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作者:[英] 阿伦·布洛克 页数:226 译者:董乐山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阿伦·布洛克所著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是一部篇幅适中、深入浅出的西方思想史读本。作者以“人文主义”概念为核心,对文艺复兴以降的西方思想源流进行了一番高屋建瓴的梳理。《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分为绪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和新世纪展望六个部分,所涉及的内容跨越了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和艺术史等诸多领域,具有集“博”与“精”于一身的特点。无论是精于一域的专家学者,还是爱好人文的普通读者,都能够从中得到自己的收获。
作者简介
阿伦·布洛克(Alan Bullock,
1914-2004),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原副校长。曾以《希特勒:暴政研究》一书享誉史学界,以针对教育与民主问题的“布洛克报告”闻名英国政坛。因其在学术与政治领域的杰出成就,他于1976年被英国皇室册封为终身贵族。
书籍目录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导读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
第二章 启蒙运动时期
第三章 十九世纪:众说纷纭,各持己见
第四章 二十世纪:走向新的人文主义
第五章 人文主义有前途吗?
人名译名对照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这是一个头绪繁多却又不容回避的问题,因为它触发了一场针对“人文主义”一词的最早,也是最为持久的论争。虽然布克哈特在其影响深远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确立了“文艺复兴”同“人文主义”之间的联系——这一观点在后来的相关论著中又得到了反复的确认与加强,然而这种联系在二十世纪却受到了许多专攻这一时期的历史学家的强烈质疑,这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 在这场论争当中,布克哈特的反对者们认为将“文艺复兴”同“人文主义”相联系纯属无稽之谈,甚至恨不得将这两个概念从历史研究中驱逐出去。不过近些年来,学界已经不再倾向于对文艺复兴进行笼统的讨论,而是转向对既有的材料进行重新审视,并且扩展到对过去未被充分重视的文献进行深人研究,从而希望产生令人振奋的新见解。在这场论争偃旗息鼓之后,出现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其中的两个结论恰好为我对人文主义传统第一阶段的考察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第一,“文艺复兴”一词已经被用来指称从1350年至1600年的欧洲现代史初期这样一个广阔而多样化的历史时期,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人文主义”来对其特征加以概括。在这250年间,欧洲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浩如烟海,把它们全都记在“人文主义”的名下是不符合事实的。这其中的一类事例包括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还有一种情况是,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传统和对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不但在这一时期得以维持,远未被人文主义所取代,反而还在当时的大学中得到了繁荣与发展,并且对始于哥白尼与伽利略的自然科学革命做出了相当的贡献——有人甚至认为比人文主义对其所做的贡献还要大。 然而承认这一点却并不意味着否认“新学”的出现以及重新发现古代世界这些人文主义核心内容的重要性——这次运动被命名为“文艺复兴”,以及它在后来被用来指称欧洲现代史的整个早期阶段这些事实就是明证。然而如果我们按照“文艺复兴”的本来含义——恢复对古代世界的兴趣——来对其加以讨论,那么就有必要对所涉及的时间与地点作出具体说明。比如我们需要了解到在这一问题上,意大利比其他欧洲国家在时间上要早一个世纪;以及在意大利的人文主义、北欧伊拉斯谟的基督教人文主义,以及法国的拉伯雷与蒙田的人文主义三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编辑推荐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了解西方的传统,思考中国的问题。《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是大家写给大家的西方思想史,了解普适价值的最佳读物。作者以“人文主义”概念为核心,对文艺复兴以降的西方思想源流进行了一番高屋建瓴的梳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