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讽刺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作者:林语堂  页数:240  译者:今文  
Tag标签:无  

前言

  赛珍珠  我住在南京时,曾经常极注意几种新的在挣扎着的小杂志,因为我关心周围的革命中国的动态。其中有一种英文的杂志名叫《中国评论周报》。我每星期一页一页地读着,因为这里面有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发表他们的思想与希望。他们用的是英文,一半是因为他们需要懂英文的读者,又一半是因为他们中有几个用英文写起来还比较用中文容易一点。那时在这杂志中开始新辟了一栏题为“小评论”,署名是一个叫做林语堂的人,关于这个人的名声那时我从未听到过。那一栏里的文章是一贯的对于日常生活、政治或社会上的各种事物的新鲜、锐利与确切的闲话。最使我钦佩的便是它的无畏精神。在一个批评执政要人确有危险的时期,小评论却自由地直言着,我想那一定是由于借此以表达他自己的意见的幽默与俏皮才能免遭所忌。这种俏皮——本着他人所不具备的无畏,在不当宽容时绝不宽容,对于中国的老百姓们,不论是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都一视同仁——不久便受了除我以外的许多读者们的注意,而大家也便开始打听了:“这个林语堂是什么人呀?”  从这时起就有许多外国读者们都这样地问着,到后来也知道了他是一个什么人。他的作品说明了他这个人。这本书则更能说明他是什么人。这里收着的文章,也许是最适合林语堂的才能的,当然毫无问题,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些文章代表了他的思想的锋芒直刺的特质,它们都是他的才智的天赋的表现。  这种短而辛辣的文章,林语堂写了有一年多。这一本书便是以这些过去与现在的作品编集而成的。但并不是全部都在这里,因为有一部分有时间性,现在已不适宜了。但这里的一些文章,也已经足够表现其多样了,而林语堂所喜欢的也便是多样,虽然他对于一件事情发生很深的兴趣时,他也能执著得很久很深。  我还有一件事情可以一说的。在一九三三年有一个晚上,我在林语堂家里吃饭,那时是在上海。我们谈起了以中国题材写作的外国作家们,那时他突然说道:“我倒很想写一本书,说一说我对于中国的实感。”  “你大可以做得。”我十分热忱地答道。我早盼望有一本中国人写的这一类书了。林语堂写成了那本书,那便是《吾国与吾民》。这本书以及其后的一本《生活的艺术》中的好多章节的基本来源,最初便是在“小评论”一栏中的那些文章。在那二本书都还未写成之前,我曾收集了这栏文章中的几篇,寄到美国去投给《亚细亚》月刊。其中有一篇在那杂志上发表了出来。那一篇便是收在这本书里的《遗老》。  不久前林语堂曾在中国的陪都住了几个月。他同千万的中国人民一同有了战争的惨酷经历。但不管其经验是什么,在这本书里,林语堂依旧是林语堂。那些小评论,幽默、聪明,而无伤于他的诚挚。  林语堂

内容概要

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是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被称为“华语文坛最幽默睿智的一支笔”。他的散文所涉领域极广,可谓宇宙诸事,无所不谈。他熟悉中西文化、常常在文章中海阔天空地谈开去,所选取的事例亦中亦西、或大或小,都极有趣味,文化含量很高。    《林语堂全集19:爱与讽刺》是20世纪40年代初林语堂用英文写作的,所辑录的文章都是作者对于日常生活、政治或社会上的各种事物的新鲜、锐利与确切的谈话。这些短而辛辣的文章背后,隐藏着作者一颗热爱生活、睿智旷达的心。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可以体会到作者“幽默、闲适、享受”的人生哲学。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书籍目录

序言英国人与中国人 美国人 我爱美国的什么 中国人与日本人 广田和孩子“无折我树杞!”动人的北京 上海颂 予所欲 有不为 看电影流泪米老鼠买鸟 叩头的柔软体操价值 真正的威胁——观念,不是炸弹

