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逻辑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阿里郎  页数:273  
Tag标签:无  

前言

印度龙树菩萨在他著名的《中论》里,提出了真俗二谛的概念。所谓俗谛,指的是用语言可以表达的知识,是常人可以用常识来理解的,是世俗的真理;所谓真谛,是终极真理,只能靠神秘的直觉和般若智慧才能获得。掌握俗谛是把握真谛的前提和路径,既不能偏重执著于俗谛,又不能放弃俗谛而直达真谛的境界,这就是圆融的“中道观”。按照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财富”所包含的一切信息,几乎就是“庸俗”的代名词,而过分地强调“直觉”对于发现真谛的作用,不单是对圣人君子的侮辱,而且即使是对于普通俗人,把人的认知能力降低到动物的层级上,也难免遭人诟病。问题是我确信自己是个俗人,就像我确信自己是个男人一样不容置辩,因此我确信自己并没有发现真谛的般若智慧。真、俗二谛本来就是佛家之言,因此作为俗人的我和我们,就只能相信龙树菩萨的抽象解释,而不能虚妄地将它们世俗化。正是基于这些理由,作为俗人的我,用语言文字表达并且企图让常人用常识能够理解的关于财富问题的所有阐释,它所能达到的境界,充其量也只能是俗谛。我是个实在的人,但基于人性、文化、习俗、制度和环境的缘故,世人并非都是实在的人。表现在关于财富经济理论层面:一方面是多数教授学者并没有治理经济、经营致富的世俗经验,却企图翻晒祖宗的经典、组装舶来的数理模型来架构关于财富经济的公理定律;另一方面是一些凭借关系资本、权贵资本,或者仅仅是因为胆大和运气而成就的财富新贵,或者一些拥有权力、拥有话语权的政府官员,或者部分仰仗制度垄断而像螃蟹一样走路的国企高管,在错把情商当做般若智慧,在误把财富当做才华的情况下,沉醉在权力、财富等于聪明的虚荣幻觉中,扬扬自得或者气定神闲地漫谈财富真谛。不通过俗谛的路径,真谛就不成其为真谛;没有般若智慧,俗谛也到达不了真谛。换言之,俗谛不一定是真谛,真谛肯定是俗谛。无论真谛俗谛,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只有可以实证实用的,才是俗谛真谛。经典法律思想的泰斗霍姆斯是早期的法律现实主义者,他的著名警句“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是逻辑”、“普遍命题不解决具体案例”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如果允许移花接木,结合我的经验和逻辑,那么以下结论就有了成立的基本理由:宗教的生命在于逻辑,处世实践学说的生命在于实用,科学的生命既在于逻辑更在于实证。凡是无须或者无法实证的,原则上就可以归结为灵魂信仰或者价值判断的范畴,其生存成立的最起码也是唯一能够做到的就必须是,且只能是逻辑上自圆其说。凡是需要实证或者能够实证的,统统可以归纳为“人择原理”的实践功利主义,逻辑上自圆其说只是前提,实践上能够带来可以证明的明确效用才是承认的唯一标准。在现实主义者看来,任何企图描绘终极图景的信仰都是虚无的。宗教式的灵魂不灭,书斋里的闭门造车之流,统统都是逻辑的拙劣演绎,它们无一不需要经过经验主义的严格安检,才可能获得现实世界的入场券。至于运用功利主义的手段,演绎理想主义不切实际的天堂梦境,则是古今思想界的通病。从春秋战国到现代社会,从伦理宗教到民主人权等一切思想文明,无一能够幸免。不满于现实,但又企图超脱现实人性,或者干脆刻意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通俗的问题高尚化,这种标新立异的冲动与喜新厌旧的人性相结合,造成了简单学说的歧说纷纭,催生了古老传统习俗的借尸还魂。在实用主义者看来,所有涉及人的价值判断的所谓终极真理,仅仅是也只能是皇帝的新衣。只要放下伪装与虚荣,回归诚实和赤子之心,所有神经正常的人都可以把握它的真谛,明白那只不过如需求曲线一样的造型。财富和财富的功用,没有人比贫困和暴富的人理解得更深刻;财富和致富的法门,没有人比已经富起来的人更有发言权。我经历过这两种际遇,而且很不幸地习惯追根究源,总是企图从纷乱的世相中寻找一条无论刮风下雨都能到达罗马的便利通道,这似乎让我有理由和自信,;中动地在蛙鸣虫吟的财富论坛上,趁主持人不注意而插上几句嗫嚅之语。作为近二十年来的过路财神,凭着做什么都要成为行家的认真劲,我在谋求财富的组织中的任何岗位还算称职,于是信心膨胀而写就了本书的“财富的逻辑”部分,自以为事实胜于雄辩,谋求财富的成功经验本身就是财富的逻辑。然而我也清醒地明白,由于时空环境的变化和行为主体的差异,任何简单克隆过往经验的做法,最终都可能被事实证明是徒劳。于是我不得不在经验的基础上,转而求助于观念和思维,在回归财富本原的路上,宽泛地谈论我所知悉的有关财富的问题,当然因此涉及人性、道德情操、政治经济,于是便有了本书“逻辑的财富”的部分,理性狂妄地以为——尽管理性是激情的奴隶,但仍然固执地坚持——财富是理性的经济人强悍逻辑的产物。