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能开悟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妙华法师 主讲  页数:22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佛性,人心本具。“只用此心,直了成佛”,“是心做佛”,除此没有商量。这便是六祖惠能直示给我们的佛性理论。    信佛人莫要愿东愿西,“西方只在目前”,心中不净,没有觉悟,黑锅底一块,东求西求有何益处?只因念佛、求佛蒙蔽了心性,岂不是“执药成病”?    禅不在坐。坐禅是修定启悟的方法。心中迷闷,坐断筋骨,又有何益?和心性没有半点交涉。磨砖不能成镜,就是最好的注脚。    “心平何劳持戒”。戒是为了防非止恶,最高原则是无上心戒。心中不净,与戒何干?    学问人只言“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岂知戒、定、慧皆由心体而发。说即有三,“合理归一”。直用心体去悟,何必分三分四。    六祖惠能的南宗禅法,“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发大乘心的人说,为最上乘的人说,为平民大众说。故此,其语言直截了当,平白简易。其风格是对小乘禅法、经院哲学、贵族佛教的反动。虽然因他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得以“焊接”、“融合”、“本土化”,但不失大乘经典的宗旨,妙契佛陀出世之本怀。    中国佛教在现在社会条件下虽然还不能定位,也无法表现其特质,但必须是“佛教”,不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下失去“自我”。失去自我的佛教,存不存在又有何价值呢?!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坛经》的心性说,其实是不错的开心散、清洁剂,不妨一试。

作者简介

妙华法师,1960年1月2日出生于陕西华县; 
1986年山东淄博教育学院毕业;
1987年6月19目随明哲法师在青岛湛山寺出家;
1988年4月8日在广东韶关南华寺随本焕老和尚受戒;
1989年10月至2003年在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任职;
2004年起以著书、弘法为务。
著述有《人生的解脱》、《人生的智慧》、《迷与悟》、《金刚经》新说》、《云游散记》、《智慧与解脱》、《启悟本心》、《换个活法》、《换个想法》、《游禅》、《从心开始》、《金刚之智》、《和尚眼中的尘界》、《你也能开悟》。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长沙洗心禅寺首座。

