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川边游踪之《天芦宝札记》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藏学  作者:任乃强  页数:14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天全、芦山、宝兴三县历史上一直是汉藏民族交接之地,也是输藏边茶的主产地和汉藏贸易的主要市场,但因地处偏远,记载阙如。作者1942年实地考察时作此笔记,备极详尽,多为首次披露之材料,尤其对著名的樊敏碑的实地考察,对穆坪(宝兴)土司及天全高、杨二土司世系的梳理等札记,堪补史志之不足。

作者简介

  任乃强(1894-1989),字筱庄,四川南充县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民俗学家、藏学家,我国现代藏学研究的开拓者。历任重庆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学院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和中国民族研究学会理事等。曾任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等职。
  任乃强先生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农业学堂本科(今北京农业大学),1920年毕业后返川,协助张澜先生创办四川第一所新型学校——南充中学。1928年出版近代第一部系统阐述巴蜀历史、地理沿革的专著《四川史地》。1929年应川康边防总指挥部之邀赴西康考察,以一年时间遍历康定、丹巴等九县。风餐露宿,步行千里,“周历城乡,穷其究竟。无论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民俗、山川风物,以至委巷琐屑鄙俚之事,皆记录之”(《西康图经·自记》),成《西康视察报告》等文。自1932年起撰成《西康图经》之《境域篇》《民俗篇》《地文篇》三卷,在国内外引起广泛重视,推动了全国的藏学研究,开康藏研究之先河。
  1940年起,广泛采集康藏民族资料,撰有《康藏史地大纲》《西康通志纲要》等著作,发表《吐蕃丛考》等数十篇论文,撰成《泸定考察记》等三部长篇考察报告及《樊敏碑考》《芦山汉石图考》等专论。此期间并潜心致力于康藏地图的测绘研究,每至一地必亲身踏勘,绘制地图。于1943年绘成《百万分之一康藏标准全图》和西康各县分图,填补了康藏研究中的一大空白。任乃强先生亦是我国“格萨尔学”研究的先驱者,于上世纪40年代在国内首次全面地对史诗《格萨尔王传》的性质、卷帙、版本、内容和特色进行了研究,他的观点在国际格萨尔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1961年,积其40年研究之心得撰成150万字的鸿篇巨制《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获首届国家图书奖。
  任乃强先生年至耄耋,仍笔耕不辍,相继完成了《羌族源流探索》、《川藏边历史资料汇编》等七部专著及数十篇论文;年逾九十,仍亲为研究生授课,令人钦敬。

书籍目录

芦山、宝兴散记一、包城坝二、大土坟三、神禹漏阁四、芦山石材与川康公路五、舆人之宿命论六、樊敏碑七、重刻樊碑考八、樊碑文义九、樊碑余话十、石棺与樊敏轶事十一、芦山县十二、芦山城与姜维十三、芦山文庙十四、广福寺塑像十五、白衣庵大士像与铁像十六、黄山谷绿菜赞碑(附史炎玉考)十七、芦山文峰十八、芦山科名十九、《芦山县志》二十、杨君之铭二十一、芦山汉物目录二十二、芦灵道中二十三、灵关二十四、灵关复县议二十五、宝兴县二十六、穆坪土司与明正土司关系二十七、王幺幺与果亲王二十八、王幺幺为汉人说二十九、穆坪汉商溯源三十、江西坟三十一、七力洛妈坊三十二、水怪坚恒贞三十三、争袭巨狱三十四、王索索之乱三十五、穆坪之周公成王三十六、穆坪改流三十七、宝兴人物三十八、《宝兴县志》三十九、烟会四十、羊村土司摩崖诗四十一、云峡崖刻四十二、鱼洞子鱼异四十三、宝兴拾零天全小志一、灵关至天全二、天全县三、天全六番名义考四、高土司世系(上)五、高土司世系(下)六、杨土司世系(上)七、杨土司世系(下)八、高氏三诗人九、杨氏三诗人十、杨蜀御重修诏祖坟茔碑记十一、高普锡墓十二、天全州牧十三、宝兴贡砚十四、方鳌山镌石十五、慈朗寺十六、慈朗寺石炉十七、慈朗寺赤蟹十八、怀葛楼十九、天全将军庙(英烈祠)二十、文昌宫铜像二十一、禁关白猿二十二、沙坪邱武举宅二十三、柘木场古道二十四、两路口二十五、小路茶二十六、牛膝与陈筱然二十七、同光前之天全人物二十八、杨兰皋先生二十九、高仁宣三十、高仁宣诙谐文三十一、王氏适陶园题咏集三十二、通元帝君高惟嵩三十三、周郁堂针术三十四、刘仁斋轶事三十五、天全寿人三十六、天全匪风三十七、始阳速写三十八、大悲寺辟尘殿三十九、摇亭碑动四十、不通文选四十一、《咏天全六番招讨使司》诗四十二、天全八景四十三、老君台八景四十四、《天全县志》四十五、多功名义辨四十六、鸦片艺文

