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作者:周德文 页数:200
Tag标签:无
前言
徘徊与出路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当晚10点半,我的手机上有38个未接来电。未接,不是我不想接,而是来不及接听。“新36条”刚发布,很多温州的企业家朋友就急着打电话给我,咨询其对民间投资的影响。一直以来,以草根姿态登上经济舞台的温州民间资本逐利而居,将整个中国经济“搅”得风生水起。20世纪80年代,温州几乎家家户户以个体经营形式从事加工制造业;到90年代末,在个体加工的基础上,温州逐渐形成了产业集群,生产的打火机、眼镜、小五金、阀门和皮鞋等产品,占据了全国甚至世界市场的重要份额。然而,随着制造业的利润逐步降低到5%左右,温州的资金开始向房地产等利润超过25%的增长行业转移。在全国庞大的民间资本阵营中,温州民间资本表现出了先知先觉的过人之处,以“拓荒者”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经济舞台上,占据着霸主地位。因而,温州资本的风吹草动,也就成为民间资本投资的风向标。近年来,从炒房、炒煤、炒黄金,到炒棉、炒电、炒矿产,虽然没有涵盖温州资本的所有投资领域,但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能勾勒出温州资本的流动轨迹。温州资本出没于每个可能带来高回报,同时也蕴涵高风险的地方。但经济形势和政策之水,既有能力将其变为寸土寸金的聚宝盆,也可以将其变为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在经济发展以速度为首选、经济秩序尚不规范时,温州民间资本的投资方式无可厚非,也能得到意料中的收获。而当一切渐渐走上正轨,如果再继续延续此前的做法,可能就会遭遇意料之外的损失。在过去一年中,以往冲劲十足的海量温州民间资本遭遇了空前危机:海外,温州资本被套迪拜等地产投资,俄罗斯“灰色清关”让巨额温州资本折戟;国内,山西煤矿让此前参与煤矿投资的温州资本如陷深渊,而随着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温州购房团也遭遇当头棒喝。重重打击之下,大量温州民间资本倍感“寂寞”与“急躁”,一时找不到新的投资出口,处于徘徊、观望和等待的状态。2010年5月15日,温州市举行了一场资本与项目的对接会,场面异常火暴。两个路演大厅里都挤满了人,便道上也站满了投资者。除一些专业投资机构代表外,从外在形象上判断,更多的参会者像是一些小企业主。“温州人喜欢投资看得着的东西,以前对股权投资之类都不感兴趣,今天来这么多人,估计是大家都着急找新的投资渠道。”一位对股权投资并不熟悉,却依然前来了解情况的参会者表示。“新36条”的出台,无疑是温州民间资本在迷惘期听到的一声春雷,或许可以给民间资本指出一条出路,抑或是一个适时的引导。“新36条”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诸如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人的市场环境”。并鼓励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毫无疑问,“新36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了众多领域,提振了民间资本对外投资的热情。但是,这些领域的一些项目多是资金密集型,并不是一两家民企的力量能够完成的。因此,我建议,想要搭乘“新36条”东风的企业要事先练好内功,搭建联合平台,做足准备,以便细则一出来就可以抓住机会进入。最近,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公布了“利用社会库容存储国储油资格项目”人选名单,浙江有3家民营企业中标。这是“新36条”公布后首次有民营企业获得国家石油储备资格。但愿这是第一波,后面还会有一系列的民资闯人这些原先的禁区。卢森堡在《狱中书简》中的话让人感动,“在一片灰蒙蒙的天空中,东方涌现出一抹巨大的、美丽得人间少有的玫瑰色的云彩,它摆脱一切,独自浮现在天际,看起来像是一个微笑,像是来自陌生的远方的一个问候”。这抹玫瑰色的云彩,或许就是“新36条”在温州民间资本眼中呈现的色彩。
内容概要
