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官场圈子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田玉川  页数:21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民国已成历史陈迹,但那些官场的圈子不可能很快绝迹。它依然依附于我们的行为之中和灵魂之上。若要透析民国官场,必先透析这些官场所滋生的圈子,若要解剖这些官场圈子,必先解剖那些圈中之人。

作者简介

田玉川,陕西彬县人,历史文化研究学者,畅销书作家,报刊资深总编辑。 
198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教师、编辑、策划人多年,现居北京。
从1981年起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出版《面子学》、《人情潜规则》、《饭碗定,律》、《后宫政治》、《晋商霸经》、《孟子与百姓生活》、《礼记与百姓生活》等20多部作品。

书籍目录

袁世凯:圈子窃国  导语:只要有了强势圈子。那就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  “兵为将有”:军事圈子造就“北洋之父”    光绪皇帝为何格外给袁世凯“恩典”    北洋军其实早被训练成了袁家军  “养寇自重”:袁世凯变成最大的渔翁    待价而沽:借武昌起义的炮声出山    “南北议和”:“逼宫”与“谈判”两头获利  “帝制自为”:成也北洋圈子,亡也北洋圈子    是“帝制自为”,还是受他人蒙骗?    为什么北洋圈子首先群起反对帝制?蒋介石:圈子治国  导语:兴于四大圈子,亦败于四大圈子  用人:唯圈子是举    “天子门生”:人人通天    “党国”原来全是圈子  联姻:亲情圈子最牢靠    蒋宋联姻:“是一项有预谋的政治行为”    三大圈子套牢陈诚    汤恩伯:老婆犹如升官梯    “四大家族”皆至亲    “子承父业”的蒋氏父子  结拜兄弟小圈子:“当面叫哥哥。背后摸家伙”    结拜兄弟不知有多少    不为兄弟情谊只为互相利用  收买与暗杀:破圈子的两大绝招    收买:“银弹”破圈子威力无比    暗杀:丧心病狂排除异己圈子的赌注    黑手背后有黑手:“杀人魔王”戴笠反被谋杀  以圈制圈:“当代卧龙”“妙计”未安天下身先亡    “削藩”:圈子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剿共”:“七分政治,三分军事”    猝死:背负“通敌亲日”的嫌疑  圈变:“西安捉蒋翻危局”    杨虎城是怎样死的?    “西安事变”:“内战吟成抗日诗”  圈败:“文胆”也胆寒    陈布雷真的是“心脏病逝世”的吗?    陈布雷真的是“当代完人”吗?  “御林军”:孟良崮上难“中心开花”    “第一王牌师”亡于两大圈子    “模范军人”张灵甫是怎样死的?  最终败在失民心也败在圈子内斗    蒋介石难以同时打赢两场战争    “打死敌军除外患,打死我军除内乱”  曾经的最大圈主    “中国只有蒋委员长”    “总裁手谕”的“英明”    “中正头”的象征意义圈子争斗也有法  导语  争斗是圈子的生命  “府院之争”:三个时期的圈子争斗为何一脉相承    黎、段圈子恶斗“鬼复活”    “一国三公”,岂能不败?  争当“领袖”:蒋、汪圈子恶斗三十年    谁做“领袖”?最终枪杆子说了算    汪精卫:“曲线救国”当“领袖”  蒋、桂圈子战争有多长    李宗仁:竞选当选是桂系圈子的新胜利    桂系圈子第三次逼蒋下野军阀圈子互动的生物链  导语  军阀圈子是怎样形成的  阎锡山:圈地割据的“山西王”    “保境安民”:变山西为独占的老圈子    “在三颗鸡蛋上跳舞”:始终不愿离开山西寸步  圈战:“一川难容二流(刘)”    谁是四川王?“幺爸”亲不如地盘圈子亲    唯圈是图:“水晶猴子”有多精    “神军”有多“神”?“统一”全圈终是梦  石友三:“倒戈将军”习惯跳圈子    “倒戈将军”:“有奶便是娘”    “吃谁家饭砸谁家锅”,谁能容他?  张宗昌:“狗肉将军”的圈子互动    “狗肉将军”并不吃狗肉    “兵多”:枪杆子里面出将军    “钱多”:刮尽山东几层地皮    “姨太太多”:窑姐纷纷变夫人  谭延闺:混圈子的不倒翁    第一次督湘:首鼠两端失圈子    第二次督湘:“湘人治湘”守圈子    第三次督湘:南北夹击中护圈子    保圈子:“有军就有权”    “伴食宰相”:“混之用大矣哉”黑圈子漂白亦有道  导语:盗亦有道  经营黑圈子:“水果月笙”变“上海闻人”    “事不做绝两面光”    “伐性”:计破上海包围圈    败选:“流氓不能当官”  汉奸:为跳圈子丧大义    为何鬼子来了汉奸多?    溥仪:“恢复祖业”借圈子    周佛海:首鼠两端跳圈子

