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道路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珠海经济特区研究会  页数:52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前所未有的道路》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接,这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三十年前,人们普遍认为,计划经济、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对此有任何怀疑都是大逆不道的。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就是用铁的事实批驳了社会主义不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错误理论,用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决策都是成功的。   第二层意思。经济特区在三十年内完成城市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这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由于内地与港澳生活水平相差很大,经常有内地居民以偷渡方式到香港、澳门谋生,有的村不少劳动力都跑出去了,令与香港、澳门相邻的宝安和珠海两地干部十分头痛,有些村庄的干部每天派工前都得清点人数。经济特区以其巨大的向心力吸引港澳台侨胞回乡创业、各国企业前来投资,以其在最短时间内创造的辉煌成就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第三层意思,珠海经济特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然保留住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也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很多人认为,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一对冤家,必须舍弃其一,才能有所作为。珠海经济特区成功实现了经济与环境双赢、人与自然共生,而且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从根本上纠偏了本末倒置的“GDP至上”的错误理念。 《前所未有的道路》以上三层意思全部涵盖在珠海经济特区的创建过程中。因为是国家最早试办的经济特区之一,珠海在三条道路上同时先行先试,加上没有中央各部委办参与一个区一个区、一个片一个片的开发,珠海的道路也就特别具有典型性。

书籍目录

耕耘在伶仃洋西岸 吴健民“爬坡”阶段的接力跑 方苞小平同志两次南巡捍卫并推动改革开放大业走向辉煌 梁广大二十年的跨越 黄龙云为实现珠海发展的美好蓝图而努力奋斗 王顺生在创新中诞生,在实干中兴旺——寄语珠海经济特区30年 邓维龙坚定不移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甘霖立足新起点,再创新辉煌,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钟世坚中央决策给珠海提供了广阔舞台 唐榕达航展是珠海创造的中国传奇 宋华珠海机场建设过程 陈义崛起的航空工业园 洪汉波国际汽车赛与特区的脉搏一起跳动珠海经济特区研究会办公室供稿珠海港的建设与发展 王春平高栏连岛大堤建筑追记 杜国志第一个港口的诞生 陈翩翩广珠铁路建设的回顾 黄贞山伶仃洋大桥到港珠澳大桥的变迁路线图 宋华珠海大道,连贯东西的主动脉 林琳穿越时空的板障山隧道工程 李锦鹏 刘海波珠海大学园区的历史机遇 黄惠强聚焦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设 曾平标对外开放政策与本土历史文化的对接陶冶珠海珠海经济特区研究会办公室供稿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珠海市委统战部办公室、珠海市侨务办公室、珠海市侨联联合供稿被誉为“珠海模式”的土地管理模式解析 李南华珠海特区创办前期探索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路子的举措 谢金雄万山海洋经济起步四部曲 颜秋新横琴新区发展纪实横琴新区党群部供稿高新区二十年完成三级跳珠海高新区办公室供稿珠海从香洲起步 香宣新斗门新机遇新考验 陈国齐斗门向工业化、现代化城区大步迈进 黎少雅坐拥两港,金湾得天独厚珠海市金湾区党政办供稿三灶镇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王定南潮涌动声遏雷 黄春炳界涌村向城镇化迈进 郑责红科技重奖的背景和必然性 吴寿仁 许亚冰情侣路——珠海人深爱的城标 林丹高尔夫球运动凸显经济特区开放地位 张莹以整个城市的品位托起旅游业 呼延婷花园城市美誉天下 简文淦现代都市里的田园牧歌 黄金河珠海的低碳之路 杨雄邦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胡的清 颜秋新改革开放催生珠海的文物考古事业 梁振兴发掘珠海历史文化 唐榕达静寂始知花更艳 王海玲珠海文化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成瑜荣 程剑平珠光三十年 蔡卓格力电器:从无名小厂到全球第一 赵聪免税集团的创业历程 卢卫平珠海电厂成就珠海港珠海电厂南方软件检测中心四两拨千斤 宋华汉胜之光 曾平标建筑理想家——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搜网记 老告丽珠,因为专注而专业 卢卫平金山软件的阳刚之美 宋华珠海中燃石油有限公司的改革发展实况 刘鹏凯“中华之最”话中富 唐榕达广通客车出口意大利 宋华为和谐珠海保驾护航珠海市公安局课题组供稿鱼水情深心连心 陈诗荣 范志鹏用好特区立法权 梁建国先富带后富——来自扶贫办的报告 黄金河爱心沐浴残联事业 李敏构筑城乡一体的大医疗格局珠海市卫生局办公室供稿一水情系珠澳两地 陈祝煌 卢丁聪与咸潮抗争的故事 黄金河后记

