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李今生 现代出版社 (2009-09出版) 作者:李今生 页数:22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2年前,在互联网行业,有一棵小草破土而出,几经挣扎和奋斗,如今,这棵小草吐露出勃勃生机,并蜕变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6年前,美国《福布斯》和胡润富豪排行榜,双双把一个跌进贫困深渊的穷小子排在中国大陆富豪榜首,当时他32岁,成为最年轻的富豪。 2009年5月,当全球遭遇金融危机,许多企业因资金链断裂纷纷破产倒闭,他仍跻身于2009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位次由2008年的62名上升为2009年的20名。 如今,他账上蛰伏60亿元的现金和存款,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现金资源第二充足的企业。 他就是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网易的CEO——丁磊。 “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公司”,这是网易2000年登录纳斯达克时在招股说明书中对自己的定位,至今,这个定位一直没变。技术过硬,这是丁磊成功的第一个条件。丁磊靠技术起家,他痴迷于技术,从创业到现在,他每天都在关注互联网的新技术,密切跟踪互联网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丁磊的身上有很多浙江商人的特质,他天生就具有敏锐而长远的商业眼光和市场洞察力,他能体验式地观察和了解市场,站在用户的角度开发产品,这是他创富的第二个条件。技术和市场一经结合,他的高科技产品便顺利变成商品,从而走进千家万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 丁磊从一开始起就以一种低调务实的态度经营自己理想中的互联网帝国,在短短12年间,他不断推出新产品,不断优化和更新已推出的产品,他要把每一种产品都做到极致。 丁磊并不看重财富榜上的排名,他始终关注的是自己的产品,关注的是社会责任,即使在他拥有上亿现金的今天,他依然还在互联网这块土地上奔跑、耕耘,不断夯实他的互联网王国的地基,同时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如今,丁磊的名字已经和网易联系在一起,网易就是丁磊,丁磊就是网易。 本书与大家一起分享网易从3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几千人的互联网王国,其间所经历的坎坷和风雨,以及最终走向辉煌的过程;解析丁磊从普通人到商业巨子的成功蜕变过程以及他作为新经济领军人物的成长、成熟过程;学习他成功创富的商业手段和智慧谋略。 可以说,丁磊的成功,堪称为创业者的楷模,网易的发展壮大,为中国本土化企业如何成长提供了一个范本。
作者简介
李今生,财经评论员,新经济观察者,长期从事企业案例研究,撰写并出版多部著作。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艰苦创业,砥砺心志一、梦想从这里开始二、让人羡慕的“铁饭碗”三、去广州漂泊四、靠“免费”赚钱五、网易,让上网更容易六、挥师北上,跻身门户前三甲第二章自古英雄多磨难一、生死纳斯达克二、人事风波:高层人事震荡第三章卧薪尝胆,拓展业务一、短信:别小看4分多钱的利二、游戏:睡觉都赚钱的行业三、走出停牌的阴影四、跌倒了抓一把金第四章技术为王:缔造网络神话一、“163”邮箱:我的邮箱我做主二、六大邮箱品牌组合:从先驱到变革第五章谁与争锋:游戏争霸天下一、大话西游:撑起国产网络游戏一片天二、群雄争霸,割据天下三、游戏多元化发展,开拓游戏地盘四、横刀夺爱:拿下魔兽代理权第六章回归门户.网聚人心一、改版门户:做出自己的特色二、从内容入手,苦练内功三、网易电子商务:让用户享受购物的乐趣四、聊天世界冒出的“网易泡泡”五、网易博客:我的生活,我的家六、“有道”搜索,开启“顺畅搜索之旅”第七章互联网的助推器一、从台前到幕后的角色转变二、重出江湖:成熟的少帅风范第八章将责任融人事业一、财富巨子的精神世界二、最年轻的慈善家三、为公益事业养猪四、收获人生的金子附录网易大事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艰苦创业,砥砺心志 一、梦想从这里开始 人人都有梦想,但实现梦想必须有付出努力的实际行动;否则,梦想只能是空中美丽的海市蜃楼。丁磊的早期教育和他步人社会之前养成的思考习惯,为他今后的事业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1.丁家出了个“神童” 浙江奉化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东海之滨,四周有天台山脉和四明山脉连绵环绕,将小城奉化呵护在环抱中,勾勒出奉化“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貌。奉化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1971年10月的一天,一声清脆的啼哭声划破寂静小城的上空,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给丁家老少带来了喜悦和希望,孩子的父亲更是喜不胜收。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生儿子可以继承父业,光宗耀祖。按照父亲的设想,儿子长大以后一定要像他一样成为一名有出息的工程师。 丁磊的父亲是国营奉化食品厂分管技术的副厂长,这是一家有1500人规模的大厂,生产的食品主要用于出口。 从丁磊记事起,父亲每天都在忙着跟外国公司谈判、做生意,整天都在研究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以应对市场竞争的问题,整天都在考虑如何让产品达到美国FDA标准,以顺利通过美国方面的质检等问题。父亲忙于工作的身影早就在他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好奇本来就是小孩的天性,丁磊的好奇心从小就没有遭到父母的干涉和压抑,反而总是得到父母的鼓励和启发。