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专利制度研究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徐海燕  页数:358  
Tag标签:无  

前言

在法律发展史上,知识产权是罗马法以来“财产非物质化革命”的制度创新成果,也是西方国家三百多年来不断发展成长的“制度文明典范”。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知识产权是一种制度“舶来品”,大多是被动移植、外力强加的结果,知识产权立法不是基于自身国情的制度选择,往往是受到外来压力影响的结果。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百年史,是一个从“逼我所用”到“为我所用”的法律变迁史,也是一个从被动移植到主动创制的政策发展史。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政府50年的时间里,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处于“被动性接受”阶段。自19世纪末叶以来,从清朝政府实行新政向西方学习到北洋政府、民国政府取材外国法进行移植,知识产权法律无一不是被动立法的结果。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的50年间,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则处于“调整性适用”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知识产权制度处于“法律本土化”的摸索阶段:前30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知识产权制度强化管理功能,主要依赖一些行政规章保护知识产权;后20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知识产权立法工作得以“拨乱反正”,建立健全了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并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靠拢。从中国加人WTO到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进入到“主动性安排”阶段。近十年来,中国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致力于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并通过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以此作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抉择。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对西方专利制度发展历程的梳理,总结出近现代专利制度得以建立的4个标志性特征,并依据上述特征,概括出专利制度在我国近现代的3个发展阶段,进而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专利制度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并通过将我国近现代专利制度与英、美、日三国进行纵、横两个向度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我国近现代专利制度完善的程度,产生的影响以及与当时专利较为完善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从对专利制度功能的认识、完善专利制度本身和制度运行环境以及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等方面得出健全和完善我国当代专利制度、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启示。    读者对象:专利研究和实务工作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关于专利制度史研究    二、关于版权史和商标史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    一、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四、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专利制度产生的逻辑背景 第一节 西方专利制度的起源   一、早期的专利   二、威尼斯1474年《专利法》及英国1623年《垄断法》   第二节 西方专利制度的建立    一、专利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二、专利制度在世界各国的传播 第三节 专利制度形成与确立的标志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专利制度萌芽时期(1859~1911) 第一节 专利制度萌芽的背景分析   一、清末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二、从“重农抑商”到“惠商劝工”政策的变化   三、清末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   四、传统文化中义利观的变化在法制中的体现   五、外国要求中国保护其专利权 第二节 专利制度萌芽的过程    一、洪仁玕最早提出建立专利制度的主张    二、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专利制度畸形发展    三、“百日维新”时期中国第一个有关专利的法规颁布    四、新政时期管理专利机构成立及其核准的专利    五、清末有关专利制度的争论 第三节 结语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专利制度建立时期(1912~1927) 第一节 专利制度建立时期的背景分析    一、经济背景    二、技术的进步    三、企业家群体的出现    四、法律背景 第二节 专利制度建立时期管理专利的机构 第三节 专利制度建立时期颁布的法规    一、1912年颁布的《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    二、1923年对专利法规的修订以及颁布施行细则    三、北伐战争时期各地的专利政策 第四节 有关外国人专利呈请挂号的问题    一、外国人呈请专利挂号的经过    二、外国人呈请专利挂号的具体情况 ……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专利制度发展时期(1928-1949)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专利制度的国际比较第七章 结论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南振兴的《中国历史技术演变与知识产品制度变迁的绩效》通过分析旧中国知识产品产权制度,包括专利制度、商标制度和版权制度的变迁及其绩效,探讨了没有知识产权制度的中国前现代时期技术领先的原因,而得出后现代社会中国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在于缺乏产权激励的结论。王霄燕的《论1944年国民党政府专利法》,主要阐述了1944年的《中华民国专利法》在中国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并分析了其法律特征以及对推动旧中国工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另外,一些硕士论文也涉及了专利制度史的研究:河南大学冯秋季的硕士论文《清末民初中国知识产权法的产生及影响》介绍了清末民初商标法、专利法、版权法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不同的形成过程,分析了知识产权对中国近代工业、商业、文化和科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华东政法学院唐建平的硕士论文《中国近代专利制度研究》主要考察了1840~1949年这一历史阶段中国专利制度的发展过程,并提出了对我国当代专利制度建设的启示。这两篇硕士论文对我国近代专利制度的发展过程有所涉及,但所掌握的史料有限,多为二手资料,另外对专利权及专利制度本身的理解较为肤浅,研究也不够深入,不够全面,文章的篇幅较短。此外,还有一些硕士论文研究国外的专利制度史,如山东师范大学吴洪玲的硕士论文《英国专利制度的确立》主要是从史学的角度介绍了16~19世纪专利制度在英国建立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的过程,并由此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和有益的启示;中国政法大学孙旭华的硕士论文《美国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主要介绍了18~20世纪美国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包括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历史规律,并得出对我国法制建设可借鉴的经验。

后记

本书是我的博士论文,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专利制度史研究”(编号:SS07-B-21)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课题从开始酝酿到最后完成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对于我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是读在职博士,因此本研究课题几乎占用了我全部的业余时间;这段时间对我来说又是充实和收获颇丰的。当发现一篇篇有价值的原始文献的时候,当连走路都在思考课题研究中的问题的时候,当每每又向最终目标迈进了一步的时候,我充满了欣喜、陶醉与收获。我清楚地知道,这段时间对于我来说绝不仅仅是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而是整个研究、写作的过程会让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收益无穷。在本课题的研究、写作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正是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才使我能顺利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首先我要感谢国家知识产权局田力普局长,是他独具慧眼,决定要对我国专利制度的历史进行系统研究,给本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他还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很多关怀和指导。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汪前进,在我读博士期间以及完成论文期间,他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特别是在资料查阅、写作的构思、历史的分析等方面给予我很多的启发,正是在与导师一次次的交流与沟通中,我的作品也不断充实,不断完善。我还要感谢我的部门领导——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副主任韩秀成,正是他的热情鼓励和帮助,才使我在研究、写作最困难的时候,获得了巨大的动力,顺利完成了任务。

编辑推荐

《中国近现代专利制度研究(1859~1949)》: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系列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近现代专利制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对解放前的中国专利历史有了详细的描述,很多史料,作者的功力很深啊,挖出那么多东西
  •   选题本来就很困难,作者可以说是基本上实现了该题目的任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