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01-01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作者:王少国 著 页数:242
内容概要
《城乡收入差距的临界点判定及其对经济效率影响的研究》通过建立劳动剩余型发展中大国经济的城乡收入差距三部门理论模型和新的社会福利函数,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并确立城乡收入差距临界点的理论判定标准,从而进一步发展了收入分配理论。 以上述研究为核心,结合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类型划分和不同类型地区差距影响因素作用程度的主次顺序差异的研究,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治理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优先级次序”,探索治理城乡收入差距以促进经济效率提高的“帕累托改进”和“卡尔多改进”路径,对我国将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调整到临界范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王少国,1972年生,河北省沧州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1990年就读于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1994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于1997年和2003年分别获得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起任教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金融发展理论与政策;近五年主持和参加了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研究,先后在《经济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与研究的起点一、研究的意义二、研究的起点第二节 研究创新、研究方法和结构体系一、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二、研究方法三、结构体系第三节 主要参考资料说明一、理论与应用研究文献资料说明二、数据资料说明第二章 我国劳动剩余型经济城乡收入差距的类型第一节 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类型划分的方法选择与聚类结果一、有关地区收入差距类型研究的现状二、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类型划分的方法选择三、不同年度的地区聚类结果第二节 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类型划分及其发展变化一、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类型划分二、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类型的发展变化及其变化类型划分第三章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分布状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时序变化二、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分布状况第二节 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一、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选择及其影响机制分析二、各主要影响因素对全国以及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三、影响地区之间城乡收入差距差异的因素分析第三节 城乡居民收入分项构成来源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差异一、城乡居民收入的四分项构成来源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二、城乡居民的主要和辅助收入构成来源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三、城乡居民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收入构成来源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第四章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变化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第一节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一、利用泰尔指数反映的城乡收入差距贡献率二、以“基尼系数分步分解法”测算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三、以“城乡加权法”测算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四、两种方法测算结果的比较第二节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对总收入差距变动的贡献一、以“基尼系数分步分解法”测算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贡献二、以“城乡加权法”测算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贡献第五章 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第一节 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对狭义经济效率的影响一、相关研究现状及评析二、一个基于三部门的城乡收入差距理论模型三、关于集聚系数a的进一步说明第二节 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对分配效率的影响一、社会福利的内涵与新福利函数的构造……第六章 城乡收入差距的临界点判定第七章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分析第八章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地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九章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促进效率改进的路径分析
章节摘录
并通过比较静态分析,研究不同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类型的变化。这里所采用的聚类分析方法,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技术。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的研究,如综合产量、质量、成本、消耗、劳动生产率、利润、效率、流动资金占用等项技术经济指标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分类(崔国森,1988),研究地区的工业经济效益分类(陈晓东,1990);研究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分类(宫长亮、李磊,2004);对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类(丁磊、张艳玲,2006)等。因此,将这一方法用于研究我国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类型是可行的,尽管在收入分配研究领域这一方法的运用尚很少见。 (二)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类型划分的聚类变量选择 测度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主要有城乡人均收入比、结构相对系数、基尼系数等。虽然各种指标测度的城乡收入差距程度不同,但就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来看,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表明1978~1985年呈缩小趋势,1985年后呈扩大趋势(除个别年份略有缩小外)。这说明我们在进行城乡收入差距类型分类时,选取何种指标测度城乡收入差距,对分类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这里我们使用城乡人均收入比作为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并作为聚类分析的变量之一。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类型划分所需的其他变量,我们结合一些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变量,如反映地区工业化水平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反映城市化水平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指标。虽然城乡居民收入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三个变量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由于这些变量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所以我们在聚类分析中都予以保留。我们将这三个变量相结合,来对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的31个地区观测量进行聚类分析,并分析其类型变化。2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85年、1990年、1995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平均基尼系数对各个地区进行判别分析,将我国各地区划分为“高收入公平型”“高收入不公平型”“低收入公平型”和“低收入不公平型”四种类型,在对20个地区的研究中,其类型划分基本上与东、中、西部的划分相一致。该研究初步尝试了对于地区的收入差距进行类型划分,但分析方法和划分的类型都相对简单,还不能细致地呈现我国各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的类型和变化特征。符想花(2007)研究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发现二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将城乡收入差距按地区划分为三组,主要代表了东、中、西部地区,由低到高排列,发现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高的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最低,而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则城乡收入差距较大。该研究主要基于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展开,研究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关系,但在研究中初步涉及了运用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来进行地区类型的划分。万广华(2006)讨论了与收入差距地区分解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证问题,重点探讨了一个可以分离出空间因素贡献度的方法,但该研究的侧重点显然在于探讨各种未尽因素对于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而不是探讨地区收入差距的类型,但该研究从另一角度恰好反映了空间因素对于收入差距是有影响的,可以启示研究者思考收入差距是存在地区类型差异的。 综合上述研究来看,目前国内关于收入差距类型的研究大多是在研究其他问题时有所涉及,很少就此问题展开具体深入地研究。而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通过探讨我国这样的劳动剩余型大国的复杂的内部收入差距地区结构,从而形成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更具可行性的中央与地方政策,显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里,我们将从城乡收入差距的角度来推进相关研究,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城乡收入差距的临界点判定及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问题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