从小,丁磊就在这个知识分子家庭的良好氛围下茁壮成长。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丁磊沐浴在全家的关心和宠爱中,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 丁磊从小就喜欢无线电。当他四五岁的时候,家里的电子管件、半导体之类的东西都成为他手下的玩具。他非常好奇地感到:“收音机为什么靠一个小板就能发出声音?”、“手电筒为什么会发出亮光?”他要把它们拆开看看,然后再组装起来,他每天都沉浸在这种“探索发现”的世界里,沉浸在那种创造与拆毁给他带来的快感里,乐此不疲。 而他的父亲对他的“破坏”行为不但没有责怪,反而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有时还会耐心给他讲解,并手把手地把这种简单组装教会儿子。小丁磊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在父母及时的启发下得到良好发展,使他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以后的人生中,丁磊面对每一次重大决策或复杂的事情,总爱思前想后。“一琢磨,总能琢磨出点东西来”是他对动脑筋的体会。 丁磊多年的“摆弄拆卸”终究没有白费,还在上初中的时候,他终于自己组装了一台六管收音机,那是当时最“复杂”的收音机,能接收中波、短波和调频广播,这项小小的“发明”,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四方邻里都在夸奖说丁家出了个“神童”,长大以后一定是当科学家的料子。 丁磊没有成为科学家,他成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之于他技术上的过硬。很多年以后,丁磊能够创办互联网公司,并能够在几度沉浮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带领公司闯过难关,一路奔跑,在互联网行业创下多个“第一”,成为网络新经济的领军人物,很大程度上同他对技术的痴迷分不开。 2.耐人寻味的“第十名现象" 尽管丁磊非常聪明,但非常遗憾的是,他读初中的时候,上的并不是重点中学,他所在的中学从来就没有人考上过大学。背着沉重的压力,丁磊学习非常勤奋努力,终于在高中时考上了重点中学奉化一中。但从普通中学考过来的他,刚开始时明显落后于那些初中就在重点中学的学生。在奉化一中的第一学期,全班54个人,丁磊的成绩是倒数第6名。提起这件事,丁磊还记忆犹新,他记得,当天他们6个就被老师留下来,被痛骂一顿,说:“为什么就是你们6个人拖了全班的后腿?” 为了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在随后的岁月里,丁磊暗自发奋,成绩慢慢追了上来,每次考试都有上升,从四十几名,到三十几名,再到二十几名,一直追到十名左右,成绩基本上稳定下来。1989年丁磊参加高考,他的成绩只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是全班第十名。 奉化一中作为省重点中学,教学设施比较齐全,在那里,学校有几台苹果电脑供学生使用,于是那里的学生享受了普通中学所没有的待遇。也就是在那里,丁磊的兴趣爱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他对电脑的热爱同样表现出一种痴迷的程度,这好像是秉承了幼时无线电“发明”的技术因子,他接触电脑,同样显示出极强的技术天分。他很快就成为学校的电脑高手。他喜欢玩游戏,也在苹果电脑上编写游戏程序,除此而外,他自学完了BASIC语言,积极参加电脑兴趣小组。他在一次编写软件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 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许多在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人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竟会出人意料地表现得非常出色。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为“第十名现象”。 专家对这种现象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在过去,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往往很单纯地用语文、数学成绩给孩子们拉榜排名,使学生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束缚了他们智力的发展。 而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优秀的,但是他们的思维大多比较灵活,学习也比较轻松自如,兴趣爱好广泛。老师不太注意这些学生,反而使他们有较强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开发潜力也大。用一句话来解释,“第十名”与尖子生的差别,实际上就是用5分力气获得8分收获与用10分力气获得9分收获的差别。 可以说,在整个中学阶段,丁磊除了每天上学和在课余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更多的时间,是用在个人的小研究和发明上。在学校里,他的性格还有些内向,不爱抛头露面,不喜欢张扬自己的本事,也不爱参加文娱体育运动,不喜欢把时间花在广泛的人际交往上,与同学的交往都是泛泛之交,从不花时间去交什么铁哥儿们。在丁磊的身上,很早就显示出了一个技术人员必备的潜能和特质。 3.大学里养成的思考习惯 1989年,丁磊高中毕业。他的高考分数只高出重点本科线1分。这意味着,他需要慎重地填写志愿。他从小就有当电子工程师的梦想,他从招生考试报上看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介绍。尽管成都离家较远,但该校几万册的电子专业类藏书深深吸引着他,他觉得有这么多书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于是丁磊就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志愿填报。