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寿圆融观研究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陳全新  页数:38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圆融观”是永明延寿佛学思想的精髓,“一心”和“中道”是其根本的哲学方法。《佛学与人文学术文丛:永明延寿圆融观研究》围绕这一中心,开创性地提出其包含“一心圆融观”、“中道圆融观”和“诸教圆融观”三层内涵,还挖掘出“一心说”、“一体圆融观”、“三教圆融观”、“离言中道圆融观”和“即言中道圆融观”等丰富内容。

作者简介

  陈全新,男,1974年12月生,湖北孝感人。2010年于厦门大学获得中国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北医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讲师。研究方向是中国哲学和佛教哲学,近年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龙树(中论)的生死观》、《论永明延寿的三教圆融观》、《道教文化的类比思维》等多篇论文。

书籍目录

绪论一、“圆融”义考辨及永明延寿圆融观研究界说二、永明延寿的著作及其圆融观概述三、永明延寿圆融观研究文献综述四、本书研究创新之处及研究意义五、本书各章节的逻辑架构及主要内容第一章 永明延寿圆融观之因缘刀第一节 从社会、佛教及延寿自身看其圆融观产生的原因一、社会政治文化历史根源二、佛教自身统一发展的需要三、佛教祖师及其经论以及儒道二教先贤思想的影响四、延寿自身的原因第二节 从延寿著作本身看其圆融观提出的背景和目的一、学人不了一心圆融与延寿广说破执二、学人不入中道圆通与延寿除邪遣偏三、分教别宗与延寿之和会第二章 永明延寿之一心圆融观第一节 延寿一心说一、一心之体相用圆融二、一心说圆融真妄二心说乃至诸心说三、一心说圆融八识说和九识说乃至诸识说第二节 延寿一体圆融观一、凡圣一体二、体相用一体三、心识一体四、心境一体第三节 延寿一心圆融理事观一、心理圆融二、心事圆融三、心境圆融第三章 永明延寿之中道圆融观第一节 延寿离言中道圆融观一、延寿“八不”中道圆融观二、延寿中道实相圆融观第二节 延寿即言中道圆融观一、“别开十义”之前五义二、“别开十义”之后五义第四章 永明延寿之诸教圆融观第一节 延寿诸教圆融观的理论基础一、一心圆融观二、中道圆融观第二节 延寿“宗教”圆融观一、禅教圆融二、禅净圆融三、禅戒圆融第三节 延寿三教圆融观及其他一、延寿三教圆融观包含融通和料拣两层二、延寿三教圆融观产生的原因三、延寿三教圆融观简评及其他D第五章 永明延寿圆融实践观及其实践第一节 延寿一心圆融实践观一、一心圆观万法二、一心圆修万善第二节 延寿中道圆融实践观一、离言中道圆融实践观:不可思议,体证实相二、即言中道圆融实践观:十一个修行法门第三节 延寿诸教圆融实践观第四节 延寿圆融观之实践第六章 永明延寿圆融观的特色及意义第一节 永明延寿圆融观的特色一、从“一心中道”理论及其实践来看二、就延寿圆融观中的分析、料拣和批判而论三、就大集成性而言第二节 延寿圆融观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中国佛教经院哲学的集大成”并至“当时世界哲学最高水平”二、实践意义:助行者观宗祛疑成信并破执遣偏以自在解脱三、历史意义:“奠定了宋以后佛教修行实践的基本格局”四、现实意义:启示现代人圆观圆修并破遣偏执病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宇宙大心”(本体之强名)的层次了;又将世间分为有情和无情两类,并以是否具有执受能力(能动性)来划分,认为世间有情众生既有摄持执著能力,又具有领受觉悟能力等,此对人性既有首肯的一面,亦有批判的一面。  其次,延寿对三教因果论和心性论也进行了分析。延寿主要引述了唐澄观《华严演义》中的观点:儒道二教之玄妙教义不出“三玄”,即“真玄”《周易》、“虚玄”《老子》和“谈玄”《庄子》。老子《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言“一”是指“冲和之气”,即道动则产生冲和妙气,但产生事物之理还未具足,又生出阳气,因阳气不能单独存在,则又生阴气,从冲和之气分出阴阳二气,故云“一生二”;阴阳二气加上其生发功能故云“二生三”;阴阳含孕而冲气调和,然后生成万物,故云“三生万物”。  此是主张万物自然生。《庄子·宗师篇》云“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合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此是言道之无所不在,在高为无高,在深为无深,在久为无久,在老为无老,道无所不在,而又所在皆无。《庄子》又云“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此“知天之所为”是自然义,意云皆是不为而为。今指出若是以自然为因即是佛教所言之“断”义,则《老子》之意“由道生一”,道是自然,以之为因则是“邪因”;又《庄子》之意是万物自然而无使之然,如乌之黑,此是“无因”论。《周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不测谓之神”,其所言“一”即是“无”义,“无阴无阳,乃谓之道。一得为无者,无是虚无,虚空不可分别,唯一而已,故以一为无也。若有境,则有彼此相形,有二有三,不得为一故。  在阴之时而不见为阴之功,在阳之时而不见为阳之力。自然而有阴阳,自然无所营为,此则道之谓也。今断云:若以阴阳变易能生,即是邪因;又一者无也,即是无因。若计一为虚无自然,则皆无因也,则人自然生,应常生人,不待父母等众缘;菩提自然生,则一切果报,不由修得。又,《易》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礼》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后儒皆以言词小同,不观前后本所建立,致欲浑和三教。但见言有小同,岂知义有大异?”通观澄观所论,主要内容有因果论和心性论两个方面,就因果论来说,其意图主要在于破除邪因论和无因论,他认为《周易》、《老子》和《庄子》三玄所言之“一阴一阳”、“道生一”、“天之所为”等观念即是。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永明延寿圆融观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