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国明朝卷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作者:李子迟  页数:272  

前言

一个你并非真正了解的朝代——重读明朝明朝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朝代,也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朝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朝代,更是一个我们误解最多的朝代。600多年前朱元璋的挥兵北上,使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终于退出中原,汉族重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王朝。恐怖的民族压迫远离了汉人的生活,汉族的宽袍长袖再次步入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国的经济又一次攀上一个新高峰。这一系列修饰词足以让明朝拥有堪比汉、唐的光环;然而,明朝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恰恰相反。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明朝赋税沉重,皇帝昏庸,宦官当道,军备废弛,政治黑暗,人民生灵涂炭,一派乱世之相。那么,明朝真的衰弱不堪吗?真实历史中的明朝又是什么样子呢?先以“赋税沉重”为例。我们似乎能找到很多根据,比如明末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就被很多历史学家归因为老百姓不堪重负揭竿而起。事实上,大多数时间内,明朝的赋税程度之低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明朝的农业税和商业税加起来,一年大约有2200万两银子(包括把米折合成银钱),而且200多年没有大的变化。很多人可能对这个数字没有什么概念。那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其他朝代的统计数据。南宋孝宗年间,仅盐、酒、茶的税收就有4000余万两。而明朝无论是地域、人口、还是盐、酒、茶的消费需求,都远大于南宋;然而这3项的税收只有大约300万两。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清朝初年,人口大约只有明末的四分之一,耕地只有明末的一半,然而基本税收收入却有2800万两左右,这还不包括满朝政府冠以各种名义所加收的税金!面对铁的数字,明代赋税之低不言自明,“赋税沉重”这一罪名不能成立!再来看“皇帝昏庸”这一项。对明朝皇帝的评价大多分为3种:其一是开国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虽然这二位皇帝双手沾满了鲜血,但在漫长历史中仍是相当成功的君主。其二就是崇祯,大家都会肯定他的勤政、进取,同情他最后吊死煤山的凄凉。亡国之君能像他赢得这么多同情的目光,是绝无仅有的。其三就是除此之外的,无一例外地被戴上糊涂、昏庸、残暴、胡闹、不学无术的帽子。很多人认为,大明皇帝除太祖、成祖、思宗3位,都是数十年不理政事、微服出巡调戏良家妇女或喜欢做木匠的昏庸之君。最被人们诟病的明朝皇帝大概有3位:正德、嘉靖和万历。先说说正德帝,他继位时不过15岁,按理说,少年人好动乃是人之常情。正德只不过偏好骑马、射箭多一点,就被后世称为“荒淫、不学无术”。这位可怜的皇帝,被一大堆规矩束缚在紫禁城里,想出个宫也颇不容易。而我们对清代皇帝的木兰秋猕,康熙、乾隆的6次巡江南却没有太多訾议。正德也就是在宫里修了一个“豹房”、在宣府搞了一个将军府,就被我们视为一大弊政,而清朝的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却被描绘成中国建筑的精品。这种两分法对明朝皇帝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即使把他视为又一个“阿斗”,我们也应了解正德的多才多艺。他对音乐和佛学的研究都达到相当的水准,甚至精通最难懂的语言——梵语。再说说嘉靖。他的罪状有长年怠政、沉迷炼丹、任用奸臣等。说起炼丹,这可不是“昏君”独有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醉心于丹药。至于怠政,无非就是不批奏章。熟悉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的文官尤其是言官,可谓世界上最可爱又最可恨的一群人。他们以骂人为己任,什么事情,只要不符合自己理念那就开骂。骂同僚,骂上级,骂太监,尤其是骂皇帝。若是清朝的统治者,这样的人恐怕早就被灭了九族,然而明朝皇帝却拿这些人毫无办法。嘉靖是个少有的聪明人,他深知不能与这些人纠缠,凡是这些言官的奏章大多不批。他知道批了也没用,只是徒增无谓的争吵。当然,这在后世眼中也就成了“怠政”的表现。至于任用奸臣,熟悉严嵩的人都知道他并非传统的大奸大恶之辈,是有自己的理念和抱负的。更何况,嘉靖从来也没有赋予他绝对权力,他不过是嘉靖用来制衡其他大臣的一个工具而已。再说万历。很多史学家都认为他为明朝奠定了亡国的命运,事实上真是如此吗?万历的最大“罪状”也是怠政。这一问题在上文已解释过。而且,万历对重大问题的指挥判断非常睿智,不然也就不会有“万历三大征”,朝鲜也许早已成为日本的一部分了。其余如好色之罪更是无稽之谈。