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吉尔印象 页数:767
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灿烂光辉的宝贵财富。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先辈们付出了无数心血智慧,如珊瑚筑礁,层层叠加,始有今日。这是何等壮观的文化宝藏,其任何一项都足以令人穷毕生精力而难窥尽全貌。随着人类认知标准和范围的改变,对遗产的传统定义也在发生着变化,对遗产的认定范围不断扩大。现在普遍认为,遗产应包括自然和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或称无形遗产)等等。物质遗产着重于物,也就是外在的自然文化景观和建筑遗址;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遗产,更注重的是技能和知识的传承,一切以人为本。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具体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五个方面:1、口头传说和表述;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环境,它植根于人们所处的历史时期、周边环境和社交活动中,蕴涵了人们的劳动智慧、生活习俗及真情实感。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蕴藏着本民族或本地区传统文化最深层次的根源,它们保留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习俗、原生态的文化形式和特有的传统思维方式,是无数人不断继承和创新的结晶,是人们了解传统文化,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最宝贵的财富,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相较于物质形式的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无形的遗产意义更为重大,但同时由于它非物质的特性,又更加难以保留。它的存在往往容易被忽略,而对它的破坏也难以察觉。在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土壤在快速消失,导致很多遗产濒临灭绝,而它们一旦完全绝迹,最终将难以挽回。中国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对各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进行记录调查,整理成书;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建设;积极推进“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等等。2005年,我国开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摸底工作,逐步建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在文化部开展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中,有关专家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相关部门推荐申报的众多项目进行了审议,评审委员会根据其价值进行了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最终提出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共518项。本书根据公示名录所划分的十个门类,对这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做了详细的介绍,以期将其完整士也展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它,并加入到继承和保护我们灿烂光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首章民间文学,记述了中国民间的动人传说、民间故事、民族史诗、歌谣和谜语。民间文学靠着口口相传,糅合了一代代人的感情,是活在人们心中的典籍,是民心向背的天平。第二章讲述民间音乐,这里有原汁原味的山歌、号子,也有古声古韵的丝竹、锣鼓。音乐最能够传情达意,无论是哪一种音乐形式,都是人们心声的流露,一脉相承的音乐,是对民风民情的优美诠释。在第三章民间舞蹈中,人们在出征、狩猎、耕作、节庆时翩翩起舞。这是各民族人民在表达着自己对生命的体悟,各式各样的舞蹈,别出心裁,将人体的美与心灵的美结合,融入了鲜明的地域特色,风情各异,震撼人心。第四章是杂技与竞技。杂技千灵百巧,想人所未能想,为人所不能为,予人感官莫大的刺激;而竞技更是令人眼花缭乱,拳脚刀剑,秋千跳板,搏克蹴鞠等等,练将起来,虎虎生威,生气勃勃。随后是第五章传统戏剧和第六章曲艺。中华戏剧丰富繁盛,在文化遗产中最是“声势浩大”。中国的戏剧有着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民间广泛流传,几乎可称传播传统文化的第一功臣。曲艺较之戏剧,如清粥小菜之于山珍海味,它表演形式简单,语言贴近百姓生活,素来深受人们喜爱。第七章为民间美术,包括巧夺天工的雕刻、剪纸、刺绣、年画等等。美术作品是安静的美,不同地区同一种类的作品,都凝刻着自身独特的风韵,绝不雷同。譬如剪纸,一张张普通的纸在不同的剪刀下,蜿蜒回转,纸屑纷纷,变成一幅幅似有生命的美丽图画,却又美如春花秋月,各不相同,让人爱不释手。