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曾其海 页数:全3册 字数:6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天台宗佛学三要(套装共3册)》包括:《天台宗佛学三要之一·天台宗基础佛典提要》、《天台宗佛学三要之三·摩诃止观论要》、《天台宗佛学三要之四·法华经天台宗会议辑要》。
中国佛教天台宗依《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立宗,运用天台宗的市场解读《法华经》,成了学习天台宗的挂关键。但天台宗对《法华经》的著述很多,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法华文句记》、《法华玄义释签》等等。天台宗对《法牛经》阐述,不仅思想独树一帜,而且方法也一家独有,如“五重玄义”、“四种诠释”、“五广十略”等等。本书把这著述和办法集于一本,忠于原意,简明扼要,使学习天台宗者,一册在手,就能把握天台宗对《法华经》的独特见解。
《摩诃止观》是天台智頭法师对《法华经》体悟的结晶,是天台宗代表作,独具天台特色的佛教命题都出自这本书,渚如:一念三千、一心三观、三谛圆融、止观双修、性具实相等等。本书以“五广十略”为框架,对《摩诃止观》作了系统的论述,阐述了天台宗的“四种三昧”和“天台哲学”。读者通过本书,能真正认识到,天台宗既是佛教,更是哲学。
《摩诃止观》是天台智頭法师对《法华经》体悟的结晶,是天台宗代表作,独具天台特色的佛教命题都出自这本书,渚如:一念三千、一心三观、三谛圆融、止观双修、性具实相等等。本书以“五广十略”为框架,对《摩诃止观》作了系统的论述,阐述了天台宗的“四种三昧”和“天台哲学”。读者通过本书,能真正认识到,天台宗既是佛教,更是哲学。
作者简介
曾其海,男,1948年生。浙江临海市人。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哲学系(今浙江大学)。现为浙江台州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已出版的专著有《天台宗佛学导论》,《天台宗与日本文化》、《天台佛学》、《周易禅解疏论》、《三宗论》、《天台宗山家山外之争》、《佛学引论》,《莲池大师》(台湾)、《慧远》(台湾)等。还在《佛学研究》、《周易研究》、《韩国研究》、《东南文化》。《哲学与文化》(台湾)等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书籍目录
《天台宗佛学三要之一?天台宗基础佛典提要》目录:
总序:
序
一、中国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并序
《三报论》因俗人疑善恶无现验作
僧肇
《物不迁论》
《不真空论》
《般若无知论》
僧祜
《弘明集后序》
智频
《摩诃止观》(节选)
窥基
《成唯识论》(节选)
法藏
《华严金狮子章》
吉藏
《三论玄义》(节选)
道绰
《安乐集》(节选)
慧能
《坛经》(节选)
宗密
《华严原人论》
延寿
《宗镜录》(节选)
智旭
《周易禅解》(节选)
湛然
《金刚舞》(节选)
普济
《五灯会元》(节选)
知礼
《十不二门指要钞》(节选)
二、印度
《华严经》(节选)
《法华经》(节选)
《维摩诘经》(节选)
《金刚经》(节选)
《心经》
《圆觉经》(节选)
《佛说阿弥陀经》
《大涅槊经》(节选)
……
《天台宗佛学三要之三?摩诃止观论要》目录:
总序
序
说明
第一章 缘起
第一节 说主、说时、说处
第二节 金口传承
第三节 今师相承
第二章 大意
第一节 发大心
第二节 修大行
第三节 感大果、裂大网、归大处
第三章 释名
第一节 相待止观、绝待止观
第二节 会异、通三德
第三节 天台止观法门
第四章 体相
第一节 教相
第二节 眼智
第三节 境界、得失
第五章 摄法
第一节 摄一切理、摄一切智
第二节 摄一切智、摄一切行
第三节 摄一切位、摄一切教
第六章 偏圆
第一节 大小、半满
第二节 偏圆、渐顿
第三节 权实
第七章 方便
第一节 具五缘
第二节 呵五欲
第三节 弃五盖
第四节 调五事
第五节 行五法
第八章 正观
第一节 十乘观法
第二节 一心三观
第三节 圆融三谛
第四节 一念三千
第五节 性具实相
附录
一、智颧“三?一”思维结构模式
二.“一念三千”是“思维与存在同一”命题
三、天台佛学中的现象学色彩
《天台宗佛学三要之二?法华经天台宗会议辑要》目录:
总 序
序
法华经通论
《法华经》天台宗会义
《序品》第
《方便品》第二
《譬喻品》第三
《信解品》第四
《药草品》第五
《授记品》第六
《化城喻品》第七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法师品》第十
《见宝塔品》第十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劝持品》第十三
《安乐行品》第十四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
《嘱累品》第二十二
《药王本事品》第二十三
《妙音菩萨本事品》第二十四
《观世音普门品》第二十五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章节摘录
故知觉无不觉不名佛性。不觉无觉法性不成,觉悟无不觉佛性宁立?是则无佛性之法性,容在小宗。即法性之佛性,方日大教。故今问子,诸经论中,法界实际相真性等,为同法性在无情中,为同真如分为两派?若同真如,诸教不见无情法界及实际等。若在无情,但名法性非佛性者,何故华严须弥山顶偈赞品云: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若能如是解,则见卢舍那,岂非诸法本有舍那之性耶?又云: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又精进慧云:法性本清净,如空无有相,此亦无所修,能见大牟尼,岂于无性又云无修能见牟尼?又真实慧云:一切法无相,是则真佛体。既真佛体在一切法,请子思之,当免迷教,及迷佛性之进否也。故真如随缘即佛性随缘,佛之一字即法佛也。故法佛与真如体一名异。故佛性论第一云;佛性者,即人法二空所显真如。当知真如即佛性异名。华严又云:众生非众生,二俱无真实,如是诸法性,实义俱非有。言众生非众生,岂非情无情?二俱随缘并皆不变,故俱非有。所以法界实际一切皆然,故知法性之名不专无情中之真如也。以由世人共迷法相名异体一故也。然虽体同不无小别,凡有性名者多在凡在理,如云佛性理性真性藏性实性等;无性名者多通凡圣因果事理,如云法界及实相等,如三昧陀罗尼波罗密等,则唯在于果。所以因名佛性等者,众生实未成佛得理证真开藏,以烦恼生死是佛等性,示令修习名佛等性,而诸教之中诸名互立。涅槃经中多云佛性者,佛是果人,言一切众生皆有果人之性,故偏言之。世人迷故而不从果,云众生有故失体遍。又云遍者,以由烦恼心性体遍云佛性遍,故知不识佛性遍者,良由不知烦恼性遍故,唯心之言岂唯真心?子尚不知烦恼心遍,安能了知生死色遍?色何以遍?色即心故。何者?依报共造正报别造,岂信共遍不信别遍耶?能造所造既是唯心,心体不可局方所故,所以十方佛土皆有众生理性心种。以性喻空,具如涅槃一十复次,故知不晓大小教门名体同异,此是学释教者之大患也。
编辑推荐
《天台宗佛学三要(套装共3册)》是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