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健培卷-清风徐来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作者:马健培  页数:183  

前言

  中国人之尚雅,由来已久,究其根源,实为历史之悠远,文化之厚重,礼仪之纷繁,名号之细微。尚雅更见诸于上古典章及先贤著述。在中华古代经典中,《诗经》的内容被分为“风”、“雅”、“颂”,虽然历代对“风”、“雅”、“颂”的区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致可以类推:“风”是地域乡土之音,“雅”是朝廷乐正之音,“颂”是宗庙祭祀之音。奠定中国抒情美学基础的《毛诗序》进一步将其引伸为六种文艺手法:“古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日雅,六日颂”。其中对“雅”的解释是:“雅者,正也。”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苟子在《荣辱》一篇中提到“君子安雅”,后人注:“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史记》里面所说的“文章尔雅”,也是“正”的意思;“风俗通-声音》更是在“正”的解释之外,加了一个字,成为“古正”,更见“古雅”之意。以古文字学《说文解字》方式探究“雅”字,当从“隹”、从鸟,“牙二”为发音之形声。“雅”自然寓意鸟之鸣声,这是人类最先听到自然界生物的“音乐”,是始声、初声、正声。于是,我们尽可以在中国的典籍之中找出大量的词组:雅道、雅音、雅学、雅言、雅意、雅操、雅量、雅人深致等等。这些关乎“雅”的组词,就是要阐明中华文化之正、文艺之正、文学之正、人文之正。显而易见,从《诗经》一直到晚清历朝历代的文艺家及其不朽之作,无不在“雅”的大旗下各逞文采,纵骋笔意,不论“周虽旧邦”,抑或“其命惟新”;不管是“江上清风”,还是“山问明月”,都浸濡着中国文化人骨子里的雅兴!也正是因为有这份雅兴,中华文艺才有了她的庄严美丽!近代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张扬“民主、科学”,倡导白话文学,弘扬大众文艺,于是二千多年的“尚雅”风范与“封建主义”因启蒙运动的文化偏激,一道被弃之如敝履,“阳春白雪”的雅道几乎被“下里巴人”的通俗文艺取代。“经济至上”之风乍起后,通俗文艺迅速滑向庸俗文艺、媚俗文艺、低俗文艺。对时代决定的新文化运动所取得的成就无可厚非,但是将中华传统中最重要的“尚雅”之道视为腐朽没落,却未免轻率。“雅”之对面,是为“俗”,“俗”之大行于道,何有“雅”安身立命之所?全民皆俗之时,也正是有伤大雅之日,何谈民族文化复兴?持续33年的改革开放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已过古称“一纪”的十二年,中国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正在昂扬向上,沛然莫之能御,现在是反思曾经被抛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时了!物质的极大丰富不应仅仅满足世俗的口腹之欲、食色之性,更应滋养、扶植、襄助、共创高尚典雅文化,提振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从《诗经》问世到现在已逾二千五百年,“雅”曾经是中华文艺里最崇高的理想,而今,“雅”仍然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生活巾文化、文明标识的重要构成部分。“尚雅”丛书之编辑,微言大义,用心良苦,冀望读者心有尚慕,同此雅好。是为序。

内容概要

  马健培编著的《尚雅丛书:清风徐来》是《尚雅丛书》系列之一。《尚雅丛书:清风徐来》内容简介:如果说雅的是精英的,俗的是普通的,雅俗共赏不成了精英混迹于普通了吗?如果说俗人都能欣赏的东西,雅人也随大溜儿地说好,这不是文化的倒退吗,如果一幅画的作者说自己的作品是雅俗共赏,一定是谦虚。如果有人说他的画是雅俗共赏,他一定不以为是表扬。

书籍目录

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马健培的文与画 刘 墨明月清风我始知真放本精微不顾俗眼1神与枣兮如瓜,虎卖杏兮收谷有我则失真2以学之力济其质之偏2云阵皆山月光皆水迢递嵩高下3触目会心3畅神而已直待凌云始道高4鸟倦飞而知还料青山见我应如是5叶张翠盖,枝盘赤龙松之坚贞松之姿无有不奇山水有情泉流峭壁虹蜕挂7东风何时医者意也树头果与树下饭9暑热不出门岭上多白云反常合道10世外桃源1兼善天下1塘里无鱼虾也奇11O信手拈来自有神11郁郁涧底松11在水另—方11不侵浮云遮望眼1无事小神仙12新淦制笔12孤帆远影13松芝献寿13不许时人13如听万壑松13迎祥纳福1洪福齐天14勤而行之15鹊巢和尚1平沙落雁15文质彬彬16春风得意1登山有道16天国的钥匙1惊世工程1东华门的和谐17后记1

