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康之国 页数:285 字数:230000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以构建城市和谐社区的主要内容与任务作为切入点,按照构建城市和谐社区的管理体制、社区参与、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安全和社区环境等六大方面依次展开论述,为我国城市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康之国,1963年3月生,河南信阳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政治学博士。1982~1988年就读于河南大学(本科、研究生),1988~2001年任教于河南教育学院,2001~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天津市委党校。近年来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构建和谐社区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问题 第一节 构建和谐社区的历史逻辑 一、社区的含义与特征 二、从社区建设到构建和谐社区 第二节 构建城市和谐社区的作用与主要任务 一、和谐社区的含义与特征 二、构建城市和谐社区的作用 三、构建城市和谐社区的主要任务 第三节构建城市和谐社区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构建城市和谐社区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完善与创新: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选择第二章 治理视域中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第一节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一、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基础:治理理论 二、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实践依据 第二节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与社区治理模式分析 一、国外三种类型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二、我国各具特色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三、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第三节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一、社区管理体制创新面临的问题 二、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解决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面临问题的途径第三章 完善城市社区自治提升社区参与 第一节 完善城市社区自治是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途径 一、城市社区自治的内涵与职能 二、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组织运行特征 三、完善社区自治是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完善社区自治重在提升社区参与 一、我国城市社区自治面临的问题 二、对城市社区自治面临问题的后果分析 三、完善社区自治重在提升社区参与 第三节 制度创新:完善社区自治、提升社区参与的有效路径 一、完善社区自治与制度创新的路径 二、卢湾区的“三会”制度与完善社区自治 三、鲁谷社区改革与完善社区自治 四、天津和平区兴河里社区的“三会一站”与完善社区自治 五、“盐田模式”与完善社区自治 六、鞍山推行“错时工作法”促进社区居民自治第四章 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创新社区服务机制 第一节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功能与发展历程 一、城市社区服务的内涵与特点 ……第五章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实现社区文化和谐(上)第六章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实现社区文化和谐(下)第七章 加强城市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 确保社区平安第八章 加强城市社区环境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构建和谐社区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问题 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就是营造社区成员都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促进社区成员间的和谐,关注社区弱势群体,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丰富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一节 构建和谐社区的历史逻辑 一、社区的含义与特征 (一)社区的概念与含义 “社区’是社会学中的基本概念,最早是由西方社会学家提出和使用的。“社区”一词最初来自德文Gemeinschaft(一般译为“共同体”、“团体”、“集体”、“公社”或“社区”),德国社会学家裴迪南?滕尼斯(1855—1936)于1887年出版了《社区与社会》(或《共同体与社会》,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一书,创立了社区理论。滕尼斯把人类共同生活的表现形式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社区,一种是社会。“社区”主要存在于传统的乡村社会中,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人们对本社区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对社区内其他成员全面地了解。“在这里,人人为己,人人都处于同一切其他人的紧张状态之中。他们的活动和权利的领域相互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任何人都抗拒着他人的触动和进入,触动和进入立即被视为敌意。”“社会”则与社区不同,在社会中,人们相互关系的基础是某种理性意愿,这种理性意愿主要体现为个人主义与感情淡漠。可见,滕尼斯在提出“社区”这一概念时,更多的是强调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亲密关系和对社区的强烈归属感与认同感,并没有明确提出社区的地域性特征。由于在滕尼斯的视野中,社区的含义十分广泛,所以,人们把Gemeinschaft一词译作“共同体”更贴近滕尼斯的本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