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国奋斗史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  作者:爱德华·波克  页数:303  译者:王建琪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原本要在1914年退休来写这本书,不幸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临危授命,退休的计划只好搁置一旁。不过,我那时已经把书名和提纲拟好了。    关于本书里使用了第三人称,我想特别说明一下:我总是觉得第三人称是写自传最有效的手段,将作者和主题分开,从而给读者一个更好的视角。    还有,我真的是自然而然地想到要使用第三人称处理本书主人公爱德华·波克这位集编辑家和宣传家于一身的人物。从诸多方面讲,他已经是一个跟内在自我脱离的人物。我不止一次发现自己饶有兴趣地观察本书主人公爱德华·波克的工作状态。有时我会为他喝彩,有时则会批评他。这并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比这个爱德华·波克更强大,而是因为他跟我不一样:他的品味、见解、价值观都跟我不同。事实上,在管理《妇女家园杂志》期间,我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就是:我老是不自觉地想要脱离编辑人的身份,袒露真情。有几次,我挣脱了。每到这时我都深刻意识到,此时的我跟编辑人爱德华·波克支配下的我有多么不同。一点点地,我学着让真正的爱德华随他而去,发挥到极致。    然而,当他决定从编辑岗位上退休时,我感到了人生最大的解脱,如此表现让家人、朋友甚是惊讶。至于为什么会感到纯粹的解放和欣慰,我只向最亲密的人说明了其中的原因。    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不再有两个人物的较量。我笔下的爱德华‘波克已经完全从我的身体里消失,除了书架上的记录和文档偶尔让我想起他,其余时候就仿佛他从来就没存在过。因此,将他写成另外一个人物一点都不难:因为我其实只能站在这个角度上描绘他。就算我愿意把他当成自己,用第一人称,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不是我。    本书的书名说出了我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每个生命都有其影响和意义,我的一生也许并不平凡。一个荷兰小男孩儿来到美国,一个英语单词都不会说,别人说什么也不知道;他所受的教育极其有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似乎是命运驱使,他注定要从事若干年的写作。身为一名美国编辑人,他曾拥有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读者群——他主编的杂志发行量在期刊界屡创新高。他没有禁锢于一种风格,甚至不把自己的文章当成作品。他的英语语法并不完美,这也很自然,毕竟英语不是他的母语。他的底蕴也不深厚,因为他没有在知识的土壤中孕育成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成功了。    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一个处于种种劣势的男孩如何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功?这其中必然有读者关心的东西,或许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爱德华·波克    墨里昂,宾夕法尼亚    1920年

内容概要

他出生在荷兰,6岁移民美国时家贫如洗;
他只念过6年书却自学成为美国史上最牛主编; 他20岁公开发行了自己的第—份杂志; 他22岁创立美国最早的新闻通讯社,给各大报刊供稿;
他26岁执掌一家女性杂志,仅几年就让它的订户超过百万; 他游说海伦·凯勒写作并发表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他推动美国制定《食品和药物法案》,启动国民“性教育”; 他是环境保护的积极分子,成功挽救了尼亚加拉大瀑布;
他创立“美国和平奖”、“哈佛广告奖”等,投身慈善和公益; 他被认为在宣扬美国价值观上与本杰明·富兰克林比肩;
他曾是十门位美国总统的座上宾; ……
他是谁?他就是美国20世纪的著名编辑家、出版家、作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爱德华·波克。
《我的美国奋斗史(爱德华·波克自传)》这部第三人称自传体作品介绍了他在美国50年的奋斗历程,用生动的文字讲述了—个6岁的荷兰穷男孩在移民美国后,白手起家的传奇人生。《我的美国奋斗史(爱德华·波克自传)
》趣味盎然、充满智慧、催人奋进、给人启迪,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怎样用勤奋改变贫穷;怎样开发个人潜能,勇于创造机会;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编辑人;怎样经营新闻通讯社,提供市场欢迎的稿件;怎样办好杂志的内容和广告经营,增加版面的机动性与广告的阅读率;媒体和媒体人怎样承担社会责任,为民众发声;政治家、作家和出版界的各种逸闻趣事;节俭的积极意义;对战争与和平的理性思考;对财富和回报社会的看法,等等。此外,在美国崛起阶段的社会和文化发展轨迹中,中国读者还可捕捉到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作者简介

