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求真出版社 作者:宋蓉珍,宋淑珍 著 页数:223 字数:175000
前言
儿子本科毕业后去了美国留学,毕业后顺利取得绿卡并定居美国,还娶了个洋媳妇玛丽。如今,小孙子马克都已经上小学了。每年儿子都会为我申请探亲签证,让我在美国住上一段时间。由于我曾当过人母,于是就特别关注美国人和中国人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不同。洋媳妇玛丽教育孩子的方法,真是令我这个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我也养育过孩子,儿子在我的悉心教导下也算有所作为。但是回想自己教孩子的方法,再对比美国妈妈的教育方式,我感慨万千;也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各种奖项,而直至今日仍没有中国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和平奖除外)。 经济落后不可怕,努力追赶10年可以追上或超越对手;但教育落后真的很可怕,缺乏能力和素质的孩子们要如何去和国外的同龄人竞争? 中外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当然外国的一些教育方法并不都适合我国国情。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学习他们的长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最好、最全面的方法来培养和教育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创造更完美、更精彩的人生。 要使孩子能够享有最好的教育,作为父母的我们首先要做好自我教育。广大的父母和准父母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内容概要
这本《马克的成长故事——父母可以借鉴的美式家庭教育法》由枕头蓉珍、宋淑珍著,是一本适合年轻父母,同时适合爷爷奶奶们阅读的育儿书。《马克的成长故事——父母可以借鉴的美式家庭教育法》通过一位中国婆婆和美国媳妇在教育小马克成长过程中教育理念及实践方法上的碰撞,深入浅出地将中国父母普遍的教育方式方法同美国的教育观念及方法做了比较,从而使读者能够在对比中清楚地辨别出孰优孰劣,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作者简介
宋蓉珍,女,江西奉新人,毕业于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现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英语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特别在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方面有深入研究。 宋淑珍,女,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现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
书籍目录
性格篇:好的性格是成功的一半
做个勇敢的孩子
冒一下险又何妨
在冒险中学会保护自己
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想玩就一个人去
不怕草虫子
像朋友一样尊重
自己睡觉,自己吃饭
吃点亏也无所谓
孩子就是不要太“听话”
做一个“小男子汉”
多向女孩子学习
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蓝色的太阳
培养孩子的特质
发掘孩子的天赋
认识自己的错误
为自己的过失埋单
让孩子不抱怨
品质篇:伟大的品格造就伟大的人
做个绅士的小宝宝
道德是被感染的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有些东西比输赢更重要
淡泊输赢,享受过程
能帮人处且帮人
保护比我们弱小的人
爱护动物,善待生命
让孩子适当吃点苦
爱心比金钱更重要
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名誉
说到就要做到
自己承担责任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犯了错就要道歉
胆大心细是锻炼出来的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养责任感要以身作则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做事有始有终
感知劳动的价值
没有孩子是甘于平庸的
勇于表现自己
树立节俭意识
教孩子捡破烂
人不能失去信誉
让孩子不再自私
能力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岁以后自己吃饭
分清裤子和鞋子的反正
生存能力很重要
锻炼动手能力
自己动脑,独立思考
孩子打闹不劝阻
让孩子自己解决麻烦
学会保护自己
多与人交往
孩子应具备的社交能力
多与孩子进行交流
从小培养协作意识
插上想象的翅膀
正确看待金钱
给孩子设立投资存款账户
美国理财专家的建议
健康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爱孩子就让他多运动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玩大的孩子们
玩玩沙土又何妨
从小经受风吹雨打
健康的孩子是冻出来的
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小学就开急救课
小病尽量不吃药
美国孩子体检问什么
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吃零食要适当
孩子也需要尊重
多给予鼓励和表扬
吓唬孩子不可取
尊重孩子的隐私
顺其自然——怀健康宝宝
不坐月子也健康
音乐使宝宝聪明
习惯篇:成功的教育从好习惯开始
放弃早餐,要么迟到
不吃饭就饿着
晚上8点半必须睡觉
孩子也要做家务
智慧源于多提问
养成谦虚的好习惯
多为他人着想
尽己所能帮助别人
向陌生邻居问好