诚然,环境(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特别是环境中机会平等、条件平等的程度和状况,影响着资源财富分配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但是,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表明,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决定着世界的秩序和人们在秩序中的位置。按照这个逻辑,我自然地认为,人们在财富世界中的位置也不例外。贫困,不单是环境的贫困,而且是观念思维的贫困,更是理性逻辑和综合能力的贫困。因此在本书中,我拒绝罗列数据堆砌案例,让富贵的归富贵的,让贫困的归贫困的,让理性的归理性的。我更拒绝论述属于上市公司的具体业务,因为在我看来,上市公司区别于其他公司的,除了可以直接融资外,就只剩下三个可怜的事实:一是多了证监会和类似证监会的股票交易所两个婆婆,二是明知程序正义不能保证实质正义而养肥了大批中介机构,三是为强势利益集团剥削弱势群体提供了合法的场所和机会。这样的观点似乎是前后矛盾的,但实质上这仅仅是我理性与感性j中突的结果。作为踏着牛粪起家的一代,我对无论主客观原因身处不平等世界的贫困的人们深表同情,一如对自我贫困的青春和困顿的现状一样悲悯。为此我必须澄清世界和人性的本质,理性地分析此岸的形势,并且感性地指明通达财富彼岸的可能路径。毋庸讳言,世界的其中一个真相是彻头彻尾的不平等,无论自然、社会都是一样。自然的不平等似乎是上帝的事情,而社会的不平等终归是人为的原因。为了消除社会的不平等,所以才有了叫做政治、道德、法律制度这些既新奇而又熟悉到麻木的玩意。习俗与制度的功用,理论上要么逐步消除不平等,要么日益加剧不平等。值得庆幸的是,文明的演进从总体上的确大范围大幅度地消除了不平等;令人悲哀的是,随着文明的演进,文明本身却成了不平等的部分根源,以致不平等的情形呈现了新形式,并具有了多样性。平等,或者说绝对平等,永远像是拉车的驴子前面挂着的那个胡萝卜,永远地可望而不可即。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人类历史和文明的车轮才能滚滚向前。显然,这样的比喻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是世界的驱动力,二是人类的行为某种意义上暗含着动物精神。这对于唯我独尊和以人为神的伪道士来说,无疑是要从鼻孔里喷出一缕恶气,口称大逆不道并恼羞成怒。但我必须负责任地说,不管情感上是否愿意,这恰恰是现实世界的实情。人类的自恋自弃有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向上提升到神的位置,一是向下降低到动物的水平。介于两者之间,既自重又不自狂的,就只能客观地承认人是半神半兽。基于这样一个逻辑前提,利益不单是世界的驱动力,而且是世界的中心和轴心。因为对得到利益的贪婪和失去利益的恐惧,诱发了本能的和人为的平等与不平等;因为半神半兽的特性,围绕着利益转动的是人类的适应和伪装;因为资源财富的有限稀缺,竞争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的永恒主题。谁拥有的利益在质量和数量上处于优势,谁在秩序的构建中就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谁就处于秩序的中心位置。撇开无形的伦理和虚荣,在有形且可以观测实证的世界里,财富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它有权确定所有者的位置,以及处置自身和调整社会关系的自由。这就是财富的逻辑和逻辑的财富,是《财富的逻辑》的出发点和归宿。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浅出地从财富的常识和逻辑谈起,为读者化解了竞争、制度、分配、资产负债、创新等一贯专业严肃概念的理解障碍;又从实用主义角度分享了作者对财富的来源、贫困的根源、经济危机、理论的天真等深刻话题的常识反思。作者从常识性角度出发,痛贬思想界、学术界、经济界、管理界化简为繁、故弄玄虚的时弊。他历经长久的思想苦旅,以财富的逻辑和逻辑的财富两个辩证统一的话题统领全书。第一部分是作者谋求财富成功事实经验的分享,是财富的逻辑。第二部分从观念和思维入手,回归财富本原,深涉人性、道德、政治经济,是逻辑的财富。本书回归常识和基本逻辑,清晰而通俗地向读者阐明了:    通向未来的财富之路是什么?    竞争、制度和管理意味着什么?    创新和企业文化怎么实现?    财富的来源、贫困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社会、组织、自然科学、哲学与财富的关系是什么?    为什么常识的力量可以胜过理论的天真?    财富的逻辑和逻辑的财富怎么理解?    在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的今天,他试图用理性、常识、逻辑的力量解决这个时代的焦虑。本书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的观察与反思,探讨了中国人有关财富理解的弱点,洞见了中国的未来走向。作者以不唯权、不唯上、不唯利的写作态度,著就了这本真正意义上回归常识和基本逻辑的作品。这不仅是一部谋求大众权益的代言书,更是一部独具匠心的熔会经济、管理、财富、哲学、科学于一炉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简介

