事。要想了解它们还得先从四合院与胡同的形成谈起。  风格虽多样,却不能跳出我们前面说的四合院的四大基本本质特征,其实质上只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院子宽敞,东、西、南、北四面房子相对独立互不相连,合围出的四合院。这类四合院日照充足,符合我国北方气候、防风等自然条件的需求。另一类就是院子相对要小一些,东、西、南、北四面房子相互连接成为一体,只是中间形成口字形的小院。这类四合院更适合我国西南云贵高原、青藏文高原避风、抗震的地理环境要求,因其组合平面像一颗印章,也被称为一颗印式四合院。这类四合院还有另一种风格,就是建在江浙、安徽、闽粤等南方平原地区,及云南大理、丽江等地被称为四水到堂或四合五天井的由一个稍大和多个小天井形成的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只是四合院两人类型之一的北方四合院的代表,因其四面房子相对独立,互不相连,院子宽敞,以院子为中心组织空间,舒畅爽快,幽静祥和,起居方便,私秘性强,且又符合各个朝代的礼仪规范,形成内外有别、主尊奴卑、长幼有序的居住格局。其建筑上不仅讲究风水,而且蕴涵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民俗民风,符合百姓对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的追求。比起南方那类四面房子连成一体,只有不是很大的院子的一颗印或天井式四合院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北京虽不是四合院的发源地,但四合院却成了北京城的风貌特征。北京的四合院,也成为了中国四合式居住形式和建筑样式的代表,而闻名天下。  现今北京西城西单横二条往东到府右街之间有条力学胡同,在1965年以前这条胡同一直叫李阁老胡同。这位李阁老就是明朝孝宗时的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是位有名的大臣和文人,号西涯,生于公元1447年,死于1516年。他“立朝五十年、参预机务,又辅翼武宗,清节不渝”。著有《怀麓堂集》。他的第宅就在这条胡同中。  按清朝官场称谓,僚属对于管理各部院的亲王、郡王,称之为王爷。对于部院的尚书、侍郎,则称之为大人,而冠以姓。因尚书、侍郎不只一人,以示分别。班大人胡同,就是因清乾隆年间,定北将军诚勇公兵部尚书班第曾在这儿住过而得名。这么称大人的胡同还有马大人胡同、蒋大人胡同、王大人胡同、赵府大人胡同等。  而以小商贩、手工业工人等平民百姓的姓氏和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命名的胡同就更多了。像卖吃的有以经营豆腐生意的陈氏命名的豆腐陈胡同、以经营粉房卖粉丝粉条的刘氏来命名的粉房刘家街、以卖油炸馓子的王氏所命名的馓子王胡同、以卖萝卜的苏氏所命名的苏萝卜胡同、以卖瓜子的梁氏所命名的梁瓜子胡同、以卖酒的何氏命名的何薄酒胡同、以经营醋生意的章氏命名的的醋张胡同等。卖日常用品的有以经营丝棉生意的马氏命名的马丝棉胡同、以经营针线生意的刘氏命名的针刘胡同、以经营锥子生意的赵氏命名的赵锥子胡同、以经营点油灯用具的王氏命名的灯草王家胡同、以经营毡鞋的杨氏命名的杨毡胡同、以经营篦子生意的沈氏命名的沈篦子胡同、以经营刀生意的唐氏命名的唐刀儿胡同等等。还有些胡同儿十分明显地表明了这儿以前住过干什么、姓什么的人。像王皮胡同、石染家胡同、唐洗白街、陶兽医胡同、孔砂锅胡同等。可也有些胡同的名字,虽也是以职业和姓氏来命名的,但有些行业如今已很少见或消失了,因而就不大好理解了,像现在的黑芝麻胡同、汪芝麻胡同,本是何纸杩胡同、汪纸杩胡同的讹称。纸杩是旧社会的迷信品,如香烛黄钱,假金银箔、木刻灶王像之类。由于胡同里有何氏或汪氏开的香烛纸杩店,久而久之便成了胡同名称。  北京还有一些以人名命名的胡同,像张秃子胡同、王寡妇斜街、范子乎胡同、孟端胡同、刘汉(海)胡同、江聪胡同、焦狗头胡同、贾三胡同、李四家胡同、瞎子胡同、哑巴胡同、王瑞老儿胡同、吴老儿胡同、卢老儿胡同、马官人胡同、杨二官胡同等等。这些人在当时肯定都是很出名的人物,要不然不可能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胡同,但因年代久远、这些人的生平、职业、做过的事儿,早巳无传,而这些胡同的名称也不断雅化,也有的胡同或并人旁边的大胡同,或消失了。像张秃子胡同先雅化为长图治胡同,现为中教场胡同。王寡妇斜街,先雅化为王广福斜街,现在为棕树斜街。王瑞老儿胡同、先雅化为魏儿胡同、卫儿胡同、南魏儿胡同,现在为西四北六条。  (二)以市场商品命名的胡同  因为市场和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所以以此来命皂的胡同儿在北京也不少,可以算是北京胡同名称的第二大类了。  