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趋势3

出版时间:2011-8-1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作者:舒泰峰  页数:292  
Tag标签:无  

前言

有人捧怎么会是坏事呢?一般情况下,答案是没什么悬念的。然而,如果吹捧你的人并不真正了解你,他的吹捧要么是出于一种泛泛的善意,要么是把你当做一种浪漫的想象,试图通过“移情作用”来刺激他自己,要么是希望从你那里得到某些东西,甚至让你为他卖命,那就应另当别论了。    吹捧中国,如今成为国内外的一种时髦、一种潮流。吹捧者的动机纷繁多样,但不管其动机如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中国本身不能自持,那么这些真真假假的吹捧就将使我们失去清醒的头脑,飘飘然,偏移本来设定好的航向。如此,“吹捧”就变为了“捧杀”。    我们的邻居日本就曾遭遇这样的“捧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突飞猛进,只用了20余年的时间就从一片废墟上新建起了一个经济强国。西方世界当年对日本的吹捧一点都不亚于现在对中国的热捧。1979年,美国学者埃兹拉·沃格尔甚至写了《日本名列第一》这本书,书中他指出日本在许多方面超过了美国。然而,不到10年的时间,正当日本春风得意、不可一世之时,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从此陷入了长期停滞、一蹶不振的境地。    殷鉴不远。本书的立意即在于此:经历了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确拥有了傲人的经济总量和光鲜的都市形象,但是其内在依然脆弱。这种脆弱不仅体现在经济基础的不扎实,人均财富很低,更突出地体现在不均衡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结构扭曲上: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基层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博弈升级,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无法匹配……至为关键的一点,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未能同步,甚至改革向何处去,也目标模糊。总之,我们尚未冲出制度转型的“历史三峡”,转型还要过大关。在这样的大势下,国人需要做的唯有“冷静、冷静、再冷静”、“清醒、清醒、再清醒”,至于那些真真假假的吹捧,请让我们大声地喊出:“中国拒绝捧杀!”    本书的结构布局大体如下:首先笔者试图记录和梳理这样一种吹捧中国的潮流,这主要体现在本书的第一篇和第二篇。其中,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吹捧中国的潮流首先是来自国外,然后才引起中国国内的热烈回应。    笔者将叙述的起点选择在2004年,因为在这一年,美国人乔舒亚·库珀·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概念,一时间在全球不胫而走,随即此概念转化为“中国模式”,讨论的热度一波胜过一波。也就是说,2004年是世界关注中国,同时也是热捧中国的一个新起点。    说到2004年,一个巧合是,许多具有标杆意义的事件都发生在这一年:中国在海外设立了第一所孔子学院;首次公祭孔子;第三次改革论争发端。这一年还被称为“文化保守主义”元年……这些看似不同的主题,实际上都隐藏着一根主线:世界在重新看待中国,而中国也开始重新反思自我并且开始重新看待世界。总之,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史中具有某种节点式的意义。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2004年之后,世界对中国的追捧几乎每年都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事件:2004年,“北京共识”的提出;2005年,美国最著名的三大刊物热捧中国;2006年,中非峰会被认为是“北京令世界惊叹的开始”;2007年,美国学者约书亚·柯兰齐克出版《魅力攻势——中国的软实力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一书,盛赞中国软实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世界惊叹这是“中国主导世界元年”;2009年,两位“大佬”——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和约翰·奈斯比特分别在其出版的《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和《中国大趋势》,大赞中国模式;2010年,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出版《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模式被捧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仅看看这些标题,就可以发现,世界对中国的吹捧是在持续升级的,就像股市里一条不断上扬的K线,看起来十分美妙。本书第一篇选取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作家作品为线条,试图勾勒出这样一幅图景,使读者看到都是谁在吹捧中国,他们又都说了些什么。    第二篇则是描述中国国内对于海外吹捧中国热的一种回应。在书中笔者描述了以北京大学教授潘维为代表的所谓“中国学派”的一些作品,他们对于中国模式的吹捧比国外的更为直接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当然,这种对应关系还有更广阔的层面,笔者的总结是,随着中国力量的崛起和西方自身危机的出现,中国社会和知识界产生了3种动向:草根民族主义的狂飙突进;基于重新评价共和国前30年基础上的新国家主义崛起;基于对更久远历史文化因素反思基础上的文化民族主义复兴。    本书的下半部分重在对上半部分所揭示的这种潮流进行辨析。我希望通过这种辨析能为广大读者提一个醒:警惕“捧杀”。第三篇集中分析“捧杀”中国背后的动机、我们自己乐于迎合的心态以及为什么要反对国内出现的3种思想动向。    第四篇则是面向未来的一个深度延展。当下的中国,应当说还有许多迫在眉睫的问题需要去破解。举其大者,一日仇富,二日仇官。而此二者总归到一点则是仇视特权。    中国的挑战更重要的还在于,我们的改革进入到一个“迷惘期”,自第三次改革论争开始到现在,改革往哪里去,方向并不明晰。而在对外关系上,中国也同样存在困境。尽管我们付出了百般努力营造中国的国际形象,不过从效果上来看仍有待改进,软实力的打造尚未真正成功,而中国到底该承担多少国际责任,在国际上应当寻找怎样的定位,种种问题,仍需寻找共识。总而言之,不破解这些问题,中国这个大国就是一个“脆弱的大国”。    因此,我们需要的不是吹捧而是担忧,担忧被“捧杀”,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地继续改革,攻坚闯关。    总之,一句话,中国拒绝捧杀!