在填报专业志向时,丁磊很想选他喜欢的计算机专业,但父母提出建议:“什么专业都可以选,计算机不要选,因为计算机对人体有害,你每天坐在电脑前就像照x光。”这个说法也不无道理,当时的计算机显像管的辐射,对健康多少是有影响的。于是,丁磊就填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通信专业。丁磊的愿望没有落空,第一批录取时就收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被分到了全校最小的系——微波通信系,一个系只有30个人。 因为选择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丁磊为此事郁闷了很长时间,好在电子科技大学有丰富的计算机藏书、一流的师资和技术的氛围。课余时间,他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图书馆。尤其是泡在外文科技类阅览室里。他经常翻阅国外的杂志,科技类的特别是美国的计算机杂志,每一期他都如饥似渴地阅读。通过阅读,他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了解到“信息交换系统”,了解到Internet服务在未来将有广阔的前景。 当时,关于互联网的书还非常少,在丁磊的印象中,有关TCP/IP方面的书还要请别人吃饭才能借到,而且看书的时候要不停地做笔记,因为原版书非常少,能借到一本书就显得特别珍贵。那时候,图书馆、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是丁磊大学生活的主旋律。 据丁磊大学时代的辅导员张陈兴老师讲,丁磊总是一副笑嘻嘻的面孔,他还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乐于助人。张老师说,如果说丁磊能有后来的成就,应该归功于他经常到图书馆翻阅外文科技尤其是计算机书籍,“他比别人早一步得到最新的世界科技动态,有关互联网的信息也是从那里得来的。” 为了学习自己心爱的计算机专业,丁磊还经常去计算机专业蹭课听。在大学期问,他几乎自学了计算机专业的所有课程。而对于他的本专业微波通信专业,他却习惯于课后补回来。往往是临到考试前的两个星期,他才借来同学的笔记,极力揣摩老师的意图以及课上可能讲述的内容。通常的情况是,他在两三个星期便能掌握一门功课,并能驾轻就熟。 这种喧宾夺主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做法,反而培养了他独立思考的习惯。日后他在创业开始搞互联网的时候,由于互联网的书还非常少,也没有几个人能教你互联网是什么,很多东西就必须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获得。 Goog1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说过,大学的教育就是告诉你如何掌握学习方法。如果掌握了学习方法,你永远都有机会;如果你只是掌握一门技术,你极有可能被淘汰。 4.毕业前的选择 四年的大学生活终于结束了。丁磊站在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上,他和其他学生一样,面临毕业之后是就业还是考研的选择。据统计,重点大学里面的学生,往往是1/3出国,1/3考研,1/3就业。丁磊非常矛盾,要考研继续深造吗?那样的话,可能更多的是从事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他的梦想一直是希望创办一家电脑公司。可以自由地写自己的软件,开发一些电脑产品,然后让很多人都成为自己的消费者,用上“丁氏电脑公司”的产品。 丁磊绝不属于“书呆子”型的人。他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要不断地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将技术融人实践。他在大学里学的“两个专业”,不管是微波通信专业还是计算机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最让丁磊印象深刻的是在大学里参加的课题组,在那里,他展示出较强的动手能力,尤其是在计算机编程方面。丁磊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冯林至今还记得丁磊留给他的一次印象。那是1992年冬天,丁磊正好是大四上学期,参加冯老师主办的一个电磁场CI软件的成果展示。参观完毕,丁磊和其他几个同学找到冯老师,希望冯老师将这个软件交给他们做。丁磊的自信给冯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课题组,丁磊对计算机表现出痴迷的程度。他开始由兴趣步人了专注的境界。当许多人都不知道编程是什么的时候,他已经能熟练地做一些界面的设计了。对计算机技术的情有独钟,展示了他专一的个性,而对计算机专业的投入,则培养了他稳重、踏实的办事作风。 丁磊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从这里展开,对他的评价也在大学时代逐渐显现出来。冯老师说:“丁磊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不是个被人安排的人。”这样的评价被他大学时代的室友伍浩进一步演绎,他说:“他的成绩只是中上,他不张扬,但他的闯劲儿给人印象深刻,他的爱好就是编程。”
编辑推荐
从网易创办到身价逾亿,丁磊用了四年时间!从白手起家到中国首富,丁磊用了七年时间;他经历了从冰点到沸点;他创造了丁磊传奇,他创造了丁磊速度。网易的发展让人看成是一个奇迹,一个传奇。丁磊精彩语录: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你总会有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我对机遇的看法是:强者创造机会,智者抓住机会,弱者等待机会。企业最后是被谁打死的,是自己把自己打死的。动作可以慢,但战略一定要正确,看准了再跟上去,这样风险比较小,这样别人犯过的错误就不会再犯。一个人的生活就像在大海里航行。如果连你自己的目标都不知道在哪里,那么,任何风向对你来说都是不顺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