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陆学艺(EDT) 页数:280 字数:282000
前言
20世纪初,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指出,中国正在发生“千年未有之变局”。20世纪早期的革命使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49年建立的新中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1978年的改革开放则真正使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如今,改革开放30周年,抚今追昔,感慨良多。 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同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立了工业国家的基础。但是直到1978年,农业劳动力仍占70.5%,农村人口仍占82.1%,中国还是个农业国家。 中国真正实现历史性的大变局,是在1978年之后。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大加快了由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转型,果断地实施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对原来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极大地推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加速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而社会转型的加快和成功,反过来又推进体制改革和转轨的深化和持续进行。这种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同时进行,互为动力,相互促进,成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动因。
内容概要
本书收集了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从事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所撰写的研究文章。这些文章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和研究领域,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绩及其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书籍目录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及其发展进程的思考新时期我国发展观的变迁与人民利益原则的统一从经济体制转变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秩序的实践基础30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化深刻程度分析社会结构变迁与中国发展关怀发展型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建设改革开放30年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及其原因分析改革开放30年中国卫生事业的成就与问题和谐社会建设中中国政府与农民新型制度化关系的构建新时期我国乡镇体制变迁与农民政治参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非农就业趋势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农民缴费水平影响因素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与展望云南基诺族、藏族与汉族归因模式的比较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的发展论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表达批判与弘扬——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儒学的两种态度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社区教育的发展与变迁改革开放30年北京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制约因素研究20世纪末的中国美术中国广告:高歌猛进30年论开放思潮下中国餐饮业经营模式的发展与变迁生态政策的30年发展轨迹“一国两制”构想与台湾问题的再认识论邓小平的对美战略思想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对外开放成就与应该注意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党内民主的恢复和发展
章节摘录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陆学艺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系统、深刻地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从全局出发,指出了今后农村改革发展的前景,并提出了实现这个宏大目标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纲领性的文件。 我认为这个文件的主要精神有以下三点: 一、指出了三农问题所以屡解不决的症结,找到了三农问题的病根:“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深层次矛盾”的根源; 二、指出了今后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三、指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指出了三农问题的病根是城乡二元结构 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纵观世界各工业化国家,没有哪个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能像我国这样,把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一贯放在重要位置的。我在1993~2002年间,当过10年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总理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是把“三农”工作放在第一位。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明确宣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自此,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和措施,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连续发了六个“中央一号文件”,指导全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工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