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作者:董枝明,邢立达 页数:219
Tag标签:无
前言
1996年,全世界的古生物学家都把兴奋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因为在中国辽西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种带毛的恐龙——中华龙鸟!随后的1998年,季强和加拿大的菲利普,居里等人在《自然》杂志上以《中国东北发现的两个带毛的恐龙》为题,描述了原始祖鸟和尾羽龙两种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这些标本虽然长有类似毛的皮肤衍生物,甚至有着真正的飞羽,但是,它们是恐龙还是鸟儿?依然令人疑惑。 这些亿年前的小家伙到底是龙是鸟?鸟类是恐龙的后代吗?恐龙与鸟类亲缘关系的争论最早是怎样引起的?这些问题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这争论涉及到已经争论了一百多年的恐龙与鸟类的亲缘关系,也就是鸟类的起源及早期演化的问题。 如今,关于鸟类的起源更加成为了学界争论的焦点与热点。而这场争论更是标志着古生物学的繁荣,目前,大部分古生物学者都认同,羽毛的起源与鸟类的起源、甚至鸟类飞行的起源都没有直接关系,这些观点都一次次动摇着人们对“什么是鸟类”的传统认识。科学就是在不断否定已有结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些身披彩羽在天空中翱翔的精灵们无时不在牵动着人们艳羡的眼神。人们渴望了解它们:究竟从何而来?如何才具有了这般令人瞠目的飞行能力?从始祖鸟到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龙、小盗龙、中国乌龙……越来越多有着毛或羽毛痕迹的化石被发掘出来,让人们似乎看到了揭开谜题的曙光。 我们动手写这小册子的目的是想把恐龙与鸟的关系、研究的历史介绍给关心它的人,激发人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所以尽力写得通俗一点,客观叙述事实,而不参与评论。兹以此书献给那些热爱、关心化石的人们,也使化石收藏者、爱好者、挖掘者、管理者等来明了化石之珍贵,促进人们的保护意识。 感谢陈丕基、侯连海、孙革、季强、周忠和、尤海鲁、徐星、任东、赵义宾和唐治路等,有了他们的帮助、激励,我们才能完成本书的写作,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内容概要
近年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古生物化石出土,促进了古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恐龙与鸟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鸟类的飞行起源、形形色色的原始鸟类、龙鸟之争等等。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精美的化石照片、专业而又极富艺术想象力的复原图,全面详细地阐述了恐龙与古鸟之间浪漫而传奇的故事,展现古生物的“潘多拉魔盒”之魅力所在,激发人们对古生物学的兴趣。
作者简介
董枝明,1937年生于山东威海市。196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学系,即师从我国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先生研究恐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吉林大学吉生物地层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禄丰。恐龙研究中心主任,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SVP)终身名誉会员,北美恐龙协会第一届理事。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蒙古、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进行过恐龙化石考察,迄今记述、命名的恐龙新属种约36种。 邢立达,1982年生于广东,自幼酷爱古生物。 1998年起便追随我国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冢董枝明先生猎龙华夏。现供职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兼任中国禄丰恐龙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中生代脊椎动物化石、遗迹及其功能形态学研究工作。1998年创办中国古生物门户网站——中国恐龙网,该网站于2005年荣获由中央文明办、中国社协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评选的第一届全国优秀利普网站,并名列“十佳”之榜首。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古生物科普书籍21本,其中3本接受中国科协科普专项资助。
书籍目录
第1章 恐龙与鸟的纠葛 第一节 恐龙是何许物也 第二节 风之天子 第三节 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第2章 鸟类与飞行的溯源之旅 第一节 三种假说的纷争 第二节 “暗黑大沼泽”的贡献 第三节 恐龙的文化复兴 第四节 印度先生的原鸟 第五节 倘若天有飞意一羽毛和飞行起溺第3章 早白垩世的庞贝城 第一节 两只鸟儿吹响了角号 第二节 “鸟巢”波罗赤 第三节 献给孔夫子的鸟儿 第四节 正当羽海漫舞时 冀北飞出“金凤凰” 第五节 热河生命赞歌第4章 龙鸟之争 第一节 第一只“带毛”恐龙 第二节 “龙鸟潘多拉魔盒”和“梦之队” 第三节 毛茸茸的恐龙们 “古盗鸟”事件 第四节 争论进行时
章节摘录
第1章 恐龙与鸟的纠葛 肉食性的兽脚类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1.64乙年。若以鸟为其后裔而论,事实上,它们至今仍然活跃在地球上,生存了2.2亿年年。——居里恐龙,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名词。言其“古老”,是因为我们研究的恐龙化石动辄亿年、千万年,连单位都是以百万年计;言其“新颖”,是指该词直到1841年才创造出来,迄今还不足两百年的历史。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却包含着大量的新发现,而近年来的研究更是突飞猛进,新的理论层出不穷,这一切几乎完全颠覆了过去人们对恐龙的所有传统认识。 恐龙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家族,目前命名的有800多属,上千种,这可能只占其全部属数的1/2,甚至更少。 恐龙这样一类盛极一时的古生物,按理应该早就被发现了,但人们直到19世纪才认识它,其中很大原因是这一类化石多是硕大无比,出土后完整的很少,人们对它熟视无睹,根本没有想到史前的动物中曾出现过如此巨大的个体。 1824年,英国矿物学家巴克兰根据—些脊椎动物的骨骼命名了巨齿龙,他说:“它既不是鳄鱼,也不是蜥蜴。它长达10米以上,远比一般的蜥蜴大,体积相当于一头7英尺高的大象。”这就是最早命名的恐龙。而最早发现的恐龙则是禽龙,其牙齿和骨骼化石是英国刘易斯小镇曼特尔医生的妻子安于1822年3月在卡克费耳德梯尔盖特森林矿场的矿工送来的—堆含有零碎化石的矿石中发现的。
编辑推荐
《龙鸟大传:恐龙与古鸟的浪漫传奇史》解读的是对普通人来说很神秘古生物学。古生物学是一门关于化石的学科。那些远去的物种如今封印人石,在地壳中随着岩石翻来覆去,一小部分有幸或可说是不幸地得以露出地表,与世人见面。古生物学不比现在流行的观鸟或者观星,嘻嘻哈哈,熙熙攘攘,自然也就多了很多神秘的色彩。 很多生命其实正是因为消逝才受到我们的喜爱,我们经常会感受到小孩子对恐龙狂热的喜爱,却没有其中一位对恐龙的灭绝而流泪。毕竟,如果恐龙还活着,当暴龙狂奔着追逐你的汽车时,这份爱是很难涌现的。 我们希望有那么一天,当你吃鸡的时候会认真找出那根如愿骨,幻想一下恐龙演化为鸟类的飞天一瞬间:当你吃银杏果、蕨菜的时候,能想到那也是恐龙、古鸟和古兽赖以生存的美味佳肴;当你追打“小强”时,你知道蟑螂已经在地球上活动了3亿多年了,透过它的眼睛你可看遍沧海桑田:当你使用高露洁牙膏的时候,你会知道是高露洁家族赞助了发现第一枚恐龙蛋的中亚考察…直到最后,你修炼到凡是吃到任何可能保存为化石的骨头时,都会不自觉地留下个牙印,那我们就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了,哈哈哈…… 现在,就让古生物学家引领着我们,用最简单的语言,抛开那堆晦涩拗口的专业术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讲述古生物,置身于远古世界,一同揭开古生物的神秘面纱,去亲身了解地球浩浩生命史中妙趣横生的点点滴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