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周浩正 页数:228
Tag标签:无
前言
故事得从几年前说起。只因偶然的因缘,以信函方式记下一些回顾从前 编辑经验的文字,贴在老猫的网上。日子在慵懒中飞逝而去,散漫如我,每 天浑浑噩噩过活,没想到陆续贴出的个人体验,竟累积了近15万字,并引起 了一些朋友的关注。 这些杂感,本就难登大雅之堂,而忽闻有人愿意出版时,一则欣慰,一 则羞惭——欣慰的是,多多少少慰藉了小小的虚荣心;羞惭的是,几乎都是 抄、摘的内容,我顶多做了些自以为是的诠释,根本当不起“著作”两字— —硬要说出版,还真难说在出谁的书?我很感激他们的肯定和善意,但出书 不是我的初衷,它们能借网络延续生命,已经是很奢侈的想法。 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突然之间,我们来到新、旧时代的分水岭,一不小 心从“Web1.0”迈进了“Web2.0”时代。 一个从旧时代走过来的老编,在反思点点滴滴、成成败败过程中,他的 褊狭经验,充其量只有历史参考价值。它代表昨天,是落伍的、已可扬弃的 东西;或许存在过,也或许曾发光发热,但移至今日,毕竟时空均异,所面 临的挑战与压力与过去迥然不同,它随兴所记的各个断面只能解释当时主客 观条件下的因应策略;它的参考性远高于指导性,喜欢掌故、秘辛或探幽寻 秘的朋友,或可满足一丝好奇心。 说实话,现在的出版(文化)界和30年前完完全全不同了。 带来的最大变化是电脑以及随之而来的网络世界,它们全面性冲击着文 化生态,特别是Web2.0时代的宣告来临,使创作来源、发表形式、出版组 织、广宣活动、营销机制、经营策略等,都发生了巨变,不管我们喜欢或不 喜欢、愿意或不愿意,我们已身不由己地活在其中。 在这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明知自己的文章已是过时之物,我却仍不避 耻笑,一笔一画地写了这些陈年往事,目的是非常卑微的,只为了记下出版 界曾发生过的某些事迹,其中有些人与事,我们也许不该太快忘记——运气 好的话,希望能让初入这一行的年轻朋友,从前行代的经历中,学到超越经 验之上的些许东西,或可少走一段冤枉路。 在长远的人生职场接力赛中,我递交了棒子,不管接棒的人是谁,请找 出自己的方向,跨开大步奋力向前吧! 周浩正 2008年1月14日
内容概要
一个编辑高手,不仅是文字处理的艺术家,还需要懂经营,能创新,有思想。编辑这一行,绝非只是文字工作那么简单,个中学问,大了去! 本书作者是一位资深编辑人,不仅有丰富的图书和报刊编辑经验,而且在产业形态的创新和运作上具备实战经历。他将自己30年的心得、体会、经验和教训和盘托出,以书信形式同年轻业者进行交流,不仅论及编辑工作中的易为人忽略的基础问题,更重点讨论了编辑人的经营能力、创新角色和思想修炼。 全书文字亲切,风格清新,集激情与理性于一体,如同一场和智者的促膝谈心。它不但有业界传奇故事,而且穿插了各类令人深思的案例,还有随处可见的思想火花。同时,作者将自己大量的研究报告和企划案,以不同形式融入其中,给人以启迪和思索。不得不提的是,他还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产业未来和趋势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对于业界,无论是图书、杂志,还是网络,甚或整个文化创意领域,本书都值得研究和学习。即使您不是编辑人,而身处产业的其他环节,它也有很多颇具启发之处。
作者简介
周浩正,笔名周宁,1941年出生于中国江南小镇南翔。9岁时,随母经香港赴中国台湾与父团聚,并在台完成学业。1974年自军中退役后,进华欣文化事业中心,从此开始文化工作生涯。从最基层工作起步,一路走来,做过出版社的丛书编辑、主编、总编辑、顾问,以及报纸副刊及杂志主编等不一而足,直到2003年4月荣耀退休。
近卅年的编辑生涯,战斗过的地方不少,计有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书评书目》、幼狮文化公司、侨联公司、《台湾时报》、《中国时报》、《新书月刊》、时报文化出版公司、远流出版公司、正中书局等十几个地方。曾任《台湾时报》文艺组主任、《中国时报》副总编辑、时报出版公司副总经理兼总编辑、远流出版公司出版总监;与友人合办过枫城、长鲸出版社,并主编过《幼狮少年》、《小说新潮》、《新书月刊》等各种性质不同的刊物。翻译作品有《成长的极限》,著作有《橄榄树》、《编辑道》等。
书籍目录