城市里的新移民群体中有大量经常搬家的、流动性很强的”蚁族”,中国民间的分散资本中也诞生出了数目巨大的“蚂蚁经济——比如温州资本温州民营资本在中国计划经济最薄弱的区域破土滋生,经历了家庭作坊一家族企业一股份制一全国化一全球化”发展的膨胀式成长,这是家庭资本向外扩展的一种自然路径,既扩展了资本的力量,又不需要太多的社会代价放松垄断行业管制是2010年政府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相关政策将会加快出台步伐.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垄断行业及公用事业领域已曙光初现,本书与时俱进,探讨了民间资本拓展的路径和其所面临的新变化新挑战.作者用全景展现的笔法,让人们看蓟温州模式与资本市场接轨后的潮涨潮落,揭。示了炒房团等资本事件背后的真相,描绘了掌握巨大资本的“煤老板”众生群像,展现了他们沉浮游走于政策边缘的惊心动魄以及弱势草根突破成长瓶颈过程的波澜壮阔。同时,指出基于当前宏观政策下的企业和个人的出路。并大胆预测了未来财富的流向大趋势,告诉读者如何学会在危机中寻找转机过去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成为关于温州投资历史的碎片。碎片是零散的,将这些碎片捡起来,镶嵌在民营经济崛起的图景上。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资本狂欢的时代。
作者简介
周德文,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民进温州市委副主委、温州市十届人大代表、八届政协常委,被全国27个县以上政府聘为经济发展顾问,曾被评为“温州十大杰出青年”。著有《所有制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温州股份合作制企业若干问题》、《关于新温州模式》等作品,影响深远。
书籍目录
序言:徘徊与出路第一章 7500亿游资的原始积累 温州资本的秘密 资本内核的海量扩散 温州资本“原罪”论第二章 彻底的草根姿态 敢为天下先——吃螃蟹战略 天生敏锐的市场嗅觉 迎合政策的风向 “人格化”集合 “逮住老鼠就是好猫” 保护伞:政府、协会与商会第三章 蛋生鸡。鸡生蛋 资本与“温州模式”:谁是鸡,谁是蛋 突破“资源禀赋匮乏”的天花板 谁逼迫资本逃离“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不会消亡 戴金脚镣,跳“品牌”舞第四章 与资本市场接轨 商业悖论:闲钱多,融资难 新曙光:创业板破茧而出 从股市绝缘体到炒股大军 花样百出的炒股团第五章 打破金融玻璃门 私人钱庄风生水起 游走在“灰色地带” 沐浴政策漏下的阳光 小贷难疏资本洪流 谁能“招安”民间资本第六章 疯狂的钱:温州能买下整个中国吗? 拓荒者的姿态:四海为家 项目饥渴症:从棉花、油井到黄金 投资棉花做成“实业” 投资油井的夹缝求生 危机下的黄金热 跑马圈地:东南飞,中突,西进 温州资本上演“东南飞” 温州资本突围中部 温州资本挺进西部 温州创投:投资风向标第七章 炒煤团:暗淡退场第八章 炒房团:所有购房者的假想敌第九章 宿命天下成长天花板第十章 未来:一道与繁荣有关的资本命题
章节摘录
所谓“原罪”,原意是西方人信奉的一种教义,指的是人生下来就有洗脱不掉的“罪行”。而企业的“原罪”,往往集中表现在企业壮大之初的第一桶金的获得方式上。“标准石油公司让祖父发了大财,也许成了美国最富裕的人。在他的大半辈子,他同时也是最遭人痛恨的人之一。通俗小报抨击标准石油公司的经营活动,指责它犯下了诸多罪行——包括谋杀,因为它毫不留情地致力于清除所有竞争力量,完善自己在石油行业的垄断地位。”洛克菲勒的孙子戴维,在《洛克菲勒回忆录》中如此诠释他的石油大王祖父。在一个竞争无序的年代,什么样的竞争都是合法的,什么样的经营活动都是合法的,没有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出台,更没有反垄断法的问世,洛克菲勒何罪之有?原罪之复杂,其实远非仅仅用“有”还是“没有”所能讲清楚。温州民营企业家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从特殊年代的“资本主义尾巴”,到改革开放时代的“先行者”,以至到今天的“经济增长英雄”。他们身上的正向砝码不断增加,从边缘走向主流,从灰头土脸到鲜活光亮。光环越大,光环下的阴影也越大。社会不断质疑温州人曾经聚敛财富的正当性,由此原罪浮出水面,成为温州资本头上拿不下的紧箍咒。经济发展,大浪淘沙。人处其中,难免心生迷茫,走错方向。与人的心态相同,有关创造财富与分配财富的改革,也在迷茫中探索发展。每一步前行都是危险的,引发危险的背景却是深刻的。但是在缺乏善恶感的时代,面对“摆脱贫困”的主题,一切道德的价值评判都显得苍白无力。