又一个丰富的门类是第八章传统手工技艺。民间世代相传的手工技艺让人大饱眼福:陶瓷工艺、纺织印染、建筑技艺、银铁锻制、漆器制造、饮食制作、文房四宝、印刷制品、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第九章为传统医药。中医疗法、中药制法、针灸、藏族医药文化在这里对人们轻启神秘的面纱。中国传统医药博大精深,不仅是医学奇葩,更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理念。最后一个部分则是民俗。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传统节日、民族节日、祭祀盛典、地方集会、文化习俗,地方服饰、婚庆活动等等,绚丽多彩,这里有最吸引人的民族风情,近之可亲。中华文化灿若繁星,这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其中最耀眼的星辰。我们孜孜以求,只为能将这星光撷取哪怕只是万千之一,奉到读者的面前。任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一起守护住这一片星空,让它永远璀璨多姿,万古生辉。
内容概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灿烂光辉的宝贵财富。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先辈们付出了无数心血智慧,如珊瑚筑礁,层层叠加,始有今日。这是何等壮观的文化宝藏,其任何一项都足以令人穷毕生精力而难窥尽全貌。 本书根据公示名录所划分的十个门类,对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做了详细的介绍,以期将其完整士也展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它,并加入到继承和保护我们灿烂光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 中华文化灿若繁星,这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其中最耀眼的星辰。我们孜孜以求,只为能将这星光撷取哪怕只是万千之一,奉到读者的面前。任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一起守护住这一片星空,让它永远璀璨多姿,万古生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民间文学 苗族古歌 布洛陀 遮帕麻和遮咪麻 牡帕密帕 刻道 白蛇传传说 梁祝传说 孟姜女传说 董永传说 西施传说 济公传说 满族说部 河西宝卷 耿村民间故事 伍家沟民间故事 下堡坪民间故事 走马镇民间故事 古渔雁民间故事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谭振山民间故事 河间歌诗 吴歌 刘三姐歌谣 四季生产调 玛纳斯 江格尔 格萨(斯)尔 阿诗玛 拉仁布与吉门索 畲族小说歌 青林寺谜语第二章 民间音乐 左权开花调 河曲民歌 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族呼麦 当涂民歌 巢湖民歌 畲族民歌 兴国山歌 兴山民歌 桑植民歌 梅州客家山歌 中山咸水歌 崖州民歌 儋州调声 石柱土家口罗儿调 巴山背二歌 傈僳族民歌 紫阳民歌 裕固族民歌 花儿 藏族拉伊 聊斋俚曲 靖州苗族歌鐾 川江号子 南溪号子 木洞山歌 川北薅草锣鼓 侗族大歌 侗族琵琶歌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彝族海菜腔 那坡壮族民歌 澧水船工号子 古琴艺术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蒙古族四胡音乐 唢呐艺术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辽宁鼓乐 江南丝竹 海州五大宫调 嵊州吹打 舟山锣鼓 十番音乐 鲁西南鼓吹乐 板头曲 宜昌丝竹 枝江民间吹打乐 广东音乐 潮州音乐 广东汉乐 吹打 梁平癞子锣鼓 土家族打溜子 河北鼓吹 晋南威风锣鼓 绛州鼓乐 上党八音会 冀中笙管乐 铜鼓十二调 西安鼓乐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回族民间器乐 文水鈲子 智化寺京音乐 五台山佛乐 干山寺庙音乐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武当山宫观道乐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南音 泉州北管第三章 民间舞蹈 京西太平鼓 秧歌 井陉拉花 龙舞 狮舞 花鼓灯 傩舞 英歌 高跷 永新盾牌舞 翼城花鼓 泉州拍胸舞 安塞腰鼓 洛川蹩鼓 兰州太平鼓 余杭滚灯 土家族摆手舞 土家族撒叶儿嗬 弦子舞 锅庄舞 热巴舞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 苗族芦笙舞 朝鲜族农乐舞 木鼓舞 铜鼓舞 傣族孔雀舞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蒙古族安代舞 湘西苗族鼓舞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黎族打柴舞 卡斯达温舞 伯舞 傈僳族阿尺木刮 彝族葫芦笙舞 彝族烟盒舞 基诺大鼓舞 山南昌果卓舞 土族於菟 塔吉克族鹰舞第四章 杂技与竞技 吴桥杂技 聊城杂技 天桥中幡 抖空竹 维吾尔族达瓦孜 宁德霍童线狮 少林功夫 武当武术 回族重刀武术 沧卅武术 太极拳 邢台梅花拳 沙河藤牌阵 朝鲜族跳板、秋千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 蒙古族搏克 蹴鞠第五章 传统戏剧 昆曲 梨园戏 