功课一:编辑力 1.“拱桥”与“石头” 2.编辑这一行 3.不可原谅的排版错误 4.落版的艺术 5.“1”的大用 6.“1”与“多”的另类思考 7.编辑力,起步走!功课二:经营力 1.1:2:9 2.寻找长尾 3.书系的经营 4.书系构筑之谜 5.局部、整体与差异优势 6.一位值得学习的出版达人功课三:创新力 1.从“紫牛”说起 2.何处觅“紫牛”? 3.两个“I” 4.经典再造的商机 5.聪明的拷贝 6.从异想天开到突破现状 7.从“电影书”谈开去 8.创意构想举隅 9.蓝海战略与人才观 10.两个领域之间功课四:思想力 1.编辑人该想些什么? 2.出版界需不需要一本读书杂志? 3.思考是一门时时必修的功课 4.阅读的力量 5.展望出版2.0时代 6.U-出版时代,如何优化竞争力? 7.N(竞争优势)在哪儿?附录 【附录一】报告书和企划案汇集 Ⅰ.“无人地带”的经营方略:时报出版公司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Ⅱ.《iREAD·读册I周报》简案 Ⅲ.编务报告:全竞争时代,实学社的竞争策略 Ⅳ.《1年报》构想备忘 Ⅴ.调研报告:简析一本旅游杂志 Ⅵ.大众小说市场竞争策略及攻取方略 【附录二】周浩正档案 Ⅰ.小传 Ⅱ.履历表 Ⅲ.同行友人的评价
章节摘录
什么是“落版”? “落版”即是把准备印行的内容进行最后步骤——排列组合,希望在既 有的条件下,进行“情绪管理”,将读者心理导引到正面反应上。 就“书籍编辑”而言,也需要落版,我们先从这儿说起。 当编辑将书籍内文整理就绪(包括文字梳理、订正、审定及篇章、目次 、序跋、推荐、广告等,都一一完成),就该胸有成竹地付诸完稿。在这节 骨眼上,立即能区别出两类编辑:一种是将编辑工作看成职业;一种是将编 辑工作看成志业。前者,不肯多作思考,照着葫芦画瓢,萧规曹随地跟着从 前的版型照抄;后者,在参照旧版型时,会反刍再三,斟酌内容特色,寻求 能让读者更便易吸收的表现手法。 所谓“落版”者也,乃是从情绪导引中产生积极的“认同意识”,亦即 说服读者接纳的过程。 编辑有能力,也有需要架起作品与读者之间这座桥梁。 书籍应这样编,编辑应这样认知——每一本书都该尽全力以赴之,这才 是“志业”。一切以透识阅者心理为检验标准,生活中凡能增强编辑能力的 营养都加以汲取。 书籍的编辑如是,杂志更如此,“落版”是编辑人努力促使读者购买及 阅读的理由之一。 编者和读者的关系非常微妙。 一方面他们是对立的两边:制售方与购阅方;一方面又得并肩而立。编 辑甚或更谦卑些,去多理解读者的饥渴、不便与需求,否则聆听不到他们的 心弦之音。 我们要解决的是,在付印前、在内容既定的前提下,如何把一本杂志编 出让阅者接纳的最佳表现。 杂志的“落版”远比书籍复杂、多变、丰富、有趣,但依据的原理是相 同的,即:读者心理——喜、憎、迎、拒之间微妙变化的理解和掌握。 一般而言,可简单归纳成几个原则:长短互补,软硬兼顾,先顺后进, 起承转合。 我们不妨从观察一般人的阅读习惯,来反观杂志的编辑,并由此省思落 版技巧。 杂志读法,因人而异,严格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法,不一而足。 但千变万化总存有通则,当手持一本杂志,一般人会怎么读? 总体而言,一般读者的阅读方式多半是先找出杂志中感兴趣的或重点文 章读,若有余暇,再顾及其他。 但是,有幸你是专业编辑(恰巧是编杂志的),很可能比别人多一分关 心,以一种带着欣赏的、比较性地接触杂志。我们可以从编辑人处理内容的 手法——“冲头、押中、压轴”中,看出他的性格,非常有趣。 十个编辑人至少有十种以上编法。由此可知,钟鼎山林,各有天性,而 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平时只需多翻阅不同杂志,大概多少可看出 端倪。饥渴、急于表现的编辑,因此常不小心轻忽了“编辑理念”与“编辑 理路”的一体两面的特性。 一个专业编辑,很自然的会追问:为什么要出版这本杂志?办给谁看的 ?假使你是长期读者,依自己的阅读心得,这本杂志内容的综合印象,它反 映了所赋予的愿景吗?你能清楚了解杂志方向是否仍在轨道上运行以及是否 经过人事变动之后,名实之间严重悖离? 我们也很容易从杂志内容分配之中,看出编者如何运用技巧处理文章的 先后次序与轻重安置,而这个架构有没有恰宜地叙述理念,将“形式诠释内 容”做了最好的呈现? 若是决心好好做“编辑这一行”的朋友,应该时时以这种心情阅读,除 了享受文章直接传递给你的感动之外,身为编辑理应比一般读者多一分关注 。 有了这样的反观经验,就更容易明白“落版的意义、方法与价值”。 训练编辑最好的方法就是送上第一线,让他面对压力,让他自行解决困 境。其次,由剖析各类不同类型杂志的典范事例及缺失之中,增长识见。最 笨而又最踏实的做法,则是拆解杂志,重新落版,看看彼此有何不同,从相 互观摩中,琢磨出自己的编辑心法。 借如何阅读一座城市为例,来说明落版如何营造特色(构筑差异化)。 从城市行政当局立场设想,他们该怎么创生或运用手上资源来吸引游客 (读者)?譬如香港,有港式饮茶、兰桂坊、星光大道、“幻彩咏香江”灯 光秀、购物天堂、香港迪士尼乐园等,令人目眩神迷;上海有新天地、黄埔 外滩、磁浮列车、豫园等,使观光客流连忘返;台北有故宫、士林夜市小吃 、淡水古街、龙山寺以及名扬中外的牛肉面等,同样星罗棋布于各区段,散 发着诱人的吸引力。一本杂志的内容亦应如是,翻开每一页,犹如穿梭大小 巷道,那儿有名胜古迹,这儿有知名小吃……处处让人眼睛发毒。 P18-20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