万历一生只钟情于郑贵妃,甚至到万历四十多年郑贵妃已人老珠黄时,他依然不改痴心。又何来好色之说?万历一生多病,行走艰难。有人把此归结为他好色,这完全是无聊之人的阴暗臆测。根据定陵考古发现,从万历的遗骨可以知道,他生前患有严重的足疾。这样一个曾饱受病痛折磨的皇帝,死后还要被人无端诟病。岂不冤枉?以这3个皇帝作证,“皇帝昏庸”这条罪名也是不成立的。那么宦官当道又是怎么一回事?明朝的太监专政是否如我们想象的那么残暴?终明朝300年,太监之祸的确猖獗过,但绝对不是明朝历史的主流。主流还是君主专制和文官政治。太祖皇帝树立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铁牌,一直到英宗时才被太监王振除去,前后近80年。虽然有成祖重用太监的恶例,但是这80年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太监过度干预政事的情况,更何况还出现了一个郑和。即便是后人诟病的由太监汪直设立的特务机关——西厂,总共也就是6年。一直到武宗时的刘谨,太监才真正把持朝纲,其间还隔着孝宗的“弘治中兴”。从刘谨后直到明朝灭亡前夕的天启年间,才出了那个著名的九千岁魏忠贤。在长达近400年的明朝统治中,我们也只能列举这4个罪大恶极的太监,而且他们生前无一漏网,得到了应有的报应。这相对于东汉、唐朝后期宦官任意废立皇帝、滥杀大臣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可以说,明朝的太监始终处于皇权监管之下。这种巨大的反差。我们又如何不佩服明朝完美的政治制度?我们印象中的明朝。真的是历史中的真实吗?可为什么这样一个所谓的“衰弱”王朝,会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庞大的舰队让半个多世纪后的哥伦布、麦哲伦羡慕不已?为什么这样一个所谓的“衰弱”王朝,可以修筑绵延万里的长城,却没有孟姜女凄惨的传说?可以修建金碧辉煌的故宫,至今仍为我们赚取大量外汇?为什么这样一个所谓的“衰弱”王朝,会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美洲发现的金银等贵重金属都流入了中国人的钱包?如果一个朝代真的很衰弱,那么这些事情是怎么做到的?而且,我们希望读者了解的明朝,还远远不止于此。理解明朝,应该从南京的“治隆唐宋”开始。康熙6次南巡,每次都要拜谒朱元璋长眠的地方——明孝陵;甚至亲笔题词,为其书下“治隆唐宋”4个大字。意思是说,朱元璋对明朝的治理要比唐朝、宋朝还要好,明朝比唐朝、宋朝还要兴隆,是个盛世。明朝拥有一个缜密的制度,几近完美。政治上,皇帝、内廷和外廷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权力体系。先后有如此多皇帝不理朝政,而整个国家的运作依然照常。这充分表示明代政权设计的合理。我们不能用4个宦官专政去掩盖整个明朝的历史,不能用严嵩等几个奸臣去概括整个明朝的大臣,更不能用明朝的失败去说明其军事上的无能。经济上,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在一些行业中的出现,商品经济、海外贸易等新的经济因素呈现出日益强劲的发展,江南市镇的繁荣更让我们看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初曙。在文化上,明朝更是显示出容纳百川的博大胸怀。郑和为周边国家带去的是友好与平等贸易。相比之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却是那么血腥。殖民者的抢掠与压榨、印第安人的死亡、黑奴的悲惨命运,这一切都是西方带给彼地的“礼物”。在倡导和平的今天,郑和的精神财富仍值得我们继承。利玛窦等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方科技与宗教,被徐光启等中国人接受,儒家文化也由传教士带回欧洲,为启蒙运动注入新鲜血液,可以说这是东方与西方平等的对话。因此,一些中外学者把明朝定位于“前近代”,开启了中国走向近代的大门。明朝是多姿多彩的,无论太祖、成祖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还是武宗、熹宗这样“昏庸”的皇帝,他们都有着独一无二人性化的一面。郑和、于谦、海瑞、张居正、戚继光、郑成功这一连串的名字,让我们懂得了不朽的内涵。魏忠贤的迫害,让我们看到明朝士人不屈的脊梁,一个个视死如归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即使小人物也同样有血有肉,至今仍是街谈巷议的人物与故事。《玉堂春》中那位为爱情受尽苦难的苏三,《牡丹亭》中那位爱得死去活来的杜丽娘,《西游记》中那位蔑视神权、大闹天官的孙行者,《金瓶梅》中那位为权势、金钱、肉欲而丢了性命的西门庆……这些虚构的文学人物背后,都有着明朝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李自成、张献忠让老百姓知道了,在侠客名单簿上不单单只有水泊梁山义士,还有这些真实生活中的草莽英雄。明朝的文化科技也是成功的。论哲学,王守仁开创的心学仍是我们汲取营养的宝库;论文学,明朝的诗文虽不及唐宋,但留下的戏曲、小品文与小说也堪称瑰宝;论艺术,宣德炉、景泰蓝无不是传世精品;论科学,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等都不愧大师的称呼。明朝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时代。让我们破除心中的种种误解,越过一直遮蔽我们视线的清朝,来重新审视这个有意无意被忽略的时代。

