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历史文化撮要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肖爱树  页数:465  

前言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东夷族是山东的原始居民,早在四五十万年以前,山东大地上就有了他们的生活踪迹。在距今约7000—4000年的时候,东夷族先后创造了新石器时代具有代表意义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历史传说和历史记载中的炎帝、黄帝、蚩尤、太昊、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大禹、皋陶、伯益、后羿等人文始祖或其部族,都与山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山东的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夏、商时期,东夷部族与炎黄部族进一步融合,是华夏部族形成的重要阶段。夏朝的统治中心在西部,但从有关历史记载看,其活动却多在东夷部族的地域之内。商朝更是起自山东,立足山东。契至汤有8次迁徙,其中3次是在今山东地区。在盘庚迁殷前的5个建都地点中,有3个在今天的山东。齐、鲁是西周在今山东省内建立的两个最大的封国,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及鲜明的区域特征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春秋战国时期在齐鲁大地上产生的以孔孟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自汉代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至今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  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自然条件优越,物产十分丰富,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直令世人瞩目。北辛文化时期的农业,已经进入锄耕阶段。出土的生产工具和在一些窖穴底部发现的粟类颗粒,表明农业生产是他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定居生产得以巩固的重要保障。隋唐时期,山东地区已经成为全国主要的赋税来源区之一,每年都有几百万石粟米运至关中。

内容概要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及鲜明的区域特征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本书涵盖山东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迄五四运动前夕的历史文化内容,主要记述这一历史进程中山东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变迁及其特点,以及在社会变迁的广阔背景下各个时期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山东乃至全国和全世界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本书既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山东历史的需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校历史专业对山东历史教材的迫切需要。

作者简介

肖爱树,1954年生,山东兖州人,历史学博士,教授。1992年获山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学者、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良玉先生,观任教于山东济宁师范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十几年来,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笔耕不辍,在《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藏学》、《齐鲁学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曾承担《山东通史·近代卷》和《中国近代史参考》等著作的主要撰写任务,多次获省、市和校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山东史前文化遗存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文化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文化第二章  悠久的历史传说  第一节  炎帝黄帝蚩尤  第二节  太吴少吴  第三节  颛顼帝喾皋陶伯益第三章  夏商时期的夷夏关系  第一节  夷夏关系与少康中兴  第二节  商在山东的兴起与统治第四章  文明古国齐鲁  第一节  鲁国的兴亡  第二节  强盛的齐国  第三节  春秋时期的儒学与兵学第五章  战国秦汉时期的山东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山东  第二节  秦汉时期山东的政治和经济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山东文化第六章  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的山东  第一节  北方战乱中的山东  第二节  灿烂夺目的文化第七章  隋唐时期的山东  第一节  唐朝山东经济文化的繁荣  第二节  从群雄灭隋到黄巢反唐第八章  五代至元朝时期的山东  第一节  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  第二节  宋元时期的山东文化第九章  明清时期的山东  第一节  明初山东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第二节  戚继光抗倭和邢玢援朝  第三节  明朝山东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四节  清代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第五节  清代山东农民起义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山东文化第十章  两次鸦片战争与山东  第一节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山东  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山东  第三节  太平天国时期的山东农民起义  第四节  山东近代工矿业的兴起第十一章  甲午山东战事与德英霸占山东  第一节  甲午战争期间的山东战备  第二节  甲午威海卫之战  第二节  德国霸占胶州湾  第四节  英国强租威海卫第十二章  义和团运动与辛亥山东独立  第一节  山东义和团运动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中的山东独立第十三章  民国初年的山东政局  第一节  山东的护国战争  第二节  日本在山东的殖民统治  第三节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和工人阶级成长壮大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山东史前文化遗存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文化  迄今在山东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沂源猿人化石。1981年9月,沂源县文物普查人员在鲁山脚下土门镇九会村骑子鞍山的下崖洞左侧,发现猿人头盖骨化石一块。后由北京大学考古系与山东大学、山东省博物馆、沂源县图书馆等单位组成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又获猿人头骨1块,眉骨2块,牙齿6颗,肱骨、肋骨各1段。头盖骨包括大部分顶骨、部分枕骨和额骨;6颗牙齿分别为左上外侧门齿2颗,左上、右上第一臼齿和左上、右上第二臼齿各1颗,眉骨的粗壮程度和牙齿的原始性质与北京猿人近似。经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及北京大学等有关教授、专家鉴定,这些化石确系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猿人遗骸,分别属于两个成年猿人个体,并且数量仅次于周口店北京猿人化石。按照考古学的习惯,由国家有关单位命名为沂源人。沂源人的发现,证明距今约20万~40万年前,在今鲁中一带已经居住着迄今已知的最早的山东人。与沂源人化石同时出土的还有肿鹿骨、野猪、犀牛、马、熊、鬣狗、虎、河狸等10余种更新世中期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这些种类的哺乳动物化石,大部分在北京周口店附近都有发现,说明沂源人与北京人的生存环境大体相似。  沂源人的发现地点位于鲁山之阳,靠近沂河源头。这里群山环绕,地势偏高,有天然溶洞,可为沂源人提供栖身之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山东历史文化撮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内容挺全的,就是有点枯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