章节摘录

  袁世凯:圈子窃国  北洋军其实早被训练成了袁家军  袁世凯早就看到军权的极端重要。  他深知:曾国藩、李鸿章之所以能成为“中兴名臣”,就在于手里有湘军和淮军。通过掌握军队而攫取更大的权势,既便捷又稳固。  袁世凯充分利用甲午战败后,清廷内部改革军制的呼声高涨。不失时机地上书会同办理军务的李鸿藻,提出了改练新军的详细可行的计划。“此次用兵,非患兵少,而患在不精,非患兵弱,而患在无术,其尤其患者,在于军制冗杂,事权分歧,纪律废弛,无论如何激励亦不能当制胜之师……当今之计,宜力惩前非,汰冗兵。节靡费,退弱将,以肃军制。”同时,袁世凯还提出了“亟检名将帅数人”,“延募西人”,“广设学堂”,选派精明干练知兵的大员等具体措施,既不失为真知灼见,又切实可行。  他能够巧妙地把维护清廷的统治和实现个人的野心结合起来,因而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欲使中国变弱为强,自以练兵为第一件事。……统计奉直一带,如有精兵六七万人,分归二、三名帅扼要驻扎,计可自守。”这正是清廷最需要的,于是清廷内外皆言袁世凯“知兵”,荣禄、翁同稣、张之洞、刘坤一、李鸿藻等都保荐他去练兵。袁世凯抓练兵权的机会抓得准,他所说的“名帅”、公正真“知兵”的大员,不是别人,就是他自己。  袁世凯要建立并直接掌控自己的军事圈子。他的目的达到了。  这次上书,应和了清廷朝野在甲午战败后“筹饷练兵为急务”的呼声,很及时;上书的内容,不能不说是详尽和切实可行的。与明里暗里的活动配合,再加上他在“会办朝鲜商务”时,有为朝鲜王宫训练新军的经历,袁世凯“知兵”似已成共识,因而他在当时清廷朝野成了屈指可数的军事人才。进而,成为他所梦寐以求的“名帅”也就变为可能。  这样,袁世凯的命运就与一个小镇紧密相连了。  小站,又名新农镇,向以出产大米闻名,位于天津东南七十里。李鸿章的淮军旧部曾在此屯田。在袁世凯去以前,已有李鸿章编练的定武军4000多人。袁世凯于1895年12月21日到达小站,即着手改造定武军,并招募补充了新兵员,总共约7000多人,编为新建陆军,按照德国军队的模式进行训练。聘用德国军官为教习。开设德式随营学堂,使用德式武器,照搬德式的训练方法。一些优秀的学员,毕业后还可留学德国,由此可见,这些小站新军一诞生就难以摆脱德国的影响。  袁世凯很会借“强兵御侮”的名义,培植自己的势力圈子。后来。影响和控制中国政局的北洋军阀班底,皆出自于袁世凯的小站新军。  “兵为将有”,袁世凯以官位和建立私人关系,把一个个将员变成了自己的“家兵家将”。  但至少在表面上袁世凯还是在尽力为朝廷练兵。这从他要求士兵传唱的那首《劝兵歌》的内容中可以看出。这首歌是这样唱的:“谕尔兵,仔细听:为子当尽孝,为臣当尽忠。朝廷出利借国债,不惜重饷来养兵。一年吃穿百十两,六品官俸一般同。如再不为国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显然,这是官样文章,是专门唱给朝廷听的。  私下里,袁世凯总以“用人结之以恩义,厚之以爵禄,威之以刑杀”的传统“驭人术”栽培亲信,建立自己的核心势力小圈子。  阮忠枢,乃袁世凯的亲信幕僚。有一天,他告诉袁世凯想纳一名叫小玉的天津妓女为妾。袁世凯一听,当即斥责其有碍军誉。阮忠枢也就不再提起此事。不久,袁世凯与阮忠枢一起去天津办完公事后,说是一起去看一位老朋友。于是,二人走进一堂皇的院落,只见红灯高挂,烛光摇曳,早已摆好的丰盛酒席香气扑鼻,一俏丽的新娘款款而出,让阮忠枢惊喜不已。这不是朝思暮想的小玉吗?  这一切,都是袁世凯暗中为阮忠枢操办的。从此,阮忠枢对袁世凯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即使在恢复帝制失败后,也始终如一。  袁世凯对一个幕僚尚且如此用心,对北洋军核心圈子中的冯国璋、段祺瑞等施舍类似的“恩典”还会少吗?  练兵的目的就是要部下绝对服从他一人的命令,仅靠表面的训练显然不够。袁世凯一手拿银子和官帽做人情,一手举着大刀威胁。服从者加官晋爵、飞黄腾达;不服从者即使不变成刀下鬼,也会遍体鳞伤、痛苦不已。软硬兼施,是袁世凯实现“兵为将有”的目的而惯用的手段。  “兵为将有”,晚清靠湘军起家的曾国藩和靠淮军起家的李鸿章,都是袁世凯心中效法的榜样。尤其是李鸿章,一直是提拔重用袁世凯的“恩师”。正如袁世凯的h亲信徐世昌所言:“项城自小站练兵,即树立北洋根基。戊戌政变后以入主直军机(处),其广布势力,争取政治地位,充其量不过欲为一权臣而已。”  时势又给了袁世凯机会。1900年“庚子国难”后,袁世凯手中牢牢抓住不放的那支“小站新军”圈子得到了新的扩充和重新编练。它成为清廷唯一可以倚重的一支新式武装力量。  以此圈子为资本,袁世凯一面继续充实这支“北洋新军”的班底,一面贿赂权臣奕勖,开始实现以军权控制朝政的野心。  当时,为了应付内忧外患,苟延残喘,清延出笼了一个庞大的练兵计划。袁世凯通过贿赂权臣奕勖,攫取了实施这个计划的权力。他以亲信组成的“北洋新军”圈子为班底,训练出了所谓“北洋六镇”。每镇约相当于后来的师级编制,约1.25万人。“北洋六镇”,共约7万多人。除第一镇为旗兵外,其余5镇骨干皆为袁世凯的亲信和爪牙。他们不是来自小站的随军军校生,就是毕业于保定新开办的陆军学堂,与袁世凯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有极为亲密的私人交情。  “兵为将有”,“北洋六镇”事实上已是袁世凯的私人武装。它虽然名义上属清廷所有,实际上除袁世凯外,谁也难以调遣和指挥。他是袁世凯煞费苦心经营并掌控的军事圈子,是他的血本和命根子。即使后来清廷不惜血本,编练的新军达到14镇,总数约17万人,也没有改变“北洋六镇”居主导和决定地位这一现实。即使后来清廷痛下狠心“去袁”,但仍不能改变袁世凯对这支武装的控制。  一个影响和决定中国时局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军事集团圈子,在清廷日暮途穷、气息奄奄之际形成,无疑是民族的大不幸!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清廷不惜血本大出银子(1905年911万两,1906年军费开支达到3500万两,北洋新军占了约1/4),军费成为对外赔款之外的最大支出。清廷大练新军,最终竟是反被新军所埋葬的!