书籍目录

六祖惠能顿悟心法核要(代序)第一座  都是衣钵惹的祸  一、佛法是最好的供养  二、我们为什么读不懂  三、为什么叫六祖  四、那么为什么叫坛经  五、何为道  六、达摩祖师  七、湖北黄梅  八、惠能身世  九、秘传衣钵  十、有道者为师  十一、无住是禅心第二座  惠能高在哪里?  一、神秀和惠能的比较  二、我心本净  三、慧根至关重要  四、眼中没有沙子  五、在家也可修行  六、身外求法是通病  七、福慧各不同第三座  道,在脚下  一、没有文字是真经  二、持戒是为了能静心  三、学佛不能脱离现实  四、尽孝是道心的表现  五、勿急勿躁  六、好话未必好听  七、有求的人多第四座  应机说法  一、道由心悟  二、给予是快乐的  三、恶由心造  四、用心忏悔  五、借假修真  六、尊师重道第五座  心是法王  一、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二、定慧由心  三、慧根决定  四、弟子言下大悟  五、故事中的智慧  六、不要再比较工具  七、经是一张纸第六座  被经文捆住的人  一、磕头的学问  二、高位未必高慧  三、修行要歇心  四、你也是火中金莲  五、小沙弥的教训  六、不要把佛成天挂在口头  七、智通心语  八、大悟无修第七座  你的想法不一定对  一、无形资产你有吗  二、自性有心光  三、明心如海  四、中道和中庸是两码事  五、修道是大丈夫事  六、死是大学问  七、打破一切概念  八、为你而说第八座  三无是核心  一、武则天也了不起  二、若能无住当下解脱  三、有一个禅师叫卧伦  四、定慧是一家  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六、比较第九座  不泯的六祖心  一、以法为岛屿  二、六祖本色  三、托起六祖的神会  四、殷殷的嘱托  五、可以指导修行的坛经  六、斗争是佛法的背叛  七、花开结果自成  八、行正即是道  九、坦然承当  十、六祖印象  十一、一时千载感恩的话(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座 都是衣钵惹的祸  五、何为道  我同时要告诉大家,道还能够生财。道生一嘛。那个“一”可以是一个车,可以是一个房,可以是一万块钱。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一个人心中有了道,生存不在话下。很多的家中,富不过三代,很多的企业经营不下去,就是因为没有道。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能失道。  那么道是什么呢?要学道、要修道、要悟道、要证道。心里有了这个道以后,你穷也穷得自在,你富也富得持久。你心里头没有道,长久不了。所以说道能养人。  有的人说这个和尚天天在庙里念经,讲的这些话与我们无关。实际上,不光是在座的各位,那些每天忙忙碌碌在社会奔走的人群,烦恼越大的人越需要佛法。有的人烦恼,乃至于上吊、服药,都不懂得到佛教这里来换一个想法,不知道给自己精神上一个出路。睡不着觉的、得了抑郁症的、寻短见的、被生活的烦恼和重压压得变形了,都不懂得到佛教里头来请教法师。  往往亲近一个善知识,改变一下想法,这个人生当下就释然了。就这么简单。但是人们十有九个错了路,他不愿意到庙里头去请教,和佛法当面错过了。不仅仅是在座的各位需要佛法,需要悟道,社会上需要悟道的家庭和个人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他没有这个机会。因为佛法,它讲一个缘分。  为什么又叫法宝呢?你们大家都知道,佛法僧三宝。佛是释迦牟尼佛,他弘法49年,活了81岁,最后在双树间圆寂了。他的弟子大迦叶和阿难、优波离尊者,把他所讲过的思想整理成了经律论三藏,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藏经》,我们按照这个《藏经》去学习、去修行,我们也同样能够成佛,能够悟道。  经律论三藏虽然非常庞大,但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就叫戒、定、慧,所有的经就是定学,所有的戒律的书就是戒学,所有的论著,就是菩萨们造的论,就是无上的慧学。我们在做早晚功课的时候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就这一句话,你用终生去实践。一个成天看经的人,他的胸怀和智慧,一定是比一般的人要高得多。  我们每天在人间下一局棋,没有旁观的人看得清楚,所以说释迦牟尼佛的经律论三藏是我们学习的法宝。  我刚才在前面说了六祖惠能,是第一个中国人,讲的经被奉为经。在此以前、从此以后,没有第二个人讲的东西被称为经。那么为什么这样说呢?六祖惠能是再来人。是菩萨乘愿再来的。那我们怎么样知道他是乘愿再来的呢?如果你了解了六祖惠能整个的身世,看过了《六祖坛经》,你就会知道,他所讲的法和佛心心相印,像我们看的《金刚经》,或者《妙法莲华经》,和这些经的内容都是相同的。  那第二点,早在六祖惠能没有接法的时候,就有印度来的高僧,在广州光孝寺授记说,500年之后有大菩萨出现在你们东土,他能够演扬妙法,讲的经和佛心心相通。六祖惠能在整个人生弘法和修法的过程当中,他所经历的非凡的事情具有传奇色彩,这不是一般的凡夫所能够达到的。一般的凡夫就会退心,或者就会被环境转掉了,他没有。六祖惠能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在他行将圆寂的时候,他有很多的预言,全部都应验了。有的是在死后应验了,有的是在生前应验了。随着对《六祖坛经》的学习,你们大家就会了解到更多的这种对佛法的觉悟和他的生平事迹,所以说被称为法宝。  世间的人,以为说脖子上戴着这个珠子,金银财宝,他不知道我们的法身慧命,他不懂得我们内心的这种灵魂的提炼。灵魂的修炼也是个宝,他不懂。一般的人懂得美容,懂得穿漂亮的衣服,积蓄财产,就是身外的东西,他很讲究。他不讲究自己的灵魂。  我在东北讲经的时候,看到底下坐了很多的女孩子,讲的是《金刚经》。我说你们大家都知道美容,不懂得美心。我说我们如果要开店的话,我就专门开一个美心店,一个人如果内心的这种信仰没有,内心的文化品位没有,内在的精神不充实,他就没有阳光。  人内心的东西可以从脸上表现出来,就是道能养人,能改变人的形态,如果一个人内心很穷困,精神很贫乏,这个人肯定是没有精神的。道理非常简单。并不是说反对大家穿好衣服,积蓄财产美容,而是说更要注意自己内在的精神需要,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我看到很多的老板,挣了大把大把的钞票。我早期和他们在一起,我说你挣钱我帮你花,因为你有能力挣钱,你没有水平花钱。所以我说,你挣钱,我帮你花。  到了后来,我觉得这句话容易受到别人的误解,我就告诉他说,挣钱是能力,消费是水平。挣钱是你的能力,但是这个钱能不能花出水平来,那确实需要一番修养。有的人大把大把地把钱挣来了,但是由于他内在的精神、文化品质上不去,你到他家里看看,到他的案头看看,再看看他干的那些事情,没有价值。那个钱没有用到正地方,因为他没有消费的能力,那就是精神的修养跟不上了。  在现代社会当中,我顺便提两句,但是又是非常重要的两句。因为我是和尚,有些问题我不能够讲得过于尖锐——文化失落、信仰失落,已经造成很多新的社会问题了。  整个的文化教育跟不上、整个的精神信仰跟不上,使很多的家庭、很多的个人已经面临着涣散了。你们大家可以去收集资料来看这个问题。30年的经济建设,使得我们的楼房高了,车子好了,路宽了,但是我们的文化教育和我们的精神信仰需要加紧建设。  因为人毕竟是一个灵长类动物,吃不饱饭,目标很简单,挣钱、养家糊口、吃饭;吃饱饭以后,问题更多,因为他的想法会更多了。这就会造成个人的问题、家庭的问题和单位的问题,一旦发现了问题,赶快弥补,还来得及。可以说现在的很多企业是没有文化的,很多的家庭是没有家训、没有家教的,貌合神离的。一张床上是两个被单,结婚证是一张纸,不能约束任何人的行为。  我们的硬件很好,我们缺乏软件。寺庙同样如此,佛像金碧辉煌,庙建得很大,庙里头缺高僧。如果没有高僧,这个大庙就像一个人穿着一套上千块钱的西装,但是他的精神气质跟不上,不配套。  古代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是古代人常常挂在口头的。那我们现在的庙里头有没有龙?我们现在的家里头有没有仙?所以说要好好地从现在开始给自己的软件搞一些建设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你们大家一定要去悟道。  佛法,确实是宝啊。它虽然不像世间的宝贝,能够让我们现兑现,看到眼里马上就变成钱,但是它确实是我们灵魂的宝贝,要好好地对佛法去领悟和修炼了。  六、达摩祖师  在没有讲六祖之前,我们一定要把一祖到六祖的基本的佛教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达摩大师有很多的传说。他在印度是二十八祖,出生于婆罗门。他本来可以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成为王子,但是他也是舍弃了王位,毅然出家修行。在修行悟道之后,他以他的天眼看到震旦,就是中国,有大乘佛教的气象,然后就孤身渡海而来,从广州登陆。你们大家要知道,我们现在有万吨巨轮,有豪华客轮,当年达摩大师从印度泛海到中国来的时候,那可是一个人来的。  登陆之后,就到了南京,在南京遇到了梁武帝。我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佛教的公案就在里头了,同时佛教的教义也在里头,你们大家要用心去悟道。梁武帝看到来了一个印度的高僧,大胡子,身量又大,智慧卓越。他希望得到这位高僧的印证,他就走上前去说:达摩大师,我建寺度僧无数,你说我功德大不大?我建了很多的庙,度了很多的人出家,我的宗教政策特别开放,你说我功德大不大呀?达摩大师说,功德一无。说你没有功德。你想想,梁武帝是国君,他听了以后心里就很不愉快。也就是说这两个人的心没有相应,也可以说不投缘吧。  我们在这里要开始解释一下,为什么他建了那么多的庙、度了那么多的人出家,而达摩大师说他没有功德呢?原因是这样的,佛法把世间的财钱名利,叫有为法。梁武帝作为国君,建寺庙度人出家,是为了他国泰民安,是他的一个政治手段。所以说达摩大师用慧眼把他看穿了,说你没有功德。功德在心,不在身。什么叫功德在心呢?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留名,他叫功德在心。