有人说,温州人胆子大是因为实在没什么好怕。比如泰顺就出过这么个匪夷所思的经济案件:当地农民向全国的国营企业投递信函订购各种二手机械设备。设备到了后当即被就地倒卖。然后,那些农民在报纸上用假名刊登死亡讣告,等外地企业上门来讨债时,就会有人哭丧着脸把讣告拿给讨债人看:人死了,向谁催债?一个村庄的农民全部参与了这场黑色幽默的诈骗游戏,当地也因此形成了浙南最大的二手机械设备交易市场。的确,早期一部分温州人在经商上表现出来的智慧和狡黠,截然不同于强取豪夺,却将资本积累过程中没有伦理底线的狡诈与粗暴演绎得淋漓尽致。温州人就像搏命的鲶鱼,出现在每个可能盈利的领域。他们贩运小商品、炒卖房产、去山西承包小煤矿、在陕西打油田、到新疆倒棉花。他们是最早的商业活动实践家,也是最早的走私者。国家对外开放,沿海壁垒一除,走私迅速成风。第一波走私潮起点便是温州和潮汕。1980年,温州成为全国走私最猖獗的地方。一艘又一艘的走私渔船把境外的手表、服装、小家电和小五金偷运进来,在乐清、苍南渔村上岸。胆大包天的温州商贩背着走私商品沿街兜售,甚至走出了温州,走进了上海。这一批人一定程度上依靠走私完成了最开始并不光彩的原始积累。当第一个人违背“禁止捕鱼”的指令下水摸鱼时,众人皆观望,结果下水者安然无恙,第二个人随即下水摸鱼,开拓者只尝到甜头,并未受到惩罚。随后,众人都跳入水中冒险摸鱼。先行者的模范作用及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让原罪不断蔓延,成为经济中的常态。走私品大受欢迎,走私成为一种暴利的商业行为。越来越多的温州人争先恐后,加入到走私的行列,形成团伙甚至公司化操作。最疯狂时,几乎所有温州渔民均放弃正业,参与其中。狡猾的他们在渔船上修一个夹层,或用大塑料包密封拖在海水中,让边防人员防不胜防。不过,在闭关自给的年代,走私盛行的短短几年里,聪明的温州人借助模仿“舶来品”工艺的确提高了温州小作坊工业的水平,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当然,这种产品升级方式无疑是历史给温州人开的玩笑。有关原罪有罪否的争论不绝于耳,有人说“罪”就是“罪”,不可饶恕;有人说“罪”前面有一个前缀——“原”,不追究也罢。细数原罪履历,多是人们与贫穷的角力。可温州的“走私”这样被道德、法律所不容的野蛮致富行为,无论头上顶着多大的“原”,又是多大程度的贫穷所驱使,都不可能逃脱被讨伐的命运。面对财富的诱惑,为数不少的人利欲熏心、急功近利,他们一夜暴富,大多数却始终未能逃过整顿。但与此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人选择脚踏实地,他们踏出的每一步都是行程弥坚,与那些走私的商贩相比,其风向更健康、积极,坚持得也更为长久。“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温州人的确很聪明,他们即使身为草芥,还不风光,就学会了高瞻远瞩,跨出温州的门槛,把外界资源运用得如鱼得水。当然,哪里资源丰富、商机富足,他们就更愿意把创业的坐标原点定格在哪里。1979年3月26日,宁波—温州—香港海运航线甫一通航,李中方和李中坚兄弟就坐上轮船,顺着海路一直向南到了香港,赤手空拳开始“打天下”。香港社会经济的发达和城市的浮华与温州简直天壤之别,这种强烈的反差直接刺激着两兄弟的感官神经。最初,他们只能靠帮助贩卖饮料勉强维持生计,每天住在四五平方米的“贫民窟”里接触最底层的群体,尝遍人间冷暖。在这场放弃与坚持的意志磨炼中,甘于平庸和勇于突破的心理较量中,李中方和李中坚凭借超强的毅力与精准的眼光,没有错过任何一次机会。20世纪80年代初,步人改革开放的中国消费者往往认准了各种各样的日本品牌,如索尼电器、三洋收音机、双狮手表、花王洗涤、富士胶卷等,这些品牌伴随着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的热潮,席卷中华大地。李氏兄弟最初选择的业务就是从日本一家公司采购电子产品零件,将其销往内地,赚取差价,当时这是一个风险小且利润可观的项目。两年后,他们有了第一笔大的资本积累,李氏兄弟在香港投资100万元港币,将原来的公司更名为东方国际推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电子贸易。P12-15
编辑推荐
《看不懂的温州资本:跟温州人学投资》是一部关于中国民间资本成长方式与未来走势的最新解读,是一部为民间投资者拨开迷雾、指明市场发展规律的投资指南,是一部首度全面剖析神秘“煤老板”与温州“炒房团”真相的普及读本。它介绍了7500亿民间资本的前世今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