内容概要

  吹捧中国模式,如今成为国内外的一种时髦,一种潮流。吹捧者的动机纷繁多样,然不管其动机如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中国本身不能自持,那么这些真真假假的吹捧就将使我们失去清醒的头脑,悠悠然,飘飘然,偏移本来设定好的航向。如此,则“吹捧”就变为了“捧杀”。中国拒绝“捧杀”。中国唯有拒绝“捧杀”,潜心内修,摆脱种种脆弱,方可成就真正的大国。这也理应是大势所趋。

作者简介

  舒泰峰,浙江衢州人,兰州大学历史系硕士,先后任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笔、时政部主任、《财经》杂志记者,以观察、记录、分析这个大时代为乐。

书籍目录

序言 为什么要拒绝捧杀
引子 历史真的复活了吗
第一篇 谁把中国捧上了天
 一、“北京共识”横空出世
 二、美国三大名刊如何热捧中国
 三、北京令世界惊叹的开始
 四、中国软实力改变世界
 五、中国主导世界元年
 六、库恩讲述中国30年
 七、奈斯比特预言中国大趋势
 八、当中国统治世界
第二篇 谁在自我吹捧
 一、《中国不高兴》 冲击波
 二、草根民族主义狂飙突进
 三、 潘维的“中华体制”浪漫叙事
 四、重新评价前30年
 五、孔子“复活”与文化民族主义复兴
第三篇 中国拒绝捧杀
 一、我们患上了严重的“民族自尊官能症”
 二、库恩、奈斯比特和马丁·雅克:他们并不了解
 三、先捧你,继之以责任
 四、《中国不高兴》 批判
 五、对话萧功秦:新国家主义批判
 六、对话姚洋:终结“北京共识”
 七、对话李泽厚:警惕封建主义死灰复燃
第四篇 真正的趋势:告别脆弱,做实至名归的大国
 一、仇富:茅于轼为什么挨骂
 二、仇官:瓮安事件再检讨
 三、特权之魅影
 四、富士康事件与中国模式之痛
 五、改革:彼岸在哪里
 六、政改下一步
 七、中国应做世界之锚
 八、结语:告别脆弱,做真正的大国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更多地是关注与讨论“和平崛起”。但是雷默说中国的发展对国际秩序的“威胁”确实是存在的,只是他理解的“威胁”与他人有所不同。“‘威胁’这个词并不是意味着中国要摧毁某些东西,而是说已经建立的稳固的国际秩序,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政治领域,不得不因为中国的崛起而发生变化。”在写作的时候,雷默收集了各个国家研究中国的文献,发现很多国家都在朝着中国模式的方向发展,并且认为在经济上中国毫无疑问地对原有世界经济结构产生了“威胁”。而在中国生活期间,雷默发现中国的大多数学术思考都以研究中国特色为主导地位,比如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的民主建设等,什么事都要加上一个“中国特色”。这触发了雷默的奇思妙想——是不是存在一个“后中国特色社会”,它的意思是能不能走向一个有中国模式的社会,使中国成为其他国家分析国家发展问题的模式。“如果我们回溯20年前,那时提倡的中国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中国发展,可以简单地认为中国特色是那个时代的代表,是专家们为中国崛起而使用的想法;而现在我们可以开始考虑后中国特色,它会是什么样子,‘北京共识’就是讨论这样的一种结构框架,简言之就是为思考我们今天居住的中国正在发生什么而设计一个思想框架。”他说。