爱德华·波克,荷裔美国作家、编辑家、出版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在主编《妇女家园杂志》的30年间,他创造了全球首次单期销量高达100万份,并最终达到近200万份、广告收入突破100万美元的奇迹,使这份杂志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他撰写文章,重点直指新闻界之前很少关注的青年和妇女问题,倡导自由企业、公民责任与社会改革,呼吁为移民仓0造同等初遇。他还出资设立奖项,奖励公共服务、公民行为、世界和平与教育事业。他是“美国进步时代”的理想化身。他的自传《我的美国奋斗史》获得1921年的普利策奖。
自很小时候起,他就努力创造机会与各类知名人士成为笔友,汲取他们的智慧、获得人脉支持:他对今日美国家庭住宅在美观实用上享誉世界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他的夫人创立的柯蒂斯音乐学院已成为全球顶尖专业学府,培养了包括中国钢琴家朗朗在内的大批人才;他的孙子德里克·波克曾在啥佛大学担任了长达20年的校长。

书籍目录

开篇  我的祖辈
第一章 初到美国
第二章 挣钱养家
第三章 如饥似渴
第四章 结识总统
第五章 剧院之行
第六章 思想迷雾
第七章 试水华尔街
第八章 报业辛迪加
第九章 比彻之交
第十章 女性专题
第十一章 成功的机遇
第十二章 烈焰洗礼
第十三章 出版轶事
第十四章 再见,纽约!
第十五章 成功的编辑怎么做?
第十六章 女性杂志
第十七章 恶作剧
第十八章 巩固事业
第十九章 个性文字
第二十章 遭遇挫折
第二十一章 美化建筑
第二十二章 艺术探险
第二十三章 总统的影响
第二十四章 一位不署名的编辑
第二十五章 总统和小男孩
第二十六章 文学没有后门
第二十七章 妇女事务
第二十八章 送吉卜林回家
第二十九章 女人的天性
第三十章 为公众的健康发声
第三十一章 民间活动
第三十二章 音乐的迷惘
第三十三章 百万发行量
第三十四章 战时工作
第三十五章 探访前线
第三十六章 编辑生涯的终结
第三十七章 第三阶段
第三十八章 美国的缺失
第三十九章 感谢美国
附录 爱德华·波克大事年表

