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背后的隐匿力量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张筱薏  页数:32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随着大众消费时代的来,临,现代消费的发展走向呈现出这样的基本特征:从侧重使用价值的消费走向对符号和象征意义的消费;消费模式日益成为社会区隔与认同的基础;消费的受操控特征越来越明显。本书力图从文化、社会学等广阔的视阈来研究左右和控制消费的力量,把消费生活中的文化性支配力量归结为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的结合、西方优势商业文化以及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并对上述消费文化权力的结构功能进行分析梳理,提出反抗和制衡的思路。

作者简介

张筱薏(1976-),女,陕西宜川人,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从事消费文化批判及人学研究  曾在《理论导刊》《学术论坛》《甘肃理论学刊》《教学与研究》《学术研究》等期刊发表一系列人学以及消费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中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转载,目前主持教育部课题一项。

书籍目录

导言 一、消费文化权力研究之背景与意义   二、消费文化权力研究之理论资源与视角 三、本书的主要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 概念与问题 一、消费与消费文化 二、文化权力的界定 三、消费中的文化控制现象第二章 现代消费中的文化权力 一、消费中的文化资本权力与经济资本权力 二、性别权力:消费文化中的男性权威 三、现代消费中的西方优势文化权力 四、文化权力的交叉第三章 现代消费文化权力的结构与功能   一、消费文化的权力结构分柝 二、消费文化权力的功能第四章 消费文化权力:压抑与反抗 一、消费异化与人道主义的反抗话语 二、消费文化权力与女性主义反抗话语 三、对消费中西方优势文化权力的忧虑与反思 四、生态危机与消费文化权力批判  第五章 消费文化权力评价及其制衡 一、消费文化权力存在的社会历史逻辑 二、消费文化权力带来的新异化   三、对消费文化权力制衡的探索  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显然,很难把早期社会大多数人限于维持生计的物质消耗视为现代意义上的消费。在早期社会,消费这一概念具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多数维持温饱还嫌艰难的人们视消费为少数人道德上的一种罪恶。汉朝的文献中最早出现“消费”一词的时候,意为“消磨、浪费”;①英文con-sumption(消费)至今仍然包含有耗尽、用光、毁坏的意思。尽管保留在词语中的这些带有责难意味的含义今天几乎已经不再使用,然而语言本身却记载了历史,这些含义的延续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是:消费总是与富裕、物质财富的过度占有联系在一起,消费甚至只是社会的特权阶层才有能力进行的奢侈活动。  物质产品的短缺决定着早期人类的消费生活,面对物质上的匮乏,大多数人必须经济地对待消费——花费上必须精打细算和精简节约。换言之,消费必须由经济理性来加以规划和限制。这决定了早期消费的特征:经济地消费,而且重视消费品的使用价值和功能,同时,消费也主要被视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但是,在今天,当一个社会的物质富裕和过度占有成为普遍现象,或者,不是少数人而是大多数人可以在过去富裕和过度的意义上占有和消费的时候,消费就具有了现代意义。此时局限在使用价值和功能意义上的消费退居其次,消费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就越来越凸显出来,曾经只是少数人在文化和社会意义上享有的“消费”趋于成为普遍的大众行为。

编辑推荐

  消费背后的隐匿力量,“我消费,我存在!”在物质丰裕、广告铺天盖地的现代社会,消费无处不在,它塑造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关乎人生——我是谁?我该怎样生活?生存的意义和目标何在?这些似乎都能在消费中找到线索和答案……谁在“制造”消费文化?谁为消费“提供”意义?“个性化”的消费为谁设计?在消费的狂欢中,人们几乎对此一无所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消费背后的隐匿力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