阿里郎(ALL),原名成家炯,广东省化州人,经济学学士。曾任茂名石化实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财务总监、董事、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曾任广东省茂名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被评为2006年度广东省优秀企业家。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财富的逻辑  第一章  财富闲话  第二章  战略与投资——通向未来的财富之路  第三章  竞争——是对手还是盟友?  第四章  制度治理——攘外必先安内  第五章  动态管理——一切尽在掌握中  第六章  资产与负债——价值的天平  第七章  现金流——必须坚守的生命线  第八章  预算——把压力变成动力  第九章  税收筹划——从缺陷中创造完美  第十章  股票投资一投资与投机的选择  第十一章  风险管理——备周则不殆  第十二章  创新——持续改进的力量  第十三章  企业文化——你有吗?第二部分  逻辑的财富  第十四章  财富的来源  第十五章  所有者的贫困  第十六章  常识的力量与理论的天真  第十七章  最短与最长的距离  第十八章  护卵与泅渡  第十九章  墨子的沉默  第二十章  无中生有  第二十一章  并购与婚姻  第二十二章  从烂苹果到黑洞的漫游  第二十三章  “二柄”在手后把  你的旗帜插在高山之上致谢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一、战略投资环境分析从世界的经济格局来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二百年的发展,早已从工业化时代发展到信息时代、资本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发展中国家,经过近几十年的工业化,已经进入了结构大调整时代,并不得不以跳跃式的思维和姿态,面对发达国家金融资本和知识经济的正面竞争。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和分工,明显的标志是资源由落后国家提供,产品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制造,知识产权和金融服务由发达国家创造。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已由工业化时代的产品竞争演变成资源竞争、技术竞争和金融货币的资本竞争;大国之间的资源竞争已由陆地发展到海洋,从地球扩展到太空。工业文明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工业文明所造成的资源紧缺和环境恶化也让人类社会忧心忡忡。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节约,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二是开源,寻找新的材料和扩展资源的供应空间;三是环保,寻求人类社会与地球环境的和谐发展。所有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无一不指向和呼唤新工艺和新技术,而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产生,全赖于知识和资本的结合。因此,未来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最终会体现在知识产权和金融资本的核心竞争。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管是谋求企业利润还是确保国家利益,这就是必须清楚看到的国际经济现在和未来的环境,这就是战略选择投资决策必须考虑到的现在和未来。看不到这一点,任何走向世界的目标都是一句空话;想不到这一点,任何行动都是徒劳无功的。从国内经济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30年的建设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并驾齐驱,信息化和资本市场建设成就瞩目。30年的经济成就让世界惊叹,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大国一二百年走过的路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时俱进,让人豪情满怀,意气风发。