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作者:曹金洪 页数:786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传播四方,那些优秀、光辉的文化我们至今引以为豪,但是,当我们以冷峻的眼光和清醒的意识去还原历史真相的时候,有些文明和传统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丑陋的另一面呢?历史依旧是历史,我们不能一味地掩盖和回避,而是需要太多的总结和沉思。 当然,此本《中国全史》(丑史篇)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将历史上各种丑恶的现象简单地罗列出来,而在于对其审视、归纳、分析,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就是说,不仅要知其然,只了解这些丑恶的历史现象是不够的,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揭露这些丑恶历史产生的真正原因,这样才有助于我们避免重蹈覆辙。 我们承认孔夫子是圣人,但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得中国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规矩”二字。这当然不是孔夫子的错,可是这样的“仁义道德”被统治者利用,成为压制人民的工具。在“规矩”的背后却隐藏着“不规矩”的一面。揭开历史的真面貌,那些统治者的荒唐事成了一部部丑陋的帝王纵欲史、后宫秽乱史、优伶史、纳妾史、奴婢史、酷刑史、宦官史…… 在这种扭曲压抑的环境下,又滋生了国人反常的心理,诸多的弊病: 死要面子:人要脸,树要皮,死要面子活受罪。 难以合作: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条虫。 办事作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生存状态:麻木不仁,漠视时间,人心淡漠,知足常乐。 历来信奉“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人,似乎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重视“设男女之大防”的礼教。然而,有些人一方面信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道德教条,一方面又大讲嗜好处女、吸宠纳妾、玩弄小脚、留恋妓家、狎昵相公的“道德经”和“行为论”。 我们为何要读《中国全史》(丑史篇)?现实社会竞争残酷激烈,如何真正做到知己知彼,规避凶险,甚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了解《中国全史》(丑史篇)正是一条捷径,一条吸取经验教训、锤炼自我、走向成功的通途。 我们应当正视历史,不回避历史。本书有史有论,史论并重,意在揭开历史真相、探求历史奥秘。洋洋百余万字,是民国前五千年历史的大回放,层面涵盖官场、社会风俗及非正统主流群体,精辟的史论令人折服。窥历史的阴暗面,陈另类的史观,揭露数不清的“潜规则”,这是一部最新奇的史学百科全书。 本书的特点: 揭正史之伪,纠野史之妄。 正艳史之劣,全外史之漏。 补全史之缺,收秘史之幽。 现私史之隐,还历史之真。 恳请广大读者在阅读本书的同时,能对我们编写过程中的不足给予批评、谅解。
内容概要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人生思考和思辨能力。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
书籍目录
《上》
第一编 叛乱史
第一篇 汉代叛乱史
第一章 异姓王之叛乱
一、政治的牺牲品一一韩信
二、英布叛乱
第二章 诸吕之乱
第三章 济北与淮南王之乱
第四章 七国之乱
第五章 司马氏代魏
第二篇 唐宋叛乱史
第一章 惊变玄武
第二章安史之乱
第三章 陈桥兵变
第三篇 明清叛乱史
第一章 靖难之变
第二章 明史“三案”
一、梃击案
二、红丸案
三、移宫案
第三章 三藩祸乱
第二编 政界史
第一篇 黑暗史
第一章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一、陈灵公亡国
二、“二十四友”
第二章 视民如芥,令人发指
一、叔父装猪笼