章节摘录

插图:四、芦山石材与川康公路自飞仙关离马路,折北赴芦山,30里,一体石板大路。路线沿芦山河右岸之断丘敷设。罗城山脉之水,每每横出小溪,与路正交而过。各溪皆架有桥梁,日老君桥(铁索)、堰沟桥、光裕桥、铁索桥(铁索)、万庆桥、朱氏桥、张家桥……等大小共十余座。桥头多有石碑丛立。查其桥碑,大都乾隆时某人建,后因山洪冲坏,嘉庆时某人复修,咸丰时某人重修,光绪某年再修。修桥者,或由某人独立为之,子若孙继之,或某人倡议集资为之,罕有募及官府与道路之人者。其桥工率多艰巨。老君、铁索两桥为铁链桥外,其余为石桥。或砌为虹拱,或以二三丈长石条横架。因此带森林缺乏,山洪不时,岸基又乏硬岩,多属浮土,故桥之寿命30年至60年不等,罕有逾百年者。此带山溪短促,不逾十里,坏桥之力尚若是大。因念川康公路所架桥梁,虽力求一劳永逸,于势恐难能也。又于此诸桥碑,可见此带人民,富厚康乐,喜谋公益。而所谓公益者,尤注意于道路交通。艰巨桥工,能以独力完成,且复修、再修,子孙犹能继美。此非地方富乐,人民慕善,安可能耶?此带地层,尽属砂岩。岩层层层叠合,整齐不乱。唯皆一侧昂起,一侧下陷,构成龟壳斜仰式之山岳,与雅安同。盛产佳良石材,质硬而纤理绵结,易析成薄板,又易截为长柱。其取用之廉便甚于木材,而坚贞则万倍之。此带石路之修整,桥梁之繁密,碑碣之多,并皆得力于此砂岩地层。他日芦山森林罄尽时,必有以石材为梁柱及楼板建屋栖住者。使建筑马路而以此项石材铺面,其费不至大过碎石,而养路之费,则可减至最小限度(或至于百年,始翻修一次)。

编辑推荐

《民国川边游踪之》:芦山、宝兴散记/天全小志/七力洛马坊/石棺与樊敏轶事/高土司、杨土司世系/天全匪风/文昌宫铜像/《咏天全六番招讨使司》诗/鸦片艺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国川边游踪之《天芦宝札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值得研究民国区域史的人参考收藏
  •   关于民国时期川西自然环境、社会风俗、政治民情的珍贵资料。
  •   文章短小,看起来很爽。
  •   千里路,万卷书
  •   很有趣,也很有用
  •   作为参考不错
  •   这本书告诉我们民国时期已经有学者访问记录了四川藏族康区的情况,记录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是现在难以想象的。此书值得藏族文化的研究者关注。
  •   可惜配图太少。
  •   很有内涵,这样的书现在很少了。
  •   是文言的,后面要买的朋友请注意了。粗略翻看下,资料性应该是用的,但更适合学术研究。
  •   文言,含很多当地简介,还有风俗,人物故事等。感心趣的,值得一读。
  •   书页也被胶水给粘住了,我还得一刀一刀地把他们剖开,唉
  •   书写的不错,大家制作,只是运送途中出了点问题,书的封面画了,纸质也一般般
  •   老先生的游记示范大作
  •   读了另外两种任老先生的川边游记,感觉还行。建议对康区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读一读。
  •   非专业研究人员不建议购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