章节摘录

  耕耘在伶仃洋西岸 吴健民 也许是奇妙的命运的安排,20世纪70年代后期,又轮到我上边境去拓荒了。 这次的拓荒——参加创办珠海经济特区的工作,情况确有点特殊。这是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邓小平说:“杀出一条血路来!”预示前途并不平坦。是的,创业艰辛啊! 当开荒牛,我是心甘情愿的。哪怕就是拖着耕具倒下了,最后埋葬在耕耘的这片热土上,也是一个心安理得的归宿。我入党宣誓时就许了愿的。 我这头开荒牛,在珠海一蹲,就是五年有多。酸、甜、苦、辣都尝过了。个中滋味,确是令人终生难忘。1978年气候的变化 早在1978年3月,国家计委和外贸部就考虑在拥有连接港澳的地理优势的宝安、珠海“兴办副食品基地”这个战略课题,并派人到广东进行初步研究。接着,又于4月组成一个经济贸易考察组赴香港、澳门访问考察。从4月 10日至5月6日,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经过系统的调查研究,考察组提出,选择宝安和珠海作为出口贸易基地。要经过三五年的努力,实现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把这两个县建设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结合的生产基地和对外加工基地,成为吸引港澳游客的游览区和新型的边防城市。据此拟订了一个“出口基地”的建设规划。这个建设规划中“建议把宝安、珠海两县改成两个省辖市(相当于地委),派得力干部,加强领导力量”。还规定了一些特殊优惠政策。在最早的开放雷声中,开始闻到一点边境城市重大改革的信息。 到了7月,王全国访问欧洲五国回来,就作了_一次启发大家开放意识的报告。他说,对比之下,我国在技术上要比欧洲落后20年。还明确地提出引进外国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 这年的11月,全国召开计划会议。开放的气息更是浓馥地弥漫大地。这时候,虽然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从“产品经济”的圈子跳出来,“大干快上”的空洞口号仍未放弃,“三大革命一起抓”这种不符合实际的意识仍未得到清理,但是计划会议总结了28年来的经验,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从闭关自守搞起(经济发展)来的,要求从上而下,都要把主要注意力转到生产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要求从小生产式落后的管理方法转到符合社会主义大生产要求的科学管理方法上来;要求从不敢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技术交流转到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利用国外资金、勇敢进入国际市场等方面来,从而确定了开放的经济建设方向。 这年的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形成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明确地提出“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珠海的建市和珠海经济特区的试办,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提出来的。澳门垃圾威胁着一个“渔村” 珠海是拥有陆地面积654平方公里、海域近6000平方公里(未包括斗门)的“百岛之县”。1987年,农业人口8万,渔业人口08万,城镇人口37万;还有流动渔民2万人。这一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包括流动渔民)为 114%。 这一年的工农业总产值801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863万元,农业产值 2556万元,渔业产值1599万元。珠海全县的财政收,&639万元,农村人均收入149元。这一年引进项目一宗,引进计划资金1604万美元。因为有通往澳门的拱北口岸和拥有一定数量的侨胞,这一年的外汇收入达17665万美元(包括供淡水到澳门的外汇收入)。大家都说珠海县城所在地香洲,酷似一个荒僻的渔村,这并不是恶意的贬语,而是对这一带经济滞后的真实写照。有一位同志对我说,70年代初,有一次他坐公共汽车上香洲,误点了,直至下午5时才到达,饭店已关门,找不到饭吃。 广州到珠海的交通条件很差,公路窄而且路面不平,还要过6次渡。珠海同香港的海上联系,没有直通船,只能到澳门搭人家的船。中国农村的贫困,当然会牵涉建国后农村政策的某些失误,珠海也不例外。而珠海一个比较引人注目的贫困标志,却是这里属长期受澳门垃圾威胁的地方。 从香洲沿海边往南走7公里,即是拱北。这是一个通澳门的口岸。再往西南方向走,即到达军事禁区茂盛围。这里,隔着与海湾连接的一条小河和一片洼地,同澳门相望。在这洼地一侧,就是澳门堆放垃圾的地方。 几十年来,垃圾堆积如山,天天向珠海这边扩大。到80年代初,已经越入茂盛围河50多米了,形成长400米、宽100米、高20多米的一座山,占地足足5公顷以上。有人估计这堆垃圾超过80万吨。 垃圾堆的污染非常严重,堆沤发热,经常自行燃烧,黑烟滚滚,带着浓烈的臭味,飘进珠海,污染一大片。守卫在茂盛围的部队同志告诉我:“何止是空气污染!水质的污染更严重。茂盛围小河的水全变黑了,鱼虾绝迹。 我们在河边种的这片水稻,受水质污染的影响,长势不良,徒长叶子,结实不饱满。” 解放以来,珠海这一带,却是利用垃圾搞肥料,检废品换钱,作为生财之道。后来,珠海县因此成立一个“环境卫生处”,专营垃圾买卖。每天派船到澳门运回垃圾,然后分别处理,数量是200~300吨。但是,现在大家反映,垃圾可作肥料的不多了,多属塑料、金属边角料,碎玻璃、车辆残骸等;不时还发现有婴孩的尸体…一 将垃圾引入内地,必然造成第二次污染。从拱北到前山、翠微、湾仔以至香洲、唐家,路边到处都堆有垃圾。  ……

编辑推荐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经济特区开始,经济特区创办至今这三十年,是经济特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遵循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解放思想,不畏艰险,不断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勇于进取的三十年。这三十年,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前所未有的道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