编辑推荐

  圈子是中国传统社会一脉相承了几千年而不变的基本社会形态。民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共和政体,而是一个极其庞杂的圈子组合体。其“领袖”竟出身于黑帮,其成员不少也是“洪门中人”。大大小小的亲情圈子早就渗透到了各个要害部门。一党专制的“党天下”早已被分解为形形色色的圈子。国中有国,省中有省,县中有县,派中有派,圈中有圈,圈圈相连,圈圈相套,圈圈相克,圈圈相生,各自独立,各自为政,故而互相争斗不已。   若要透析民国官场,必先透析这些官场所孳生的圈子;若要解剖这些官场圈子,必先解剖这些圈之中人。   《民国的官场圈子》会告诉你关于圈子的秘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国的官场圈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这本书虽讲的是民国的官场圈子,但这些官场圈子中的余毒,至今还阴魂不散,在我们今日的官场中还到处可见,因此,读读此书,让更多的人认识他们的真面目,更好的去揭发我们今日官场中的腐败分子。
  •   书中通过列举的一系列小故事来介绍民国时期的各类圈子,圈子文化那是中外古今共有的一种现象,既团结又争斗,呵呵,十分的有趣,只是分析的深度有待加强,总体而言,对于我们认识圈子有一定的帮助。
  •   水平很一般
  •   刚到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