二、猜忌滥杀狠
第三章 嫉贤妒能,争斗不休
一、卫子夫受宠遭忌
二、史万岁被冤
第四章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一、曹氏兄弟相争
二、雍正帝杀兄害弟
第五章 通敌卖国,遗臭万年
一、卖国求荣的刘豫
二、吴三桂屈节开关延敌
第六章 愚痴昏聩的官场
一、好鹤亡国的卫懿
二、丧师辱国的楚怀王
三、汉元帝怒杀毛延寿
第二篇 争斗史
第一章 剑拔弩张,硝烟弥漫
一、窦氏家族权势朝野
二、邓太后任用宦官
三、孙程与闫显党派的角逐
四、梁氏集团的殒灭
……
《下》
章节摘录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面对强大的对手——西楚霸王项羽,屡屡败北。为了团结各方力量、笼络一些有实力的将领齐心协力共同对付项羽,刘邦先后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他们是:楚王韩信、赵王张敖、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这些诸侯王占据了西汉王朝的大片土地,俨然独立王国,而且他们之中大都是能征善战的骁将,所以对中央政权、对刘邦的皇位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而刘邦当初分封他们就是权宜之计、迫不得已,当江山已定、大业已成,自然应是“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一有机会就要剥夺他们的兵权,消灭他们。这些异姓诸侯王也大都怀自危之心,随时准备反叛。所以,地方诸侯势力与中央皇权之间的矛盾冲突日趋尖锐,最终导致了异姓诸侯王叛乱不断,烽烟四起。诸侯王中,最早公开叛乱的是燕王臧荼。他本是故燕国大将,先被项羽封为燕王,后叛楚降汉,仍被刘邦封为燕王。但臧荼对布衣出身的刘邦却心有未服。汉五年(前202年)七月,刘邦刚刚登上皇帝的宝座,臧荼就发动了叛乱,刘邦亲率大军前往平叛,叛军很快土崩瓦解,到九月叛乱即告平定,臧荼被俘。但刘邦还未喘过一口气来,第二年韩王信又公开叛变,投降了匈奴,刘邦又亲率大军征伐。而接下来,则是七个异姓诸侯王中势力最强大的楚王韩信了。 一、政治的牺牲品——韩信 韩信(?—前196年),江苏淮阴人,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出生于贫穷之家,并且父母早亡,所以少年时只好流浪乞食。他曾在一个亭长家里混饭吃,亭长的妻子很讨厌他,于是便提前吃饭,使韩信来了后吃不到饭。韩信很生气,就再也不去了。后来,他又蒙一个在河边漂洗丝絮的妇女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吃了几十天。韩信虽然如此落魄,但却有大志向。母亲死时,他穷得连埋葬的钱都没有,却选了一块又高又宽敞的地方作为母亲的墓地,以便自己发迹后可以在旁边“置万家”守墓。有一个年轻力壮的无赖当众侮辱他,让他从胯下钻过,他竞能强忍耻辱,从其胯下钻过。这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 秦末大乱,群雄并起,陈胜、吴广首倡起义,楚国故将项燕和侄儿项羽也起兵响应。韩信听到消息,带剑投入项羽军中,希望能建功立业,但始终未受到重用。于是他又改投刘邦,但开始也未受到重用。韩信曾与萧何交谈,萧何很赏识他,但刘邦仍未重用他,于是韩信又偷偷地逃走了。萧何听到消息,连夜追赶,将韩信追回。这就是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一开始误以为萧何也逃走了,后来知道是为了追赶一个小小的韩信,很生气。但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声言如果刘邦要想得天下,就非得重用韩信不可。刘邦听从了萧何的建议,选择了一个好日子,筑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韩信得以施展才干。成为帮助刘邦打天下的最得力的将领。 在韩信的建议下,刘邦于汉元年(前206年)八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东进定三秦,夺取了关中,走出了与项羽争天下的关键的第一步。第二年,刘邦兵败彭城,死伤二十余万人,自己仅率几十骑逃脱。在这关键的时候,韩信收拢散归之兵支援刘邦,阻止了项羽的两进。彭城之败后,诸侯们纷纷叛汉投楚,其中以魏王豹对刘邦的威胁最大,所以刘邦便派韩信击魏。