莆仙戏 潮剧 弋阳腔 青阳腔 高腔 新昌调腔 宁海平调 永安大腔戏 黄梅戏 商洛花鼓 泗州戏 柳琴戏 歌仔戏 采茶戏 五音戏 茂腔 曲剧 曲子戏 秧歌戏 道情戏 哈哈腔 二人台 白字戏 花朝戏 彩调 灯戏 花灯戏 一勾勾 藏戏 山南门巴戏 壮剧 侗戏 布依戏 彝族撮泰吉 傣剧 目连戏 锣鼓杂戏 傩戏 安顺地戏 皮影戏 木偶戏第六章 曲艺 苏州评弹 扬州评话 福州评话 山东大鼓 西河大鼓 东北大鼓 木板大鼓 乐亭大鼓 潞安大鼓 京东大鼓 胶东大鼓 河洛大鼓 温州鼓词 陕北说书 福州促艺 南平南词 绍兴平湖调 兰溪摊簧 贤孝 河南坠子 山东琴书 锣鼓书 绍兴莲花落 兰州鼓子 扬州清曲 锦歌 常德丝弦 榆林小曲 天津时调 新疆曲子 龙舟说唱 鼓盆歌 汉川善书 歌册 东北二人转 凤阳花鼓 答嘴鼓 小热昏 山东快书 乌力格尔 达斡尔族乌钦 赫哲族伊玛堪 鄂伦春族摩苏昆 傣族章哈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 布依族八音坐唱第七章 民间美术 杨柳青木版年画 武强木版年画 桃花坞木版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 高密扑灰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 滩头木版年画 佛山木版年画 梁平木版年画 绵竹木版年画 凤翔木版年画 纳西族东画 藏族唐卡 衡水内画 剪纸 顾绣 苏绣 湘绣 粤绣 蜀绣 苗绣 水族马尾绣 土族盘绣 挑花 庆阳香包绣制 象牙雕刻 扬州玉雕 岫岩玉雕 阜新玛瑙雕 夜光杯雕 金石篆刻 青田石雕 曲阳石雕 寿山石雕 惠安石雕 微州三雕 临夏砖雕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 潮州木雕 宁波朱金漆木雕 乐清黄杨木雕 东阳木雕 漳州木偶头雕刻 萍乡湘东傩面具 竹刻 泥塑 塔尔寺酥油花 热贡艺术 灯彩 嵊州竹编第八章 传统手工技艺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石湾陶塑技艺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景德镇手工制瓷艺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烧制艺 磁州窑烧制技艺 德化瓷烧制艺 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艺 宋锦织造技艺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蜀锦织造技艺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 土家族织锦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壮族织锦技艺 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 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苗族蜡染技艺 白族扎染技艺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技艺 容家土楼营造技艺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风筝制作技艺 凉茶配制第九章 传统医药 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 中医诊法 中药炮制技术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针灸 中医正骨疗法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藏医药第十章 民俗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京族哈节 傣族泼水节 锡伯族西迁节 火把节 景颇族目瑙纵歌 黎族三月三节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瑶族盘王节 壮族蚂(虫另)节 仫佬族依饭节 毛南族肥套 羌族瓦尔俄足节 苗族鼓藏节 水族端节 布依族查白歌节 苗族姊妹节 独龙族卡雀哇节 怒族仙女节 侗族萨玛节 仡佬毛龙节 傈僳族刀杆节 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 土族纳顿节 都江堰放水节 雪顿节 黄帝陵祭典 炎帝陵祭典 成吉思汗祭典 祭孔大典 妈祖祭典 太吴伏羲粲典 女娲祭典 大禹祭典 祭敖包 白族绕三灵 厂甸庙会 热贡六月会 小榄菊花会 瑶族耍歌堂 壮族歌圩 苗族系列坡会群 那达慕 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 秦淮灯会 秀山花灯 全丰花灯 泰山石敢当习俗 民间社火 鄂尔多斯婚 土族婚礼 撒拉族婚礼 马街书会 胡集书会 安国药市 壮族铜鼓习俗 楹联习俗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 惠安女服饰 苗族服饰 回族服饰 瑶族服饰 农历二十四节气 女书习俗 水书习俗
章节摘录