章节摘录

   英国人与中国人   时至今日,一个人时常不免要想起白种人,因为近日欧洲的景象实在很足以挑动思潮。   我们不由要问问欧洲为什么会这样的一团糟,因为在那里人类的事情正弄到一团糟,所以人类一定有了过失了。我们不得不向自己问道:欧洲人的心理上的限度到底怎样,以致要在欧洲维持和平这样困难?欧洲人的心智结构的特点究竟是什么?说起心智的结构,我并非指智能或纯粹简朴的思想,而是指一切对事物的心理反应。   我决不会怀疑到欧洲人种的智能。可是可叹的一点是:智慧跟人事很少关系,因为人事多数是受我们的动物热情所支配。人类的历史并非人类理智的聪敏指导下的产物,而是由情感的力量所形成——这种力量包括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傲慢,我们的贪婪,我们的畏惧,以及我们的复仇欲望。欧洲仍旧不是被智慧所统制,而是被动物的恐惧和复仇热情所支配。欧洲的进步并不是由于白种人思想的结果,而是由于他的缺乏思想。今日如果有一个至高的人类智慧安置在欧洲的首脑,由他领导她的整个命运,欧洲决不会像现在那样。现在的欧洲不是由一个至高的人类智慧所统治,而是由三个有大而有力的下颚的人所统治——墨索里尼、希特勒,以及斯大林。   这不仅仅是一件意外的事情。有些人的面孔像三角形,三角形阔的一面生在下面(独裁者和实行的人),而有些人的面孔却像颠倒的三角形(有智慧的人和思想家,例如罗素)。智慧的人和实行的人是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的。德国民族能够宣誓效忠于“上帝和希特勒”,可是,如果一个英国的纳粹党要宣誓效忠于“上帝和罗素”,罗素一定要惭愧得无地自容。欧洲要是一直给这三个有阔大而有力的下颚的人统治,要是她乐于给有阔大有力的下颚的人统治,欧洲一定要继续依照她目前的发展路线下去,向着她现在所向着的深渊前趋。   每一个民族都有梦想,而且多少完全按照她的梦想而活动。人类的历史是我们的理想和现实冲突的结果,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调整便决定了那一个民族的特殊发展。苏联是俄国人梦想能力的结果;法兰西共和国是法国人对于抽象观念的热情的结果;不列颠帝国是英国人的特殊健全常识和他们完全不受逻辑推论的拘束的结果;德国的纳粹政权是德国人酷爱共同阵线和集体行动的结果。   我论及英国人的性格,因为我认为我了解英国比较其他国家好些。我觉得英国人的精神跟中国人的较为近似,因为两个民族都是现实主义和常识的崇拜者。英国人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甚至他们的说话方式,有许多相同之点。两国人民都极不信任逻辑,对于太完美的论辩极度怀疑。我们相信当一种论辩太合逻辑时,它不会真实的。两国的人都有做事恰到好处的天赋,而无须举出所以要做它们的原因。一切英国人都爱一个说谎说得好的人,中国人也是如此。我们随便用什么名字叫一件东西,只不愿用它的本来的名字。当然,不同之点也有许多(例如,中国人比较富于情感),而且中国人和英国人有时也会互相触怒;可是我是发掘到我们的民族性的根源里的。   让我们分析英国人性格的力量,看看英国这个民族的光荣历史怎样从这种性格兴起的吧。我们都晓得英格兰不独有一段光荣的历史,而且是一段惊人的历史。英国常常惯于做一件事情,一点没有错,可是称它的名字却错了。例如现在,她把英国的民主政体叫做君主政体。因为这个缘故要领略英国伟大的性质是很困难的。英国民族已经给人误解,要一个中国人才能正确地了解英国人的民族性。英国人曾被人非难为虚伪,矛盾,有“糊涂混过”的天才,却显然缺乏逻辑。我要为英国人的矛盾和英国人的常识辩护。非难英国人为矛盾实在是没有道理,完全是由于对于英国人的性格缺乏真正的理解和领略所致。我想,以一个中国人的地位,我能够了解英国人的性格,比英国人了解自己更好些。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林语堂把许多历史悠久的哲学思想滤清,配以现代的香料;他根据个人独特的创见,用机智、明快、流利动人的文笔写出一部有骨子、有思想的著作。作者在书中讨论到许多问题,见解  ——《纽约时报》书评副刊  在《我的话》中,林语堂这样评价自己,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确,林语堂终其一生,都在做中外文化交流的躬耕者,一生著作六十多部,其中大部分以英文写作。他向世界介绍中国,也向中国介绍世界。  ——凤凰网  五十年前真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是林语堂。  ——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教授  我所知道的林语堂先生,其实就是,很难得的兼具有“君子”和“文艺复兴人物”之长的人。前者比后者多一份优游园林的隐逸雅致,后者比前者多几分新时代男儿的慧黠矫健。……林语堂先生的著作又多又好又极富使命感,百年之内恐怕很少有人能接近他所缔造的光荣纪录。  ——台湾著名散文作家 张晓风  林语堂是用西方的眼睛来看中国人,看中国文化,看中国的儒家和道家的。  ——唐骏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爱与讽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很喜欢林语堂先生写的作品,语言幽默又不失对现实的有力抨击,潜移默化的把读者的思想迁移其中,但又不生硬死板,值得收藏。
  •   包装也好、速度也快!林语堂的书,让人阅读的感觉总是那么轻松。大师对生活的品味同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品味自己的生活!
  •   基本上半价拿到的。林语堂全集差不多齐了。慢慢欣赏吧。
  •   林语堂大师是我很敬重的大家,关于他的文集,我一直在收藏,还有几本争取在这几个月内收藏。很开心。
  •   林语堂的书,买了很多本了
  •   对日常生活、政治或社会上的谈话,短小而辛辣
  •   一直喜欢大师的作品,平实而精辟。
  •   刺者,讽也,因爱而生,为国而亡。
  •   打 90分。
  •   很喜欢林老的作品,受益匪浅
  •   但是比起早期的作品来,还是有所欠缺。
  •   还可以啦,看看还是不错的。
  •   群言出版社此套林语堂文集装帧精美,收录林先生几乎群补作品。只是有一些篇目重复。
  •   不少文章写的是特定时期的,不过对国人的一些探讨还是挺有意思的,还没读完,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的书
  •   大师也,金玉良言
  •   还没读,包装很满意价格也合适
  •   fh
  •   此书缺失20多页
  •   niubility的书啊
  •   书很好,一直在看.喜欢!
  •   爱与讽刺
  •   大师的文字
  •   爱她?爱她!
  •   堂哥的书还是那么的牛叉!
  •     林语堂在上海颂中是这样描述上海的:“上海是可怕的,非常可怕。上海的可怕,在它那东西方的下流的奇怪混合,在它那浮面的虚饰,在它那赤裸裸而无遮盖的金钱崇拜,在它那不自然的女人,非人的劳力,乏生气的报纸,没资本的银行,以及无国家观念的人。上海是可怕的,可怕在它的伟大或卑弱,可怕在它的畸形、邪恶与矫浮,可怕在它的欢乐与宴会,以及在它的眼泪、苦楚与堕落,可怕在它那高耸在黄浦江畔的宏伟而不可动摇的石砌大厦,以及靠着垃圾桶里的残余以苟延生民的贫民棚屋。”
      魔都非浪得虚名啊,百年有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