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钱中文 编 页数:622
内容概要
《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是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2008年度年会会刊,全面总结了建国六十年来,尤其是新时期三十年来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发展,收录了有关文艺理论、文学批评、美学、古代文论、少数民族文学等方面的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三十年间(钱中文)科学发展观与文学研究(陆贵山)以人为本:文学发展和繁荣的灵魂(李衍柱)新时期“文学是人学”命题的重新确立及其理论意义的与时俱进——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学基础(朱立元)回归历史研究,开拓文论研究的新境界(程正民)革新一种思路——当代文艺学的问题域(金元浦)文学研究的学理规则分析(张荣翼)论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开放性(谭好哲)沦建设创新型国家视阈中的文艺理论创新问题(张伟)论作品与(超)文本(周宪)西方知识与本土经验:新时期文艺学三十年(章辉)中国文学批评三十年(胡亚敏)从文艺社会学看中国文论三十年(周平远徐春)新时期语言批评三十年:回顾与反思(郭勇)新时期人性人道主义文学观的复活(庄锡华)新理性主义与中国文论建设(顾祖钊)审美主义的勃兴和式微:20世纪80年代以降文论话语的转型(叶世祥)文艺学范式的重构及其文化阐释(范玉刚)文化批评的当代转型与文艺学的学科重建(曾军)简论文艺创作反映论与文艺理论的实践创新(朱印海)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文化生态(马大康)理解与把握世界中的图像与语言(赵炎秋)“新批评”派的“范例”及其历史意义(黄光伟)镜像中的理论狂欢——现代文论话语的引进与误读(李建东)中国文论研究的间性拓展(薛永武)跨文化视界中的现代斯拉夫文论(周启超)当代艺术(文化)经济的研究视角(胡娜)活态文化及其对文艺学的挑战(张进)文论创新的“现代”资源——对中国现代人文主义文论的一种期望(刘锋杰)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文论资源的发掘与传承(金雅)文艺学中形式范畴的语义分析(王金龙)新时期文艺理论界四“癖”之反思(张冠华)话题疲劳与问题转换——从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研究转向文学与社会意识结构关系研究(张开焱)身份认同问题三论(罗如春)新时期与新的生态审美观(曾繁仁)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美学的命运(高建平)“审美文化史”的写作方法(陈炎)道言悖反与审美超越——道家语言哲学及其美学意义新探(赵奎英)“审美文化”概念的分析(姚文放)从审美文化到消费文化——女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赵勇)沟通与对话:审美文化与文学研究(李松)审美文化史研究的当代意义(周均平)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现实关怀与问题意识(王汶成)转型期中国美学与审美现代性问题(宋一苇)人文之维及其当代面对——文论美学三十年回望(陈雪虎)国外生态美学状况(李庆本)美作为一种更高的法则——论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价值祈向(丁国旗)谢林美学思想的现代性转向与反思(张政文)消解与重构:罗蒂后哲学美学的双重文化追求(张清民)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理论与中国文论两种传统(代迅)西方原型批评的中国化及其与中国古典意象论的互通性(戴冠青 陈晓茹)弗洛伊德“升华说”对中国古代文艺创作观点的再解读(张颖利)我们缺少一个什么样的审美?——兼论中西美学对话的基础和前景(王建疆)解构理论视阈下中外文艺美学的对话与交流(李天道 刘敏)也谈“美从何处寻?”(刘萍)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陆兴忍)对道拉起源故事中“通过仪式”的分析(徐书林)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性”意义生成问题(党圣元)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道路——对“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的反思(曹顺庆 王超)失语·转换·正名——对古代文论十年转换之路的回顾与追问(高文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因”与“范式”(杨星映)“文,心学也”——中国古代的文学表现论(祁志祥)祈向多元——中国诗学解释学基本阐释向度论(李有光)比兴与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的建设(李健)植根传统对话会通——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王则远)试论“中国文论”的区别性(牛月明)金圣叹“腰斩”《水浒传》、《西厢记》文本的深层文化分析(樊宝英)《文心雕龙》的审美范畴对外来佛教语词的吸收和借鉴(普慧)浅析陶渊明诗中的“立功”思想(刘焱)王国维“隔”与“不隔”理论的感悟特质——撼悟诗学现代转型系列论文之一(欧阳文风)从整一多元看少数民族文艺理论(彭书麟)试论“两种生产”对青海审美文化的影响(李景隆)-_诗态:民族精神的个体呈现(贾一心)-_说唱艺术对话藏族现代小说(刘玉丽)-_鲜卑诗人元好问文论思想中的民族基质(董平)土族女诗人李宜晴叹世嗟生类诗词探析(王宝琴)从民族作家个体意识辨析其文化身份——析扎西达娃的作品(张慧玲)
章节摘录
三十年间 人民共和国成立已六十年了,六十年又十分自然地划为两个三十年。前三十年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十年,后三十年是改革开放、进行经济建设的三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一个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引下,逐渐走向一个物质文明急剧发展、精神文明不断需要提升的时代,这是我们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 我国文学理论在前三十年间,曾被当做阶级斗争的风雨表和工具而背弃自身学理,经历了十分艰难的过程。文学理论中偶有新鲜的思想出现,都要被教条主义所扼杀。但是在前三十年间,文学理论并非一无所有。从现代的目光看,那些从20世纪50年代初直到文化大革命被批判的文艺思想中,就不乏闪光的有价值的东西,需要我们给以实事求是地评说。 这后三十年,文学理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活力和学术发展的空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已成为我国文学理论界的共识。“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学理论新形态,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现代性的追求为动力,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充分立足于本土,在现代文论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自我反思与批判,广采博取中外古今思想资料中的有用成分,鉴别创新,形成了一种具有科学的和人文精神的、开放的、动态的、形式复合多样的形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