目前满族说部遗存的收藏主要有“窝车库乌勒本”、“包衣乌勒本”、“巴图鲁乌勒本”和“给孙乌春乌勒本”四方面的内容。“窝车库乌勒本”是由满族一些萨满讲述并世代传承下来的萨满教神话与历代萨满的事迹,俗称“神龛上的故事”。典型代表有《天宫大战》、《乌布西奔妈妈》等。“包衣乌勒本”,即家传、家史,近十年来在满族姓氏中发现较多,以《萨大人传》、《飞啸三巧传奇》、《雪飞娘娘和包鲁嘎罕》等作品为代表,影响很大。“巴图鲁乌勒本”,即英雄传,其《红罗女》等流传较广。“给孙乌春乌勒本”则以唱为主,相关说部正在整理中。满族说部在歌颂先民英雄事迹的过程中,向后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对已不复存在的生产习俗、原始宗教信仰等丰富的记述,是了解和研究北方民族历史难得的珍贵线索,弥补了我国北方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对于民族史、疆域史、民族关系史研究,及至人文学和民俗学研究,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河面宝卷每年春节刚过,抑或夏日酷暑,正是农闲时节,每当这个时候,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就登场了,老人们会拿出珍藏的宝卷,在热炕头上、树阴底下,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念卷。宝卷是由唐代变文、宋代说经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讲唱艺术,是明清以来流行于民间的“宣卷”(又叫念卷)的底本。据考,宝卷由变文演化而来,最早的变文,是佛门弟子为了传扬佛法,引据经文、穿插故事,使之通俗化,既说且唱,以吸引听众。久之,不唱经文,可以随意选择经文中故事,经文短的便全讲,经文长的便摘取其中最热闹的一段讲。再往后,便是讲唱变文,不向佛典而向中国文书史传中寻找故事。变文主要吸收学习了佛经的结构形式,而宝卷则是在继承的同时更加民族化,使之成了地道的中国讲唱文学的一种。河西宝卷在河西保存颇多,有据可查的有100多种,现存宝卷以明清以来的刻本和抄本居多。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如《烙碗计宝卷》、《丁郎寻父宝卷》、《蜜蜂记宝卷》等,这类宝卷数量很多,质量也好,是最基本的一类。第二类来自民间神话传说故事,如《天仙配宝卷》、《劈山救母宝卷》、《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何仙姑宝卷》等,这类宝卷基本上是从民间传说故事中改编,神话色彩很浓,听起来委婉有趣,感染力很强。第三类则记述了历史人物传奇,如《昭君和北番宝卷》、《康熙私访山东宝卷》、《包公宝卷》等。第四类主要表述寓言和童话故事,如《=老鼠宝卷》、《鹦哥宝卷》、仪犬救主宝卷》等。第五类记载了一些佛教活动,如《唐王游地狱宝卷》、《沉香救母宝卷》、《刘全进瓜宝卷》等。河西宝卷的基本形式是韵散结合。散说部分一般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历、结果等。韵文部分主要重复散说部分的故事,句式以十字句最多,七言句次之,还有五言句、四言句等等,句子有一定的平仄韵律。就二者篇幅比重看,韵文部分多于散说部分。韵文配有曲调,其曲调有莲花落、打宫调、浪淘沙、哭五更等,可根据不同内容灵活转化。念卷者在继承各种唱调之余,还不断吸收本地一些民歌小调,使唱调常青不老,娓娓动听。宝卷流传最基本的方式是“宣卷”。宣卷人在开始前要洗手漱口,点上三炷香,向西方(或佛像)跪拜,待静心后,就开始念卷。听卷者要宁静专心,不准喧哗、不准走动。中途念卷人休息时,才可以活动。听众中还有几位“接佛人”。所谓接佛人,就是等念卷人念完一段韵文或吟完一首诗后,重复吟诵最后一句的后半句,再接着念“阿弥陀佛”。念宝卷作为一种民间文化习俗,在表演形式和手法上兼收并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既有民间说书说唱艺术的特征,又有戏曲和宗教诵经的痕迹。可以说河西宝卷是民间文学的活化石,是我国民间文学的宝贵遗产,最能体现河西走廊地区的民俗特点。耿村民故事在河北省藁城市常安镇,有一个鼎鼎大名的小村庄,它就是天下故事第一村——耿村。耿村因故事而闻名于世,村中几乎人人擅讲故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派人到耿村来考察。德国学者果南特维希在听了耿村人讲的故事后,兴奋地说:“耿村对世界文化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日本学者野村纯一则称耿村现象是“世界罕见的文化奇观”。从调查情况看,耿村民间文学的蕴藏量十分惊人。全村不过1000多人,200多户人家,却有七成以上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员”,能讲20个以上故事的更是不乏其人。按照国内外一些专家对民间故事家的划分方法,可以确定能讲50个以上100个以下的中型民间故事讲述家30余人,能讲100个以上的大型民间故事讲述家20余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靳言明80多岁,作品最多的靳正新能讲800余个故事,为河北民间故事家之最,最小的不过10岁。有的一家三代都讲故事,还有许多故事夫妻、故事父子、故事兄弟,故事母女。耿村故事的内容十分丰富,上起混沌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下至抗战以来的英烈传奇和改革开放后的新人新事,历朝历代的人物传说、风俗传说、生活故事、幻想故事和令人捧腹的笑话无不可讲,内容相当丰富!如《耿王坟的传说》、《耿村庙会的传说》、《夺集》、《藁城宫面的传说》、《抗日英雄郭大娘》、《小个儿打官司》等一批耿村独有的故事和一大批生活故事。
编辑推荐
《璀璨中华(上中下)》中介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它们没有物质载体,没有物质形态,它们存在于人们的口头传说和表述中,存在于不同的艺术表演中,存在于各种民俗、节庆、礼仪中,存在于传统工艺技能的操作实践中,是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璀璨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档案(全三册)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