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经与中国式管理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作者:李雯  页数:239  

前言

  清乾隆年间,有个叫周广业的学者,出于对古代纵横术的浓厚兴趣,从历代谋略专著中精选出两部,详加校勘付梓,一部是(傀谷子》,一部就是赵蕤的《反经》。  《反经》,本名《长短经》,“长短”一词,在我国的传统语汇中,有多重含义,一般泛指是非、得失、长短、优劣等。西汉游说韩信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的蒯通,《史记》称他“善为长短说”。人称 “苏秦、张仪之谋,趣彼为短,归此为长”,因此《战国策》这部专讲纵横谋略的书又有《长短书》之别称。赵蕤《长短经》一书的命名即由此而来。纪晓岚撰写的《四库全书·〈长短经〉提要》说: “此书辨析事势,其言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虽因时制变,不免为事功之学,而大旨主于实用,非策士诡谲之谋,其言固不悖于儒者。其文格亦颇近苟悦《申鉴》、刘邵《人物志》,犹有魏晋之遗。唐人著述,世远渐稀。虽佚十分之一,固当全璧视之矣。” 《反经》作者赵蕤,字太宾,唐代梓州盖县(今四川省三台县南) 人。据孙光宪《北梦琐言》载:赵蕤“博学韬钤,长于经世。夫妇俱有隐操,不应辟召。”从《反经》一书来看,赵蕤的出色之处在于:他能从万物正反相生这一哲学原则出发,从另一角度考察历史上的人和事,辨析历朝历代的治国安邦之策,强调再好的法令制度,无论它有多么严密与完善,终究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会有一些反作用;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局面又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谋略与国策。  由于作者身处唐朝,当时儒学虽是正宗,但理学尚未兴起,所以思想还是比较活跃的时期,如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就出于这个时代。作者虽然将儒学奉为经典,但在引证问题时并不忌讳别家学说,甚至还专门撰写了一个独立篇章来介绍各家杂说。同时,作者也指出不可拘泥于经典学说,特别是强调不同条件下不同论证的实用性和矛盾性,可说是继承了中国古代辩证法的精髓。  全书选材广泛,整体框架以道德操守、经世谋略、行军布阵为。  经,先秦两汉、三国南北朝直到隋朝的历史史实为纬,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但凡主题都有历史佐证,夹叙夹议,更可贵的是现在部分已散失的古籍,也被(反经》引用,是后人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  由于《反经》年代久远,内容庞杂宏大,堪称包罗万象,因此本书侧重节选了其中与现代企业管理息息相关的部分内容,并附以译文相对照,再用当今的管理经验、管理案例或者相应的典故加以阐述发散,使今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精髓。  限于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教。

内容概要

《反经》选材广泛,整体框架以道德操守、经世谋略、行军布阵为。
经,先秦两汉、三国南北朝直到隋朝的历史史实为纬,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但凡主题都有历史佐证,夹叙夹议,更可贵的是现在部分已散失的古籍,也被《反经》引用,是后人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李雯编著的《反经与中国式管理》侧重节选了其中与现代企业管理息息相关的部分内容,使今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精髓。

书籍目录

上篇  管理者的个人能力
1.大体:驾驭宏观方向
2.任长:使人才尽其所能
3.量才:知道人才本领的大小
4.知人:懂得人才的心理与个性
5.察相:透过表面把人看透
6.论士:网罗人才最重要
7.政体:建立坚不可摧的制度
8.君德:个人魅力胜过权威
9.臣行:优秀中层干部的重要性
lO.德表:做大事者心要正
11.理乱:由乱到治难,从治到乱却很快
12.反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
13.是非:对立统一的哲学思维
14.适变: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15.正论:顺应时势,化解矛盾
中篇 成功者的权术应变
16.霸图:打江山的根本道理
17.七雄略:竞争才能产生强者
18.三国权:经商如同治国
19.惧戒:有危机意识才能长远发展
20.时宜:把握机遇,随机应变
21.钓情:察颜观色,抢占先机
22.诡信:通权达变,活用信用
23.忠疑:信任你的属下
24.用无用:化无用为有用
25.恩生怨:以宽待人的人际关系
26.诡顺:识别忠臣与奸佞
27.难必:自身努力先于依靠朋友
28.运命:命运掌撑在自己手中
29.大私:等价交换的思维模式
30.败功:从失败走向成功
31.昏智:跳出私欲的圈圈
32.卑政: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
33.善亡:积小善,避小恶
34.诡俗: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
35.息辩:不只看语言,更要看行动
36.势运:不要盲目跟风
37.定名:分清名与实
下篇 军事家的战术操作
38.出军:行动前做好充足准备
39.结营:步步为营
40.禁令:严明纪律
41.教战:组织职业培训
42.五间:间谋与信息战
43.将体:领导者的核心作用
44.料敌:透过假象看真实
45.势略:要善于造“势”
46.攻心:心理战的功效
47.伐交:分化对手,各个击破
48.格形:找到对手的要害
49.蛇势:追求长远利益
50.先胜:料敌在先,占据主动
51.围师:在竞争中留有余地
52.变通:不断调整以维持主动地位
53.利害:利弊可以相互转化
54.奇兵:奇正结合,新旧整合
55.掩发: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56.还师:功成名就,全身而退