内容概要

《盛世中国:明朝卷》是盛世中国的第四本,以浓墨重彩、酣畅淋漓的文风,介绍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上第四个太平盛世——大明王朝,那些猎猎风尘和滚滚狼烟、凛冽寒潮和刀光剑影。《盛世中国》丛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五个主要盛世(秦汉、隋唐、两宋、明朝、清朝)的起源、发展、高潮、衰落、灭亡全过程,并重点介绍了其政治管理的出色、军事外交的强盛、文化科技的辉煌。
  本丛书作者基本上以著名的南开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硕士为主体,以及部分专业作家和知名撰稿人组成,知识广博,史料丰富,秘闻多见,故事精彩,且观点、见解把握到位,可读性强;兼之语言流畅,文笔生动,佳句不断,通俗易懂,是一套不错的中国历史和传统普及读物。

书籍目录

前言一个你并非真正了解的朝代——重读明朝
第一章 从和尚到皇帝
铁木真子孙的末路
韩刘起义重刨元军
长相怪异的苦孩子
踏上造反的不归路
那些共同奋斗的日子
以德服人
张士诚的失败
江山险些姓陈
蜀地明氏兴衰史
终于笑到了最后
第二章 朱元璋的帝国设计
全能君主,规划一切
朱皇帝的公务员生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明代特务机构是如何运作的
“后朝军师”命不济
大棒政策
功臣宿将大清洗
反腐倡廉,当用重典
第三章 成祖夺位
分封制的隐患
建文新政
朱棣早有野心
靖难之役
朱高煦叛乱之谜
第四章 朱家天子们
务实的“仁宣之治”
皇帝也是人
重情重义的英宗
景帝的七年之“痒”
宽厚无原则的宪宗
最后一个没有污点的皇帝孝宗
荒诞戏嬉的武宗
崇信修道的世宗
第五章 大明政治管理的特色
知识分子屈服了
功臣的大杂烩
一代奇儒方孝孺
“三杨”的故事
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杨廷和的“礼仪”之争
张居正,明朝最后的希望
“古怪的模范官僚”海瑞
第六章 大明军事外交的成就
马上皇帝朱棣五次北征
郑和七下西洋
土木之变与北京保卫战
庚戌之变与俺答封贡
永远值得纪念的抗倭名将
炮舰与传教士
万历三大征
第七章 大明文化科技的辉煌
煌煌一部《永乐大典》
古典小说全盛期
“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徐霞客与他的“游记”
“天下瓷都”景德镇
第八章 大明的晚景
神宗“败家子”
魏忠贤阉党乱政
从东林党到复社
可悲的亡国之君崇祯
附录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铁木真子孙的末路元朝的统治者并没有继承祖先那种锐不可当的霸气。这个不可思议的王朝迅速没落了,正如它迅速崛起一样。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称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帝国横空出世。在短暂的时间里,它如同一股飓风迅速席卷整个亚欧大陆,南宋王朝、阿拉伯帝国等一个个古老文明轰然倒塌。公元1241年的瓦尔斯塔特战役,蒙古西征大军击败了波兰与日尔曼联军,歼敌2.5万人。在匈牙利战役中更是以少胜多,击败其7万人的军队,让整个欧洲为之颤抖。但是,强大的蒙古帝国也未能逃过盛极必衰的历史命运,昙花一现,到蒙哥统治时期(公元1251年~1259年),这个强大一时的帝国事实上已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了。虽然在忽必烈率领下,元朝于公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续写着蒙古铁骑不败的神话,但此后蒙古军的颓势逐渐显露出来。公元1274年、公元1281年两次东征日本,皆以失败告终。公元1257年~1258年、公元1285年~1288年,元朝多次进攻安南(今越南),也未能凯旋而还。公元1283年在与缅甸的对决中,其军事优势也未见彰显。公元1293年远征爪哇(今印度尼西亚),再次以损兵折将宣告结束。这一切都宣告元朝军事帝国的终结。此后历经数十载的安逸,曾饮马多瑙河的蒙古大军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随着战斗力下降,冲锋陷阵已不再是蒙古贵族的首选。