韩信采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战术,在正面集中船只,摆出渡河的架势,却暗暗集中兵力用木罂缶(一种口小肚大的容器)从侧面抢渡,大举破魏,俘魏王豹,又乘胜破代,不仅解除了刘邦的危机,而且将收编的魏、代降兵和自己的精兵送到前线,使刘邦恢复了元气。 汉三年(前204年),韩信又率三万兵马“背水一战”,大破赵军二十万,随之又不战而平定燕地。而此时刘邦又为项羽所败,损失惨熏,韩信再次把精兵交给刘邦,使之势力复振。随后韩信东进攻齐,攻下齐都临淄,项羽派兵二十万救齐,而齐兵也尚有二十万。韩信与敌隔江对峙,他派人用沙袋连夜堵江断流,然后佯攻敌人,诱敌渡河,放水冲之,将敌人分隔成两半,大破敌军.平定了齐地。这时的韩信,兵多将广,战功显赫,势力强大,在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的格局中举足轻重,他倒向哪一方,天平就将向哪边倾斜。项羽看到这一点,于是派使者去劝说韩信反叛刘邦,自立为王,与刘邦、项羽形成三分天下之势。但韩信此时正受刘邦的重用、信任,被授予上将军之职,统率数万之众,而且刘邦对他言听计从,所以他拒绝了项羽的建议。这时有一个叫蒯通的齐国人也看出了韩信这种举足轻重的地位,前往游说韩信。他以春秋时越王勾践与谋臣范蠡、文种等事为例,认为韩信功高震主,有“走兽尽而猎狗烹”的危险,劝韩信叛汉自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韩信犹豫再三,还是拒绝了蒯通的建议。韩信的行为顺应了历史大势,避免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对以后西汉的早日统一有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汉四年(前203年),韩信派人向刘邦请求封他为假齐王(代理齐王)。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河南荥阳,所以看了韩信的来书后大怒,破口骂道:“我被围困在这里,从早到晚盼他来帮我解围,他却要自立为王!”旁边的张良、陈平连忙踩刘邦的脚,附在刘邦耳边小声说:“这个时候根本不可能禁止韩信为王,不如就封他为王,让他守住齐地,不然一旦韩信有变。局势将十分危险。”刘邦立刻醒悟过来,于是马上改口说:“大丈夫要封就封真王,封什么假王!”于是封韩信为齐王,但刘邦心里也由此对韩信存了一份不满和疑忌。 汉五年(前202年),楚汉战争进入了最后的决战——垓下之战,刘邦召韩信率兵参战。项羽兵败,最后自刎乌江,刘邦终于夺得天下。楚汉战争一结束,刘邦立即剥夺了韩信的兵权,并改封他为楚王。韩信衣锦归乡,找到当年分食给他的漂母,馈赠千金作为报答;而对那个亭长则仅给百钱,对他说:“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又找到那个当年逼他忍受“胯下之辱”的无赖,不但没有报复他,反而封他为中尉,说:“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韩信的这些行为很有意思,表现了他作为一个成功者的自得心态。 刘邦虽然夺了韩信的兵权,但对他仍不放心。而韩信到楚地后所做的两件事更引起了刘邦对他的猜疑和不满:一是韩信收留了项羽的部将钟离昧。钟离昧是韩信的故交,所以在项羽失败后来投靠韩信,但钟离昧与刘邦有旧怨。二是韩信在封国内出入都用重兵护从。汉六年(前201年),有人上疏告韩信谋反,刘邦马上要出兵攻楚,但为陈平所劝阻。陈平指出,出兵攻楚的胜算不大,建议刘邦假装出游楚地的云梦,然后在那里召集各路诸侯相会,伺机擒拿韩信。刘邦听从了这个建议,出游云梦,使人召韩信。韩信心怀疑虑,本想起兵造反,但又觉得自己没犯什么大错,不值得冒这种抄家灭族的风险。可如此贸然前往,又怕被刘邦抓起来,束手被擒。正踌躇犹豫间,手下的人给他出主意说:“皇上主要是恨钟离味,只要你杀了他,带上他的人头去拜见皇上,皇上自然高兴,这样你就没有什么危险了。”韩信一听有道理,于是去见钟离昧。钟离昧已知韩信的来意,所以在大骂了韩信一通后自杀而死。 P1-2
编辑推荐
我们应当正视历史,不回避历史。曹金洪编著的《中国全史(丑史篇上下无障碍阅读珍藏版)》有史有论,史论并重,意在揭开历史真相、探求历史奥秘。洋洋百余万字,是民国前五千年历史的大回放,层面涵盖官场、社会风俗及非正统主流群体,精辟的史论令人折服。窥历史的阴暗面,陈另类的史观,揭露数不清的“潜规则”,这是一部最新奇的史学百科全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