章节摘录

  我知道老子说过:“以正道治国,以奇正用兵,以无为取天下,这是成大事者必须明白的最高法则。”苟子的说法是:“做帝王的,善于管理别人才算是有才能;普通人,以自己能干为有才能。”西晋哲学家傅玄说: “能让士大夫忠于职守,服从命令;让诸侯国的君主分到土地并守住它;让朝廷三公总揽天下大事并参政、议政,那么天子就可以悠哉优哉地坐在那里统治天下了。”这个秘诀是怎么知道的呢?看看尧、舜怎样坐天下就明白了。  在尧的时代,舜作司徒,契作司马,禹作司空,后稷管农业,夔管礼乐,垂管工匠,伯夷管祭祀,皋陶判案,益专门负责驯练用于作战的野兽。这些具体的事尧一件也不做,悠悠然地只做他的帝王,而这九个人怎么会心甘情愿做臣子呢?这是因为尧懂得这九个人都各自有什么才能,然后量才使用,而且让他们个个都成就了一番事业。尧凭借他们成就的功业而统治了天下。  汉高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定国安邦、安抚百姓、供应军需、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精英。但是我会使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资本。” 三国时的哲学家刘邵在他写的从物志》中说:“一个官员的责任是以一味协调五味,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是以无味调和五味。大臣们以自己能胜任某种工作为有才能;帝王却以会用人为有才能。大臣们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为有才能;帝王以善于听取臣民们的意见为有才能。大臣们以能身体力行为有才能;帝王以赏罚得当为有才能。最高统治者正是因为不必事事精通,所以才能统筹众多有才能的人。” 所以说,知人,是君道;知事,是臣道。无形的东西,才是有形之万物的主宰;看不见源头的东西,才是世事人情的根本。鼓不干预五音,却能作五音的统帅。掌握了君道真谛的人,不去做文武百官各自负责的具体事情,才可以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做帝王的严守他的这一准则,为官者知道他们自己应当做的事情,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正因为做帝王的通晓这一道理,所以他才会把不是他自己的东西当作自己的一样支配使用。善于这样做的,才算真正懂得了君道。  有评论说:西汉刘安写的《淮南子》做过这样的比l喻:“巧手匠人在建造宫室时,做圆的东西一定要用圆规,做方的东西一定要用尺矩,做平直的东西一定要用准绳。东西做成后,人们就不再去理会这些工具了,只是奖赏那些能工巧匠。宫室造成后,人们再也不会去管那些匠人了,而只是说,这是某君某王的宫室。” 荀子说:“做帝王的射箭要想做到百发百中,就不如用后羿;驾车要想做到驰骋万里,就不如用王良;治国要想做到一统天下,就不如任用贤明正直的能人。这样做省心省力,所成就的功名却极大。”这就是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像自己拥有一样去支配使用的意思。 上面说的是通晓治国、用人大法的最高统治者的做法,而那些不明白这个道理的统治者就不是这样做了。他们往往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做才放心,因此不会信任、重用有才德的贤人。不用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就会讨厌他。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功名、事业受损害,国家、社会出现危机。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反经与中国式管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还不错,送货很快,赞一个
  •   每个人都应读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