他们更痴迷于宫廷斗争,从中寻找快感。这一时期诸王贵族们势力强大,派别林立。他们之间的争斗,直接影响到皇帝的废立和宫廷政变的发生。从公元1295年成宗铁穆耳即位到公元1333年顺帝妥懂帖睦尔即位,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元朝先后更换了10个皇帝,每次权力的更迭都伴随着一场血腥的杀戮。妥懂帖睦尔即位后,宫廷斗争再次达到一个高潮。元顺帝妥懂帖睦尔继位这件事,本身就颇具曲折性。公元1329年,文宗图帖睦尔与权臣燕铁木儿勾结,当朝皇帝明宗暴卒,文宗复位。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九月,文宗在上都突然病死,年仅29岁。据《庚申外史》记载,文宗在临终前对往事懊悔不已,把皇后及皇子燕帖古思、权臣燕铁木儿叫到身边,留下遗嘱道:“我把皇兄害死了,这是朕平生最大的错误。朕每次想起,都后悔不已。”于是决意将皇位传于明宗长子妥懂帖睦尔,以求心安。但在当时形势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权臣燕铁木儿是杀害明宗的主谋,他担心事情败露,便暗自扣压文宗遗诏,将皇位传于明宗次子懿璘质班,是为宁宗。可惜宁宗短命,仅在位53天就得病暴亡。燕铁木儿千方百计阻挠妥懽帖睦尔继位。直到翌年燕铁木儿病死,妥懂帖睦尔才得以继位,是为顺帝。登上皇位的他,祖辈留下的烂摊子,权臣擅政、吏治腐败、国库亏空、社会矛盾激烈等一系列积重难返的难题,一股脑儿摆在他面前。元顺帝继位之初曾经想要励精图治,在短短的“更化”(当时宰相脱脱主持下的一个改革运动)之后,每天需要处理堆积如山的公文,但国家局面却不见任何起色。元顺帝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于是开始沉迷酒色,不问国事。国家大权遂先后被佞臣哈麻等人操纵,整个朝廷上下一片混乱。此时正值黄河严重泛滥,大半个华北平原都被大水淹没。北京赖以生存的粮食和生活用品,以及元朝政府财政运转赖以维持的盐税,都受到严重影响。元朝经济面临着空前危机。元顺帝为此一筹莫展,只好把被他罢职的宰相脱脱又请了回来。但脱脱的措施也没能奏效,反而激起更强烈的民怨。为解决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危机,脱脱决定实施开河与变钞。在他看来,开河是解决流民、饥民问题的唯一途径;而变钞也是最快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结果开河为韩山童、刘福通起义提供了契机;而变更钞法则只是人为提高新钞币值,加之新钞发行额过大,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在元朝无力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时,北方韩山童等在颍州发动起义;南方在徐寿辉、邹普胜带领下,于蕲州(今湖北蕲春南)发动起义。他们都以白莲教为联系纽带,以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为基本力量,全国迅速陷入红色海洋之中。全国一片大乱,元顺帝慌忙派人镇压。但祸不单行,他的后院又“着火”了。皇后奇氏是个权欲极强的人,在做皇后之初就曾参与朝政。眼下见元顺帝整天不务正业,沉迷于房中秘法,她感到十分不满。这时顺帝已33岁,照前几任皇帝来比算是长寿之人。他们在这个年纪早就驾鹤西去,传位太子了。太子在奇皇后调教下,很用功也很上进,于是皇后早就期盼儿子得继大统的那一天。为解决这一矛盾,奇皇后与支持者朴不花等人密谋发动新的宫廷政变,想迫使皇帝内禅于太子。但由于朴不花把皇后密谋告诉了宰相太平,导致阴谋破产。不过元顺帝还是一个重情意的人,并未处死奇皇后,只是疏远了她。虽然元顺帝用温情解决了这场未遂的宫廷政变,却未能弥合派系斗争带来的裂痕。在元朝宫廷,上下分成旗帜鲜明的两派:支持皇后和太子的一派;支持皇帝的一派。双方权臣均恶言相向,欲置对方于死地。这场斗争最终演变成武装冲突,支持皇后和太子的扩廓帖木儿和支持皇帝的孛罗帖木儿发生激烈冲突,太子因此流亡朝外。当元朝统治者忙于权力之争时,地方上的红巾军起义已汇聚成一股洪流,冲击着本已岌岌可危的元朝政府。正是元朝统治者的内斗,使得农民起义军有可乘之机。也正是蒙元朝廷的短视,最终葬送了其政权。

