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作者:周伟 编  页数:243  
Tag标签:无  

前言

  人们在阅读写作以及交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文史常识的错误,这种锚误有的只是个别人的粗心,有的却是一群人的误解。细想这些错误,大致有几个原因:  一、以文当史。  对于历史,我们很多人并不是通过史书来了解的。大部头的史学著作,往那一放,光是书的厚度就吓得许多人没有了翻阅的勇气,更别说语言的乏味了。  文学作品就不一样了。相对来说,文学作品块头比史学著作小,更重要的是,文学作品比史学作品趣味性强,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因此很多人更多的是借助历代文学作品来对历史进行了解。但这就很容易走人一个以文当史的误区。  文史不分家,尤其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发展中,文学往往是借着历史来搭台唱戏的。中国最初的文学与历史是归于一类的,如先秦的《左传》《国语》等,既是史书,又是文学著作;魏晋时的志怪小说,既是史实,又是文学创作,直到萧统编《文选》,才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  史是孕育文的土壤,文是盛开在史上的花,历史的积淀,提供了文学创作的源泉。但历史是客观的,而文学却是人的主观创造,它可以来源于历史,却并没有忠于历史的义务。因此,文学并不等于历史。  然而,很多时候,很多人在进行文学阅读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到文学花朵的色彩缤纷,而忽略了历史的真实,将文学的创作当成了历史来信奉。文学作品,尤其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凭借其特有的魅力,征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读者在接受这一作品的时候,往往不经意间就将其中的一些内容当威了真实,如《三国演义》给后人的影响。很多人都知道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那个“三国”,却并不清楚陈寿《三国志》中那个更接近历史真实的“三国”。

内容概要

人们在阅读写作以及交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文史常识的错误,这种错误有的是个别人的粗心,有的却是一群人的误解。本书从以文当史、主观臆断、知识缺乏三个方面出发,对传统文化常识中一些与史实有出入的人物故事、有争议的诗词章句进行分析。为一些使用中易混淆、出错的词汇释义,同时探讨了一些俗语的由来,介绍了古代的部分习俗礼仪,希望能为读者在以后的学习和运用中提供一些帮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背后的故事——人物史实  谁让老子成仙的  蔺相如“装相”  一饭千金,谁敢说是腐败!  汉武帝的绝情  千万别小看吴汉  曹操不是小白脸  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  马谡死“错”了  周瑜含冤千古  美女二乔的绯闻纠纷  看得起你才“倒屣”  抓虱子聊天的高雅  王恭身无长物  江郎才未尽  前后不一的裴矩  其实“沆”“瀣”是很纯洁的  凭李白也敢说海量?  潘仁美:我不是奸臣!  包相爷升官  为陈世美平反  苏小妹查无其人  秦桧被剥夺的权利  黯然落幕的壮举  唐伯虎未曾点秋香  “超级女声”孟姜女的成长史  谁说香妃逃跑了  刘罗锅的“包装术”  纪晓岚耍不了和坤  有苦难言的李鸿章第二章 百家讲坛——章句诗词第三章 焦点访谈——词义辨析第四章 乡村发现——俗语传说第五章 天下奇观——辞源文体第六章 上下五千能——习俗礼仪附录

章节摘录

  谁让老子成仙的  老子生活在先秦的春秋末期,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过问题,他著有五千字的《老子》(《道德经》)。先秦时期的老子只是以一个思想家的面孔出现的,是老庄学派的开创人,同时也是道家学派的始祖。老庄学派属于道家的流派之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至于“道”是什么,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道是不可知的。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日道”。  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道教刚孕育的时候,也没什么背景,只好在历史堆里给自己找点资本,于是,那高深莫测的道家思想就被他们给看上了,道教和道家于是就挂上了勾。也正因为如此,道家与道教常常会被人混淆。老子是先秦的人物,道家所讲的道学不是宗教,也不主张立教。《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源流,被后世的张道陵等人奉为“经书”,并不是“太上老君”为布道而写的经书。一般学术界认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道教尊其称为“太上老君”,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据《史记》载,老子曾为中国周代守藏史,因见周代日衰,退隐西游,不知所终。秦汉之际,黄老道家推崇黄帝老子为先王圣哲,与儒家之尧舜周孔相仿。汉初关于老子的传言不一,司马迁作《史记》已不能确指。此后因黄老道的渲染,老子日渐神化,东汉楚王英、桓帝都曾仿佛教祭祀老子。  延熹八年(165),边韶作《老子铭》说:“世之好道者触类而长之,以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因为有这种社会传言作背景,五斗米道经书《老子想尔注》乃称“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南北朝(420~589)时,南方道教崇三洞教主三清天尊,北方道教则崇老子神化之太上老君,在南朝道教所传七部经教体系中,道德天尊所说洞神部经是《三皇经》,老君所说《道德经》是太玄部首经。  唐太宗时焚禁《三皇经》,以《道德经》代之。高宗、玄宗又先后为老子加封尊号,推为宗室远祖,并建太清宫专奉老子,仪规同于朝廷,而实为宗室祖庙,太上老君遂最终确定为太清境洞神教主,即道德天尊。此后,老子化身故事很多,宋元时道士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集成其说。  《云笈七签》云,“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乾坤。号日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故日:吾生于无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长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浮游出虚,出入杳冥。观混沌之未判,视清浊之未分,步宇宙之旷野,历品物之族群。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历史上真实的老子,其实并没道教传说的这么神,老子也并没有得道升仙,“太上老君”也好,“道德天尊”也好,一系列的神号,其实都只不过是后人硬塞给他的罢了。

编辑推荐

  博大精深,还有很多是你不知道的……  知真义, 晓其源,方敢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为被曲解的词汇正义  还原典故本身的色彩  你会恍然大悟……  打破你固有的认识  为你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第一章 背后的故事——人物史实  第二章 百家讲坛——章句诗词  第三章 焦点访谈——词义辨析  第四章 乡村发现——俗语传说  第五章 天下奇观——辞源文体  第六章 上下五千年——习俗礼仪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人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