编辑推荐

  在中国最先提出“人间佛教”的可以说是六祖惠能。虽然说他没有像民国太虚大师那样直接提出,但他的“佛法在人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似求兔角”的法语和《坛经》中所表达出的诸多思想,可以说是以“人”“心”和“人间”为标的的。故推崇人间佛教,则有必要深入体悟《六祖法宝坛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你也能开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这个不错!相对于一般严肃的佛教书籍,这本书的确可以引导凡人开悟的工具!看完之后所得之开悟,原来自己和身边的人太多像是迷途了且完全拒绝开悟。悲哀的是凡人不愿开悟,开悟的人却少有机会提升自己的智慧去教凡人开悟了!只要各位换个角度看待这个世界,其实这个世界有另外的一面!只是世人愿意与否而已。
  •   很喜欢六祖的顿悟,智慧无关乎年龄无关乎知识,在乎那一瞬的自悟。法师用通俗的语言帮助我们了解人生,希望有缘的朋友都来读读
  •   妙华法师的书非常好!使人能认识真正的佛法!是位菩萨!
  •   因为之前在书店买了正版看,是2009年9月第二次印刷的,这次买是送给有缘人的,这次是2010年第三次印刷的,内容都是一字不差的,是正版,只是没有我第一次买的纸张好,希望是心理作用,书中的叙述会让你在一刹间感悟、震撼,尽管折扣没有**的大,但是看中当当的速度买的,希望实质也会是好的,好评
  •   读了一部分,不错,比之前买的一些照抄古书的,莫名其妙的解释等等好多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