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01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姜灵维,唐溶绩 页数:792
内容概要
《药师佛与药师经典(套装上下册)》的出版既是随喜东方琉璃世界成道禅寺的建设,也是全面介绍药师佛信仰与药师佛经典。在书稿编写过程,北京的李刚先生提供了大量资料并给予了认真指导。除特别注明出处以外,《药师佛与药师经典(套装上下册)》有关药师佛的各种经典均以《大正藏》为底本。清朝玉琳国师、民国太虚大师、弘一大师等均大力提倡药师法门,就是希望人人都发药师愿,行药师行,转娑婆世界为琉璃光净土,大力弘扬人间佛教。我们愿读者通过字里行间,在在处处回归自心,时时刻刻观照自心,开启心中慈悲和智慧的无尽宝藏,发起恒久坚定的大菩提心,为社会和谐和人类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
书籍目录
招虎山与成道禅寺药师佛概述药师佛信仰药师佛经典药师经注疏药师法门修法仪轨
章节摘录
清初著名高僧玉琳国师在《药师经》题语中说:“若于现前富贵功名未能忘情,男女饮食之欲,未知深厌,则于往生法门,未易深信。即信矣,身修净土而心恋娑婆,果何益乎?则求其不离欲钩,而成佛智,处于顺境,不致沦胥者,固无如修持药师愿海者之殊胜难思也。若能信行,久久不懈,知不独富贵功名,转女成男,离危迪吉,如如意珠,遂愿成就。即得于一切成就处,直至菩提,永无退转,何幸如之。” 令人遗憾的是,如此应时应机的药师琉璃光如来,在中国竟然没有一座道场。 蒲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曾说:“世人侈谈无相理,不达实相印,谬以豁达空为清净法身。谁知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托事表法,华藏玄门。此所以末法时,以造佛形像为第一功德也。庄严土木,即庄严法身;十身相海,全在一微尘里。是做一尘之施,可以人如来无尽相好光明。而一瞻一礼,可以证如来无边功德海藏。” 末法时代,去佛日远,有情众生若想与诸佛感应道交,单凭想象佛之丈六金身,难免有隔靴搔痒之憾;若视虚空即是清净法身,难免有堕入顽空之嫌。而佛像、佛寺正可以用于表法。因此蒲益大师郑重开示:“末法时,以造佛形像为第一功德也。” 有感于此,2006年初,由唐玉大居士首倡;得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大和尚鼎力支持,以及众多佛教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决定筹建药师琉璃光如来道场。在知名佛教界人士唐玉先生和夏荆山先生大力支持和协助下,通过到全国多个省市实地考察,将各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内外环境等多个方面与药师佛道场的内在要求是否相应,经过认真筛选,仔细论证,最终选址于山东省海阳市招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内。 在选址期间,释永信大和尚、唐玉先生和夏荆山先生奔波于山东、云南等省市,从佛教道场规制、地理环境、勘舆以及建筑群布局等方面进行认真考察和科学论证,收集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古稀之年的唐玉先生和耄耋之年的夏荆山先生,不顾年事已高,徒步于高山丘陵,往来于山间危道,为药师琉璃光如来道场的选址工作已经达到忘我的程度。这正是《金刚经》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世出世法无二无别,般若智慧并非停留在口头上,关键是要贯彻到行动中,诚如是,方可达到事事无碍之境地。 “人的一生只要做好一件值得自己回忆的事,足矣。”这是唐玉先生教育其子女的话,也是唐玉先生务实作风的真实写照。一 最终选址于山东省海阳市招虎山,这是各种殊胜因缘聚合的结果。海阳,从地名来看,即与药师琉璃光如来有甚深因缘。所谓“海”,其主要特征为容纳百川、广袤无边。对于佛教来说,“海”象征着佛法无边,正如佛弟子经常所说的“佛法如大海,流人弟子心”,“尝滴水即知海味,学一法即悟实相”。所谓“阳”,乃“太阳”之简称,有光明之喻义。药师琉璃光如来有两大胁侍,其中之一就是日光遍照菩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