章节摘录

  沈德潜在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后,写道:“惊风雨泣鬼神 意,写来怪怪奇奇,不顾俗眼。” 不顾俗眼,听起来似乎有点要脱离群众,跟时下提倡的“雅俗共赏”要 背道而驰了。一时期以来,总不愿承认雅俗之分,总把雅俗拉到一块儿,用 “雅俗共赏”来弥合,其结果是把高雅的拉下来就和低俗的。过去说“文人 雅士”,或饱读诗书,或通古今之变,其擅长爱好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并以穷究文理、画理为职为荣。苏轼曾说“余尝攻画,以为人、禽、官室、 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 ,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盗名者,必托于 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 废矣。以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 其理,非商人逸才不能辨。”苏东坡虽然有些自夸,说自己是高人逸才,但 说明一个简单的问题,他从事的研究不是一般人、更不是一般大众所关注和 能懂的,就连一般画画的,都有所不知。东坡所说“世之工人’,虽不在“ 高人逸才”之列,但也没有贬低劳动人民的意思。 雅俗怎能共赏呢?雅的能看上俗的吗?俗的能看懂雅的吗?“雅俗共赏 ”之雅俗,是把欣赏的人分为二部分,一为雅人,一为俗人。一般来说,雅 人是小众的,俗人是大众的。俗,原本没有贬义,就是指大众的。这样的提 法,不但没有消除分歧,反而混淆了各自的位置,也扼杀了进步繁荣的因素 。想让雅俗齐聚一堂,共同赞美一样东西,似乎是“拉郎配”吧?如果说雅 的是精英的,俗的是普通的,雅俗共赏不成了精英混迹于普通了吗?如果说 俗人都能欣赏的东西,雅人也随大溜儿地说好,这不是文化的倒退吗?如果 一幅画的作者说自己的作品是雅俗共赏,一定是谦虚。如果有人说他的画是 雅俗共赏,他一定不以为是表扬。 雅俗也是可以共赏的。雅俗,不要指人,现如今说谁是俗人谁都不高兴 。雅俗是指事、指物,雅的就是文化含量高的;俗的就是民间实用的。雅的 就是经典的;俗的就是时下流行的。赏,是人赏,入什么都可以赏。这样, 雅俗共赏的意思就成了一个人雅的能赏,俗的也能赏。例如老舍先生,公认 的大作家,同时还是大鉴赏家,曾出题“蛙声十里出山泉”,请齐白石老人 作画,由此产生了不朽的名作。白石老人的画是大写意的又一个高峰。老人 曾冒着饿死京华的极大风险,衰年变法,一定不是为了随大溜儿的吧。能得 到文化精英如陈师曾、如老舍、如徐悲鸿的赞赏,老人一定非常高兴。白石 老人自视极高,曾说“恨古人不见我,不恨时人不知我耳。”老舍先生与“ 时贤”往还的同时,还喜欢去天桥听戏,结识了天桥的名角新凤霞。据舒乙 讲,腊月二十三老舍先生生日,他曾到后台请新凤霞吃糖瓜,为原本不知道 生辰的新凤霞过生日。老舍先生还曾为天桥的相声演员改编相声段子,像《 菜单子》、《地理图》、《文章汇》等。老舍与侯宝林的关系也是相当地好 啊。 京戏,被称之为国萃,现如今被称之为高雅艺术,其实早年间就是“大 众艺术”。京戏的发展,一直有文人的介入帮忙。听戏的文化层次高,提的 要求就高。戏迷的口味高,演戏的水平就高。戏迷是什么人都有,也有普通 百姓。迷上京戏的,称之为有“雅好”,社会风气还是“尚雅”的!有雅好 的普通人上戏园子听戏不是容易事儿,攒钱就为了雅赏,绝不是为了流俗。 戏迷是有极高的鉴赏水平的,在品戏这件事上,也已经不俗了吧9也许有些 赏雅的人把京戏当成俗的,而以昆曲为更雅观呢。相对京戏的场面热闹、节 奏紧凑,昆曲更婉转,更细腻,唱词也更典雅。 明式家具也是国萃,据说其中有比例的美、空间分割的美,连外国人都 佩服的不得了。王世襄先生是鉴赏研究明式家具的大专家。王老先生不但喜 爱明式家具,也喜欢老百姓的玩意,养鸽子,熬鹰,喜欢养鸣虫,喜欢遛狗 捉獾。这不是雅的、俗的共赏了吗?当然,也有赏俗的而不赏雅的,这也好 ,亲近生活,质朴。也有赏雅的而不赏俗的,这也好,阳春白雪,清高。能 雅俗共赏,最好,虚怀若谷啊。 沈德潜说的“俗眼”似是指不懂诗的,不能理解老杜的。“不顾俗眼” 是艺术的追求,“不顾俗眼”艺术才能进步。艺术进步,才能带动文化的大 繁荣大发展。 又: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自居易下注:“外问妪解之说,不可为据 。”可见白香山的诗也不是征求老太太们的意见之后才定稿的。 明代的徐渭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 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P12-16

编辑推荐

  马健培是中国新文画派的代表画家,对中国山水画有独到的见解,从传统文化及传统画法中汲取营养,其绘画风格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气息。知名水墨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田黎明到现场观展,他以“新意”来评价马健培此次展出的画作,“在传统山水画基础上,增加了山水的现代感,把崇高、趣味融合在一起,这是马建培山水画最大的特点”。他指出,马健培的画“层次多、空间多,把平远、深远、高远融合在一起,一看就是下了工夫的”。马健培在近几年的创作中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写生观点,以孔子提出的“绘事后素”为创作前提,以魏晋时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为创作方法,以宋代董逌提出的“积好在心”为写生方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健培卷-清风徐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