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之路-2008浦江创新论坛同济大学调研报告集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刘光富 主编  页数:277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国家发展日新月异的30年,是国家发展日趋成熟的30年。科技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跨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今天,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数量居世界第一位,国际科学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居世界第四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居世界第五位。更重要的是,科技创新重大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趋坚实。就在首届浦江创新论坛召开的2008年,全国科技界以创新的实践完成了科技奥运六大目标,出色地支撑了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的实现;充分调动现代科技手段,为战胜南方冰冻雨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甩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我国航天员首次成功地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站在30年的历史关口,回首过去的道路,展望未来的方向,我们要明白我们为什么成功?我们怎样还能继续成功?一、我们为什么成功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个人如此,企业如此,国家更是如此。我们的成功不是偶然拾得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源于我们坚持了正确的思想路线。1978年3月,党中央在京召开了规模盛大的全国科学大会。这次大会是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一次大会,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科学技术关键地位的一次大会,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里程碑。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深刻阐述了科技发展中的思想认识问题、人才培养问题和党的领导体制问题,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内容概要

2008浦江创新论坛以“创新型国家之路”为主题。同济大学针对此主题进行了一系列调研活动,本书是此次调研活动的调研报告合集,内容翔实、权威,包括中外创新情况比较,自主创新中的政府、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责任,服务业、农业、制造业创新与发展之路,如何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等多方面内容。

作者简介

刘光富,同济大学机械设计与理论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现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刘光富同志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工业工程、服务型制造系统、质量管理与工程、RFID技术及其在物流与生产线上应用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兼任过高新技术企业总工程师、部门经理、研发部主任等。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精益生产、服务型制造系统、RFID技术与应用、质量管理与工程、创新管理研究,出版专著1本,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承担“863计划课题”、“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10上海世博会专项课题”等多项重点课题研究。获得3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校级一等奖3次。 2000年赴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进行科研与教学合作,2004年被选派参加中央组织部与共青团中央组织的第五批博士服务团,赴云南省任丽江市市长助理一年。 目前主要讲授课程有: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工业工程基础、创新管理、质量管理与工程、RFID技术与应用等。

书籍目录

当创新之光照耀中国发展之路(代前言)01 走好自主创新之路 第一篇  唯有创新:中国没有退路   一、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抉择 第二篇  前车之鉴:他国经济教训   一、美国   二、日本   三、德国   四、印度   五、韩国   六、芬兰   七、巴西 第三篇  展望未来:避免前路陷阱  一、反补贴陷阱  二、知识产权陷阱 结束语02 自主创新中的政府.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责任 第一篇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创新理论的演进与精要   二、国家创新系统       三、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责任   四、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责任   五、高校在自主创新中的责任   六、科研院所在自主创新中的责任   七、国家创新体系的模式比较   九、国别创新系统案例 第二篇  一个原生创新性产业集群: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一、基本特征   二、发展历史   三、大学的作用   四、企业的作用   五、政府的作用   六、上海城市经济、文化环境的作用  七、集群形成中”大学一政府一产业”问的合作与互动 第三篇 研究的结论   一、高校的责任   二、企业的责任   三、政府的责任   参考文献03 自主创新与扩大内需 第一篇  流通环节服务业的创新与发展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一、前言   二、调研结果   三、政策建议   附录1  “网上购物”和”银行卡刷卡消费”的消费者调查问卷   附录2  网上购物部分的计量模型   附录3  银行卡支付部分的计量模型 第二篇  中国农业自主创新与拉动内需问题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二、样本基本情况与分布特征   三、农业创新与拉动内需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四、国外农业自主创新的经验   五、促进我国农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与建议   附录1  自主创新与拉动内需的计量模型   附录2  个体特征与自主创新计量模型   附录3  调查问卷 第三篇  战略性地构建产业网络整体自主创新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什么是产业网络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崛起   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温州市服装企业的奋斗   五、构建创新网络拓展市场需求    ——意大利普拉托温州籍服装企业的成功经验    六、政策含义:战略性地构建产业网络整体自主创新能力    附录1  张江生物医药企业调查问卷(2008年4月实施)  ……04 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技术引进与大规模生产体制的建立(1955年~20世纪60年代初期)1956年日本政府发表的经济白皮书指出:“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局面,在恢复中求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今后的发展要靠实现现代化”,现代化首先是建立在大规模生产基础上的。大规模生产过程能够带来更低的成本、稳定的质量和标准化的产品,从而带来更强的竞争力。因此,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基础之上。同时,许多现代技术都是适应于大型工厂而设计的。因此要能够经济地使用它们,就必须具备某些大规模经营的先决条件。为此,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加上世界经济景气的上升和国际贸易的空前活跃,日本企业纷纷废弃旧设备,引进新技术,建设新工厂。1956~1961年期间,私人设备投资平均每年增长29.1%。其中,设备投资的很大部分被用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上。1956年引进甲种技术突破100项,1960年则超过300项。设备投资和技术引进以重化工为中心,以新兴产业为重点。1955~1961年,电力、金属、机械和化学等部门的投资占设备投资总额的71.6%。与此相适应,从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起,日本技术创新活动着重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引进方式转向以许可证贸易为主,引进软件技术(专利和设计图纸等)以及关键设备。到20世纪60年代初,技术引进中许可证贸易方式的比重已达到80%,如在实施钢铁产业第二次合理化计划时,引进轧钢技术虽仍然有50%的设备进口,但同时引进了设备的安装技术、操作技术和制造技术。引进技术的重点在美国的自动化技术,使日本许多企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通过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和技术引进,日本迅速建立起高度技术基础上的大规模生产体制,同时在进口先进设备、扩大生产能力过程中实现了价格的降低和质量的提高。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降低成本是比较容易的,但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质量的提高,则有赖于国际市场上的技术转移,更有赖于在对技术进行选择、吸收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努力。大规模生产体制的建立,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现代化产业技术基础,从而能够在电力、钢铁、石化工业等基础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新兴产业的投资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提升。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自主创新之路-2008浦江创新论坛同济大学调研报告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