章节摘录

兄弟俩帮忙做家务确实让毫无经验、疲惫的母亲减轻了不少负担,但是家里的日子依然拮据。尽管年纪还小,不过爱德华·波克想了一段时间,还是决定打工赚钱。可是,怎么赚?到哪儿赚?    一天下午,他在家附近一家面包屋的橱窗前找到了答案。面包屋的老板在橱窗里摆放了圆面包、小烘饼、馅饼后,走出来看效果时发现饥饿的男孩正一脸渴望地注视着这些诱人的美食。    “看起来不错,是吧?”面包师问道。    “如果橱窗能干净一些,会更不错。”这个荷兰男孩带着自己民族的洁癖说。    面包师若有所思地说:“是这么回事,也许你愿意把它擦干净?”    “我愿意!”爱德华·波克干脆地回答说。此时此刻,他得到了第一份工作。进了面包屋,取来梯子,把荷兰人的力气用到极致,擦拭巨大的橱窗。面包师当场决定让他每周二和周五下午放学后来帮他清洁橱窗,工资是每周50美分。    一天,波克清洁完橱窗后,一位顾客走了进来。面包师正在店铺后面忙活着,于是波克硬着头皮招待顾客,他麻利地帮客户把芳香四溢的葡萄干圆面包包裹起来(这是幼小的心和胃一直渴望得到的)。面包师在一边观察着波克,看他如何快速而友好地为顾客服务,于是向波克提议,如果他每天下午来店里当柜员的话,每周可以多赚l美元。波克马上讨价还价,除了每周1.5美元的工资,他还要在每天下午从没卖掉的好东西里拿一个差不多的给母亲作为礼物。面包师同意了,波克答应除了星期六他每天下午都会来。    “嗨!想玩球吗?”面包师提议道。    “想啊,我想玩球。”波克回答,但他一直没占用星期六的时间,虽然男孩子都喜欢玩球。    现在,爱德华·波克每周六早上(当然这不是上课时间)都去投递《南布鲁克林代言人》。他负责这份周报在整个社区的投递工作,报酬是1美元。他的赚钱能力增加到每周2.5美元。    那时,布鲁克林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离波克家最近的史密斯大街的马车线路通向康尼岛。马在长途跋涉途中,会在波克家所在的街角停下来饮水。波克注意到,夏天男人们从敞开的车里跳下来,放好饮马的水槽,然后就跑到雪茄销售店,在店门口附近的冷藏箱旁大口灌上一通水。但是,妇女和孩子就没那么容易喝到水了,因为他们在坐长途车时不允许喝水。波克把周六下午的时间预留出来不去玩球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件事。    这就是机会,波克决定利用这个机会。他买了一个闪亮的新水桶,在桶的边上拧了3个吊钩,挂上3个干净闪亮的杯子。周六下午,一辆车刚停下来,爱德华就跳上车,巧妙地问售票员要不要喝一杯,然后就开始卖水,一杯1美分。很快,他就发现两辆车就能卖掉一桶水,净赚30美分。星期天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天,上午从主日学校(Sunday Sch001)回来后,继续做安息日服务:以一杯1美分的价格让驶往康尼岛的马车上疲惫的母亲和口渴的孩子恢复精力。    此时,波克每个周六和周日下午都能从自己发掘的“金矿”中赚到6美元。其他男孩也很快发现了这座金矿。一个周六的下午,小“冰水男孩”(爱德华’波克)发现了一个竞争者,然后是两个,很快又出现第三个。波克马上就解决了这一挑战。他在每桶水里挤上6个柠檬的柠檬汁,加些糖,然后价格提高到3倍,他通过卖“柠檬水,3美分一杯”继续垄断冰水市场。不久,更多的乘客要求喝柠檬水,不要普通的饮用水。    一天晚上,波克去参加一个年轻人的聚会,隐藏在他身上的新闻嗅觉告诉他,年轻的女主人可能会希望她的社交活动见报。波克回到家,详细描写了这次聚会,谨慎地将所有出席的男孩和女孩的名字都写在了报道里。    第二天早上,他把自己撰写的报道拿给《布鲁克林鹰报》的城市主编。这实在是个明智的选择:报道中提到的每个人都将是这份报纸的购买者,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名字见报;如果这份报纸能够吸收足够多这样的报道,就很容易增加报纸的发行量。主编很快看到了这一点,他提议波克来撰写此类报道的专栏,每次3美元。在回家的路上,波克算了算他每周要参加的聚会数量,决定组织一个私人记者队。他马不停蹄地找到所有他认识的朋友,说服每个人都帮他写关于他们参加和举办过的聚会的报道,并强调报道中要包括所有参加聚会的人的名字。短短几周之内,波克提交给《鹰报》的报道量就从每周2个专栏增加到3个。他的收入也从每个专栏3美元提高到4美元。由于开设了一个其他报纸尚未涉足的专栏,《鹰报》的编辑得意洋洋。出席各种聚会的“与会人员”都纷纷购买报纸,因为能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使他们特别满足。    每个人都很满意,爱德华·波克,成为了一个羽翼日渐丰满的记者,他的新闻事业也从此时开启了。    他对于新闻出版业的热爱和喜好是根深蒂固的,甚至在其早年时期就体现出来,这着实令人惊奇。之所以使用“令人惊奇”这个词语是因为爱德华是波克家族有史以来第一个涉足新闻界的。父系这边曾经出过一些法理学家,而母系的家族里从来没出过新闻工作者。    爱德华·波克曾经在卡露公园(Carroll Park)的美以美会主日学校学习,埃尔金斯(Elkins)先生是这所学校的负责人。P11-13