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在这30年间创造的奇迹,用任何美丽的词藻赞美都不为过。因为从经济总量来看,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第四大经济强国(2010年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按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来计算,排名和综合国力将会更加靠前;因为世界上使用的产品,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制造”;因为有13亿人的市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规模和速度举世无双,中国的资本市场十多年间一跃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主要力量;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突破2万亿美元,中国的国际支付能力在世界前列。从经济到法治,从政治到民生,从国内到国际,中国从总量上、从综合国力上、从政治上、从经济上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大国,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中国的一言一行都让世界竖起耳朵。尽管如此,繁荣的背后中国的隐忧却像繁荣的外观一样显而易见。众多的人口、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低利用率、超国民待遇缔造的世界工厂成就了今日的中国,但人均财富的有限、人均资源的贫乏、没有技术含量的初级加工产品换取的外贸顺差、资源过度消耗造成的环境恶化,将使中国的未来之路举步维艰。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毫无疑问要品尝拿今日赌明天的代价。任何事情,有得就必有失,有付出才有收获。遗憾的是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中国却从中所得甚少,他山之石不能攻玉,以致重蹈覆辙。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匈奴民族有一句谚语:一只兔子不会在同一棵树上撞上两次。中国人不缺智慧,所以中国的执政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和谐发展;中国的政府做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的部署;中国的经济学界阐述了建设既有躯干又有头脑国家的观点,强调创新、创造知识产权、技术强国的必要性。总而论之,中国的未来之路,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艰难旅程。这和国际经济的发展道路是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就是科学发展观;用哲学的思维和视角,就是和谐发展观。科学的才是正确的、理性的,和谐的才是均衡的、平稳的,科学和谐的才是持续的、长久的。人类社会为了共同的生存发展,会为了长远利益而放弃部分的短期利益;国际社会为了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会采取某些领域的一致行动。但在国家形式消亡、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实现之前,国家与国家之间就不可能停止竞争。这种竞争虽然巧立了很多名目,假借了政治信仰、意识形态、人权、民主与自由等种种旗号,但本质的核心的竞争还是经济之争、国家利益之争。为了占有和控制资源,国家与国家之间就会爆发局部的战争,会利用金融汇率手段影响操纵资源的价格;为了保护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会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调整货币和税收政策;为了国际收支的平衡,会不断地滋生贸易摩擦;为了应付生存和发展的挑战,落后国家只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有头脑有资本的发达国家则以无形的、高昂的知识产权,换取躯干国家的廉价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资本、知识、人才和环境,就是未来社会普遍关注的五大要素,谁拥有这些要素的规模和质量强于对手,谁就是未来竞争的胜利者。中国经济现在已经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更有可能成为左右世界经济走向的主流力量,中国经济不可能独立于世界经济而存在。