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笔记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作者:[美] 查尔斯·罗森  页数:162  译者:史国强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写的是钢琴演奏经验,其中有些经验是个人的,但这些经验与其他钢琴师都有关,专业的也好非专业的也好,所以说这不是我的传记。弹琴时的身体反应与音乐其他诸方面的关系,要涉及知性、思想、情感。人们普遍认为以上几点都与音乐分不开,也就是身体与思想如何以不同的方式相互作用,这是我最感兴趣的。我想集中研究专业经验,因为我对此最为了解,还因为当下的非专业理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专业标准,但我心中的读者不仅有琴手,还有听众。我当然不想告诉钢琴家如何弹琴。虽然说这里自然要有我个人的喜好,但我至少把个人的东西控制在最低限度。不少有效的方法都可以引领我们走入钢琴及其曲目——如果我偶尔发现有些方法并非行之有效,我也不想指手画脚,更不想总是坚持己见。我在这里最想做的是,将各种演奏经验传输出去,自然要写演奏时碰到的折磨与欢喜。  以炫耀的风格写出充满灵感的文字,这是个很大的诱惑,其强度如同任何有事业心的钢琴家想要弹琴。不过,我一读到这样的文字就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强烈的感情通过被稀释的文字变得矫揉造作,于是我不去理睬那强烈的感情。我推崇铺张的风格,我也为各种宏大的理论所诱惑。但我对有些教师还是抱怀疑态度,因为他们声称发明出了唯一有效的方法,能使年轻的演奏者表现出他们最优秀的东西。

内容概要

  在世界上的乐器里,钢琴是其中最有才能最有力量被人误解最深的——总是弹钢琴的那些人对钢琴也有误解。在《钢琴笔记》里,2003年国家图书批评奖候选人,世界上才华横溢的钢琴家之一,查尔斯·罗森以其一生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带我们走入钢琴演奏的未知世界,这是一次难忘的旅行。  你在这里将要了解音符是如何演绎出来的,和弦为什么能打动我们,钢琴——调性的英雄和“恶汉”——如何塑造出西方音乐的走向,钢琴为什么又要面对强烈的挑战。罗森还要为我们解释贝多芬如何用大脑作曲,但莫扎特对此连想都没想过,为什么在拉威尔的音乐里没有极强音,为什么琴手的动作能造成重要的戏剧效果但仅止于此。

作者简介

  查尔斯·罗森,是音乐会钢琴家和音乐评论家。他两度成为格莱美奖候选人,他的主要著作《古典音乐风格》获国家图书奖。他生活在纽约市和巴黎。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身体与思想第二章 听钢琴之音第三章 钢琴及其不满第四章 音乐学院与大赛第五章 音乐会第六章 录音第七章 风格与方式结束语后记

章节摘录

  钢琴的右手和居中的踏板可能要调整才行,但麻烦的程度远不如调整柔音踏板。右边的延音踏板反应过于敏感也能造成麻烦,今天有很多钢琴把右踏板有意设计得过分敏感。如果是在弹最新款式的钢琴,你刚把脚放在踏板上,踏板马上就能做出回应。所以说,不用踏板的时候一定把脚抬起来,或者使脚稍稍离开踏板,但这能使你的脚踝疲劳,影响演出效果。换上老一点的钢琴,踏板多少都有点抵抗,借助这一特点更容易判断将踏板踩下的深度。仅仅使用减音器稍稍抬高但又留下最小接触的所谓半踏板,能造成声音流淌的效果,而且能够持续流淌下去,不会变得浑浊。利用延音踏板也能产生陌生的明显的效果:如果你踩下踏板,以众多音符弹奏很响亮的和弦,尤其是这其中有些音符还处在低音上,然后慢慢放开踏板,减音器刚要摩擦琴弦,这时钢琴能发出刺耳的噪音,如同咄咄逼人的“嚎叫”。这一效果显然不是肖邦或莫扎特所追求的,但布莱兹在其第三钢琴奏鸣曲的一个乐章里要达到这一效果,如何缓慢地抬起踏板(或放低减音器)不同的钢琴效果有所不同,如果要追求理想的“嚎叫”效果一定要小心翼翼地反复排练才行。  原来所有钢琴上都没有的居中踏板,是20世纪之后才出现的:将踏板踩下之后,踏板延续的其实是被挡在下面的音符。弹奏者可以借此挑出一些音符使其延续下去,与此同时,弹奏结构的其他部分,或是不加修饰,或是边弹边改变踏板深度,避免使人难以忍受的浑浊。19世纪之初,钢琴都不用踏板,因为和声都很弱,很快就消失掉了,延音踏板使用之后,和声也很容易被推到一边,被新的和声所取代。(比如,舒曼可能在他的音乐里反复使用踏板,用的比我们今天还多,他习惯于将脚放在踏板上不抬起来,他同时代的那些人对此好像大为惊讶,甚至大为不满。)20世纪作曲家广泛使用居中踏板。

媒体关注与评论

  “做为今天依然健在的钢琴家和音乐史家,罗森将其一生的经验都写入了《钢琴笔记》。”  ——《经济学家》  “这是一座经验与智慧的金矿。”  ——《美国录音手册》  “如果你的书架容下一卷讲述钢琴从辉煌到没落的专著,那就请你选择《钢琴笔记》。  ——《纽约图书评论》”  “以迷人的文字剖析钢琴家与钢琴的关系”  ——《纽约时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钢琴笔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