后记

2008年是奥运年。中国通过这种和平、合作、竞争的方式,欲向全世界展现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欲向世人展示一个爱好和平的大国风范。作为历史工作者,不才也想为这个永远铭记的时刻作点什么。恰逢李子迟、张博二兄主持“盛世中国丛书”,意在弘扬中华文明之久远、胸怀之博大,因不揣浅陋,故成就此书。以本人的才识,本不足以承担此书。但余自幼就喜读史籍,对明史波澜壮阔的历史抱有浓厚兴趣;又有幸在南开园中静坐6年,得以广读与明史有关的古籍。读书中或有所见,或有所得,希望与诸君分享,勉力而为之。而更多的,则是有感于时下轻薄历史的风气。中国有五千年灿烂文化,传统积淀深厚;然而,今天我们所能知道的历史,仍不出教科书的范围,流于表面。虽叙述得当,但是中国历史丰富多彩的一面也无形地被隐藏其中。本书就是想为大家呈现出一个更真实、生动的明朝,走出康乾盛世带来的清朝震撼;让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远古人物走入我们视野,而不再只是一张张呆板的图片。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此书,能拨开土木之变、南倭北虏、明亡清兴这些概念化的迷雾,看到明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本书的出版,得力于李子迟、张博二兄的大力倡导,冯雪飞、张景波、高振凌诸君也为本书的写作做出了大量努力,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并由衷感谢为本丛书出版做了大量工作的出版社各位编辑老师。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书中不免存在错漏之处,尚请诸位读者谅解。沈一民2008年12月

编辑推荐

《盛世中国:明朝卷》由华艺出版社出版。我们印象中的明朝。真的是历史中的真实吗?可为什么这样一个所谓的“衰弱”王朝,会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庞大的舰队让半个多世纪后的哥伦布、麦哲伦羡慕不已?为什么这样一个所谓的“衰弱”王朝,可以修筑绵延万里的长城,却没有孟姜女凄惨的传说?可以修建金碧辉煌的故宫,至今仍为我们赚取大量外汇?为什么这样一个所谓的“衰弱”王朝,会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美洲发现的金银等贵重金属都流入了中国人的钱包?如果一个朝代真的很衰弱,那么这些事情是怎么做到的?明朝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时代。让我们破除心中的种种误解,越过一直遮蔽我们视线的清朝,来重新审视这个有意无意被忽略的时代。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盛世中国明朝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