媒体关注与评论

提及对美国建筑之改善最有贡献者,除了爱德华·波克之外,我还不曾听过有其他的人。    ——美国第26任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    我们现在所吃的食品大抵是卫生而合乎健康的,这乃是爱德华·波克努力要求对食品安全立法的结果;我们现在所住的城市之所以能够这么清洁整齐,也是因爱德华·波克注意到各都市的肮脏、丑陋,而勇敢、毫不留情地展开反对运动之故;我们现在所住的房子都可说相当舒适美观,这同样要拜爱德华·波克所赐。    ——美国励志大师  戴尔·卡耐基    爱德华·波克是第一位把广告和文章放在同一页的杂志出版人。这个看似简单的创新举动,阐释了做口何从贫穷走向这个行业顶峰的—切合义。    ——杂志从业者    这本书可称得上是每个美国人的必读书籍,许多学校都要求学生阅读,甚至在哈佛大学,因为您知道爱德华·波克的孙子曾是那里的校长哦!独自阅读或给孩子们大声朗读这本书,你会笑,会哭,也会对波克曾结交他那个时代的众多名人(包括马克-吐温、吉卜林、路易斯-卡罗尔,甚至西奥多-罗斯福)感到惊讶。我14岁时读过这本书,40岁时它仍是我的最爱。    ——本书读者  朱莉·琼斯    爱德华·波克自称根本不了解美国女性喜欢阅读什么,但他所主编的妇女杂志却是全世界发行量最高者,而且份数不断地增加。当他退休时,其销售量已达200万份,广告收入每期就有100万美元。同时,他对自己的社会责任念兹在兹,终生为民众建言献策,慷慨做慈善,积极参与公益。他是奇迹的创造者,也是榜样的树立者。    ——本书中文版编辑者