晓市大街,晓市大院,小市胡同,小市横头条,二条,小市南头条至四条,小市头条至五条,花市上、中、下、下下头条至三条,灯市东、西口,南市街,牛街,猪市大街,羊市大街,羊皮市街,米市大街,缸瓦市大街、珠宝市,天桥市场,东、西珠市口,蒜市口,果子市,骡马市大街,磁器口,煤市街,钱市胡同,铺陈市,榄杆市,鸡鸭市,鹁鸽市,驴市胡同,南、北闹市口等等。不用说,一昕就明白,这些胡同都是以市场命名的,是市场所在地。但有的却是元朝时的市场,有的是明朝时的,还有的是清朝以后的,而大多数又慢慢地变成有名无市了。元朝的刘秉忠在设计大都城时,就根据《周礼》前朝后市的建都原则,把皇城后面的钟鼓楼一带辟为最热闹的市场,不仅有米市、面市,还有绸缎市、沙剌(珠宝)市等。而到了明朝以后,朝前市的前门一带比这里还热闹,因而肉市、珠宝市、钱市、煤市、粮食市等就义集中在前门一带了。  前面已简单地介绍过部分被列为全国、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合院和名人故居,而大多数四合院和胡同虽未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并非没有文物保护价值。就以王府井大街27号黎元洪故居来说吧,这儿原来大门开在东厂胡同路北,曾是明朝特务机构东厂所在地,是由皇帝的心腹太监掌管,专门进行侦缉所谓的谋反、妖言等诬陷忠良,残害百姓的活动点。到了清朝,两广总督瑞麟在此居住,并大兴土木,建成了私家园林“漪园”。后又转到直隶总督荣禄之手,成为他的私人府邸。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这里一度被帝俄和德国侵略军所占领。后又重新回到本主后人手中,其主人因其劫后余生,就将“漪园”改名为“余园”。1904年其主人家家道败落,遂将余园向市民开放,售门票供人游览,也就成了北京历史上最早开放的公园。至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曾任大总统的黎元洪住进了这里,并将大门改在王府井大街上,门坐西朝东。后来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曾寓居于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这儿办公,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也曾住这里,成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近代史研究所的办公地点。你能说其没有文物价值吗?  还有更多的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小四合院、三合院、大杂院,可能就是某位风云人物的隐居之地。像西城区棉花胡同66号一座普通的四合院,曾是当年讨伐袁世凯称帝,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将军在云南举义前居京的住所,他就是在这儿化装,以去天津治病为名,避开袁世凯的耳目,潜回昆明的。这四合院是不是也蕴含着人文印痕?  再看看一些小胡同儿,砖塔胡同从元朝叫到今天有700多年了,从五六百年前的明朝一直叫到今天的也有像绒线胡同、门楼胡同、羊房胡同等那么10多条。而更多的则是像菜市口胡同一样,不断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着。明朝时因制绳为业的工匠在这儿居住,就叫了绳匠胡同,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因口耳相传将“绳匠”传成了“神仙”,不知怎么就叫成了神仙胡同,清末又将“神仙”讹传为“丞相”,这里又叫成了丞相胡同。不过这条胡同里也的确还真住过几位明朝和清朝的丞相,如明朝的许维祯、清朝的陈元龙、李鸿藻等。民国以后也一直沿用丞相胡同的名称,直到1965年整顿地名时,因其离菜市口甚近,就改称菜市口胡同了。许多名人都曾在此居住和活动过,留下过像曾国藩、左宗棠、李大钊、秋瑾、蔡元培等人物的足迹,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流传着不少珍闻故事。对此难道不应该进行有效地保护吗?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京的四合院与胡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因为里面我有住过的胡同,所以立刻买下,图片很珍贵,很多现在已消失了,作为老北京读物,值得保留。
  •   书很薄,没什么内容,亏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