后记

这本书的诞生得益于《嘹望东方周刊》这个良好的平台。我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六年时光之余,也充实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砥砺了思维。感谢这本优秀的时政杂志,也希望它越办越好。    本书素材的积累长达六年时间,在主要素材的取得和成书过程中,张修智、程瑛、林楚方、黄琳、牛二波等诸位同事、师友给予了许多帮助,尤其是《嘹望东方周刊》副总编辑程瑛,正是她对这个话题的浓厚兴趣,使我得以将“‘捧杀’中国”的想法演变为杂志的封面报道,本书的创意即来自于此。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肖海林董事长悉心为本书做了最后的终审,并给予了非常中肯的意见,使得本书的内容更加严谨。还有在幕后的诸多编辑进行了事无巨细的策划、创意以及编校工作,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感谢父母、妻子和儿子,你们是我前进的动力,这本书首先献给你们!

媒体关注与评论

承认“中国模式”,不是要到处张扬,而是要研究其所包含着的严重的乃至致命的缺陷,从而加以改进。在以进一步改革化解制度的开放性难题之前,我们对中国模式还是多一些“冷静”,少一些“膨胀”为好!  ——郑永年比棒杀更可怕的是捧杀。不曾倒在压力之下的中国,小心从“世界老二”的云端中陨落深渊!  ——许纪霖多次的采访对话,使我对作为记者的舒泰峰有非常不错的印象——一个理性平和、有深度和独到见解的出色媒体人。我也相信,读者能从这本书中见到这种品格。  ——王逸舟中国经济上的成功引起了国内外对“北京共识”的热议和追捧,本书是对这样的追捧的当头棒喝,是给国人敲响的警钟。这本书介绍和分析了当今举世关注的重要话题:中国模式。资料翔实,条理清晰,客观冷静,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关心中国发展前景、关心中国和世界关系的人们,会从这本书中得到很多新的启示。  ——姚洋中国究竟该怎么认识自己,将影响甚至决定今后中国的路径选择,而只有对自己的国家有更清醒的认知,才能做出最符合中国利益的决策,而不是头脑发昏地出招。作为新华社资深时政记者,舒泰峰的这本书,有利于我们做好这份认清自己的工作!  ——杨继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大趋势3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这本书是老爹买的啦~他是直接点名叫我给他买这本书,指明要第三册,第三册哈第三册哈!我又没老年痴呆...囧...然后他老人家捧回去就看得那叫一个废寝忘食...据老爹说,就是,写明了中国的现状,不要只看到中国经济发展地飞快的那一面,要更在意那些潜藏在底下的危机...就是所所谓“棒杀”和“捧杀”的区别,我爹就偏旁部首就给俺讲了半小时...崩溃...反正,小孩子看是不合适滴!!!我觉得大学生看都不合适!!!适合那些七老八十的古董们...但是至少在老爹眼里啦(我是绝对没兴趣看这本书半个字!)这本书写得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以下省略)好的,阐述了很多中国现状(我是觉得谁不知道中国问题大把啊!),而且讲地很有道理,特别是“捧”那个字作者你用得太好了!好得我耳朵起了舌头一样厚的茧了!总之,如果你30岁以上,热爱中国,不了解中国潜藏危机现状,时间又比较闲,你就买吧!但愿你家里没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孩,不然他也跟我一样可怜到爪哇国去了。
  •   中国人爱面子,就难免就吹吹牛,做做假!穷的时候,来了客人都是把最好的用来招待,换一个好名声。这个习惯传给了我们地方政府,为了面子嘴上吹,手做假。把最肥的地拿出来秀!引狼入室!百姓还没分亨到成果,都被狼抢跑了~!
  •   中国究竟该怎么认识自己,将影响甚至决定今后中国的路径选择,而只有对自己的国家有更清醒的认知,才能做出最符合中国利益的的决策,而不是头脑发昏地出招。作为新华社资深时政记者,舒泰峰的这本书,有利于我们做好这份认清自己的工作!
  •   买给家人的书,正好找作者签了个名。此书内容写的不错,有作者对内容的独特见解。
  •   书很棒,很满意!以后还来买!
  •   我这个90后对中国现状了解的很少,但别听一些人胡说,这书适合60,70岁的老爷爷看看.多多了解中国的发展是好事情,能平定心中对种种事情的不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