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晏亚仙 页数:276
前言
自去年初教育部决定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十省市中小学试行“京剧进课堂”以来,各种不同的意见争论不休。赞成者认为,京剧进课堂将我们的“国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一项战略举措,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面;反对者则认为,京剧是过时的艺术,作为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和保护是必须的,开展普及教育似无必要,国家提出“振兴京剧”却屡振而不兴,如今要“从娃娃抓起”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特别是初选曲目中样板戏过多,大都不以为然。由此,我联想到近年来一系列文化现象,诸如:国家连续多年举行公祭黄帝陵、炎帝陵、大禹陵、孔子等重大典礼,民间的寻根祭祖、修复宗祠、续修家谱等活动方兴未艾;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开设国学院,培养国学人才,促使国学研究和普及持续升温;易中天、于丹等通过电视媒体讲解传统经典受到热烈欢迎,带动了经典古籍如《论语》《老子》《庄子》等的热销;季羡林在世纪之交撰文提出东西方文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1世纪是东方文化亦即中华文化的世纪;我国政府在世界各国举办孔子学院,短短几年内已在70多个国家开办了近300所,全球兴起学习汉语的热潮……这些现象虽然也都不无争议,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文化在经历了上个世纪东西方文化的激烈冲撞、吸收、融合乃至深刻反思之后,正在自觉地、悄然地、理性地回归传统。然而,回归传统,有人不禁要问:这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这里有两个根本前提必须明了。
内容概要
本书本着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中国京剧的发展历程、美学原理、艺术特征、剧目内涵、历代先贤以及行当、功法、音乐、化妆、服饰,对京剧所包含的各种艺术元素的由来和功用,进行了全面、具体而深入的介绍,努力弘扬京剧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品格和优秀的文化传统。 本书可以帮助读者较全面、具体地了解京剧,增长历史和艺术知识;可以帮助青年京剧专业工作者、广大京剧爱好者提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本书也是开设京剧课程很好的辅助读物。
作者简介
晏亚仙,江西修水人,退休前供职于江西省文化厅。主要作品有:编演大型戏曲剧作《碧容缘》等14部,摄制戏曲影片《秦琼表功》和六集专题片《客家神采》,发表中短篇小说和文化、艺术方面论文多篇,出版文集《文苑纪言》,参与编写《中国戏曲曲艺辞典》《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建设丛书》等。
书籍目录
上篇 京剧艺术史论 第一章 中国戏曲与中国京剧 第一节 中国戏曲 一、戏曲的起源 二、戏曲的演变 第二节 京剧的形成及发展 一、京剧的形成 二、京剧的成熟 三、京剧的鼎盛 四、战争时期的京剧 五、新中国的京剧 第三节 京剧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章 京剧的美学原理 第一节 京剧的美学原理 第二节 京剧的艺术特征 一、综合性 二、虚拟性 三、程式性 第三章 京剧剧目简说 第一节 高尚的精神品德 一 、反抗侵略忠勇报国的剧目 二、恪守天伦孝亲育子的剧目 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 的剧目 四、济困扶危行侠仗义的剧目 五、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剧目 六、彰扬女性坚强英勇的剧目 七、选贤举能显示谋略的剧目 八、张扬正气褒忠斥奸的剧目 九、暴露腐朽反抗专制的剧目 十、神话传说嬉闹情趣的剧目 第二节 浓郁的文化特色 一、京剧的结构铺排 二、京剧的语言运用 第三节 精邃的哲学理念 一、圆的艺术境界 二、京剧中和之美 第四章 京剧的丰碑 第一节 生行艺术家 第二节 旦行艺术家 第 三节 净行艺术家下篇 京剧艺术形成 第五章 京剧的行当 第一节 生行 一、老生 二、武生 三、小生 四、娃娃生 第二节 旦行 一、青衣 二、花旦 三、花衫 …… 第六章 京剧的四功五法 第七章 京剧的音乐 第八章 京剧的化妆 第九章 京剧的服饰附录