人类社会面临的生存发展问题,中国一样要面对;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不单要面对而且尤为突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如何处理财富与资源、规模与质量、速度与环境、短期需要与持续发展的问题。但无论就经济谈经济,还是就政治谈经济,经济问题就是要解决社会民生问题。中国的13亿人口就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望而生畏的社会民生问题。13亿人的需要,无论短期还是长远,这种需要都是巨大的需要。规模与质量、资源和环境、速度与持久,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有所偏颇,偏颇了就会变成一场灾难。这种灾难就会考验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考验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经济治理能力。中国的13亿人民同时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望洋兴叹的巨大市场。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持续增长,虽然得益于路线方针的正确和宏观调控能力的强大,但如果没有13亿人的巨大内需市场,就算是万能的上帝也不能带领中国经济高速奔跑30年。绝对来看,中国毫无疑问是个经济大国;相对而言,中国必须承认离经济强国还相距甚远。因应国际经济和国内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形势,从政治经济的宏观高度着眼,从社会民生、资源、技术、环境等微观因素着手,综合分析中国经济的未来趋势,行业的未来和经济政策的走向应该会遵循下面的途径(预测期限2008~2028年):1.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使得经济社会对石油、煤炭、电力的能源需求持续增加,能源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长期存在。核能、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潮汐能、垃圾发电在能源供给领域的比重逐年提高,传统能源供给比重逐年下降;替代能源、节能设备和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如火如荼,并会取得明显突破;甚至不能排除蓄电材料和蓄电技术的研究取得突破性发明创造,自然能包括光能、雷电能储蓄使用都会成为可能;开源和节流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两种主要方式。2.所有不可再生的资源需求量和价格均持续上升,建设节约型社会是长期的任务,节能降耗成为企业和公民的责任和自觉行动,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催生,复合材料将成为未来市场供应的主流,垃圾分类和回收将在大多数城市推广并赋予法律的强制性,循环经济将全面开花结果。3.环境保护意识持续增强,环保产品、环保材料、环保设备、环保技术日新月异,环境保护将纳入政府和企业的严格考核,中国工业化的后遗症将得到明显治理和改善,经济与环境将得到协调发展。

后记

因为多年前的一场时空经历,使得多年后的我经历了人生的一场极大变故。在这一场人生的变故中,我不得不放下俗世的一切繁忙,极度困苦,毫无自由而又极度自由地思考愿意并且能够思考的一切问题,包括世界的本质和人性的善恶,以及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起始、过程和幻灭,变化、原因和结果,客观、主观和规律,空间、时间和在时空中生生息息的一切东西。这一切实在太奇妙了,尤其是当疑问有了答案,或者一些模糊的概念有了清晰的意象,我的孤寂的内心便格外平静,并且充满了欢怡。《财富的逻辑》便是这趟思想苦旅的其中一个结果。在一年多断断续续的创作中,有两个问题深深地困扰着我。一是思想学说如何突破时空的局限,明知不能永恒而磨蹭一些时光;二是在寻找财富的逻辑的过程中,如何防止跌入功利主义的陷阱,以免沦为财富的奴隶。为了突破第一个困扰,我选择了回归本原的道路。尽管难免原则空泛,但窃以为谋万世者必先谋大局,技术细节虽然决定成败,但只有本质的东西才能经受住时间的冲洗。对于第二个问题,掩卷之际仿佛已经不是问题。在普遍贫困的世界,普遍贫困的人们本身就已经是财富的奴隶,《财富的逻辑》费尽心思的目的,无非是为解除人们的镣铐而提供一把粗糙的钥匙,以争取或恢复人们的主人地位。诚然,财富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对于已经富起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们来说,财富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但对于深受贫穷困扰的普通大众,财富在多数时候首先是目的,其次才能成为改善地位谋求幸福生活的手段。