养成读书的习惯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不强迫孩子学习
打完喷嚏说“抱歉”
避免染上坏习惯
纠正坏习惯不要操之过急
观念篇:观念影响人生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多鼓励,少批评
孩子不是白纸
绝不总是围着孩子转
把孩子当“小人”还是当“人”
爱他,就要让他知道
指导而不是干涉
不简单拒绝孩子的想法
不要勉强孩子
不催孩子回家
以孩子兴趣为主
传授经验别越界
孩子不是家长炫耀比较的对象
不和别人作比较
别对孩子期望太高
东方不亮西方亮
人生永远都有两次机会
有底线地支持
美国幼儿园的一天
美国小学是孩子的乐园
学习要强调兴趣
让孩子享受自己的童年
美国优秀儿童评判标准
方法篇:方法很重要。技巧是关键
孩子犯错怎么办
引导孩子主动认错
惩罚孩子是门艺术
适当的体罚也是必要的
重视想象力和创造力
捕捉孩子的好奇心
不轻易说“不”
允许孩子与大人争辩
不在人前教育孩子
孩子迟到,父母关禁闭
参与孩子的活动
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
独立思考,多作引导
提供机会,在实践中教育孩子
聊天互动式教育
美国教育子女的七大忌语
美国孩子对父母的告诫
11条教子法则
给家长的10条建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冒险中学会保护自己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表现。只要把它诱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就会成为优点,让孩子受益无穷。 我第一次见到玛丽的侄子查理时对他印象很深刻,因为他有一张充满冒险家精神的脸蛋。据玛丽讲,他从3岁之后就有点不消停了,几乎从家里的每一件家具和洗衣机之类的电器上都栽下来过。左眼下的疤是从电视柜往下跳的时候添的,前额的疤是从家里楼梯上跌下时摔的,后脑的蛋形小包是爬书架撞的……可想而知,这个孩子应该让父母操了不少心! 孩子到了三四岁,正是跑得快和灵活度高的时候,会爬得很高,但是也会跌得很重。只要一想到这些,我想大多数父母就会开始头疼,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知道危险,学会保护自己。其实并不是孩子存心和父母对着干,只是孩子天生喜欢刺激和冒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们的记忆系统还未发育完全,比较容易忘记经历过的惨痛教训,比如大人们都知道不能在繁忙的马路上打闹玩耍,但换作一个学龄前儿童,即使警告他很多次,他还是会冲到马路上去玩球。 近年来,各国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事件不断见诸报端,让父母对儿童安全问题的担忧和顾虑越来越多。在中国,孩子参与的任何活动,只要父母认为存在风险就会坚决制止。在美国,教育者对于儿童探险存在的危险也有清醒的认识,但是他们不是单纯害怕或阻止,而是给出降低危害的建议。在他们的自然博物馆中,设有专门供儿童探险的区域,讲解员教孩子用小锤击打树干,分辨什么样的树干是中空的,不能攀爬;什么样的树干没有问题。 那么父母在保护孩子的前提下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冒险举动呢?美国的老师们给出了如下建议。 1.对于年纪小的孩子,不要让他消失在你的视线之外 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稳妥的方法。在看住孩子的同时,你还要时不时地给他一点正确的引导。但你也要明白,就算是你这样盯住他了,也不足以打消他脑海里各种古怪的念头、想法。即使是在儿童乐园这样的地方,你也不能掉以轻心。作为爱冒险的孩子的家长,你就别想坐在一旁放松地喝着饮料,看着孩子从滑梯上往下滑了。 2.对于危险的行为举动,你可以带着他亲自尝试 当孩子试图用手往插座孔里探索时,也许一句"宝宝,你不能靠近插座!"就能立时阻止他这种危险行为,但要想让他记住并遵守的话,还需要多次重复。当看到孩子乱按微波炉的操作按钮时,你可以亲自示范一次给他看,并尽量解释每个按钮的作用;然后在你的监督之下,让他亲自按一按"启动"按钮。放心,在他按个十次八次以后,微波炉就不会再是他的兴趣所在了。 3.引导孩子认识并熟悉家中的物品 你可以经常带着孩子触摸、熟悉生活中常用的、常见的或贵重或脆弱的东西,这样他就不会轻易用自己的方法去拆开了解它,至少好奇心会少一点。 4.让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世界 例如,过马路时,让孩子看看红绿灯,告诉他绿灯亮时才可以走;看见仙人掌的时候,告诉他带刺的植物不能碰,会被扎伤,很疼。孩子对生活知识了解得越多,冒险的冲动就会越少。 5.保护孩子强烈的好奇心 孩子看到新奇的东西,总会用一些激烈的方式来表达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例如摔打新买的玩具直至破裂、把花盆里长得好好的花草连根拔起、捞起鱼缸中的金鱼等等。这个时候,给孩子学习、积累经验的机会,远比训斥、打击他们的好奇心有价值得多。 6.适时适当惩罚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在公园玩耍时天不怕地不怕,那么你出门前要和他商定下严格的规定,一旦他触犯规定,擅自接触危险性高的器具或游戏,马上带他离开公园,而且要惩罚他一段时间不准外出玩耍。对于孩子的危险行为,绝不能作出一丝一毫的让步,例如孩子不戴头盔和护膝就不许玩轮滑。但是,爱冒险的孩子常常会做出把安全装置弄坏的事情,因此,最可靠的方法还是监督。 7.用事实说话 为了让孩子明白在刺激过后的危险,你需要把后果向孩子说清楚。比方说,孩子一直在床上玩蹦蹦跳,你要对他说:"如果你掉下来会摔痛的。"如果孩子真的掉下来了,你要抓住时机,对他说:"你瞧,掉下来很痛吧。"
编辑推荐
《马克的成长故事:父母可以借鉴的美式家庭教育法》是一本可以让父母们从故事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的育儿实战宝典。育儿的真谛是什么?不是为了让孩子多些技能,也不是为了让孩子多些知识,而是将正确的教育用最适合的方式传达给孩子。小马克的成长故事,也是每一个小孩子成长的故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