章节摘录
插图:(二)程式是共同的规范京剧是多种艺术形式融于一体的灵动表演系统,各种艺术形式有各自的特色、特长,京剧的表演又分为不同的行当,不同的故事又有不同的情境,如果没有程式规范,就会出现各搞一套的混乱状态。表演程式是类似的人物和类似的戏剧情境中通用的格式。明代传奇《千金记》一剧中,西楚霸王项羽出征前,表现他顶盔贯甲披挂上阵的一套身段动作,体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后来就叫“起霸”。它的动作组合依次是:出场亮相,抬腿亮靴底,云手,踢腿,跨腿,整袖,正冠,紧甲,束带,骑马蹲裆式,亮相转身,提靠,归位,按拳,念诗。其中每个身段动作都有严格的形体规定,京剧舞台上凡武将上场的起霸,都按这个程式表演。其他如上楼、下楼、上马、下马、进门、出门、饮酒、跪拜、行船、坐轿、整冠、捋髯、写信、念状、入睡、颤抖、悲哭、欢笑、打斗、行进、登山、投江、穿针、引线……一切形体动作,都形成了简练、鲜明、舞蹈化的优美表演程式。同一个程式对不同的行当也有规定,如上马的右腿跨马动作叫“蹁腿”,花脸、武生过肩,老生齐膝,旦角则只略略抬一抬脚。还有如门往内拉,窗向外推,手到眼必到,跑步身不歪……都要共同遵守既定的格式规范。(三)程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形体表演(即舞蹈)有程式,行当、编导、音乐、化妆、服饰、道具……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有程式。比如音乐,声乐、器乐、唱腔、曲牌、用嗓、板式,都有严格的规范。如腔调,表现激越、欢快用西皮调,表现伤感、悲凉用反二黄;又如打击乐,配合从容、稳健的步伐用慢长锤,表现焦急、慌乱的心情用乱锤;唱腔、念白、伴奏等方面,各有严密的程式系统。又比如服饰的使用,冠、盔、帽、巾,蟒、靠、帔、褶,色彩图案,规定得详细、具体,如帝王用黄蟒,高级武官用绿蟒,英俊的武将如赵子龙、马超扎白靠,落魄而后发达的穷儒如吕蒙正、莫稽穿富贵衣。梨园行话“宁穿破,不穿错”,指的就是服饰的程式规范。比如编导必须熟练掌握和善于运用不同行当的歌、舞、型、技各个系列的程式,更要严守本行的规律。再比如剧本创作,结构是线条行进式的上下场体制,而不是固定切块式的分幕分场体制;要合情合理地仔细安排唱词和念白,要善用简练、鲜明、形象、富有诗词韵律而又雅俗共赏的语言,唱词多用七字、十字句式;情节要新奇,人物要突出,减头绪,密针线,要给演员充分展示技能的空间……总之,京剧舞台上的一切人和物、音和色、动和静,都有程式。
后记
2001年起,我应邀在江西师范大学讲授京剧选修课和京剧文化专题讲座。2008年秋,江西师大集中安排一个月的时间,组织了“国粹——京剧艺术”专题系列讲座,共8讲,每周两次,不但京剧选修课和学生京剧团的同学自始至终参加,每次还安排各院系的同学来听课,500多座位的大厅,座无虚席,两个小时的讲座,秩序井然,不仅常有同学提问,还有许多同学当场提出要求参加学生京剧团。这表明大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京剧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确实是怀着浓厚兴趣的。本书是综合这些年讲课的内容写成的。京剧学问太大,个人学力有限,想到弘扬国粹人人有责,借用先贤文天祥的一句话,“吾尽吾心”了。京剧有许多问题,各家各说,其实这很好,读者、听者自有思考,但讨论、批评很重要,我等待读者们的指正。承蒙友人王能宪博士、万伟成博士、陈东有博士为本书写序;苏子裕、余昌徐、吴济华、万叶等友人和业余京剧界的朋友,对本书在各方面热心支持;中国艺术研究院杨连启先生为本书提供多幅珍贵照片;江西师范大学易飞老师和兰侠、丁瑞常、卢相霖等同学做了录音、记录文字(因我讲课只有腹稿)等方面的许多工作。各位如此热情主动,当然都是看在民族文化的分上,也是对我个人的关爱、支持,老朽又感动又欣慰,也算得道多助吧,在此诚致敬意和谢意!知识产权出版社重视民族文化,支持京剧事业,接受了这部书稿,责任编辑何薇是位敬业、严谨、热情、谦逊的青年,为本书出版极尽心力,我们合作愉快。各位有作品拿给这家出版社也会愉快。我想邀请使用这本书的朋友们一起向知识产权出版社致谢!
编辑推荐
《天姿国韵说京剧》为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