世界和人们并未富裕到可以漠视财富,因此功利主义在可以想象的未来仍然主宰着世界和人们的行为。功利主义在道德王国备受鞭笞,但在现实世界忽略功利主义,则难免天真。恰恰是天真,毁掉了人们改变自身处境的众多努力。为了避免天真,人们往往选择实用主义。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区别是:功利主义侧重于结果而计较付出,实用主义侧重于效果而选择手段。前者追求的是合算,后者讲究的是实际;前者只要合算可以不择手段,后者为求效果要求打破形式的限制。为此,我更主观地以为,我所阐释的是实用主义,而不是功利主义。至于目的与手段是否协调,则明显受到自我知识能力的限制。好在“一只坏掉的钟一天也有两次是准的”,只要读者依此能有两次准确的行动,并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我一年多的劳作,多少也算是安慰。不必讳言,写作本书的动力,源于对儿子和侄子侄女们无尽的爱。在我无所作为的年月里,更多的是关注着他们的未来。在幽暗的日子里,爱与被爱支撑着我憧憬未来,我在内心深处无数次呼唤——孩子,只要你愿意/我可以把四十年的积蓄/作为你路上的行资/尽管我身无分文,一贫如洗/孩子,只要你愿意/你可以站在我的肩膀上/眺望未来/尽管我的高度不够理想/孩子,只要你愿意/我们可以把彼此的爱和思念/化作叮咛物语/尽管我们相隔遥远——但我明白,在人生的所有道路上,谁也无法真正将谁代替。正如叔本华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像留在沙滩上的两行脚印,你可以知道思想者的方向路径,但你若想知道他们看到什么,你还得用自己的眼睛。”于是我用真情和着汗水,为我亲爱的儿子和侄子女们,写下真挚的诗篇——《把你的旗帜插在高山之上》——去吧,孩子们踩着你的节奏拔动你的心弦以大地为钟鼓以天空为幕墙奏响你恢弘的乐章去吧,孩子们把你的旗帜,插在高山之上张开你的翅膀,飞渡重洋从此岸到彼岸,没有谁可以代替你只有你的影子在跌宕起伏的波光之上去吧,孩子们你本来就一无所有,失去的都是假象我知道的,一路上你有喜悦,也有哀伤可是孩子别怕我一直在这里守候在你回家的路上我想请求读者的原谅,原谅我把个人的情感糅注在最后的篇章,因为我必须,也只能以这样的方式,以时间换空间,记录下我对孩子们的爱,期待和想念。因为爱,我们来到这平凡的世界;因为爱,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我们依然顽强;因为爱,无论荣辱,我们仍然充满念想。爱者无罪。为了爱的纪念,我把笔名确定为“阿里郎”(ALL),它不单代表我对永恒之爱的景仰和向往,而且代表我的全部,包括呈献给孩子和读者的,我的观念、思维和财富思想。因此,请容许我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凭着墨子式的兼爱,祝愿你们在财富领域,在一切向往的领域,都能把你的旗帜插在高山之上。祝福你们!祝愿你们!征服和成功的旗帜,永远飞扬。

编辑推荐

《财富的逻辑(成家炯管理学札记)》:一斤理论不如一两实践。在人间,别做白痴就是天才。而不做白痴的简单办法就是相信常识,回归本原,并能坚守简单的理念。尽管理性是激情的奴隶,但是财富仍旧是理性的经济人强悍逻辑的产物。在有形且可以观测实证的世界里,财富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它有权确定所有者的位置,以及处置自身和调整社会关系的自由。-习俗与制度的功用,理论上要么逐步消除不平等,要么日益加剧不平等。文明的演进从总体上正在消除不平等,然而文明本身却成了不平等的部分根源。全部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只有两门课程,那就是生物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前者的核心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后者的根本任务是保证机会平等、创造条件平等,贯穿它们的两条纽带是效率和均衡。一部通俗得不可思议的财富实话录,反思人性的弱点揭示不平的根源,解读财富的逻辑洞见逻辑的财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财富的逻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对经济、对财富的理解很透,值的一看。
  •   骗子兼胡说八道
  •   书刚收到,质量不错,还没来的及看。
  •   为了支持成总。
  •   大方向的逻辑性还可,作为经济的入门书
  •   谈经济的,我喜欢,值得一看。。。
  •   一个上司公司总裁狱中的反思合集,其参考价值非常之高,是不是曲高和寡,还是大家没读到其精彩之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