编辑推荐

《我的美国奋斗史(爱德华·波克自传)》被称为“每一个美国人都应该阅读的书”;曾荣获美国“普利策最佳传记奖”和“政治和社会科学院金奖”;位列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第14位、百大经典著作第98位。    《我的美国奋斗史(爱德华·波克自传)》这部第三人称自传体作品介绍了他在美国50年的奋斗历程,用生动的文字讲述了—个6岁的荷兰穷男孩在移民美国后,白手起家的传奇人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的美国奋斗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了解一下美国梦
  •   质量很好,因为很想做编辑才买的。
  •   给朋友买的,质量、包装都很好
  •   书本重复 要退货
  •   给老爸买的老爸很喜欢。
  •   爱德华传奇的一生很值得一看,给人很多启发。书中谈到关于出版和办杂志的经过,让人大开眼界,原来杂志可以这样办,能够发挥这样了不起的社会功效。还谈到作者与很多名人的交往,使读者能够从侧面从生活小事的角度去了解那些巨人,这一点非常棒。但是这是谁翻译的?!!!!难道说知道英语词汇分别对应那个中文词汇就可以去翻译作品了?前半部分还好,虽然没什么文采,但还看得懂。到了后半部分简直不知道在说什么,估计翻译的人也不知道,根本没有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就那样根据词语和语法直译过来,跟百度翻译工具的水平一个档次。这样也能出书????鄙视没有文人自尊心的翻译作者,鄙视只要钱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出版社!
  •   本书荣获“普利策最佳传记奖”和“政治和社会科学院金奖”。
  •   内容一般,没什么深度。印刷质量还好。
  •   《我的美国奋斗史》的是20世纪荷裔美国著名编辑家、出版家、作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爱德华·波克的自传体作品。他以第三人称介绍了自己在美国50年的奋斗历程,用生动的文字讲述了一个6岁的荷兰男孩在移民美国后白手起家的传奇人生。 他的祖辈曾将荷兰一个贫瘠的小岛变成了美丽的传奇。祖母给予家人的教诲就是“让世界因你更加美丽、更加美好”。他一生都在努力实践祖母的教诲,并因此拥有成功的人生。由此,我们不能不意识到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长的作为及教诲给予后辈的影响。古语有:“身教胜于言传。”若既有家人良好的行为示范,又有富有说服力的言语教诲,在于后人这是多幸运的事呀,其产生的教育影响又该是多么强大! 德华·波克,6岁到美国后开始上学。期间,为了帮助母亲分担家务,减轻家庭负担,他和哥哥每天清晨早起,放学后牺牲玩耍时间,帮助母亲干家务。不久,他又找到了在一家蛋糕店清理橱窗,招待顾客的工作,还利用周六的休息时间去长途车停歇的地方卖水。他寻找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挣钱养家。一次年轻人的聚会,让他又有了新的工作机会,他撰写有关于聚会的报道,投递给《布鲁克林鹰报》,赢得了主编的赏识,为此在报纸上为他的相关报道开辟了专栏,他开始和报纸亲密握手,人生掀开了新的篇章。 一个儿童,在成人眼里还应是备受呵护的年龄,可爱德华·波克表现出来的奋斗精...神、对家庭的强烈的责任感、对母亲的关爱是何等可贵!他对生活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对么令人钦佩!看看我们周围,却完全是另一种情形。有人曾说过:再穷不能穷孩子。因此许多父母无论忍受多少生活的艰辛,也要让孩子幸福安逸。事实上,这不但没有为孩子的成长带来帮助,还是他们本来可以强健有力的翅膀萎缩退化,悉心的关怀呵护成了滋生懒惰与自私的温床。雄鹰是在蓝天下与风雨的搏击中让羽翼丰满起来的,为人父母者要有勇气放手让孩子享受生活赋予他的一切,不管是鲜花掌声还是风霜雨雪。人生走过的路,坎坷也罢,平坦也罢,同样都是财富。只有勇于生活的人,才有资格拥有完美的人生。 阅读更多 ›
  •   是这篇文章的题目吸引了我,人不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停止奋斗。所以我想看看这位荷兰的穷移民,是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美国总统的座上宾。读完后,给予我的不仅是奋斗的精神,更重要的是给予我了正确的教育思想及观点. 让我的教育思想转变的是来自爱德华祖母对孩子的教诲:“让世界因你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美好!”由此我感觉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是多么的狭隘啊!每天只知道让孩子多学知识,多学本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大的方面也只让孩子懂得谦让,懂得做人.爱祖国基本很少提起,更别提对孩子进行爱世界的教育.一个家长眼光的渺小,何来成就孩子伟大的人生. 爱德华独特的个性及来自爸爸的支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德华在6岁时在美国一所公立学校读书,语言不通,环境不熟.老师要求练习仿写斯宾塞体.他竟然以太花哨拒绝书写,由于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被校长把手打得肿老高,即使这样爱德华依然坚定自己的意念,没有书写,他的校长,只好让他回家.爱德华给爸爸说明了情况后,第二天爸爸同他一起去了学校.从此以后,他拿到了一本新的练字本,有一段时间他的书法名列前茅.后来学校也可以自由选择书法课了,由于爱德华的坚持,也由于爸爸的支持,使爱德华在书写上有了突出的进步,也由于他的坚持,是学校在学习书法上有了一次改革.由此我想到了自己身边的教育.孩子在校不听话,要么被家长痛打一顿,要么家长因为老师打学生到校吵一架.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我们还会发现孩子的创新吗,我们还能让孩子有突破性的进展吗?我受到的启发就是,任何问题都要听听孩子意见,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以至于他们不会被淹没在不正确的教育观点中. 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小小的爱德华给好多将军总统写信,他们都很快回复.可见这样将军总统是多么的尊重孩子啊.我们平时怎样呢,也许孩子多说几句话会嫌烦.也许我们忙于生活,置孩子于不顾.读完此书后,不论多忙,我都会陪孩子一起读读书,陪孩子玩耍.在教学上我都会尊重孩子的所思所想,都会倾听孩子的意见.这本书给予我许多许多,给予我人生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予我的教育思想增添了爱的元素. 阅读更多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